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 > 東城區旅游

東城區旅游景點介紹

臺灣會館
  “臺灣會館”史稱“全臺會館”,坐落于北京市東城區大-同,距離天安門廣場南端的正陽門約500米,建于1890年前后。臺灣會館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將科舉制度移植到臺灣,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開始,陸續有臺灣舉人到北京參加會試。為方便臺灣舉人來京參加考試和聯絡感情,1893年臺籍進士施士潔主持建立臺灣會館,1896年搬至大-同114號。民國時期,臺灣會館出租給商戶。1949年后,臺灣會館變成民居。1993年,臺灣會館恢復為紀念場所。1993年,臺灣會館得到修繕,1994年7月18日舉行揭幕儀式,會館重新成為在京臺胞交流聚會的活動場所。1996年舉辦了百年紀念活動。由于會館原面積狹小、交通不便、設施陳舊,已經無法滿足日益擴大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需要,隨著整個前門地區修繕整治工程的全面推進,20……[詳細]
北京青年湖公園
  北京青年湖公園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路西,那里原來是個大水坑,1958年開挖成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橋,才逐漸形成一處占地169800平方米,水面積63800平方米,樹木1.6萬株的現代公園。園內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雕配植物造型的園林藝術,展現了青年湖自己的園藝風格。是北京市首批“黃土不露天”的達標公園。公園游覽區有爍園、報春嶼、荷塘、勝藍軒、宜園等不同特色的景區,游藝設施新穎多樣,有賽車、碰碰車、海盜船、空戰機等,還有免費的兒童游樂場、門球場、健身器材,豐富多彩的水上娛樂活動為公園夏日增添了無限情趣,湖面游船、垂釣令人悠閑自得、樂趣無窮,夜幕下的彩燈、音響環繞的露天舞場,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消除疲勞,歡樂灑脫。青年湖公園以具有時代園林特色的嶄新形象迎接著八方的游客。……[詳細]
303、北京地下城 AA
北京地下城
  北 地下城-京地下城的前身是人防工事,始建于1969年。地下城工程,歷時十年,于1979年完工。分為三個防御工事小區,并通往市區的四面八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人民防空地道網。  出于備戰考慮,從1969年開始,在前門地區修建防空洞,當時住在附近的男女老少齊上陣,在不借助機械的情況下,在1979年修建挖成了這個巨大的防空洞。地下城距地面八米,最深處可達十幾米,寬兩米,全長30余公里,可容納30余萬人。因工程量巨大,設施齊全,被稱為“地下城”。地理位置  北京地下城就在崇文區前門打磨廠,參觀入口在前門西打磨廠街(原62號),  出地鐵就可看到前門步行街,前門步行街口有座五牌樓(牌坊),五牌樓東即是西打磨廠街。   -旅游信息  地下城距地面8米,最深處可達十幾米,寬兩米,全長三十余公里,可容納……[詳細]
北京老舍故居
  老舍故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后一處。乃茲府豐盛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老舍先生在這里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后一處:小羊圈胡同(現為小揚家胡同)8號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師范學校(今育勸胡同)、第十七小學(今方家胡同小學)、翊教寺公寓、西山臥佛寺、西直門兒童圖書館、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會(今北長街小學)、煙通胡同6號(今明9號)為解放前居住過的九處。乃茲府豐盛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屬解放后……[詳細]
北京茅盾故居
  位于東城區交道口后圓恩寺胡同,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茅盾于1974~1981年在此居住。故居為二進四合院,占地面積878平方米。門內影壁上鑲有-題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大理石橫匾。前院有北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倒座房六間。西廂房原是茅盾的會客室和藏書室。東廂房為飯廳,其余為家屬和服務人員住房。后院有北房六間和西廂房兩間,北房原是茅盾的工作室兼臥室。茅盾逝世后,前院開設了2個陳列室,陳列茅盾生前的實物和圖片,包括手稿、作品初版本、信件、手跡和茅盾主編過的文學刊物等,共400余件。后院正房室內保持原狀:進門一間為起居室,北墻為1排書柜,書籍按其生前原樣排放。書櫥前為單人沙發1對。室內東側臨窗放寫字臺1張。起居室東有門通往臥室,臥室內正中橫放小床1張,床左側案幾上堆放著寫回憶錄備查的舊時期刊以及他平……[詳細]
北京鼓樓
  鐘鼓樓由鐘樓和鼓樓二樓組成,相互呼應,各司其職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鐘鼓樓是中國古代用以司時的公共性樓閣建筑,鐘和鼓原本都是古代樂器,以后才用于報時之用。中國古代鐘鼓樓起源于漢代,據史籍記載漢代已有“天明擊鼓催人起,入夜鳴鐘催人息”的晨鼓暮鐘制度。唐朝都城長安是一個繁華的都城,其結構實行里坊制,即以里坊為單位,每個里坊圍以城墻,在四面或兩面設房門,定時開啟。而在宮城正門承天門上設置鐘鼓,作為全城的司時中心,早晚根據承天門的鐘鼓聲開啟各坊門及宮門。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內,也于宮城之北建了鐘樓和鼓樓。北京鼓樓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是建在高磚臺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臺基高達4米,……[詳細]
王府井天主堂
  王府井天主堂,俗稱東堂,又名圣若瑟堂、八面槽教堂,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74號,是耶穌會士在北京城區繼宣武門天主堂之后興建的第二所教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籍利類思和葡萄牙籍安文思兩位傳教士創建。明末,2人在四川傳教。清初被清兵虜至北京,在肅王府當差,順治十二年(1655),福臨賜給他們一所宅院和一塊空地(即今址),他們即在空地上建筑一座教堂,即北京城內第二座圣堂(第一座為南堂),也就是最早的東堂。東堂院內,中間為天主堂,坐東朝西,共約30間,堂頂立十字架3座,中間大,兩旁小。堂內有18根圓形磚柱支撐,兩側掛著耶穌受難等多幅油畫。堂南、西有教室,東有一院,內有花池、平房、樓房,為神父住處。東堂內曾保存有多幅宮廷畫師郎世寧繪的圣像,嘉慶十二年(1807年)失火后廢止。1884年……[詳細]
308、煙袋斜街 AAA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屬西城區廠橋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內以經營旱煙袋、水煙袋等煙具、古玩、書畫、裱畫、文具及風味小吃、服務行業等為主,其鋪面建筑風格樸素并有北京北城特點,是北京北城較有名氣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跡。位于什剎海前海東北的一條小巷,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周邊的飯店、旅店及其他外貿小店都特別多。作用在清朝時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販賣古玩玉器,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想想看,當年也就只有八旗子弟和富甲商人才會吸鼻煙,才有錢玩古玩字畫,由于煙草是快消品,便成為大家來煙袋斜街的主要目的,于是在《光緒順天府志》中就將這條街命名為煙袋斜街。在人潮涌動的街道上,你時不時就會走到風格迥異的店鋪面前,可能以前這些店面里面賣的就是名家字畫,但是現在更多的是些獨具特……[詳細]
309、北京孔廟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孔廟
  中國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場所。在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北京孔廟(19張)元大德六年(1302)建,大德十年建成。明永樂九年(1411)重建。宣德、嘉靖、萬歷年間分別修繕大殿,添建崇圣祠,清順治、雍正、乾隆時又重修,光緒三十二年(1906)升祭祀孔子為大祀,將正殿擴建。孔廟雖然經過歷代重修,但其結構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風格。門內院落共有三進,中軸線上的建筑從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崇圣門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進士題名碑198塊,為研究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重要文獻資料。孔廟從1928年起對外開放,供人游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后為首都博物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北京城內東城區國子監街。占地2.2萬平方米。歷代多次重修,為元、明、清三代祭孔建筑,又名先師廟。廟……[詳細]
明城墻遺址公園(西便門小公園)
  歷史上明城墻全長40公里,始建于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崇文門至城東南角樓一線的城墻遺址全長1.5公里,是原北京內城城垣的組成部分,是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志。其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于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東起城東南角樓,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西至崇文門,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總面積約:15.5公頃,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其中城墻遺址及城東南角樓占地3.3公頃,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綠地面積12.2公頃。由于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城墻破損嚴重,為保護文化遺產,再現古都風貌,北京市委、市政府認真實踐“-”重要思想,決定徹底整治城墻遺址的周邊環境,修復城墻……[詳細]
311、南鑼鼓巷 AAAA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也位列規劃中的25片舊城保護區之中。南鑼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樓東大街,南止地安門東大街,全長786米,寬8米,與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鑼鼓巷是“后市”的組成部分。元南鑼鼓巷圖1代,以南鑼鼓巷為軸線,東側地區屬昭回坊,西側地區屬靖恭坊。明代屬昭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間屬鑲黃旗,光緒末年至宣統年間屬內左三區。民國時期屬內五區。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呈“魚骨狀”,又如同一條“蜈蚣”。因此,南鑼鼓巷也稱為“蜈蚣巷”。從南向北,西面的8條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詳細]
北京中山堂
  北京中山堂地處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內,原名社稷壇“拜殿”,始建于明永樂十九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或遇風雨休息的地方。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先病逝北京并在此停靈吊唁公祭。為了紀念這位偉人,1928年,國民政府將“拜殿”正式更名為“中山堂”,中央公園亦更名為中山公園。至今,“中山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起,北京市政協委員多有提案,建議將中山堂建設成孫中山先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山堂成為中央每年舉辦孫中山誕辰和逝世紀念儀式的重要場所和市政協委員會議場所。2002年11月12日,北京市政協在中山堂重新制作了《孫中山與北京》展覽,長期對社會開放。2002年中山堂被北京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址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中山公園內乘車路線:公交車1、4、52、10、37、22路……[詳細]
313、北京中山公園 AAAA
北京中山公園
  北京中山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宮)南面,天安門西側,與故宮一墻之隔。它原是明清兩代的社稷壇,與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一起沿襲周代以來“左祖右社”的禮制建造。中山公園現占地23萬平方米,是—座紀念性的古典壇廟園林。位于天安門西側,全園面積22.5公頃。原為遼、金時的興國寺,元代改名為萬壽興國寺。1421年(永樂19年)明成祖朱棣興建北京宮殿時,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為社稷壇。這里是明、清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1914年辟為中央公園。孫中山先生死后曾在此停放遺體,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28年由馮玉祥部下時任北平特別市長何其鞏等愛國人士改名中山公園。從南門入園,走過門廳,穿過曲折的彩繪長廊,迎面矗立著一座藍琉璃瓦頂的由郭沫若題寫的“保衛和平”漢白玉石坊(原稱“克林德”坊和“公……[詳細]
人民英雄紀念碑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廣場上舉行了建立紀念碑的奠基典禮。后經全國廣泛討論,確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人民英雄紀念碑位于毛主席紀念堂以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設計修建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為了紀念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當天下午6時,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代表,在天安門前……[詳細]
315、宣仁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宣仁廟
  宣仁廟位于北池子大街2號、4號,清雍正六年(1728年)敕建,祠祀風神,俗稱風神廟。嘉慶九年(1804年)重修.其規制仿中南海時應宮(祀雨神),賜號“應時顯佑”,廟曰“宣仁”。廟內有雍正皇帝御書“協和昭泰”匾額,獻殿祀風伯,寢殿祀八風神。風伯系司風之神,風神廟之意在于祈求神靈保佑,不使國家遭受風災。據乾隆《京城全圖》所繪和現場實際調查:該廟四周為廟墻,南端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樓(二柱一門或四柱三門無考),院內南為影壁,北為廟門,入廟門,東西為鐘樓和鼓樓,北為獻殿,該殿兩側有內墻,并向北至后寢殿。內墻南部東西各開一隨墻門,可進入內墻兩側外的細長跨院,院內各有寮房九間。過獻殿北部即為享殿和寢殿及東西朵殿。宣仁廟現狀是廟街門為大型隨墻門,坐東朝西,是后來改建。院內殿宇均坐北朝南。廟門前有一字形琉璃磚……[詳細]
316、明瑞府
明瑞府
  目的地介紹明瑞府即內務部街11號四合院,是一組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從東大門出入。明瑞府是乾隆年間一等誠嘉毅勇公明瑞的府第。明瑞,字筠亭,滿洲鑲黃旗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隨軍平定伊犁地區的叛亂有功,得到繪圖形于紫光閣(中南海西岸)的榮譽。乾隆三十三年在與緬甸軍作戰中身亡。此宅在民國后歸屬于鹽業銀行經理岳乾齋。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地址:內務部街11號四合院大門內分為四組院落,當中是兩宅并列各自獨立的正院,內為各有廳堂的數層四合房屋。東部一院,房屋較少,只有兩間且無配房。西院房亦不多。整個院落的煞尾是后花園,堆山、花廳、亭臺俱備。景點位置北京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詳細]
段祺瑞執政府舊址
  目的地介紹段祺瑞執政府舊址位于東城區張自忠路3號,原名鐵獅子胡同。清代這里有三座府第:東為和親王府,中為貝勒斐蘇府,西為和敬公主府。和親王府的前身是貝子允禟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晝改建為和親王府。貝勒斐蘇府,是清初恭親王常穎的府第。清末,兩府內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組磚木結構的樓群:中間的主樓為歐洲古典式灰磚樓,東、西、北各有一座樓房。1912年袁世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和國務院設在這里;1919年后,靳云鵬任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改為總理府;1924年段祺瑞被北洋軍閥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這里改為執政府。1926年4月10日,北京發生了政變。駐北京的國民軍將領鹿鐘麟包圍了臨時執政府,段祺瑞出逃;執政府倒臺,由馮玉祥將軍接管。王樹常任北平衛戍司令時。又改為北平衛戍……[詳細]
孫中山行館
  目的地介紹孫中山行宮(孫中山逝世所在地)位于張自忠路23號。原是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的田妃娘家,叫天春園,清末改為增歸園。民國初年是當時外交總長顧維鈞的住宅。1924年孫中山北上討論國事住在此處。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院內西屋臥室內病逝,三天后移靈香山碧云寺。此處是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定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地址:東城區地安門大街11號位置:位于張自忠路23號。現居室按其原狀布置陳設。為三進院落,四周回廊環繞,花園幽美。孫中山當時住在花園前的正房里,內外套間,有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現門口掛有“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室”匾。外間西墻上鑲有一長方形漢白玉刻石,上刻“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時二十五分孫中山先生在此壽終。”刻石上懸掛孫中山遺像。右方鏡框內是在此寫的《……[詳細]
勞動人民文化宮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位于北京天安門東側,為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明清太廟。經-總理提議,第一次政務院會議批準,將太廟移交北京市總工會管理,辟為職工群眾的文化活動場所,“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匾額由毛澤東主席命名并親筆題寫,于1950年4月30日揭幕,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勞動人民的“學校和樂園”和中外游客旅游的勝地。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優美典雅的環境吸引著眾多的游人,藝術和教育培訓造就了大批人才,各種藝術演出和展覽也久負盛名,各種娛樂健身項目雅俗共賞,是休閑娛樂的極好去處,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成立,作為建國后的重大歷史事件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88年1月太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被全總評為全國示范工人文化……[詳細]
東華門夜市
  目的地介紹  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入口的東華門夜市,是北京最著名的小吃街。不僅在北京城中口碑極佳,更深得中外游客的喜愛。如今,逛東華門夜市已經成為來京旅行團夜間活動的保留節目。   說起東華門夜市的歷史,要追溯到80年代初。那時的王府井還沒有改造成步行街,街道狹窄,擁擠不堪,東華門夜市就設在熙熙攘攘的十字路口,經常是人車混雜,塵土飛揚。盡管衛生條件惡劣,可依然人流如潮,抵擋不住的是北京小吃的美味吸引。那時人們對這條小吃街可謂愛恨交織。   隨著王府井大街的不斷改造,如今的東華門夜市已經有了根本的改變。統一的設計、統一的風格,被譽為京城金牌小吃街。   金牌的美譽首先體現在設備上。地面專門用特選石材鋪成,光面與毛面有機結合,既便于清洗,又有效防滑。每一攤位都配備了專用不銹鋼餐車,水、電接口及便攜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精品久久亚洲中国一级a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正在播放国产AV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