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張家口市 > 涿鹿縣旅游

涿鹿縣旅游景點介紹

  【地址】張家口市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東【聯系電話】0313-6743130【設施情況】建筑面積約9600平方米,主體建筑高23米,共分三層,地下一層,地上兩層。博物館建筑設計由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之父”何鏡堂教授團隊擔綱,設計理念為文化交融。【館藏情況】涿鹿博物館現有藏品373(件/套)【特色陳列】涿鹿博物館以“千古文明開涿鹿“為主題,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和合”理念,旨在弘揚“血脈同根、文化同源、民族同心”的文化內涵。整個展陳分為序廳:千里桑干,文明沃土;一廳:千古文明,涿鹿開創;二廳:千年風雨,涿鹿見證;三廳:烽火歲月,紅色征程;四廳:中華根基,薪火相傳;五個基本陳列。涿鹿博物館展陳的時間框架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到現代涿鹿,較為全面的展示了涿鹿悠久歷史的發展歷程,是全面了解涿鹿歷史的最佳場所。……[詳細]
裕升慶工業旅游園
  河北裕升慶釀酒有限公司已經打造成為國家標準化二級企業,國家AAA級工業旅游園區,走進現代化環保的釀造車間;看到無菌成熟的生產線;聞到地窖散發酒香四溢的味道;目睹一些列釀酒的過程;感悟中國酒文化的魅力。……[詳細]
涿鹿縣溪源龍王廟
  涿鹿縣溪源龍王廟,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武家溝鎮溪源村。2018年2月14日,涿鹿縣溪源龍王廟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縣南大寺
  涿鹿縣南大寺,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城南關。2018年2月14日,涿鹿縣南大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縣東岳廟
  涿鹿縣東岳廟,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涿鹿鎮東關村。2018年2月14日,涿鹿縣東岳廟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潘城遺址
  潘城遺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保岱鎮保岱村南。2018年2月14日,潘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清真寺
  涿鹿清真寺為清代古建筑,位于張家口市涿鹿縣東關禮拜寺街。 2008年10月20日涿鹿清真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寶峰寺
  涿鹿寶峰寺為清代古建筑,位于張家口市涿鹿縣謝家堡鄉上疃村。 2008年10月20日涿鹿寶峰寺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觀音寺
  涿鹿觀音寺 位于涿鹿縣城北關,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有維修添建,原有屋宇136間,由于歷史的原因曾幾遭破壞,現仍有兩個院落房48間,東挎院有硬山頂式藏經樓1座,祖師殿三間及配房13間,西院為完整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東院藏經樓小巧玲瓏,獨特風格。2001年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燕峰山炬禪師靈塔
  燕峰山炬禪師靈塔位于涿鹿縣礬山鎮塔寺村。炬禪師靈塔為磚石結構,屬金代建筑,呈六角形,由塔柱,塔身三部分組成,通高12米,塔基圍長10米。塔為五層,每層有檐,磚制斗拱,刻假門窗和變形花草圖案,下有蓮花座。塔刻銘:“燕峰山炬禪師靈師塔,金造塔匠人何子禎,正隆三年七月十五日。 2001年2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鼓樓
  涿鹿鼓樓位于涿鹿縣舊城中心,又稱“文昌閣”,建于明萬歷十至十七年(公元1582—1589),系重檐歇山頂式磚木結構0建筑,其下部為高大十字券洞臺基。底部為方形,邊長15米,高8.5米,四面通衢,各面門洞皆有匾額,南曰“文明”北曰“拱干”東曰“捧日”,西曰步蟾。東門洞北側有券洞可登樓上。臺基之上建二層0。0重檐回廊,檐角微翹。風嶺叮咚。下層為“文昌閣”南面出廊,俗稱“小南天門”有匾額:“古涿鹿郡”。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鼓樓雄偉壯觀,具有鮮明的明清時期建筑風格。 鼓樓是古保安城重要建筑的唯一幸存者。現已成為涿鹿古城的象征,縣城悠久歷史的見證。對其保護好壞關系涿鹿對外形象。……[詳細]
12、鎮水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水塔
  鎮水塔位于涿鹿縣張家河村四面環山的高地之上。塔平面八角形,仿木結構密檐實心磚塔,現高七層,約15米,塔基下部埋于土中,首層塔身四面設假門,余面設盲窗,檐下施五鋪作雙抄斗拱,制作精致。以上各層檐均施四鋪作磚雕斗拱,各層椽飛亦如實做出,是重要的遼代建筑遺存。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下沙河遺址
  下沙河遺址位于涿鹿縣大堡鎮下沙河村,該遺址平面呈不規則形狀,南北最長處約200米,最短處約50米,東西最長處約800米,最短處約50米,總面積50000平方米。北面臨沙河斷崖處可見文化層厚1.5—2.5米。有明顯灰坑痕跡。暴露有新石器龍山、夏店、西周、戰國等文化,其中采集有打制的石片,以及泥質彩陶、夾砂紅、黑、褐、灰等各色陶片,紋飾有素面、點紋、粗細繩紋等,可辯器形有:鬲、罐、壺等。是一處內涵十分豐富的古文化遺址,該遺址由于北臨沙河每年雨季都有山洪泄流造成塌方,致使文化層破壞。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蚩尤寨遺址
  蚩尤寨遺址位于涿鹿縣礬山鎮龍王堂村,屬戰國、漢時代,該遺址為三個舊城遺址,分南、中、北三個城堡,其中唯北寨保存好,城墻夯土筑成,南面有門一座,傳說為黃帝城蚩尤時,蚩尤屯兵之所。蚩尤寨南北排列為分南、中、北三寨。南寨東西寬72米,南北長100米,南墻已無存,東墻僅剩一小部分,中寨已輪廓不清,只西南角有少部殘垣,北寨保存尚好,距中寨300米,呈長方形,東西寬100米,南北長120米,寨墻損毀嚴重,東南已無存,南部有一豁口,當為寨門,下有古榆一棵。殘墻高3—8米,夯層10—15厘米,寨內西高東低,種植果樹,地表散存有殘石器、陶片、磚瓦碎片等遺物。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涿鹿故城(黃帝城)址
  涿鹿故城又名“黃帝城”,位于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據《史記》記載,黃帝殺死蚩尤,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據傳,黃帝城即黃帝所建華夏建一都城。因《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涿鹿之野”,又“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另《括地志》載“涿鹿故城媯州東南五十里,本黃帝所都也”。因此,人們又將涿鹿故城稱為“黃帝城”。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游區,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里尋根祭祖。城址呈不規則方形,南北長510~540米,東西寬450~500米。城墻夯土筑成,夯層厚0.10~0.14米,墻殘高2.5~5米,上寬2~3米,下寬約10米。涿鹿故城址經過多次調查,1998年還進行過發掘。從出土的陶鼎、陶壺、豆……[詳細]
涿鹿桑干河濕地公園
  涿鹿桑干河濕地公園涿鹿縣地處太行山余脈與燕山山脈交匯處,屬冀西北山澗盆地區,北部桑干河橫貫東西,過境長43公里。桑干河濕地公園的建設可以逐步恢復濕地的生態功能,完善濕地生態統,提高環境質量。……[詳細]
張家口勝利公園
  勝利公園坐落在張家口市區陵園路中段,環境優美,林木蔥蘢,各種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休閑娛樂、散步鍛煉的好去處。園中有小型動物園、各種健身器材,全年免費為市民開放。張家口勝利公園是一個綜合性公園,是專供游人休閑娛樂的開放式公園。前兩年張家口市對公園進行了整體改造。改造后的勝利公園重修了園內主次干道及游園甬道,引進了絲棉木、龍桑等十幾種在張家口市少見的樹種。入口處新建了多功能旱地音樂噴泉,噴泉水型隨著音樂的變化美輪美奐,這也是張家口市在公共綠地上首次建設此類噴泉。在原來溫室的位置,新建了近500平方米的大型鴿舍,使勝利公園的廣場鴿養殖更加規范化。同時,為了延長游人在園內的游玩時間,使夜間的景色更加迷人,園內還增加了庭院燈、草皮燈等照明設施。……[詳細]
涿鹿香峰寺
  香峰寺地處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之顛,地勢開闊松林環繞,常年云霧繚繞。春夏季綠草如茵,林木滴翠,百花爭艷,處處百鳥鳴唱,蜂蝶翻飛,秋季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大殿上放眼望,重山盡覽。大殿下是念佛堂和寮房,更是一妙處,周圍被群山環繞宛如七瓣蓮花中蓮蓬。涿鹿香峰寺曾是一座北方千年古道場,除此之外歷史資料中沒有太多記載。然而這里的歷史卻是可以觸及的,當你置身于輕云繚繞的山頂,遙見廟宇飄在云端之上時,仿佛穿越了時空,竟產生了現在和歷史重合在一起的奇妙感受。在這里,歷史不代表過去,當下也正包含了過去和未來…一九九九年,年過六十的安居士第一次來到了殘巖斷壁的香峰寺,從此她的心就從未離開過這里。安居士對香峰寺魂牽夢繞,發心重建香峰寺,2個月后她同幾個居士來到了香峰寺…在常人看來重建香峰寺的過程不可思議。這里的……[詳細]
涿鹿清涼寺
  清涼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黃陽山,始建於唐朝。創建者為聚璽和尚,法系屬凈士宗。這座古寺在歷史上多次修葺,但至1949年前已日見衰頹,唯有寺中生長的千年松柏如今依然枝繁葉茂,有的如巨龍橫臥,有的如鳳凰展翅,有的如寶剎屋檐,它們述說著古剎的莊嚴和滄桑。寺中塔院現保存有歷代僧人墓塔六十多座,其中以開山祖師聚璽和尚的衣銖壽塔最為著名。此外保存建寺碑、重建寺碑和功德碑五十馀塊。該寺收藏多部佛經,其中珍貴版本《大藏經》現由張家口文化局保存。古剎廟宇樓塔,在海拔1500米處,四周群峰環抱,古松翠拍成雙成對,密集參天,花木花草連片,四季常青。每年五至十月各種山花爭奇斗艷,野山果掛滿枝頭。這里冬暖夏涼,天空常呈湛藍顏色,微風習習、松濤陣陣,與相似蓮花瓣的山峰相融合,與晨鐘暮鼓,佛聲佛號融合,正如游人贊嘆的……[詳細]
涿鹿三祖文化廣場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明古地,天賦其嬌,地孕其美,華夏之源,神州之根。涿鹿中華三祖文化是以黃帝、炎帝、蚩尤為代表的中華先民經過長期探索、碰撞、磨合、深化,歷經釜山合符而共同創造流傳下來的,以中華民族共認圖騰--龍為象征,以民族大融合、大統一、大團結為“本源”的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思想理念和意識形態。1992年,歷史學家任昌華先生通過對涿鹿礬山一帶的黃帝城、阪泉、蚩尤泉等一批古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及歷史文獻和民俗風情的考證,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并著書《三祖文化始說》,第一次將蚩尤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黃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傳統上的勝者王、敗者寇之說,確立了中華民族同祖同源的觀點,明確了始祖文化是愛國主義的精髓和民族團結的基石。[2]三祖文化廣場位于涿鹿縣軒轅西路是張家……[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亚洲动漫国产制服丝袜 | 尤物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午夜片手机在线播放 无碼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日本三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