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芮城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1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存——西侯度遺址,60萬年前的匼河遺址,歷經新時器時代、周秦漢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文物數量眾多。芮城縣博物館是全縣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的公益性單位,創建于1984年9月,建館以來,縣域內大量歷史文物收藏入館,館藏文物擁有數量居全國前列,現收藏各類文物3……[詳細] |
![]() | 鹽湖區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一座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原館址系明正德七年(1512)運司城修建的關王廟,2007年1月遷至市區北10公里的舜帝陵景區內。新館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占3000平方米,文物褲800平方米,館藏文物8586件套,珍貴文物200余件,以青銅器、陶……[詳細] |
![]() | 萬榮縣博物館始建于1978年9月,館址位于萬榮縣城西大街東岳廟內,2006年遷至東岳廟內獻殿與正殿的西側,坐西向東,為東岳廟廂房位置,占地面積40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展廳各占150平方米,總投資33萬元,博物館主體建筑為仿清建筑,磚混結構,單檐懸山頂,面闊九間。博物館隸屬萬榮縣文物旅游局,為……[詳細] |
![]() | 平陸縣博物館成立于1983年1月1日,隸屬平陸縣文物局,位于平陸縣財貿路53號。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現共有辦公、文物庫房25間,建筑面積約900平方米。成立至今共征集、發掘、收藏文物10860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5件,二級文物57件,三級文物1904件/套。館藏文物共分青銅、陶器、瓷器、木器、鐵器、書畫、化石、石……[詳細] |
![]() | 絳縣博物館為絳縣唯一一座綜合性的歷史類博物館,隸屬于絳縣文物局。本館始建于1981年,原館址位于絳縣文化館院內,1989年遷至絳縣文廟內,占地面積4180㎡,建筑面積1304㎡,總投資130萬元。建館迄今歷任3任館長,分別是:趙樹錚(1981年-1992年),郭爾夫(1992年-2008年),蘇文芳(2008年至今)![詳細] |
![]() | 河津市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為全額事業單位。1990年遷至現址新耿南街63號,占地面積1044平方米。博物館有十間三層的東樓和四間二層的南樓,建筑面積486平方米。其中,庫房面積70余平方米,展廳面積410平方米。該館是河津市唯一一座綜合性歷史博物館,F有館藏文物1254件(套),其中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17件,三……[詳細] |
![]() | 河東鹽業博物館成立于1995年12月,隸屬于山西焦煤運城鹽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性質屬國有行業博物館。博物館位于河東鹽池神廟內,西展廳面積300平方米,主要展出歷史上產鹽工藝、工具、礦鹽、河東鹽文化歷史等。在三大殿內以圖片和文字形式,展示了千年的盬鹽文化。東展廳用場景還原的形式展示了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墾……[詳細] |
![]() | 1978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搶修稷山縣馬村青龍寺,修繕工程完結后就地成立稷山縣博物館。1996年,因工作需要,館址遷移至縣城稷王廟內后院。2004年,因修繕擴建稷王廟,館藏大部分文物移至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文物中心庫內,剩余文物存于馬村青龍寺內。2016年,因工作之需,在縣城稷王廟后院設置館址及庫房,并將青龍寺所存文……[詳細] |
![]() | 永濟市博物館新館建設、布展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也是我市落實文化惠民工程重大舉措。市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廳位于市文化中心主樓北側,總投資2400余萬元,共上下兩層,展館建筑面積4072平方米,主要以永濟發展歷史脈絡為主線,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展示,藝術場景復原、微縮景觀、多媒體視頻播放和幻影成像等高科技表……[詳細] |
![]() | 李老莊玉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稷山縣西社鎮李老莊村李老莊玉帝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記載:趙國大將李牧曾在此駐兵防守。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軍攻秦大勝,因有功被封武安王,后人為紀念李牧將軍,特建李牧廟奉祀。此廟坐北朝南,東西寬25米,南北長46米,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現僅存正殿、獻殿。其中正……[詳細] |
![]() | 禹門口抗日紀念摩崖石刻(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運城市河津市清澗街道辦龍門村西2000米禹口呂梁山脈石崖上民國27年(1938)12月20日,駐榮河日軍企圖偷襲禹門渡河,25日拂曉,日軍在飛機、大炮配合下,向駐防此地的國民黨軍61師某營陣地發起猛烈攻擊,守禹門口的一個加強排全部壯烈犧牲。61師師長鐘松命令屬下……[詳細] |
![]() | 阮氏雙碑樓時代:清地址:運城市河津市小梁鄉西梁村中阮氏雙碑樓,為清代武德左騎尉阮廷實與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樓,系父子雙碑樓,西邊為父,東邊為子,兩者相距1.27米,分別建于清光緒三年(1877)和清光緒五年(1879)。兩座碑樓坐西北朝東南,形制相同,均為仿木結構磚雕碑樓。磚砌方形臺基,邊長3.51米,高2.6米。碑樓通……[詳細] |
![]() | 平陸朱總司令路居(第五批省保)時代:1939年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太寨村朱總司令平陸路居位于一處四合院內,院內存北房、北房東耳樓及東房。1939年秋與1940年春,朱總司令先后兩次與第二戰區前敵總司令衛立煌商談中條山對日作戰時,居住于院內北房。北房面闊三間,進深二椽,四檁無廊式構架,懸山頂。屋內陳設有朱總司令使用過……[詳細] |
![]() | 下坪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下坪村下坪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文記載,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嘉慶二十三年(1818)、道光三十年(1850)和咸豐四年(1854)多次予以修繕。整座寺廟坐西朝東,東西寬56米,南北長31.4米,占地面積1758平方米,F存共三進院落,中軸線上從……[詳細] |
![]() | 寺頭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運城市平陸縣曹川鎮寺頭村北高嶺寺頭關帝廟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和梁架題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清順治二年(1645)、康熙五十八年(1719)、雍正八年(1730)、乾隆元年(1741)和乾隆三十三年(1768)均有重修。該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布局,東西寬40米,南北長……[詳細] |
![]() | 解州同善義倉時代:清地址: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解州村紅旗街據碑碣資料記載,清光緒三年(1877)河東大旱,光緒六年(1880)建此糧倉。整體布局為坐南朝北,二進院布局,為前院后倉。東西寬59.5米,南北長寬164.403米,占地面積9782平方米。大門面寬七間,進深四椽,明間辟雙扇板門。大門迎面為面寬七間的倉房,中間辟為……[詳細] |
![]() | 東呂關帝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運城市芮城縣東壚鄉東呂村東呂關帝廟東西寬27.1米,南北長41.8米,占地面積1133平方米。廟內現存戲臺和大殿。戲臺下層通道東壁上嵌元泰定五年(1328)《創修露臺記》碣1方,記載蒙古人鐵木兒·塔海氏為其全家祈福建造露臺之事。廟內現存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重修關帝廟碑》1通……[詳細] |
![]() | 坑頭墓地(第五批省保)時代:西周地址:運城市芮城縣古魏鎮坑頭村墓地范圍集中在坑頭村南民宅,場地和果園內,其中果園內墓地面積約2.88萬平方米,場地和民宅內的墓地面積約0.6萬平方米。2007年芮城縣文物局在坑頭村南場地搶救性清理了一座古墓葬,出土器物有青銅鼎、簋、盉、編鐘等,據出土器物的特征和墓葬形制判斷,當為西周貴族……[詳細] |
![]() | 橫水成湯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運城市絳縣橫水鎮橫東村東北橫水成湯廟,創建年代不祥,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十六年(1751)重妝圣母全身,十八年(1753)重修戲樓;清嘉慶十九年(1814)創建文昌閣;清咸豐二年(1852)重修并創建山門、北房、門樓。全廟坐北朝南,現存為兩進院落布局,東西寬34米,南北……[詳細] |
![]() | 車廂故城址(第五批省保)時代:春秋地址:運城市絳縣古絳鎮南城村車廂城在絳縣城南5公里處,因其形如車廂,故稱為車廂城,F存古城墻高約15米,長150米,全部由夯土層構筑。車廂城地處中條山東段北面,被深約30米的東、西兩溝夾峙其間。城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為50米,面積約20萬平方米。在車廂故城址的保護范圍內,留存城墻、……[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