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韓鎮古建筑群(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城內襄垣縣城隍廟是長治地區府、縣奉詔創立城隍廟的唯一遺存,城隍廟現存各建筑皆明代遺構。城隍廟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6748平方米,現存中軸線建筑有山門及兩側鐘鼓樓、戲臺(樂亭)和寢宮,其余均在抗日戰爭和文革中被毀。東西兩側為新建襄垣縣第二小學的教學樓及民居。崇……[詳細] |
![]() | 八路軍兵工廠蟠龍鎮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8-1945年地址:長治市武鄉縣蟠龍鎮石門村、柳溝村八路軍總部附屬機關舊址包括北方局舊址,楊尚昆、劉錫五、李大章、楊獻珍舊居。其中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于1939年10月至1940年7月移駐至武鄉縣王家峪村,曾組織召開了晉東南各界反汪擁蔣大會,對堅持華北抗戰,克服投降、0-、……[詳細] |
![]() | 武鄉玉貞觀(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長治市武鄉縣豐州鎮城關村寶塔街中7號武鄉玉貞觀,寺觀創建年代不詳,據碑記載(原碑已失)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原為一進院落布局,現為二進院。全廟坐北朝南,東西長22.3米,南北寬48.2米,占地面積959.5平米。一進院中軸線現存山門和正殿為清代遺構,正殿東、西耳房及山門兩側……[詳細] |
![]() | 福源院時代:明、清地址:長治市武鄉縣西北30公里的故城鎮北良村北良侯福源院整體布局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佛殿、東廊房、西配殿,總面積130.62平方米。其中佛殿樓建于明正統九年(1444),殿宇兩層,建于高臺之上,前有抱廈已毀,底層面積較小,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設門,次間開窗,二層依土臺而建,二層大于底層平面,前面依……[詳細] |
![]() | 石勒寨遺址(古遺址類)(第五批省保)時代:后趙(東晉)地址:長治市武鄉縣故縣鄉故縣村北原山上該遺址位于故縣村北原山上,依地勢所建,呈梯田狀分布。故縣村為原武鄉縣縣城,1938年,遭侵華日軍焚燒。1947年武鄉縣由故縣遷往段村。石勒城:又名“石勒寨”、“石趙故城”。清康熙版《武鄉縣志》載:石勒寨修于西晉永嘉六年,十六國后……[詳細] |
![]() | 辛村大禹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辛村辛村大禹廟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790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中軸線上建有新建山門、獻殿、正殿,兩側為耳殿,西配樓,東配殿。正殿石砌臺基,高1.4米。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前檐被改建。單檐歇山頂……[詳細] |
![]() | 逢善天齊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壺關縣集店鄉逢善村逢善天齊廟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全廟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占地面積為1220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建筑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兩廂有東西妝樓、鐘鼓二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以及東耳殿等。正殿石砌臺基,高60厘米。面闊三間……[詳細] |
![]() | 南社玉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民國地址: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南社村南社玉皇廟現存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獻殿、正殿,東西有耳殿、廂房。正殿坐落在高0.98米的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硬山頂,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耍頭呈昂形,出45°斜栱,無補間鋪作。梁架為六椽栿對前乳栿用……[詳細] |
![]() | 西社衛公廟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平順縣北社鄉西社村西社衛公廟創建年代不詳,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現存一進院布局,中軸線自南依次為山門(上有倒座戲臺)、獻殿、正殿,兩側分布有西妝殿、東廂房、東耳殿,剩余建筑均已坍塌。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網排列采用減柱手法,單檐硬山頂,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補間鋪作每間……[詳細] |
![]() |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長治黎城縣縣城正街天主教堂北側上黨戰役時,鄧小平曾在這里作戰前部署。指揮部舊址,坐西朝東,并列兩個單元,皆為兩進院落,北院后為二層出廈樓房七間,南北兩側也為二層樓房各三間,中有過廳七間,前有南北廂房各三間,鄰街房包括門樓七間,俗稱開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詳細] |
![]() | 西下莊昭澤王廟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黎城縣上遙鎮西下莊村昭澤王廟,該廟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為一進院落,南北長36.5米,東西寬21.5米。占地面積約710平方米,正殿面積約149平方米。廟內建筑共3座,平面布局采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西廊房。現廟宇規模已非原制,但其主體建筑大殿仍為元代……[詳細] |
![]() | 路堡龍王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長治市黎城縣程家山鄉路堡村據廟內碑記載創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明、清歷代重修。路堡龍王廟據碑記載原叫圣源王廟,坐北朝南,面積1028平方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建有山門、龍王殿、三寶殿,兩側為妝樓、廂房、關爺廟、土地廟。現存建筑龍王殿、三寶殿為元代遺構,其梁架、檐柱……[詳細] |
![]() | 抗日五專署及劉伯承兵工廠舊址(第五批省保)時代:1938-1946年地址:長治城區五馬街道辦事處南石槽村抗日五專署舊址,原稱山西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一九三八年十月至一九三九年七月,領導組織長治地區抗日斗爭的政權機構“山西省第五專區行政主任公署”后改稱“山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簡稱“抗日五專署”),正式成立以……[詳細] |
![]() | 柏后神農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長治市城區常青辦事處柏后村神農廟,創建年代不詳,依據現存建筑的特征推定,最遲明代該寺廟就存在。現存廟院總面積953平方米,二進院落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建有獻殿、正殿、寢宮,兩側有東西耳殿、東西廊房等建筑,正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四椽栿通達前后檐用三柱,減柱造法,斗栱五踩,圓型……[詳細] |
![]() | 張村府君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長治市郊區大辛莊鎮張村村中,距長治市6.8公里府君廟,始建年代不詳,廟內存元至治元年(1321)創建新堂(大殿)石碣,“至順元年(1330)功畢”。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重新修理……南角殿三間”碑記。坐北朝南,現存建筑有大殿,東西耳殿。現存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詳細] |
![]() | 小羅靈仙廟(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長治市郊區老頂山鎮小羅村村中,距長治市8公里靈仙廟創建年代無考,清乾隆七年(1742)進行了一次維修,因碑碣字跡漫漶,維修內容不詳。碑碣中記載廟為靈澤王廟,可知靈仙廟是俗稱,或清乾隆以后的稱呼。一進院落布局,全廟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有山門和大殿,兩側排列有廂房、廊房、耳殿,均東西……[詳細] |
![]() | 筆峰山永慶寺位于沁縣二郎山森林公園北部,相傳始建于隋唐年間,先名大悲寺,明萬歷36年沈王賜“永慶禪院”,歷代多次修葺、增修,建筑宏偉,規模宏大,可惜寺院建筑全毀于近代戰火。明末清初,尺木禪師主持永慶寺期間,廣交鄉間有名望的老年人,大力宣揚佛法。2003年,沁縣張國榮開始復建永慶寺,已修復大雄寶殿及東西廂房,隨著規模的不……[詳細] |
![]() | 襄垣南羅山仰韶文化遺址,位于襄垣縣古韓鎮南峰村的漳河南岸臺地上。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400米,面積為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3米。遺址的西部斷崖暴露有灰坑等遺跡,遺址地表散落有陶片。采集有新石器時期的彩繪陶片、泥質灰陶盆、夾砂灰陶鬲足殘片,商代的泥質灰陶豆殘片、繩紋泥質灰陶片等遺物。灰坑為袋狀,底徑約2米,……[詳細] |
![]() |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城隍,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于陽界的市長。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并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城隍產生于古代祭祀,經道教演衍為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于南北朝時。唐宋時城隍神信仰滋盛。宋代列為國家祀典……[詳細] |
![]() | 關岳廟位于襄垣縣城北街。坐東朝西,東西長40 米, 南北寬20 米,占地面積約800 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上為倒座戲臺)、獻殿、正殿,兩側建有東、西妝樓,東、西配殿。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他建筑均為清代遺構。正殿石砌臺基,高0.38 米,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前檐辟廊,單檐懸山頂。梁架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