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臨汾市旅游

臨汾市旅游景點介紹

  位于乾坤灣鄉于家咀村西半山腰。1936年4月底到5月初,東征紅軍紅一軍團先遣部隊率先駐扎在于家咀村,為解決群眾和部隊飲水困難,遂勘察鑿井蓄水,一直使用至今。為表達對紅軍的感恩之情,村民們將該井稱為“紅軍井”,經提升改造,“紅軍井”成為精品紅色旅游景點。……[詳細]
  又稱烏龍山,位于縣城西南22.5公里,海拔1235米。東西兩峰相連,形似元寶。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永和縣志》記載:“北齊河清三年(564年)有烏龍見于此,地極險要,與黃河相表里,常有軍警駐扎,以資捍衛。”1936年,東征紅軍回師時,紅一師三團曾在此阻擊尾追之敵,現有“閣山阻擊戰”紀念碑一座。……[詳細]
  位于永和縣城西部,呂梁山脈南端,黃河中游晉陜大峽谷東岸。奇奇里村開創了影像藝術帶動貧困山區旅游扶貧之先河。全村地域面積1074公頃,7.3公里的旅游公路盤山而過直抵乾坤灣,景區內建有黃河步道,玻璃棧橋凌空飛架,紅棗采摘唾手可得。配套建設多功能戶外拓展基地一座,黃河秋千、攀巖璧、高空探險、真人CS以及籃球比賽等戶外娛樂功……[詳細]
  陰德河村位于永和縣乾坤灣鄉西北部的黃河岸邊,距離乾坤灣景區僅15分鐘車程,是唯一可以在乾坤灣上俯瞰到全村景色的村子。以前叫鴨子河村,如今依然保存有匈奴式窯洞,整個村落布局也隱含了中國傳統的建筑布局。陰德河村是四方標志物——朱雀發祥地。陰德河村相傳是四方標志物朱雀的發祥地,這里有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這里有博大精深的德孝文……[詳細]
  趙家溝主席路居地位于永和縣坡頭鄉趙家溝村,1936年3月29日,毛澤東、彭德懷在趙家溝發布《中國人民抗日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為一致抗日告全國民眾書》,要求停止一切內戰,不分紅軍-,共同一致,聯合抗日。……[詳細]
  雙鎖山位于永和縣城東南15公里處,因兩山對峙而得名,民間俗稱石門山。海拔高度1520多米,因南唐巾幗名將劉金定在此安營扎寨抗遼保國而聞名天下。山上有劉金定廟、觀音石窟、打子屋、財神廟、招親樹、點將臺天橋、放哨臺、飲馬槽等名勝古跡。特別是觀音石窟是唐代所建,十羅漢像栩栩如生。……[詳細]
  位于望海寺鄉永和關附近黃河岸邊的石崖上。1936年6月,紅十五軍團81師241團6連掩護主力撤退后,剩余的12名勇士被數倍于己的敵軍圍困在高山上。經數天激戰,彈盡糧絕的12名紅軍戰士登上石崖,投河就義。……[詳細]
  20世紀70年代起,歷屆永和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矢志不渝,接續奮戰,探索運用PVC管輸土回填、索道運送苗木等技術,在60°以上的石質山地植樹造林76萬畝,把荒山荒溝變成綠水青山,是黃河乾坤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被稱為三北防護林生態“教科書”工程。……[詳細]
  馬家灣鰲頭位于乾坤灣鄉馬家灣村,是一條延伸到黃河古道的石頭山梁,山梁長約300米,寬約30米,遠遠望去,山梁的東半部分呈橢圓形,像是烏龜的龜殼,越往西,山梁越窄,就像是神龜長長的伸著脖子遠眺黃河。……[詳細]
  位于乾坤灣鄉于家咀村西,為紀念東征紅軍回師西渡而建。樓高14米,占地面積150㎡。碉樓風格,片石砌筑,簡潔雄偉。一至三層為展廳,四層為瞭望臺。登樓遠眺,--河山奔來眼底,歷史云煙盡入襟懷。……[詳細]
  棋盤山位于縣城西南12公里處,海拔1241.3米。唐置樓山縣于此,因與樓山相對,曾名北樓山;又因山頂有一大石,石上有一棋盤,故名棋盤山。該山峰遠觀拔地依天,高聳入云,峭巖壁立,氣勢雄偉。近看頂部地勢開闊平緩,建有石寨。……[詳細]
  永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梁峁殘垣溝壑區,全縣國土面積1212平方公里,境內3大山系9座大山,大小2500多條溝道縱橫交錯;35萬畝耕地中,70%以上都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山多、溝壑多,水土流失嚴重。2010年起,歷屆縣委、縣政府在這309平方公里的芝河源頭,陸續投入1億8千余萬元,依山就勢,因地制宜,機修梯田6萬7千余畝……[詳細]
  黃河流經永和68公里,自北向南形成英雄灣、永和關灣、郭家山灣、河澮里灣、白家山灣、仙人灣、于家咀灣7個大灣,統稱乾坤灣,是我國目前河流中規模最大、最密集、發育最完好的干流峽谷型蛇曲群,是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打造中華文明重要地標的核心區。黃河乾坤灣景區位于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的晉陜峽谷,由黃河一號旅游公路“0KM”標志……[詳細]
  望海寺創建年代不詳,據民國版《永和縣志》及碑刻記載,清乾隆元年(1736)、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4)曾予修繕。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65.7平方米,現僅存大殿西耳殿、魁星樓。大殿為石券枕頭窯1孔,殿內后檐墻及兩山墻繪佛教人物壁畫約44平方米,是我縣古建筑類文物壁畫保存最好的。……[詳細]
  晉國博物館位于曲沃縣曲村鎮,是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而興建的全省第一座專題性遺址類博物館。“曲村——天馬遺址”規模宏大,東起翼城縣天馬村,西至曲沃縣曲村鎮,南起滏河岸,北達橋山坡。遺址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面積近11平方公里。經過北京大學和山西考古研究所近二十年連續十二次大規模勘探發……[詳細]
  晉園位于曲沃縣東城新區中心,占地318畝,主題創意是曲沃出土的國家級寶物——錯黃銅寶壺,包括“一心一湖兩帶”八大景觀。“一心”就是晉都文化中心,以影院、劇場為主體,包括會議中心、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老年活動館于一體的政治文化活動中心;“一湖”就是如意湖,面積42畝,設有音樂噴泉;“兩帶”就是沃水瀠洄和林間小溪水景帶……[詳細]
  小善坡古生物化石點位于汾西縣邢家要鄉小善坡村,時代為舊石器時代,類別為石刻及其他。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00米,面積2萬平方米。發現有樹桿化石一個,海生軟體動物化石2處。小善坡古生物化石點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東、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長約462米,東西長約272米,面積125……[詳細]
  寺溝摩崖石刻位于汾西縣邢家要鄉寺溝村,時代為元大德元年(1297年),類別為石刻及其他。砂石質,東西寬0.45米,高0.7米,面積0.4平方米。中間刻一“佛”字,下刻蓮花,左側刻一元寶,右側刻一枚銅錢。并有“元大德元年”、“石中寶”等記載。寺溝摩崖石刻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底座為界,東、西、南、北各向……[詳細]
  要里石佛崖石窟位于汾西縣佃坪鄉要里村,時代為待定,類別為石刻及其他。坐北面南,自西向東排列共3窟,分布面積約7.8平方米。西窟平面長方形,三辟三龕,正辟像已風化,西壁塌落,東壁存供養菩薩1尊。中窟平面呈馬蹄形,正辟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其余壁面均風化不清。東窟殘,覆斗頂,正辟像頭部殘缺,東西壁存弟子像。要里石佛崖石窟為縣……[詳細]
  汾西縣抗日游擊隊活動舊址位于汾西縣對竹鎮劉家莊村,時代為1937年——1946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馬王廟、義和橋、賈在中等29個革命故居及民居院落,游擊支隊醫療駐地(野火臺28孔土窯洞),七溝八梁一面坡上零星分布的土窯洞67孔。汾西縣抗日游擊隊活動舊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劉家莊馬王廟文物本……[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 | 欧美九九久久精品黄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天天综合网久久 | 日本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