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唐山市 > 灤州市旅游

灤州市旅游景點

灤州古城
   灤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灤州鎮。三千年大河之畔的盛世古城,采擷群山壯麗構筑其骨,掬一捧灤河俊秀勾畫其容。將26個民族獨特風情織入古老的明清建筑,將千年北方文化融匯進這座夢想樂園。2000畝盛世古城傾情釀筑細膩的北方古街博覽區、豐盛的傳統民俗旅游區、原生的灤河文化風景區、地道的北方美食朵頤區、悠久的北方文化傳承區,本土的宗教文化朝圣區,風情的北方婚慶體驗區,正宗的中國古代養生區,締造最美北方古城。灤州古城深研灤州千百年悠久歷史,詳讀華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以研山為骨,以灤水為魂,以人文為韻,以綠林為脈,開發灤州古城并將其打造國家級135—140天景區。52億元巨資興建灤州古城,氣勢非凡。20……[詳細]
唐山青龍山風景區
   北唐山青龍山景區青龍山是與碣石山、盤山齊名的三大名山之一,古稱清涼山,又名截龍嶺,位于唐山灤縣新城西北約25公里,距唐山40公里,與唐山古冶區、豐潤區毗鄰。景區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南距205國道15公里,北靠102國道,距京沈高速公路榛子鎮出口僅兩公里。京山鐵路、京秦鐵路和正在修建的津秦客運專線穿境而過。青龍山主峰娘娘頂海拔439米,屬燕山余脈,其山南北走向,山中套山,山外疊山,群峰布列,山勢環繞,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20公里,總面積300平方公里。景區內的1700余畝、30余種植物藥材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青龍山景區古代建筑遺址非常豐富,除三霄宮和延古寺外,歷朝歷代先后建有望海樓、羅漢洞、龍興……[詳細]
中國評劇藝術館
   由灤州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宇揚評劇苑共同建設的中國評劇藝術館,坐落在灤州古城內的灤河東道,主體為4層獨棟仿古建筑,面積8450平方米,總體投資1.2億元,旨在保護與弘揚評劇藝術,并將藝術館建設成為灤州評劇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戲曲進校園培訓基地、中國評劇藝術研究中心、評劇新劇目孵化器等。中國評劇藝術館及體驗中心由評劇展陳區、評劇體驗區、評劇演出劇場、排練廳、接待廳、評劇戲曲文創產品售賣專區、評劇主題賓館等組成。館內展出了上萬件具有收藏價值的劇本、戲單、劇裝、劇照、唱片、磁帶、錄像帶、道具、書畫等展品,并運用高科技手段,將評劇優秀劇目再現。中國評劇藝術館已逐漸成為灤州文化產業……[詳細]
研山養心谷景區
   “灤州研山養心谷景區”,位于唐山市灤州市,是一處以山水風光、文化教育和康養休閑為主題的旅游勝地。研山坐落于灤縣南端、灤河西岸,東西走向,其狀勢如虎,歷來有“研山虎踞”之稱,名列古灤州八大景觀之首。原文峰塔和碧霞元君祠便建于研山山頂。據史料記載,公元947年左右,遼世宗始建文峰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原塔共13層8面,塔高20米,為磚結構,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為條石砌筑的須彌座,塔身由青磚砌筑,塔為實心,每層8角均有懸鈴,巍巍壯觀。南面石刻“文峰塔”,北刻“射斗牛”,東刻“凌云梯”,西刻“沖霄漢”。碧霞元君祠建在研山文峰塔的西側,相傳建于清朝順治年間,俗稱娘娘廟、娘娘宮,據……[詳細]
灤縣文峰塔
   由關內去往東北,位于河北灤縣境內的灤河大橋是必經之路。火車駛經灤河,向南望去,只見灤河西岸橫亙一列青峰,原名研爵山,簡稱研山。研山極像一只臥虎,東巔昂首青天,是虎頭長嘯;中間收束有力,是穩健的虎腰,西部渾圓肥厚,是飽滿的虎臀。其狀其勢,似乎還有一條虎尾舒卷在半天空中,前肢伸向灤河,后肢伏踞大地,所以歷來稱為“研山虎踞”。遼世宗耶律沅(947—951)時期,于山頂建塔,塔基以綿石砌成,上為青磚結構。塔高20米,分13層,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書“文峰塔”。左面刻“沖霄漢”,右刻“凌云梯”。塔各節角掛銅鈴。文峰塔初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明朝建都北京后,天下平定,重教興文,仰慕科舉……[詳細]
橫山大覺寺
   灤縣橫山大覺寺昔日名曰開覺寺。嘉慶《灤州志•.卷之一•.形勝》(顧艷霞點校、吳士鴻修、孫學恒纂、2007年9月版第26頁)載:“橫井浮煙:在城北五里橫山上開覺寺。鑿石渟泉,因甃以為井,週廻石欄數丈,侵曉時每有煙霧出焉。”光緒二十四年《灤州志•卷八•形勝》(楊文鼎、王大本編修、成文出版社出版)第134頁載:“橫井浮煙:在城北五里橫山上開覺寺前,本天池也,有好事者甃以為井,週廻石欄數丈,侵曉時若有煙霧浮焉。”民國二十五年《灤州志•卷二•名勝》第44頁載:“橫井浮煙:知州吳士鴻因山居北方元武之地,改為橫黿山,名曰橫黿古井。在城北……[詳細]
灤河鐵橋
   在灤縣老站村東北,有一座歷經滄桑、銹跡斑斑的老鐵橋。它就是由“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設計監修的灤河大鐵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鐵路大橋。1881年,開平礦務局雇用英國技師金達筑成了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10年后,北洋大臣李鴻章**禮聘這位英國專家,負責古冶至山海關的鐵路工程。灤河大橋作為其中的重要工程,曾相繼被英、日、德工程師包工承建,但因灤河水大流急淤沙過厚,均告失敗。當時32歲的詹天佑臨危受命,在研究了外國工程師用過的各種施工方法,對河床地質條件做了縝密的考察后,他決定重新選址,開中國鐵路史上的先河,筑墩施工采用“壓氣沉箱法”,從而順利奠定了橋基。灤河大鐵橋使用了45年而安然無恙,……[詳細]
延古寺
   延古寺始建于公元前六十六年漢明帝劉莊時代,供奉國教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當時古寺香火旺盛,神庇眾生。唐貞觀二十一年,左翼馬軍總管尉遲恭,字敬德,奉旨重修廟宇,再塑金身。星轉斗移,時空變換,轉眼千年古寺幾經滄桑。唐山企業家孫宏文先生、方東枚居士,靈通佳境,造福一方,宣楊佛法,恩澤眾生,宏愿心生。出資重修延古寺。于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奠基開工,古寺換新顏,山川隨寺秀,佛緣共天長。延古寺發楊光大,更現輝煌。全寺建筑為最高境界的明清經典,雕窗畫棟,斗拱飛檐,雕刻門窗選材上乘、技藝精湛,貼金彩繪是中華古建首選形式金龍和璽,整個廟宇偉峩嵩立,金碧輝煌。為弘楊佛之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文化,大雄寶殿供奉……[詳細]
灤縣時代廣場
   灤縣時代廣場占地5萬平方米,綠地面積3.5萬平方米,綠地率為70%,工程總投資1000多萬元,2002年完工。整個廣場清新亮麗,功能完善。共由三部分組成。東部為-區,開闊而大氣威嚴,設升旗臺一座;由東向西依次排列的五根漢白玉柱,并以象征著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和中華民族功史的與時俱進。形式由簡到繁、循序漸進,象征中華文明五千年發展史。中部為下沉式廣場,其外圓內方,寓示著灤縣縣委縣政府執政的觀念。對內方方正正,規規矩矩,對外“投資到灤縣,事事都好辦”的良好投資環境;廣場中心設有標志性雕塑“灤州魂” 氣勢恢宏,象征著進入21世紀灤縣人民用勤勞致富的雙手,托起明天的幸福生活。位于下沉廣場兩側的花池,造型如……[詳細]
研山風景區
   研山風景區位于灤州古城南灤河西岸,是灤州古城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工程自2009年11月正式啟動,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建設內容為研山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的重建以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景區整體規劃和山門、景亭、上山人行道、廣場以及防護設施等工程。研山風景區的建設與開放,實現了景區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完美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灤縣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內涵,壯大文化旅游產業。研山文峰塔:據史料記載,公元947年左右,遼世宗始建文峰塔,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原塔共13層8面,塔高20米,為磚結構,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座為條石砌筑的須彌座,塔身由青磚砌筑,塔為實心,每層8……[詳細]
灤縣文化公園
   文化公園灤縣文化公園占地2.3公頃,建筑面積5450平方米。公園采用軸線布局,主入口設在東面,沿軸線自東向西設置門樓、時光大道、剪紙雕塑、地下影像館、露天劇場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主體建筑。時光大道兩側布置皮影綠化,南北西三面以下沉式文化浮雕長廊與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主體建筑、地下影像館和露天劇場相連,四周栽植綠籬形成帶狀綠地。該園以文物、字墨、碑帖、皮影等具象符號和評劇藝術表演以及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表達方式為手段,再現歷史,立足現代,展望未來,是一處蘊涵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并體現時代精神、和諧愉悅的市民休閑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和歷史文化教育場所,特別是文化浮雕長廊,充分展示古灤州的歷史,突出了三大主題,……[詳細]
灤縣栗香園
   河北灤縣栗香園位于灤縣縣城東南,北起灤河路,南至團結路,西起灤新街,東至平大路,呈梯形分布,規劃用地138畝,2004年開工建設,投資500萬元建成。該園是一個以觀賞游覽為主,結合科學研究、科學生產、科學普及三位一體的公園。設計方案巧妙利用原有的起伏錯落的地形地貌,保留原有板栗、核桃、洋槐等鄉土樹種,合理配置適宜本地區氣候條件的各類喬、灌、花、草200余種,形成樹茂草豐的復合植物群落,創造恬靜自然的景觀空間。全園以綠為主,分為松柏園、灌木園、花塢、櫻花園、荷花池、翠柳堤、百果園、喬木園、紫薇林、牡丹園等十五個景區,并設有晨練場。位于該園東部草坪上的“夷齊讓賢”雕塑,以中國傳統藝術—剪紙為表現形……[詳細]
龍山生態示范園
   灤縣龍山生態公園位于縣城西南角、長江大街西側,總體規劃占地60公頃,分期施工。2002年投資150萬元,實施了一期封山育林工程,在山體及東側植樹2.5萬株,建成了以毛白楊為主的公仆林、以火炬為主的紅領巾林、以檜柏為主的青年林等;2007年計劃投資2200萬元,完成二期景觀工程建設,占地27公頃。巧借龍山自然地形,挖湖制水、填土塑山,修建大門、構建園林小品,完善山體植被、美化周邊環境,設置休閑娛樂設施。公園共分三個景區,一是主入口景觀區,由停車場、大門、組合花壇、圓形廣場為軸線串聯而成;二是山水景觀區,以龍山山體為骨架,以“龍”形人工湖為依托,配以亭臺廊橋,展現山水靈動之秀美;三是綠化休閑區,以……[詳細]
龍山中山公園
   灤州龍山中山公園是以紀念辛亥灤州起義為主題的公園。本著依托中國古典園林建造方式,巧借龍山自然地形,挖湖蓄水、填土塑山,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處處精雕細刻,營造充滿情趣、富有高雅品味的綜合性公園。灤縣旅游之龍山公園園內有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座,是孫中山孫女孫穗芳女士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向世界各地捐贈孫中山銅像100座的第49座。銅像全高近4.45米,其中銅像凈高1.83米。銅像身穿風衣、左手拿“-”書籍,右手拄拐杖,直視東方。園內灤州起義紀念墻內容分為灤州兵諫、龍山結盟、起義爆發、雷莊血戰等,且附有后世評價。設計還選用了孫中山、李大釗、馮玉祥等人對灤州起義的評價、題詞,以及毛澤東……[詳細]
灤河風景區
   灤河風光灤河古稱濡水,華北地區大河之一。發源于河北省北部,張家口市境內的巴彥古爾圖山北麓,向北流入內蒙古自治區,此段稱為閃電河。后向東南急轉進入河北省東北部,一直向東南流入渤海,全長885公里,總流域面積達4.46萬平方公里,基本都在河北省境內。主要支流有武烈河、青龍河等,它穿越長城的地方形成長城的一座關口—喜峰口,流經較大城市只有承德。灤河沿岸風景秀麗,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就曾經提到過濡水(灤河的古名)支流武烈水畔的“磬錘峰”。流域內富鐵、金、鉑等多種黑色和有色金屬礦藏,并有煤和油頁巖。農產豐富,是中國板栗和紅果著名產區。古跡有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遵化清東陵、清帝狩獵圍場以及長城等。景區位……[詳細]
灤縣森林公園
   河北灤縣森林公園位于縣城東南,是灤縣綠化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始建于2003年,占地1053畝,其中綠地面積1000畝,綠地率為94.86%。總投資1253萬元。森林公園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科學設計的原則,形成集觀賞、休閑、防護于一體的生態型景觀公園。2003年投資4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共栽植金絲柳、國槐、銀杏、毛白楊、玉蘭、紫葉李、刺玫、丁香等二十多個品種,植樹總量為7萬株。2004、2005年投資853萬元實施了二期工程,完善了大門管理區、生態濕地區建設、道路建設,沿路實施了景觀線綠化工程,栽植了十幾種花灌木及花卉,并修建了花鐘報春、翠堤搖紅、風荷送香、靜亭賞月、翔云凌空等多處景點……[詳細]
后遷義遺址
   后遷義遺址位于灤縣響堂鎮東法寶村南小丘上,占地約1.44萬平方米。該遺址發現于1990年3月,文化層據地表約 0.3米,厚約0.7米,文化內涵豐富, 采集到大量較有價值的陶片、石器和骨器。1999年10月,省、市、縣聯合組成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了專題考古發掘。一期工程共揭露面積150平方米。文化層厚達2米以上,清理出土坑豎穴墓9座,房址1座,灰坑40 余處,出土青銅鼎、簋及金飾品、磨光陶器等珍貴文物200余件。從地層看,上層有商文化, 下層為龍山文化。后遷義遺址的考古發掘,揭示了北商文化特別是灤河流域商文化發展的深層內涵,為研究中原商文化與北方商文化發展交融提供了重要佐證。……[詳細]
研山景區
   研山風景區位于灤州古城南灤河西岸,是灤州古城項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工程自2009年11月正式啟動,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建設內容為研山文峰塔、碧霞元君祠的重建以及景區配套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景區整體規劃和山門、景亭、上山人行道、廣場以及防護設施等工程。研山風景區的建設與開放,實現了景區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完美結合,進一步提升了灤縣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內涵,壯大文化旅游產業。景點位置河北省唐山市灤縣……[詳細]
港北村
   港北村港北村在灤縣城關西南7.5公里,今屬古馬鎮。這里曾是冀東10余萬人抗日-的首舉義旗之地,現有莊:嚴肅穆的“港北起義五十周年紀念碑”矗立于村口。碑高11米,碑座2.5米,正面步階分為四段,每段分別為一、九、三、八層,左右步階分別為七層和六層,寓意起義爆發于1938年一7月6日、由原冀東抗聯副司令員李運昌伺志題寫碑名。……[詳細]
磕頭山造像(羅漢洞摩崖造像)
   磕頭山造像(羅漢洞摩崖造像)年代為遼,位于唐山市灤縣九百戶鎮小井峪村。2008年10月20日磕頭山造像(羅漢洞摩崖造像)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全部灤州市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九九久久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女初尝黑人巨高清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二区 |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