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常普音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晉中市平遙縣段村鎮北常村北常普音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平遙縣志》載,普音寺建于唐代,明天啟年間(1621~1627)重修,清代補葺。寺坐北向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山門、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房,東西配殿,F存建筑中正殿為明代遺構,其余為清代建筑。寺內正殿存明代塑像3尊,……[詳細] |
![]() | 長則普明寺時代:明地址: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長則村長則普明寺創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院內兩側為東西配殿、東西廂房,院落整體呈四合院形式,F存建筑全部為明代建筑。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前后檐施三踩單昂斗拱,里拽五踩雙翹偷心造,柱頭、平身科各一攢,前后檐明間設四扇六……[詳細] |
![]() | 福嚴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黃巖村中據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樂平縣志》、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民國4年(1915)《昔陽縣志修編》及重修碑記載,福嚴寺創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順治十四年(1657)、清咸豐九年(1859)、清同治二年(1863)屢有修葺。坐北面南……[詳細] |
![]() | 離相寺時代:宋、清地址:晉中市昔陽縣趙壁鄉川口村離相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現存石碑載,明正統、萬歷,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和民國均有修繕,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建有天王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鐘樓、鼓樓,除軸線建筑為原寺物外,兩側建筑均為后人新建。現存建筑中正殿為宋代遺……[詳細] |
![]() | 平舒崇福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晉中市壽陽縣平舒鄉平舒村地址:元、清平舒村崇福寺創建年代不詳,據清光緒八年(1882)《壽陽縣志》記載,唐神功元年(697)崇福寺已有。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萬歷三十五年(1607)、清康熙十六年(1677)重修過殿,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修正殿。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詳細] |
![]() | 段王村羅漢寺(第五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晉中市壽陽縣平舒鄉段王村中段王村羅漢寺創建年代不詳,據清光緒八年(1882)版《壽陽縣志》記載“羅漢寺,在縣西五十里段王鎮”。據廟碑記載,清雍正八年至十一年(1730~1733)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有山門、過殿和正殿,兩側僅存一進院東側鐘樓……[詳細] |
![]() | 祁縣文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祁縣城內桂林巷29號祁縣中學院內祁縣文廟創建于金大定中期,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洪武十六年(1383)、天順年間(1457—1464)、明萬歷九年至四十六年(1581—1618)、崇禎十四年(1641),清順治十六年(1659)、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七年(1718……[詳細] |
![]() | 梁村洪福寺時代:元、明、清地址:晉中市祁縣古縣鎮梁村據寺內山門、南殿墻上嵌石匾記載,洪福寺始建于唐開元元年(713),明隆慶年間(1567~1572)、天啟五年(1625)、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民國26年(1937)均有重修。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南殿、正殿,兩側為東西配殿,東配殿東南隅辟僧院……[詳細] |
![]() | 法安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清、民國地址:晉中市太谷縣水秀鄉北郭村據清乾隆、光緒及民國版《太谷縣志》記載,北郭村法安寺法安寺創建于元至大二年(1309)。據廟碑記載,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康熙年間(1662~1722)及民國8年(1919)曾予重修。坐北朝南,二進院帶禪院布局,中軸線建有山門(文革時期被毀)、……[詳細] |
![]() | 永康東岳廟(第五批省保)時代: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張慶鄉永康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東岳廟始建于元中統三年(1262),由村民胡福等建,清光緒元年(1875)曾重修,F存建筑為清代遺構。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與倒座戲臺連構)、正殿,山門兩側為東西耳房、東西掖門、鐘鼓樓,院內兩側為東……[詳細] |
![]() | 蒲池壽圣寺(第五批省保)時代:明地址:晉中市榆次區莊子鄉蒲池村蒲池壽圣寺始建年代無考,據寺內碑載,明正德、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山門、正殿,山門東側為鐘樓,院內東、西兩側為配殿,共有建筑5座,F存建筑均為明代遺構。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平面近似方形……[詳細] |
![]() | 宣乘寺正殿(第五批省保)時代:宋至清地址:晉中市榆次區長凝鎮西見子村據明萬歷版《榆次縣志》記載,宣乘寺正殿始建于唐咸亨二年(671),宋熙寧七年(1074)重修,金大定二年(1162)賜今額,現存建筑為宋代。正殿建于高臺基之上,平面近似方形。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屋面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檐柱及金柱為……[詳細] |
![]() | 上安村,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范村鎮。地處太行山八賦嶺西,距縣城30公里。建村時間不詳,據傳應在千年之上。在清代之前全村人都姓牛,即使現在,全村400余口人中,牛姓人數依舊占90%以上。鼎盛的清康乾年代,全村千余戶人家,人口達5000余人。在晉中市一代,凡牛姓人均由上安村遷出。上安村不僅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更是一……[詳細] |
![]() | 名稱:石馬寺石窟(第七批國保)時代:南北朝至唐類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簡介:石馬寺石窟位于昔陽縣大寨鎮石馬村村北。東依石馬山,西臨石馬河。寺院石窟由石窟和摩崖造像組成。石窟、摩崖造像始鑿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后鐫刻不斷至隋唐。石窟現存3座,造像總數1300余尊,分布于三塊巨石的七塊崖面上。崖面最……[詳細] |
![]() | 一、1998年6月29日,苗世明家庭藏報館舉行開館揭牌儀式向社會開放,報館占地220平方米,投資100萬元,內設5個展覽廳室,堪稱華北藏報第一館,開館以來,義務接待各界參觀者6萬余人次。二、1998年12月18日,山西省教育委員會將本館命名為“山西省德育基地”。三、2001年5月21日,館藏成果載入吉尼斯之最紀錄大全。……[詳細] |
![]() | 榆社縣域內埋藏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被譽為世界聞名的“化石之鄉”。此外,獨特的黃土石林、“榆社群”標準地層剖面也成為研究新生代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和生物進化的重要基地。隨著山西榆社古生物化石省級地質公園“四景一館”等5處科普基地的建成和運營,逐漸形成了以古脊椎動物化石、榆社盆地地質遺跡及地貌、云竹湖濕地科學等國土資源為主的……[詳細] |
![]() | 山西左權清漳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位于山西省左權縣,總面積737.31公頃。左權縣近年來不斷加大濕地保護工作,山西左權清漳河國家濕地公園已于2016年12月通過專家評審,由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將給廣大公眾提供更宜居的綠色空間![詳細] |
![]() | 貓兒嶺墓群疊壓錯綜復雜。1984年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發掘清理,出土文物幾千件,尚有大量古墓待發掘。已出土文物有春秋陶鬲,戰國漢代青銅劍、鐵劍、各式帶鉤,陶制鼎、豆、壺等,有秦代的篆刻銅印。此外有春秋貝幣、戰國刀幣、漢代五銖和唐代墓志銘,墓0土谷種菜籽現仍能發芽生長,彩陶繪制精美,栩栩如生,對研究春秋以來的斷代和榆次的發展……[詳細] |
![]() | 寺院歷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遺風,明、清兩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總面積4652.5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1302.3平方米。寺院依據土臺而建,坐北向南,前后兩進院。從路旁登臺階十數級而上平臺,臺由花格磚墻圍繞,兩側猶有八字形掩壁。平臺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闊5間,進深5椽,懸山式,通面闊21米,明間為通道。甬道……[詳細] |
![]() | 襄垣慈勝寺位于晉中市平遙縣襄垣鄉襄垣村,占地面積7041平方米。據清光緒《平遙縣志》載,元至正年重修。據廟碑記載,重修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禪院。慈勝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現存正殿、東西配殿、西小殿、東西禪院正房、西禪院東西廂房、戲臺等建筑。正殿為明代遺構,面寬三間,進深六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