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81、代州古城 AAA
代州古城
  代州古城是代縣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文化支撐,是中國古代北境著名的邊塞重地和軍事重鎮,是古代南北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商埠,歷為州、郡、道行政治所和軍政治所。代州古城古為上館城,始建于東漢末年。光緒《代州志》載,北魏“明帝始移郡治于上館城,即今城也”。萬歷《代州志》載:“雁門秦漢以來稱雄郡”。《重修鐘樓并武臣坊碑記》載:“吾代東接神京,西通晉省,北據雁門之險,南繞滹沱之勝,以故城垣壯闊,科名昆耀,洵為山右之名郡焉。至于城中勝跡,未可悉數。”古城環筑關城3座,甕城4座,邏城4座。庵觀寺廟48座,坊表牌樓31座,樓閣16座,私家園林6座,衙署3座。城垣東西稍長,南北略短,東北方呈禿角,形如“丑”字,故名“臥牛城”。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元兵南下遭毀,明洪武六年(1373)吉安侯陸亨與都指……[詳細]
百草綠源健康產業園
  藥食同源產品構建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產業園走進百草綠源健康產業園的展示廳就可以看到陳列的各式各樣的藥茶產品,蒲公英根茶、菊苣梔子茶、玫瑰荷葉茶等。據介紹,百草綠源藥茶,采用天然生長的藥食兩用的植物葉、花、根、果等為原料,采用類似茶葉沖泡、蒸煮方式,供人們日常飲用,兼具藥的功效和茶的味道,是藥食同源的綠色健康產品。該產業園集藥材種植、收儲、加工、銷售、旅游等于一體,實現了中藥材全產業鏈的延伸,建成中藥材清洗、切片、烘干、篩選等一條龍加工生產線,開發中醫藥養生度假,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產業園。為了更好地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依托五臺山優勢,線下線上互動運營,多平臺推廣景區,聘請中醫藥專家開設養生文化大講堂傳播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秉承著“甄選百草,健康相伴”理念,讓游客在參觀車間的同時從喝藥茶、……[詳細]
黃河西口古渡景區
  西口古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城西端,對岸右邊是內蒙古準格爾旗大口渡,左邊是陜西省府谷縣大汕渡,兩渡口均為進入河套的入口。西口古渡整體景區包括古戲臺、禹王廟、牌樓和廣場。歷史上可追溯到漢唐,也是明長城邊口的大渡碼頭,清代、民國時期,這里是晉西北水陸物貿集散碼頭,“南來的茶布水煙糖,北來的肉油皮毛食鹽糧”,作為晉、陜、蒙水陸通衢之地,水通河套寧夏,陸走并州京津,船筏急流,繁盛異常。從這里,走西口大移民邁出第一步,輝煌的晉商傳奇、近代河套地區農墾開發,由此拉開序幕。而今,往昔歲月的印跡只能在民歌中找到它的影子,當年送別了無數親人的古渡口,如今已成為河曲人休閑娛樂的場所之一,每年七月十五的河燈節在禹王廟前舉辦盛大的祭祀儀式,“河曲河燈會”成為充滿濃郁黃河黃土風情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詳細]
野莊古村景區
  野莊古村,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城區東北方53.5千米處,丘陵半山區地貌,其東至虎岳背與五臺桑園村、白云村交界,北與代縣康家灣、韓家灣為界,在古東峪鎮東。野莊,曾名東山野莊。《原平縣地名錄》解釋為:原為東峪鎮的莊稼地,地名野莊子。后居民定居于此,起名野莊。2021年12月24日,野莊古村通過了專家組評審,成為國家AAA級景區。……[詳細]
繁峙龍虎山景區
  繁峙龍虎山景區位于繁峙縣大營鎮南洪水村,距繁峙縣縣城西南50多公里,與北太鐵路、天黎高速公路、108國道直線距離都不到5公里,“長城一號”旅游公路及龍砂公路更是直接從景區中通過,交通十分便利。景區主要依托龍山、虎山、龍山湖等自然景觀進行創建,通過整合南洪水、北洪水、鹵城、北河會、郝家灣五個村的旅游資源,2021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景區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二龍戲珠”、北河會摩崖石刻、蓮花山觀音、漢王墓、顯靈寺等景觀,還有漢代鹵城遺址、龍山烽火臺、龍山湖(虎山水庫)、休閑游樂園、文化廣場、游客中心、特色農家樂、紅色講堂等景點和配套項目。依托龍山、虎山、虎山水庫以及南洪水龍溪旅游度假村,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1處、紅色講堂1處、雜糧銷售電商平臺1個、風情特色民宿2處、農家樂院落6處、40……[詳細]
韓莊長城景區
  韓莊長城景區位于山西省繁峙縣東南部神堂堡鄉韓莊村,緊靠108國道,交通便利,占地面積為20.59平方公里,景區所在的韓莊村為中國第四批歷史傳統村落,2021年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韓莊長城,又稱竹帛口長城,戰國時趙國修筑,隋代重修。明代在原長城外包砌磚石,加高加寬,筑成內長城,保存較完整。城墻隨蜿蜒起伏的山勢修筑,磚石結構,每隔一段有1臺,從韓莊到茨溝營20公里的地段上共有13個臺。每個臺都以“茨字”編號,臺上額鑲嵌著“茨字第xx號臺”的石刻。從韓莊村東“茨字二十二號”起,按從北到南的順序編號,直到茨溝營。2019年10月7日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保護單位。繁峙韓莊長城景區目前共有特色景點12余處,有韓莊竹帛口明長城、老爺廟、日軍據點遺址、明代采石場、明代磚窯群遺址、好漢坡、望脈峰、落鐘壇……[詳細]
公主文化旅游景區
  公主村:位于繁峙縣繁城鎮,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古稱空如村。明嘉靖年間,因公主寺遷建于村東南,故更名為公主村。村域面積20平方千米,地形南高北低,多坡地。村內有公主寺1座,寺內有大雄寶殿,塑像、壁畫、古碑、古樹等文物古跡。村內有多處古宅院、照壁、拴馬樁、旗桿、護院地道等具有古典風格的遺存物。公主文化旅游景區位于公主村,距縣城10公里,景區旅游資源豐富,主要有公主寺、龍王廟、隱峰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等景點。2021年被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公主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杏園鄉公主村,處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北魏,為北魏城信公主逃避紅塵之苦出家修行而建。現存殿堂為明代建筑。該寺建筑完整,規模宏大,寺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樂宮壁畫并稱“南北雙珠”。公主寺……[詳細]
森雅軒晉作木藝園
  山西森雅軒古典家俱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家具研發、生產、銷售、傳播家具文化為一體,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綜合型家具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傳承晉作家具“”為企業宗旨,以“弘揚中華古典家具文化精髓”為經營理念。2017年公司響應政府號召,于佛教文化圣地五臺山腳下、毗臨唐代木結構建筑佛光寺的五臺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新建廠區,擴大規模,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展廳6000余平方米,后勤樓1200余平方米,車間10000平方米,現有員工100余人,注冊資金1000萬元。公司使用名貴紅木,核桃木等制作既有實用價值,又有收藏價值的古典家具和木質文創工藝品采用傳統工藝,全榫卯結構,家具造型、材質、工藝、韻味俱佳。文創工藝品造型典雅、工藝精湛、是旅游收藏佳品。旗下森雅軒晉作木藝園地處山西省五臺縣豆村鎮,緊……[詳細]
五峰慧果沙棘產業園
  坐落于佛教圣地五臺山腳下的“五峰慧果沙棘產業園”就是一座集各種植物精油及植物提取物系列產品的研發、加工、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AAA級工業旅游景區,產能領先,低碳環保,擁有各種現代化生產設備,生產過程可向游客全面開放,為大家沉浸式體驗現代化生產全過程提供了一個絕佳打卡地。五峰慧果沙棘產業園成立于1997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東冶鎮槐蔭村,距今已二十六年,緊鄰徐向前元帥故居、閻錫山故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為忻州市第一家國家AAA級工業旅游景區。現占地面積26000余平方米,規劃面積約四萬三千平方米,是低碳全景生態園、產能領先科技園、智能循環經濟園,是將沙棘高精食品生產全過程全面向游客開放的沙棘制品企業。整個園區建筑立面采用沙棘與沙棘葉固有的橙色、綠色及棕褐色點綴,充分體現了企業的綠色……[詳細]
大龍門牡丹山莊景區
  大龍門牡丹山莊,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云水鎮大龍門村。大龍門牡丹山莊景區占地面積1.3萬畝,景區內種植牡丹、芍藥300余萬株,樹莓100萬余株。景區依托大龍門自然山水風光和大龍門古村,規劃建成“兩個核心、七個板塊、二十八個景點”。2021年,大龍門牡丹山莊成功創建為3A級旅游景區。……[詳細]
貂蟬故里文化園
  貂蟬故里文化園位于忻府區頓村溫泉度假村文化廣場旁,因貂蟬美譽而得名,設有貂蟬宮、民俗文化展覽館、民宿區等。景區里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炕圍畫展示,介紹“忠義女子”貂蟬之美。景區內設有一尊貂蟬的漢白玉塑像,高3.08米,是依據貂蟬的歷史畫像塑造,另外還有呂布塑像、貂蟬茶樓、貂蟬湖、網紅橋等,供游客互動體驗和親子游玩。景區還為游客提供農家飯和民宿服務。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2012年授予忻府區“中國貂蟬文藝之鄉”。……[詳細]
92、橋兒溝景區 AAA
橋兒溝景區
  橋兒溝景區位于繁峙縣橫澗鄉東部的泰戲山間,海拔1297米,是滹沱河的源頭。據說,在溝谷兩邊的平坦處,曾住著幾戶人家,為了出行方便,人們在溝谷邊建了一座小石橋,“橋兒溝”的名稱由此而來。我國的地形是西高東低,河流大都由西往東流,而滹沱河在繁峙卻是自東而西橫貫縣境,故當地有“十山九無頭,滹沱水倒流”的民謠。滹沱河因其源頭一個挨著一個的泉眼,狀若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曾形象地得名“葡萄河”。何時因何更名為滹沱河難以考證。橋兒溝景區分為服務區和滹沱溯源區兩部分。溯源區東西長約兩公里,主要由“三潭”、“兩道”、“一寺”、“一泉”、“一池”、“一飛瀑”組成。東端起始于景區的最高點——青龍寺。青龍寺西側的溝里每當夏季雨水充足的時候,山水滾滾而來,從30米高的懸崖直瀉而下,形成“滹沱飛瀑”的壯麗景觀。青龍寺……[詳細]
93、宋家溝景區 AAA
宋家溝景區
  宋家溝村位于岢嵐縣東部,是宋家溝鄉政府所在地,為岢嵐的東大門,村中心距岢嵐縣城10公里,距忻保高速黃道川出口2公里。全村地勢平緩,境內海拔平均1360米,村背靠青山綠水,岢嵐的母親河嵐漪河環村而過,風景旖旎,引人入勝,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1500年的北齊軍事遺址蘇孤戍、古堡等優質的旅游資源,田園風光、北方民居、民俗風情等保持原生態。宋家溝是結合易地搬遷、農村特色風貌整治、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綜合打造的岢嵐縣首個“鄉村旅游示范村”,是國家AAA級景區、山西省旅游扶貧示范村。開放時間:全天門票:無……[詳細]
憨山文化旅游景區
  憨山文化旅游景區位于五臺山北40公里,砂河鎮北部,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的后花園,距平型關景區30公里,雁門關景區70公里,京原鐵路、108一級公路、S40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憨山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可承接五臺山及周邊景區游客,發展夜間經濟為主。景區傳承、挖掘地域文化、歷史名人、地方文化藏品,宣傳、弘揚、展示寶貴的繁峙歷史文化遺產。憨山文化旅游景區占地133萬平方米,綠化面積86萬平方米。景區規劃為三條軸線(即東、中、西線),景點主要有:如意門、七步蓮、寶瓶、文昌閣、冶金廣場、胥府、守信園、縣政府舊址、驛站堡墻遺址、彩虹噴泉、蓮花廣場、民俗街、木雕藝術館、戲臺院、石雕藝術館、智慧門、荷花池、如意廣場、別有洞天、七子送福、收藏館、王墓、國寶藝術館、演藝廳、直升機起降點等二十多個,……[詳細]
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
  偏關縣“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位于水泉鄉水泉村,水泉村古稱水泉營,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1466),是長城紅門口的駐軍堡,紅門口是長城要塞,水泉營是鎮守紅門口的游擊將軍署,號稱“三關前哨”。1968年,響應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水泉堡又成為北京軍區“長城沿線戰斗村”建設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長城搬到地下,成為現存全國規模最大戰備地道。紅門口地下長城景區,是偏關邊塞軍事歷史風情游的一部分,由紅門口遺址、水泉營古堡、戰備地道三部分組成。2013年8月,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由水泉鄉人民政府立項開始建設。目前,水泉營古堡已修復古道、古牌樓、古戲臺,新建紅門口水泉營歷史文化展、水泉地區民俗展和廣場雕塑。地道改造完善適合開放的有1650米。戰備地道分兩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詳細]
原平虸蚄廟
  虸蚄廟在大林鄉的魏家莊,占地面積一畝多,正殿即為虸蚄殿,坐北朝南,東西長9米,南北寬5.9米,為元代遺構。其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檐設廊,單檐懸山頂。斗拱五踩雙下昂,平身科每間一攢,明間平身科出45°斜拱,裝修不存。門楣正中懸立式匾額,上有“虸蚄殿”字樣。廊柱上有漆寫的楹聯兩副。其一為:“螟蝗咸遠避群歌圣德,蟊賊盡潛藏共報神恩,”其二為:“借泥偶解瘟可扶吉慶,賴神靈逐疫能保平安。”正殿左側為觀音殿,雖然造型有些簡陋,只是兩米見方的一個磚砌窯洞,卻透出一股樸拙之氣。據《崞縣志》載:“八蠟廟,一名虸蚄廟,在縣治南十五里魏家莊。金大定初,邑人游完建,后圮,至正元年修復。明洪武、弘治間先后重修。崇禎五年,知縣鄭獨復再新之,代有記石。”另記有:“劉猛將軍廟,在魏家莊八蠟廟內,與八蠟神同日祭。”……[詳細]
崞陽城址
  位于原平市區20公里處的崞陽古城,設縣治歷史久遠。從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開始建置崞城,一直到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止,歷時長達1648年。其歷史軌跡為,永嘉末(313)縣廢,為鮮卑族領地。東晉元興二年(410)復置縣,冠名石城縣,隸屬秀容郡。武定四年(457)置崞州于石城,領廣安、永定、建安三郡。北周又復石城縣。隋開皇十年(591)改為平寇縣,屬雁門郡。唐貞觀初,崞縣屬河東道代州管,元初置崞山軍。太祖十四年(1220)升為崞州,屬冀寧路。至元三年(1266)屬太原府。明洪武八年(1375)屬太原府代州管。清雍正二年(1724)直隸代州,仍稱崞縣。民國屬雁門道,亦稱崞縣。抗戰時期,崞縣曾按太同(太原——大同)公路分為東西崞縣。解放后至1958年人民政府仍設縣治于此,亦名崞縣。……[詳細]
98、樓煩寺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樓煩寺
  昔日樓煩寺,名圣井院,明大德年間碑記,雁門三十余里有古剎樓煩寺。即東晉遠公之故里。北臨茹岳,東近大芳,川平境秀,物勝地靈。世傳昔有圣井厥水異香,能醫百病。四方求之。圣井金芝現瑞,而慧遠遂誕,時晉成帝咸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托斯靈瑞則知公異也。故以此建剎曰圣井院。后因此地為樓煩古邑改名為樓煩寺。樓煩寺自東晉建寺以來,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大約一千六百余載,多有兵焚等災害破壞,有千余年的修建工作已失考。直到明清年間才有記載。但因年代久遠,加上人為的破壞,碑文已殘缺不全,也難全面考證。在康乾兩代,至同治時期,經歷代僧人廣為募化,和善男信女的捐助,寺院經幾次大的修繕,雖沒有嘉慶年間的威嚴,但也不泛香火不斷和每年的法會隆興。到了民國年代,因戰火連綿,民不聊生,寺院幾經毀壞,也無力加……[詳細]
  七巖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的留暉村,七巖山佛教有東魏神龜二年(519年)遺跡。自此以后佛教遺存歷代多有,佛寺不斷擴大,香火綿延至今。七巖山佛教文化對定襄人影響很大,自古及今不乏布施者。七巖山最大的價值還在它保存了20塊摩崖石刻及碑刻等,其內容涉及歷史地理、佛教、古建筑、民俗、物產、環境等。這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尤其公元840年唐代日本高僧園仁曾光臨七巖寺,這就使七巖山佛教文化具有了國際文化意義。……[詳細]
  迴鳳磚塔,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城西北約13公里處迴鳳村北約一里遠,據史料記載,它始建于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塔高十七米,共七層。下層方形,內有方木拉架,出檐式樣為平磚一出又磚角四出,再布瓦收檐。上面六層皆呈六角形,從下至上逐層收小,每層出檐作仿木斗拱。上層有仿木椽飛,并布瓦收頂。最上豎有鐵鑄尖頂。該塔全部磚砌結構,高有十七米,共有七層,迴鳳磚塔于1981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公布為忻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最大日韩中文字幕另类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色性视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尤物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一区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