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邯鄲市旅游

邯鄲市旅游景點介紹

天慈峰林度假區
  天慈峰林度假區是由邯鄲市政協常委劉琳女士投資開發建設。位于河北省邯鄲武安市西北25公里處的賀進鎮道溝村。屬洺河源國家森林地質公園中心地帶。處于太行山的南段東麓山陵區,緊倚太祖山的腳下。海拔高度最低160米,最高1390米。植被茂盛,種類繁多,森林似海,山花遍野,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景區負離子含量高。暑期溫度比邯鄲市內低5度以上。人入其內,腑肺為之一新,精神為之一振。天慈峰林景區面積23000余畝,分為一、二、三、四卷,猶如四幅巨大的山水畫卷。……[詳細]
聚龍山蓮花洞
  聚龍山蓮花洞景區位于武安市活水鄉井峪村南,以自然景觀為主,主要有:太行之魂聚龍山、華北奇觀蓮花洞、北方石林石海奇觀、古人類居住遺址、心理行為拓展實訓基地、聚龍潭、響水溪、生態林果種植園、鄉野度假村等180余處。聚龍山蓮花洞是典型的北方溶洞,山上有龍王廟、碧霞宮等廟宇,山川秀麗,云霧繚繞,傳說眾龍常在這里聚會。蓮花洞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價值很高。洞中石縵高掛,鐘乳高懸,石筍林立,玉柱擎天,石塔高聳,乃神斧天工,引人入勝。蓮花洞是天然溶洞,據專家確定形成于5億年前。洞內景觀奇妙,神秘無限,曲徑通幽,秀麗壯觀,鐘乳石形象各異,姿態萬千,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二龍戲寶珠、蓮花寶塔、夜明寶珠、黑白寶石、仙女梳妝臺等近百處鐘乳奇觀。特別是全國罕見的鐘乳菩薩,形象逼真。洞中的圣水神洞是一條蜿蜒曲折、清澈見……[詳細]
43、鄴令公園 AAA
鄴令公園
  鄴令公園,原稱鄴都公園、植物園,位于臨漳縣城東南部,地處縣城主干道人民路東段路北,占地200余畝。由原植物園改建而成,改造投資4100萬元。公園設計風格以古鄴文化底蘊為主線,突出西門豹治鄴、臨漳八景、建安文學等古鄴大地上發生的家喻戶曉的歷史事件,堅持古代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人文景觀與植物景觀相結合,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綜合公園。鄴令公園位置是在臨漳縣的東南部,其實它并不是一個新修的公園,而是在邯鄲原來的植物園的基礎上進行改建,原來的規模還是很大的,而“鄴令公園”的改造耗資有4100萬元,在改造以后,將會增加很多新的景點。在改造以后,也會由原來的“鄴都公園”成為“鄴令公園”。在公園建設上,始終堅持高起點、高規格、高質量,委托有資質設計單位進行公園整體改造設計,招標選定邯鄲市藏珍園林園藝工程……[詳細]
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
  方特國色春秋以華夏歷史文明和邯鄲地域文化為核心展示內容,內容涵蓋歷史文化、神話傳說、傳統藝術、成語文化、趙文化、女媧文化、民間藝術等多個方面。方特國色春秋從華夏文明發展的大視角恢宏地再現邯鄲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特色文化,通過運用高科技的主題娛樂形式,展現邯鄲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所擁有的歷史底蘊和璀璨文化。邯鄲方特國色春秋主題樂園坐落于邯鄲市漳河生態科技園區,以華夏歷史文明和邯鄲歷史地域文化為基礎,汲取成語文化、神話文化、邯鄲歷史文化、傳統藝術文化、民俗風情文化等多種文化源流的養分,以高科技表現形式為手段,綜合運用聲、光、電、數字技術等高新科技,將文化傳播與互動體驗融為一體,生動展現了漢語成語文化背后的豐富內涵和獨具特色的邯鄲地域文化。樂園共包含《黃粱一夢》、《瘋狂成語》、《飛龍在天》、《乘風……[詳細]
北朝考古博物館
  北朝考古博物館是位于河北磁縣的博物館,2020年9月19日開館。總投資1.66億元,建筑面積約12000平方米。館藏1000余件珍貴文物。展館陳列以“走向隋唐”為主題,分為煌煌帝都、巍巍陵寢、泱泱文明3個展廳和一個特別展廳。特別展廳主要展示灣漳北朝大型壁畫墓復原景致,按一比一的比例設計,壁畫總面積700平方米,僅墓道兩壁壁畫就有320平方米。分為序廳、三個展廳和一個特別展廳。陳列主體以磁縣收藏的北朝墓群出土遺物為主,平面布局則按照“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生活—復原”的邏輯展開,能夠逐層了解北朝歷史。圍繞彩繪壁畫墓和隨葬陶俑等重點文物,注重觀眾參與的互動性,體現出展覽的人文關懷和趣味性。運用網絡技術將最新信息快速傳達給參觀者,并利用3D技術強化虛擬立體現實感。序廳一進序廳,“走向隋唐”四個大……[詳細]
46、七賢祠
七賢祠
  七賢祠,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叢臺公園內武靈叢臺北側,坐北朝南,是為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七賢—韓厥、程嬰、公孫杵臼、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而建,故名七賢祠。七賢祠始建于大明萬歷年間,原為“三忠祠”和“四賢祠”。三忠即救趙氏孤兒的韓厥、程嬰、公孫杵臼;四賢為廉頗、藺相如、趙奢和李牧。1980年10月,原邯鄲市城鄉建設局副總工程師胡紹英設計,園林管理處基建維修隊施工,1983年10月竣工。七賢祠成為后人憑吊趙國先賢的重要紀念地。2011年,七賢祠被邯鄲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史建筑。現七賢祠正門為垂花門,上懸為時任國家計委主任后任國務委員的方毅于1983年題“七賢祠”匾額。進深一間,面寬五間,建筑面積131平方米,占地524平方米,七賢祠的入口是閣樓式建筑,敞開著的朱紅大門透露出祠內的幾分莊嚴,祠堂門口還有……[詳細]
叢臺公園工農兵雕塑
  叢臺公園工農兵雕塑,簡稱工農兵雕塑,位于河北邯鄲市叢臺公園東大門內。該塑像于1972年10月建成,高度約11米左右。工農兵塑像于1972年10月建成,由于基座西面漢白玉石板上刻有“1969年5月”的字樣,許多人誤認為塑像是這一時期建成的。原來基座的上方曾經矗立的是毛澤東的塑像。底座高5.16米,寓意1966年5月16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當時簡稱“五·一六通知”。塑像高度為7.1米,寓意7月1日黨的生日,二者加起來為12.26米,寓意毛澤東的生日。底座四周各鑲有一塊漢白玉石板,其中三塊分別寫有林彪的題詞,東面為“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北面為“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澤東思想”。南面為“毛澤……[詳細]
龍海公園
  龍海公園是曲周縣龍海公園總投資4400萬元,占地面積240余畝,開挖湖面約70畝,總動土量約20萬立方,綠化率50%以上,是集娛樂、休閑、觀賞為一體的多功能、高品位、綜合性公園。2010年3月,來自中國報告文學學會、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生態文化網等學會、媒體、網站的18位北京文化藝術界的資深、作家、學者等,在該公園植下“文化名人林”,為龍海公園增添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使廣大群眾在休閑娛樂中享受文化熏陶。公園設計堅持綠色、生態、和諧、自然的原則,在對支漳河與滏陽河綠化的基礎上,建設人工湖、土山、廊亭和景觀橋。湖邊設置造型別致的親水平臺,湖內設置人工島,園內建設娛樂室、兒童游樂所、健身房等設施。建成后的龍海公園集文化、娛樂、休閑為一體,將進一步改善縣城環境,大大提升縣城……[詳細]
盛水湖公園
  邱縣盛水湖公園位于邯鄲市邱縣柳苑東路與世紀大街交叉路口往東北約230米。盛水湖公園為省級四星級公園,成為邱縣一處高顏值的網紅打卡之地。公園共種植苗木250種,喬木73種,大約有30807株。在這里四季常綠、四季有花。公園內的荷花池特別大,旁邊有一個涼亭,臺階較高,經過通往湖邊的一條小路,就到了湖邊的觀光平臺,公園內除了有優美的綠化景觀之外,還配套有各種休閑、娛樂、鍛煉設施。盛水湖公園曲徑通幽的小徑不是依山而建就是傍水而建,人們在散步中可以飽覽湖光山色,或坐在長廊里休息,或登上小亭子里俯瞰,或在湖中的草坪上散步,或在小橋流水之上留影,或在廣場中間回眸四望,真是心曠神怡了。……[詳細]
教育小鎮
  教育小鎮王桃園位于館陶縣城北部,距縣城30余公里。王桃園村125戶,520人,自恢復高考以來,先后走出130多名學子,其中有4名博士,9名碩士,1名北大生,是遠近聞名的“進士村”。教育小鎮環境幽美,村風淳樸。在這里村民不比誰家有錢、誰家房子蓋得好,而是比誰家出的大學生多、誰家孩子考得大學好。這里尊師重教、尚學崇知的民風已經形成并且發揚光大。2014年,針對村莊原有特色,以教育為賣點,重點恢復了文廟、陶山書院,建造了百詩園、昆蟲館、農耕園、麥場游樂園、桃園廟、80前后小學舊址、華夏第一磨、鄉村音樂廳、學子墻、書畫工作室等教育類景觀,開展以--、勵志為主題的“圓夢課堂+”品牌活動,使教育成為旅游主導產業。目前,教育小鎮囊括了周邊的安桃園、劉桃園、高桃園,規劃打造“一鎮四社區”。現在的教育小鎮,已……[詳細]
黃梨小鎮
  黃梨小鎮位于縣城西南部,距縣城10公里,北臨309國道。在組織架構上,采取“一鎮八社區”的模式,包括北拐渠東、北拐渠西、郝前街、郝后街、王寨、喬口、南韓莊、屯里等8個行政村,共1738戶,7983人。小鎮文化內涵豐富。曾是宋遼交戰時古戰場之一,同時也是紅色革命老區,南拐渠是館陶歷史上第一個黨支部的誕生地。通過建設紅色村史館、七一主題廣場、129師新八旅23團團部舊址、黨員林等景觀節點,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文化。黃梨產業蓬勃發展。該村從2001年開始引種晚秋黃梨,有種植的群眾基礎,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按照“產業加美麗、美麗助產業、產業更美麗”的思路,不斷壯大黃梨產業。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種植面積從1000多畝擴大到8000余畝,逐步發展成為全縣第六大富民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晚秋黃梨……[詳細]
羊洋花木小鎮
  羊洋花木小鎮位于館陶縣城西南,東起永濟河,南到邯濟鐵路,西臨215省道,北至縣城東龍街,包括一河(永濟河)兩湖(太陽湖、月亮湖)四社區(尚沿村、趙沿村、李沿村、鮑沿村),總面積約3.3平方公里,輻射周邊劉沿村、鄭沿村、姜沿村、閆沿村等8個村,總人口10500人。小鎮基礎設施完善,街道全部硬化,建成污水處理站、排污管網、高標準公廁,建成十余個休閑廣場,擁有占地5000余畝的中國農民花博園.建設了鄉愁街、斗羊場、大運河高血糖控制中心、老房子廣場、花海攝影基地、羊博物館、負氧離子檢測體驗區等十余處節點,開發了羊拉車等獨有項目,引入西餐廳、咖啡屋、木子居等餐飲服務項目,現有冀南花木集團、青島紅楓林、火龍果莊園、樂途自駕游營地、廣西蛋白桑項目等招商項目入駐小鎮。小鎮基本形成了完備的村莊功能體系,呈現出……[詳細]
  軸承小鎮馬欄廠隸屬于館陶縣魏僧寨鎮,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處,距離鎮政府直線距離5.6公里,距離縣城28公里。全村180戶,共670人,耕地530畝。本村有軸承加工戶160戶,吸納了2000余名勞動力。軸承小鎮產業聚焦。是館陶軸承發源地之一,起步早、發展快,距今已30余年,目前馬欄廠村軸承從半成品到成品,從微型到中型,從低檔到高檔,各種型號軸承產品均可加工生產,已形成大中小企業與加工散戶并存的較為完整的軸承加工工業體系,產業特色明顯。主導產品主要有冶金軋機軸承、精密機床軸承、工程機械軸承等重大裝備和重點主機配套軸承。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銷售門市和網點100余處,規模較大的銷售公司26家,產品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部分產品出口到越南、緬甸、印度、孟加拉等周邊國家。軸承小鎮風景美麗。依托產業支撐,以……[詳細]
公主湖濕地公園
  館陶縣公主湖濕地公園總投資3.6億元,占地面積1100畝,其中水域面積470畝,位于縣城規劃區中心金鳳大道北側。景區設計突出“自然+濕地+人文”特色,以公主湖、廣場、展館為重點,以駙馬古渡、黃花故臺、“竹仙苑”茶社、“長門賦”詩碑為載體,利用現有地貌和歷史遺跡,依托館陶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資源,打造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旅游觀光于一體的游覽風景區。精心打造了“一湖、兩廣場、三館兩中心、三島、十四橋”為主線的觀光節點,各節點小品通過環湖園路進行點狀布局串聯,形成完整而清晰的游覽線路。自然景觀以濕地良好生態環境和多樣化濕地景觀資源為基礎,以濕地科普宣教、濕地功能利用、弘揚濕地文化為主題,綠化面積達到60余公頃,植物品類l27種,喬木達3600余株,綠地系統“以線為主,點面穿插,打造出具有坡地造型,……[詳細]
陶藝文化創意園
  陶藝文化創意園位于青蘭高速館陶出口處。2014年1月開始建設,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30000㎡45畝),總建筑面積23100㎡,主要建設陶漆工藝生產區、陶漆研究開發中心、產品展示區、游人陶吧等五大板塊。內設觀光通道,便于領導和游客觀覽陶藝制作。游人體驗陶吧,適合各年齡段的人體驗拉坯、手塑、陶上彩繪、雕刻、漆畫制作等。陶藝、漆藝、繪畫等藝術培訓中心和大中專院校培訓基地,吃、住、實習、培訓一體化。長期聘請大學專家教授授課,傳授技藝,培養人才。新增日用藝術陶瓷生產線,生產具有收藏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藝術陶瓷,從而達到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藝術向日常生活回歸。陶藝文化創意園現有技術人才60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2人,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創作中心黑陶、彩陶創作研究基地,省級龍頭企……[詳細]
黃瓜小鎮
  黃瓜小鎮位于館陶縣西北部,距縣城10公里,106國道西側。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種植大棚黃瓜,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是遠近聞名的黃瓜種植專業村。2015年開始打造美麗鄉村特色小鎮,依托天津科潤黃瓜研究所,提高黃瓜產品品質,讓產業插上文化的翅膀。全村耕地都用于黃瓜種植,擁有溫室大棚1000多個,稱為“千棚之鎮”。黃瓜日均交易量達40萬斤。先后榮獲“河北省美麗鄉村”“中國黃瓜之鄉”“中國優質農產品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館青”黃瓜連續獲得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和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雙金獎”。館陶黃瓜區域品牌已經形成,“世界黃瓜--,中國黃瓜看館陶。”黃瓜小鎮按照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的發展理念,以生態旅游為主線,高效農業為支撐,做強區域品牌為目標,對村莊進行高標準設計建設。擁有世界上黃瓜品種最全……[詳細]
館陶博物館
  館陶博物館坐落于風景優美的公主湖文化景區內,建筑面積5700平方米,布展面積3800平方米。是一個多功能綜合展廳,內容包括館陶歷史、民俗文化、藝術等,宗旨是:收--史,傳承文明;收藏記憶,傳承文化;收藏民俗,傳承生活。進入博物館序廳,我們仿佛置身古代碼頭,根據館陶縣志館陶交通志記載,永樂21年,明朝政府在館陶設“陶山水驛”,專門管理衛河水運事宜,序廳的每一個細節都與碼頭有關,包括扶手、欄桿。歷史.館陶展廳以時間為引領,展示了館陶的歷史變遷,反映了館陶自戰國得名漢初置縣以來所經歷的榮耀和滄桑,館陶作為一個兩千多年不曾更名的古縣,縣名本身就帶有故事性、傳承性、古老性,漢唐時期深受皇室青睞,先后有四位公主、三位王、兩位縣男封邑在館陶。在館陶流傳這樣一句話“先有館陶磚后有北京城”,至今在館陶的東廠毛……[詳細]
大名縣博物館
  大名縣博物館自開館以來,致力于傳播優秀文化,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服務廣大人民群眾;致力于文物發掘與保護,讓陳列在博物館的藏品活起來,講述地方歷史故事;致力于地方文化事業發展,組織文化活動,開展主題教育,發揮博物館文化陣地作用。幾年來,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大名博物館匯集了全縣文物精華、珍貴藏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名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以府城變遷為主題,由“歷史文化陳列”、“唐宋名城”、“明清大名”、“大名民俗”3個歷史文化專題和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構成。從新石器時期的文明發端到隋唐時期的“河北重鎮”,從五代時期陪都的設立到北宋時期僅次于京都的第二大城市,從明清時期的區域中心城市到民國初期大名專區的設立,綿延千年,古文化源遠流長,大名博物館全面向您展示大名府光照千秋的歷史、民俗文化發展。地址:河……[詳細]
叢臺酒苑景區
  叢臺酒苑景區系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坐落于邯鄲市肥鄉區叢臺酒業大道9號,如今的叢臺酒苑景區建筑恢宏古樸獨具匠心,名木成行,綠草茵茵,三季有花,四季皆景。成為北方獨居戰漢建筑風格的酒文化休閑旅游目的地。無論您是隨團行,還是自駕游,或是騎行來,我們都一樣真誠的歡迎,熱情的接待,叢臺酒苑景區您來一定會印象深刻,不虛此行,流連忘返。叢臺酒苑景區恭迎天下賓朋!“游叢臺酒苑,品窖齡原漿,賞千年文化”……叢臺酒苑景區依托邯鄲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叢臺酒得天獨厚的酒文化優勢,秉承“工業觀光為載體,文化休閑為核心”的設計思想,于2017年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是邯鄲首家以工業旅游為主題的3A級景區,曾獲得省級科普基地稱號,被邯鄲市旅游委評為“2017邯鄲旅游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吸引了全國各地眾多游客和周……[詳細]
東太行旅游景區
  東太行景區,位于河北邯鄲武安市境內,因所處太行山東麓而得名。規劃總面積2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428米,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同屬丹霞地貌。東太行景區,是一處集太行山雄、奇、險、峻和巧石、云海、清幽、變幻于一體的山岳型自然景區。歷史上著名的129師和許多老一輩革命家曾在這里駐扎戰斗、生活。東太行景區由中景信集團投資打造,修建在海拔千米上的絕壁玻璃棧道,堪稱太行山人工奇觀。東太行景區,漫步棧道、行云繚繞,猶如踏云仙境。登臨東太行,“天脊攬勝,云端漫步”,人生從此豁然開朗。早在28億年前,太行山地區被海水淹沒,沉積了巨厚的碎屑巖、含鐵硅質巖及碳酸鹽地層,受五臺運動和呂梁運動的影響,區內古老的地層普遍遭受褶皺、變質,并伴隨有斷裂和石英巖脈的侵入。東太行景區,至距今18億年,形成了混合巖化的結晶基底巖……[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激情国产日韩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天啪天天久久久久久久久噜噜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 色五月日韩中文在线 | 综合久久婷婷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