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長治市 > 平順縣旅游

平順縣旅游景點介紹

  回龍寺回龍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地址:平順縣陽高鄉侯壁村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現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鋪作,出平昂。梁架結構為三椽袱對搭牽通檐用三柱。佛殿柱頭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櫨斗;闌額至角柱不出頭;柱頭鋪作用蟬肚實柏栱;昂介于真昂與假昂的獨特做法,是研究古……[詳細]
  佛頭寺佛頭寺(第六批國保)時代:宋地址:平順縣陽高鄉車當村創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因背靠佛爺垴而得名,原有兩進院,現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斗栱五鋪作雙下昂,梁架結構為三椽栿對后搭牽通檐用三柱。柱側角、升起顯著。外檐斗栱、內部梁架較完整地保存了宋……[詳細]
  淳化寺淳化寺(第五批國保)時代:金地址:平順縣陽高鄉陽高村據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順縣志》記載: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初名龍門禪院,既龍門寺下院。北宋開寶年間(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現寺院已毀,全貌不得而知,僅存正殿—座,為金代遺構。殿坐……[詳細]
  明惠大師塔(第五批國保)時代:五代地址:平順縣城東25.5公里不蘭巖鄉虹霓村原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毀,唯塔獨存。塔為方形石塔,是我國現存僅有的一座五代時期石塔。據該塔背面墻上嵌有后唐長興三年(932年)石碣記載,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師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殺,事后由北子崇詔奉潞州節度使命,捧舍利為大……[詳細]
  龍門寺龍門寺(第四批國保)時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順縣城東北54公里石城鎮源頭村龍門山麓寺創建于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時期曾予大規模擴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規模達到極盛,“殿堂寮舍數百盈”。后歷代皆有修葺。現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間。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070平方……[詳細]
  大云院大云院(第三批國保)時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石會村北龍耳山中院創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間。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禪院。后逐漸荒廢。現存建筑除大佛殿與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余皆……[詳細]
  北社三嵕廟北社三嵕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清地址:平順縣北社鄉北社村北社三嵕廟位于平順縣北社鄉北社村。坐北朝南,東西寬25.7米,南北長37.5米,占地面積860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元、清。中軸線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建有東西夾屋、東西廊房、東西耳殿。正殿為元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四椽……[詳細]
  西青北大禹廟時代:元、明、清地址:平順縣北社鄉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廟位于平順縣北社鄉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東西20.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建筑為明、清遺構。大禹廟沿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戲樓、獻殿、正殿,兩側有夾屋、鐘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房、東西耳殿。正殿為明代建筑,面寬……[詳細]
  北社大禹廟北社大禹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明、清地址:平順縣北社鄉北社村北社大禹廟位于平順縣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分布夾樓、東西廂房。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灰筒板瓦屋面。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昂,無補間斗栱。梁架為六……[詳細]
  北甘泉圣母廟北甘泉圣母廟(第四批省保)時代:元地址:平順縣苗莊鎮北甘泉村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一進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軸線依次為山門(上為倒座戲臺)、獻殿、正殿,東西兩側為夾樓、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風格,其余皆為清代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前檐辟廊,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梁架結構為四椽袱對前乳栿……[詳細]
  虹梯關銘虹梯關銘(第二批省保)時代:明地址:平順縣城東約25公里處的虹梯關鄉碑灘村中虹梯關銘為一通石刻大碑,碑灘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間禮部尚書兵科給事夏言鐫刻碑銘。“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關。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順縣,設虹梯關、玉峽關,夏言親撰《……[詳細]
  平順西溝村曾經被譽為新中國農業戰線的一面旗幟,新中國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這里曾經誕生了中國第一個互助合作組,當地人們憑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讓西溝從一個滿目瘡痍、五行俱缺的窮山溝,發展成為今日富裕興旺的新農村。作為一處撼動過無數中華兒女心靈的圣地,西溝被毛澤東譽為“邊區農民的方向”,李順達、申紀蘭這些聲名斐然的全……[詳細]
  太行水鄉位于平順縣城東北的濁漳河畔,全長53公里。這里絕壁千仞,懸瀑飛瀉,鬼斧神工,天造地設,高峽平湖,濁浪滔天,集黃土高原的陽剛之氣與江南水鄉的陰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則靈。巍巍太行山之靈氣隨著滔滔濁漳河水的蜿蜒東去而漸漸顯現了出來.沿著壩旁的小路下行約200米,耳旁傳來巨雷般的轟鳴聲,再沿著泥濘的小路轉過……[詳細]
  恐龍谷風景區背靠臥虎山,面向臥龍山。臥龍山因形狀似虎而且每年秋冬季節登臨山頂有時能聽到虎嘯之聲而得名。臥龍山傳說年大禹治水時,此山有青龍、黑龍、火龍三條龍盤住山間而得名。恐龍谷風景區共有七處景點:一是乘船游覽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紅旗渠的渠源;二是實地觀看千古流傳的大禹治水議事之處;三是在這個世界第二的恐龍谷了解恐龍家族,揭……[詳細]
  豆口,是一個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轄錄屬平順縣石城鎮。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峽谷風景帶,背山面水,“橫漳水而帶行山,枕龍門而控鳳壁”,山奇水美。豆口村的主要景觀是規模龐大的明清民居,這些木構木建、磚墻磚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對院,依勢而造,蜿蜒而居,靜靜地伴著村前的漳河水,纏纏綿綿幾百年,護佑著豆口的子民……[詳細]
  通天峽風景區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東30公里虹梯關鄉,橫跨山西、河南兩省交界處,西距上黨古城長治市區50公里,北與紅色旅游勝地八路軍文化園及太行水鄉等風景區相通,南臨林州市35公里,與石板巖風景區、林慮山風景區及著名的紅旗渠相連,總面積56平方公里,主峽谷長約26公里。高山平湖——通天湖古人講,山之韻在水。山西平順虹梯……[詳細]
  西溝展覽館位于平順縣西溝村,始建于1968年,2005年擴建并重新改陳布展,現展館占地面積62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分3個展廳,珍藏有600余幅珍貴照片和100多件實物,系統地展示了著名全國勞模李順達、申紀蘭帶領西溝人民艱苦奮斗、建設山區,積極探索中國農村、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歷程。近年來,新建了太行……[詳細]
   看 點: 廟內現存宋、元、明、清及民國年間重修碑20余通,大多豎立于拜亭之內。值得引起重視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廟,國內現存的古代建筑中為數不多,實屬珍貴。  介 紹: 九天圣母廟在平順縣城西10公里處的北社鄉東河村西的土丘上,創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經過多次修繕。 九天圣母廟座北向南,為一……[詳細]
  看點:大佛殿殿內保存有五代壁畫21平方米,東壁繪“維摩變相”佛教故事。扇面墻正面繪觀音、大勢至二菩薩。拱眼壁和闡額上保存有五代彩繪11平方米。殿內還保存有五代石香爐、宋代石經幢和石羅漢。:大云寺在平順縣城西北23公里的實會鄉實會村北龍耳山中,創建于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巖院”。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漳水,……[詳細]
  天臺庵是我國目前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順縣城東北25公里處的壇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天臺庵是我國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臺宗”的庵院。隋唐時期,我國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現了南義北禪的局面,即南方重義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禪定。為結束這種0的局面。智順應潮流,提出“義觀并重”,“定慧雙……[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伊人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 日韩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 | 日韩亚洲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激情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