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平城區(qū)旅游

平城區(qū)旅游景點介紹

41、大同古城墻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同古城墻
  大同城墻位于大同市中心區(qū)域,古城面積3.45平方公里,輪廓呈正方形。現(xiàn)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來的。城墻高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周長7.2公里,建有主城門四座,東曰和陽門、南曰永泰門、西曰清遠門、北曰武定門,同時還建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月樓、望樓、角樓、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是我國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墻與護城河及環(huán)城公園如今已成為大同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同古城墻據(jù)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載,明洪武五年(1372)大將軍徐達在唐、遼、金等舊土城基礎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東西長1.8㎞,南北長1.82㎞,周長7.24㎞,面積3.28㎞2。原城設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泰、……[詳細]
  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第六批國保)時代:民國地址:大同市西郊西巖山下的五周川學校前身是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大同中學堂”,此后校址校名幾經(jīng)變遷。1913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正式創(chuàng)建,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名為“山西省立大同中學校”,1972年改為“大同師范學校”一直沿用至今。建筑坐北朝南,校門由八根方形磚柱組合而成,形成正門和側門。進入校門后是一字形辦公樓,為單層建筑,正面樓外有半出檐的中式廊柱雨棚。辦公樓后20多米處便是富麗堂皇的大禮堂,其平面布局構圖儼然一頭頭朝北方的巨型臥象。禮堂后面是12個獨立的教室,位于校園中央,南北各4個,東西各2個,形成一個方陣。此外,還有開闊的校園和操場。山西省立第三中學舊址的建筑,既保留了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又吸收了……[詳細]
大同九龍壁
  大同九龍壁大同九龍壁(第五批國保)時代:明地址:大同市內(nèi)東街南側據(jù)《大同府志》記載,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龍壁坐南朝北。長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黃、綠、蘭、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壁體由三部分組成:底部為須彌座,中部為壁身,上部為壁頂。須彌座的束腰鑲有兩層琉璃神獸:第一層是麒麟、獅子、猛虎、梅鹿、飛馬等;第二層是行龍,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須彌座上平托九龍琉璃壁身,穩(wěn)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結構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組,承托琉璃瓦頂。壁頂為單檐五脊,正脊為高浮雕的多層花瓣、花朵以及行龍等,壁頂脊獸俱全,兩側是雕刻手法細膩的龍吻。整個壁身下部蘭綠色海水洶涌波濤、上部以蘭、黃兩色的流云為襯底,九條巨龍之間……[詳細]
平城興國寺
  興國寺時代:明地址:大同市平城區(qū)小西門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重修。寺坐西朝東,現(xiàn)僅存正殿。正殿分上下兩層,下層為磚券窯洞三孔,外券為仿木結構建筑形式,檐下砌斗栱作裝飾,窯前設有長廊;上層為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殿頂為重檐九脊歇山頂。2019年10月7日,平城興國寺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大同文廟
  文廟(第三批省保)時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內(nèi)東南隅據(jù)《大同府志》記載:“舊學府在府治東,即元魏中學書,遼西京國子監(jiān),金時之太學,元之大同縣學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為府學,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學為代藩府學,改云中驛為府學,即今學也!边@里所謂府學即今日之文廟。文廟原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現(xiàn)大多已塌毀,僅存大成殿、過殿、東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廟主要建筑,坐北朝南,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臺上,呈“凸”字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斗栱六鋪作,每間兩朵。轉角斗栱繁縟復雜,柱網(wǎng)排列為減柱做法。大殿前的月臺四周有石欄圍繞,欄桿中間嵌有宣武巖石刻。欄桿中的石刻上雕刻著我國古代的一些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欄桿上的柱頭圓雕石獅,千姿百態(tài),意趣橫生![詳細]
朱熹易系辭碑
  除北魏碑刻外,大同存世的歷代碑銘還有很多。近年來陸續(xù)出土的唐代墓志銘中不乏書刻俱佳的精品;善化寺內(nèi)南宋朱弁撰文、孔固書丹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記》,和同它比肩而立的金代大文學家、書法家黨懷英篆額的《大金西京普恩寺再修釋迦如來成道碑銘并序》,都是形制宏大、書法精美的佳作;明清以來的碑碣隨處可見,不以書法名世的明代天啟年間戶部分司吳伯與所書的《游石佛寺銘》和《禮觀音堂有序銘》,風骨爽爽,光彩照人![詳細]
御河生態(tài)園
  御河生態(tài)園,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500-800米,規(guī)劃總面積為400公頃,至2004年10月中旬告竣,使昔日貧瘠、荒涼的御河兩岸重現(xiàn)風光,市民攜老帶幼,爭睹新河風采,大同市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得以歷史性的改善。一條河流能給予一座城市以靈魂,河畔生態(tài)園使城市物華得以體現(xiàn),城市的審美和靈性憑河而含,籍園而展,御河蓄水,御園綻綠,兩岸的開發(fā)已成為時代的挑戰(zhàn)。御河公園包括兒童活動區(qū)、文化娛樂游覽區(qū)、體育活動區(qū)、水上活動區(qū)、花卉園藝展示區(qū)、休閑區(qū)、老年活動區(qū)、管理區(qū)8個功能分區(qū)。另規(guī)劃了盆景園、植物角、動物角、月季園、牡丹園、槭樹園、櫻花園、蓮池、水生植物園、蔓園等各類專類園![詳細]
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東十公里白登山下的東王莊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額),寬0.42米。碑額為“魏元公之墓志”六個篆書,風格與司馬金龍墓表篆額相近,但書法略遜一等。墓志正文為楷書,堅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計511字。字格二厘米見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滅不可辯讀外,絕大部分字體精整,鋒穎猶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區(qū)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種![詳細]
文征明太湖詩碑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明代著名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號衡山居士,與當時的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才子。他的書法以行書和小楷為最佳,F(xiàn)存大同市博物館碑廊的《太湖詩碑》是他晚年的力作。《太湖詩碑》高1.77米,寬0.9米,碑陽和碑陰各刻文征明自作自書的七言律詩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為大字行書。字徑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陽為《太湖》詩,碑陰為《涵村道中》。文征明一生并未來過大同,為什么他的詩會刻在這里?據(jù)碑陰左下角五行小字附記可知刻石的緣由。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山東臨朐某氏(附記字跡漫滅不可辨讀),到江南督辦糧儲,得到文征明《太湖》和《涵村道中》詩軸,與同僚和縉紳展觀,都認為是文征明書法中的上乘之作,“可刻之傳諸遠世”。嘉靖……[詳細]
司馬金龍墓
  在大同市城東十五里處石家寨村西南。據(jù)《魏書》已載:司馬金龍是晉宣帝司馬懿之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的九世孫。其父司馬楚之于泰常四年歸附北魏,封為瑯琊王,司馬金龍乃司馬楚之與北魏皇族諸王女河內(nèi)公主所生。該墓于1965年被發(fā)掘,其隨葬品現(xiàn)陳列在大同市博物館內(nèi)。……[詳細]
龍真民俗風情園
  龍真民俗風情園位于大同市南郊區(qū)水泊寺鄉(xiāng)小南頭村西御河河畔,占地60畝,被第三屆云岡旅游節(jié)組委會確定為農(nóng)村民俗風情旅游專線景點。整個民俗園建筑有龍真寺、戲臺、臥龍公園、村俗文化展廳、民俗餐廳、民俗表演活動廣場等景點,風格古樸,造型獨特,渾然一體。龍真寺原名關帝廟,始建于明清時期。寺內(nèi)現(xiàn)有大雄寶殿、伽藍殿以及觀音殿、東方三圣殿、西方三圣殿和四大天王殿,殿堂內(nèi)佛像全部為銅塑,造型優(yōu)美,鐫刻精細,法像莊嚴,是晉北地區(qū)唯一一處全銅塑寺院。園內(nèi)有“三奇”,即奇樹(樹齡480多年的大仙樹參天蔽日)、奇石(天降百年古隕石)、奇泉(一鍬涌清流的青龍泉),為風情園增添了古樸而神秘、幽雅而特別的無限情趣。臥龍公園碧水環(huán)繞,樓臺幽靜,放生池游魚戲水、美妙無比。民俗園以晉北民俗活動為主體。民俗餐廳突出農(nóng)家風情,農(nóng)家炕……[詳細]
北魏馮太后墓
  又名永固陵,位于大同城北五十里之方山。據(jù)《魏書》記載:“大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文明太皇太后葬此,號水固陵!薄端(jīng)注》記載:“方嶺上有文明太皇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高祖陵!薄杜f志》所謂北魏二陵。唐朝詩人溫庭筠游覽馮太后墓,賦詩名曰“題元魏馮太后永固陵”:云中北顧是方山,永團名陵閉玉顏。艷骨已消黃壤下,荒墳猶在翠微間。春深巖畔花爭放,秋盡祠前草自斑。欲吊香魂何處問?古碑零落水潺瑗![詳細]
封和要墓志銘
  全名為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史君墓志銘。1980年出土于大同市西8公里的小站村附近。墓碑高0.42米,寬0.32米?瑫,每行十二字,共141宇。石上刻以淺(上其下石)子格,格長寬為2.7厘米至2.9厘米。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公元504年),石質(zhì)極好,書刻俱精,銘文完好如初。無書刻人姓名。墓主人封和,是北魏代郡平城(今大同市)人,生于太武帝拓跋燾太平真君三年(公元438年),主要活動于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帝時![詳細]
大同市博物館
  大同市博物館位于大同市平城區(qū)下寺坡街下華嚴寺內(nèi),建成于1959年,為綜合性地志博物館。下華嚴寺占地面積13043平方米,建筑面積3420平方米。華嚴寺得名于佛教《華嚴經(jīng)》,始建于遼,明代分為上下二寺。下華嚴寺主要建筑為薄迦教藏殿,是儲藏佛教經(jīng)典之處,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風格古樸莊嚴,是遼代典型的殿堂作品。殿內(nèi)有遼塑佛、菩薩、弟子、天王等像,塑技高湛,為遼塑中之精品。大殿內(nèi)墻排列有遼代重樓式藏經(jīng)柜,與后窗上之天宮樓閣渾然一體。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主要通過考古發(fā)掘、調(diào)查征集、單位移交等渠道入藏,現(xiàn)有館藏文物26000余件(套),種類包括銅器、陶瓷器、木器、金銀器、石刻等,以及古籍善本、佛教經(jīng)書近3萬冊,還有部分古生物化石。珍貴文物7……[詳細]
大同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于明朝,清朝順治、乾隆年間均有重修,是山西乃至全國保存較為完好,規(guī)模較大的明清鼓樓。鼓樓高三層,為十字歇山頂建筑,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樓閣四面設門,四周有回廊欄桿,底層有木制樓梯。明清時期,鼓樓是全城報時報警之地,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定更鼓”。鼓樓四面均懸掛牌匾,南向上匾為“鼓樓”,下匾為“聲聞四達”;東向上匾為“歌風”,下匾為“云開春曉”;西向上匾為“振德”,下匾為“和聲鳴盛”;北向上匾為“時雍”,下匾為“蟾云就月”。鼓樓高三層,為十字歇山頂建筑,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樓閣四面設門,四周有回廊欄桿,底層有木制樓梯。明清時期,鼓樓是全城報時報警之地,備有測定時間的“銅漏壺”和“定更鼓”。“銅漏壺”產(chǎn)生于宋代,制作極為精巧。2019年10月7日,大同鼓樓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詳細]
大同煤礦展覽館
  萬人坑”是大同煤礦展覽館的別稱,因其擁有兩個容納日寇侵華期間被害礦工尸骸的山洞而得名。“萬人坑”是在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野蠻推行“以人換煤”的血腥政策后,成為被殘害礦工死后堆放尸體的坑道的。日本侵略者占領大同煤礦8年中,掠煤達1400多萬噸,6萬多名礦工被摧殘致死。僅在大同煤礦礦區(qū)就有多達20處的“萬人坑”,如今僅存2處。這是日軍殘害中國礦工的鐵證,也是日本侵華罪行的鐵證,F(xiàn)在的大同煤礦“萬人坑”遺址已作為國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時刻提醒人們勿忘國恥。位于大同市礦區(qū)煤峪口南溝,分上、下兩洞。上洞寬五米多,深四十多米,系一自然山洞。下洞寬四米左右,深七十多米,為舊時小煤窯的坑道。在兩個洞內(nèi),堆滿了日軍二戰(zhàn)期間占領大同后殺戮或-致死礦工的尸體。煤峪口南溝的坑口,僅是礦區(qū)二十多……[詳細]
57、代王府
代王府
  代王府是明代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19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間。代王府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jiān)的基礎上興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shù)米高的墻垣。代王府內(nèi)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nèi)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nèi)廷的中心是長--、交泰殿、坤寧宮,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宮。代王府歷經(jīng)了明王朝由建國而至失國的歷史過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傳㸄被執(zhí),王府毀于大火,僅九龍壁幸存。2011年3……[詳細]
58、文嬴湖
文嬴湖
  介 紹: 大同城東文嬴湖,舊稱“文鶯湖”。背依白登山、采涼山,波澄一鏡,湖光山影,竟秀爭奇。北魏以來,一直是大同豪門望族、文人墨客游漁抒懷的佳所。近年,開辟了濱湖別墅、康樂中心、游泳池、跑馬場等游樂設施。山西大同市……[詳細]
天竺廟五龍壁
   介 紹: 天竺廟五龍壁位于城內(nèi)大北街三道營坊巷內(nèi),乃夭竺廟山門前之照壁,建于明朝崇偵年間,其構圖、格式均與善化寺五龍壁相似,也是彩色琉璃照壁,因年久失修,壁身有倒塌之危險,為妥善保護文物,故而,于1978年拆除,將其原件貯存在善化寺內(nèi)。山西大同市……[詳細]
60、法華塔
法華塔
   看 點: 大同惟一的-塔。 介 紹: 位于市內(nèi)東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經(jīng)重修。 塔下為一高3米的六邊形塔臺,臺邊砌有花墻。門為磚券洞式券門,上有匾額,刻“小洞大”三宇。過去洞中還塑有佛像。窟洞南北兩側設有門洞,抬級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為須彌座,,座上為兩圈覆缽形“金剛圈”。上為壇形塔身,俗稱“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圍鑲砌黃、綠、紫三色圓形琉璃收檐,共八層。再上是近似圓柱形的相輪和頂上的寶蓋、寶珠等。塔身四方各開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兩側,分別有一尊金剛,周圍飾以彩帶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門 票/開 放 時 間: 6元山西大同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欧洲乱码视频在线专区网站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自拍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日本精品一级少妇一级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