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滄州市旅游

滄州市旅游景點介紹

101、劉陽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陽墓
  劉陽墓位于海興縣小山村西,為漢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劉陽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左敬祖墓
  左敬祖墓位于河間市大漁莊,為清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左敬祖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03、王翱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翱墓
  王翱墓位于孟村回族自治縣王帽圈村,為明代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王翱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吳橋石牛
  吳橋石牛位于吳橋縣桑園鎮,為明石刻。 1982年7月23日,吳橋石牛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樂城遺址
  樂城遺址位于獻縣河城街頭鄉魏村,為漢古遺址。 2001年2月7日,樂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獻縣戚繼光墓
  戚繼光墓位于獻縣北宋村。1982年7月23日,戚繼光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慶云監獄舊址
  慶云監獄舊址位于慶云鎮,為明古遺址。 1993年7月15日,慶云監獄舊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光明戲院
  光明戲院,又名“和平劇場”,俗稱老戲院子,位于市瀛州鎮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臺”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結合的建筑特點,該院座北朝南,南北長48.4m,東西寬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戲曲界名門派名劇種的名流到此登臺獻藝。1945年,河間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軍區機關設在河間,一些重要會議也在光明戲院召開。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總司令來冀中視察時在此觀看了中央舊劇實驗院的演出。光明戲院自建成至1958年一直是河間唯一的一座較大、較完備的文藝演出場所,解放后曾一度改名為“和平劇場”。自建國至1965年,戲院又先后接待了中央至地方文藝團體數十個;1983年天津電影制片廠在此拍設了反映舊社會藝人遭遇的故事片《闖江湖》內景。1995年6月24日,被滄州市政府公布為“滄州市……[詳細]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泊頭舊址
  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泊頭舊址,是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市工作部(簡稱城工部)1948年2月至12月的駐地。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城工部開展工作8年,輾轉13處駐地,泊頭舊址是13處駐地中唯一保存下來的舊址,也是城工部的最后一處駐地。城工部作為聯結平津地下黨與黨中央的一條紅色紐帶,為平津解放和新中國的成立作出了突出貢獻。城工部舊址館內珍藏文物30余件,已接待數以萬計的參觀者。……[詳細]
郛堤城遺址
  郛堤城遺址位于黃驊市市區北部,在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南2公里。該古城總面積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風化殘存,城內已辟為農田,城墻呈方形,東南西北各約一華里,四面城墻殘存;采集物有綠釉殘陶缽、夾砂紅陶、三棱銅箭鏃、古盔等。遺址近方形,總面積約36萬平方米,城墻系夯筑,現存最高達5米。城內考古發現16處建筑遺址,出土有戰國秦漢時期建筑構件、陶器以及銅鏃、鐵劍等兵器,表現出較強的軍事防御功能。城外西北部分布戰國秦漢時期甕棺葬墓群,墓葬數量達千余座,以陶釜、陶盆、筒形甕等陶器為葬具,與戰國秦漢時期東北亞地區流行的甕棺葬習俗具有較大共性。文獻記載郛堤城的性質有兩種說法,《鹽山新志》記載為西漢所置合騎侯國,稱為合騎城。《長蘆鹽法志》則稱系為防狄盧而設屯兵之所,稱為伏狄城。根據所采標本及文獻記載初步定為……[詳細]
劉完素墓祠遺址
  劉完素墓位于河間市東南約10公里的西九吉鄉后劉守村南。“劉完素墓祠遺址” 地上封土用磚包砌,為磨磚對縫六棱棗核形塔式形狀,高約5米,頂部有一球形體,底部、頂部收束,中間最大直徑約2米。劉完素祠遺址為北高南低坡形臺地,臺地南北長100米,東西寬60米,北側高約4米,南側稍高于地面不足1米。1966—1967年封土外砌磚扒,封土被平,但墓室未挖。今鄉人出資,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水泥、磚結構墓一座。現每年正月十五全國各地都有數萬人自發的前來紀念名醫劉完素。1956年9月7日由原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古跡保護單位”,1982年7月23日“劉完素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聚館古貢棗園
  黃驊是“中國冬棗之鄉”,黃驊冬棗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原產地域保護”的果品,被譽為“全國260余個鮮食棗品之冠”、“棗中極品”和“百果之王”。黃驊聚館古貢棗園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惟一一個植物類“國保”,是我省首批旅游示范點,園內樹齡超過600年的198棵,而最古老的一棵“嫡祖樹”已有740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冬棗的“活化石”。如今黃驊市冬棗基地已發展到30萬畝,由此衍生出產值數億元的特色富民產業。……[詳細]
青縣雷音寺
  雷音寺河北省滄州市青縣金牛鎮覺道莊,該寺總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整體建筑有七殿七院,五橋五堡特點,即先秦式的城郭構造,并借鑒了西藏布達拉宮的建筑風格,是一座集漢藏建筑藝術精華的上乘之作。寺內供奉著佛像32尊,神像14尊。第一殿 首先看到的是四大天王,稱護世四天王,他們分別是:南方增長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北方多聞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四大天王合起來即風調雨順,寓示著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第二殿 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是釋迦牟尼的弟子,背對門口還有一位韋馱菩薩,是守護佛法佛寺的衛戍職。第三殿 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傳說各異,有妙莊王三女妙善之說等。第四殿 供奉著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也稱為佛祖,其左為阿難尊者,其右為迦葉尊者。第五殿 供奉著西方三圣,亦稱“阿彌陀三尊”,居中為西方極樂凈土世界的阿……[詳細]
鹽山凈業寺
  鹽山縣凈業寺位于鹽山城南5公里宣惠河南岸,地理位置優越,依京津而枕燕山,澤被北域,面河濟而控齊魯班,福施南國,右襟太行甘露普潤叢山,左舉渤碣靈引航輪安渡眾生,凈業寺寶剎,石獅雄踞,青龍戲珠,金頂紅墻,花木抶疏,長廊通幽,石塔聳立,福田花香。2006年3月15日由張愛農大居士發心和部分居士動工修建,總投資5100萬元,占地122畝,建筑面積30000余平方米。鹽山縣凈業寺共分三期工程建設,其中:凈業寺一期工程占地面積12畝,建筑面積4800平米,投資800萬元,于2006年3月動工修建,2007年3月竣工。主要建筑有:慈航橋、盈瑞牌坊,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兩側為地藏殿、觀音殿、東西寮房、齋堂等。凈業寺二期工程占地44畝,2007年5月份動工,2008年底竣工。……[詳細]
泊頭泊蓮寺
  泊頭河北省的鴨梨、金絲小棗之鄉;西靠古運河,北臨滄州,南依吳橋,(雜技之鄉)東屏京滬鐵路。泊蓮寺的興建,是為滿足本地區的廣大信眾的愿望,提供聽經聞法的良好修學環境。經宗教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已于肖圈村興建。山門前一大碑樓,拾階而上入山門是中軸線上的天王殿。天王殿的兩側是五官堂,客堂,及大悲殿及地藏殿。天王殿后的中軸處為大雄寶殿及殿前的兩石經幢。中軸處的最后方為藏經樓,及兩側的僧寮,禪堂。2005年初,恒誠師父受原肖圈村孟慶良書記及廣大佛教信眾邀請,經泊頭市宗教局批準,在肖圈村擬建泊蓮禪寺,法師身負大眾期望,空拳建寺,白手安僧,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在建寺資金最為困乏之時,恒誠師父悲心涌動,不忍建寺工程半途而廢,毅然向北京三步一拜募化凈資,沿途所到感天動地,人們紛紛捐資捐物,可謂“精誠所至,……[詳細]
滄州勝利公園
  1987年,在青滄戰役及滄州解放四十周年之際,滄州市在市區新華橋北大運河西岸興建了青滄戰役及滄州解放紀念公園——滄州市勝利公園。公園占地面積2.5公頃。-將軍題字“勝利屬于人民”的石碑豎立在公園進門處,園中青滄戰役及滄州解放紀念碑直刺蒼穹,遠望巍巍壯觀,石碑上凝結著硝煙戰火,象征著勇士精神。栩栩如生的6組人物雕塑,把那狂飆般鏖戰的一剎那,永遠留在了人間。再現了軍民協同作戰英勇殺敵的壯闊場景。在青滄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我軍指戰員就長眠在運河西光榮路上的烈士陵園。滄州勝利公園的建成,為我們提供了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場所。那敦實厚重的“勝利屬于人民”碑及拔地而起,呼嘯蒼天的滄州解放紀念碑是烈士忠骨和鮮血鑄就,它對如今享受幸福的人們具有永恒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對長眠在公園內的烈士,人民永遠不……[詳細]
河間冀中烈士陵園
  冀中烈士陵園位于河間市曙光西路,正門面北,大門東側的“冀中烈士陵園”六個大字是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題寫的。正門迎面為冀中烈士陵園廣場,紀念館在廣場南面。陵園南端是無名烈士墓,在紀念館與無名烈士墓之間的中軸線上,巍然矗立著高11米花崗巖飾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紀念碑。陵園內栽蒼碧不謝的青松,高聳入云的翠柏和枝葉婆娑的楊柳。青青-的草坪,團團簇簇的花朵,把陵園裝點的肅穆莊嚴。冀中區是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所設的省(區)級政區單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后創建的平原抗日根據地。抗戰勝利后,冀中區擴大至51個縣(市),范圍東濱渤海,西至平漢鐵路,南界滏陽河,北接京津。冀中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無數先烈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前赴后繼,敢于斗爭,不怕犧牲……[詳細]
滄州鐵錢庫
  滄州舊城(舊州)東關有個聞名天下的鐵獅子,鐵獅子東面不遠有個鐵錢庫。鐵錢庫所在的仿古院落也稱“舊城文化展覽館”。除唐末五代時的“滾木礌石”以及紅衰草、文殊殿等,最吸引人的就該是那總重四十八噸的一塊塊唐宋鐵錢了。據說,這些鐵錢1958年大煉鋼鐵時曾挖出過。因當時當地技術原因無法將它們熔化,重又埋入地下的鐵錢反倒得以保留。已銹蝕成堆的鐵錢塊,最大的一個據說有七噸多重。其中少數錢幣尚可辨出字跡:唐“大和通寶”、宋“大觀通寶”、“政和通寶”等。如今守在滄州鐵獅子旁邊的“鐵錢庫”里擺放的鐵錢,是1997年時挖掘出來的。至今提起這事,仍有文物工作者認為對于這次行動應該用“挖掘”而不是“發掘”。一位文物工作者告訴記者,當時關于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淡薄,缺少必要的專業組織,別的不說……[詳細]
滄州文廟
  滄州市文廟,明初創修,現存大殿三座及東西廊,是滄州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結構古建筑,為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滄州文廟主體建筑至今仍保留著明代建筑風格,其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都體現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和精髓,是研究明代建筑史和儒學發展史的實物資料,也是地方建筑中的精華。文廟即孔廟,位于滄州市曉市街北端,南北長1105米,東西寬37.2米,坐北朝南,共三進院,門前原有7米長的照壁,東為禮廳,西為義路。進廳向北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泮水橋,西側有省牲所,再向后便是懸山頂戟門,中院東西兩側為廊屋,正中是文廟的主體建筑大成殿,東西18米,南北9米,正面五門,殿內立柱24根,出檐2米,頂為綠釉。建筑雄偉。為歇山頂,五踩重昂斗拱,面闊五面,進涉三面,明珠八根,格扇門,黃綠硫璃瓦蓋頂,后院正北……[詳細]
滄州市博物館
  滄州市博物館坐落于河北省滄州市浮陽大道市文化藝術中心北樓,2002年12月30日開館。館內現有展廳4個,使用面積2100平方米,包括文物陳列廳1個,精品陳列廳1個,多功能廳2個。其中文物廳古樸典雅,展示了古代滄州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精品廳和多功能廳可承接各類不同規模、形式的展覽,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文化生活需要。該館現有3個固定陳列:《滄州歷史文物陳列》、《滄州歷史名人展》和《發展中的滄州》,分別展示了滄州歷年出土的歷史文物、滄州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1949年建國以后滄州經濟、文化各領域的發展成就。滄州市博物館是滄州區域集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的中心,是展示滄州六、七千年歷史的平臺,是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综合第一页 | 日韩1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