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北省 > 張家口市旅游

張家口市旅游景點介紹

中華合符壇
  中華合符壇位于涿鹿縣礬山鎮黃帝城文化旅游區內,總占地500畝,由中國最大單體龍形雕塑九龍騰飛、56個民族圖騰柱、合符石刻、三祖橋和龍鳳華表和中華一統廣場構成,壇體中間56根高9.9米的民族圖騰石柱同心圍繞,象征著中華民族大團結。石柱采用陽刻的形式,精煉的展示了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各自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點,雕刻圖案由集美大學設計并經國家民委審定批準。中華合符壇依地勢而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不僅給人莊重、雄渾的視覺震撼,而且使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凝結而成的合符文化的形象化、具體化。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生活在龍的國度,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在中國有很多關于龍的建筑,其中最有味道的要數涿鹿的中華合符壇上的“九龍柱”了。中華合符壇是為了紀念黃帝在涿鹿釜山合符、中華民族實現首次融合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根據……[詳細]
張家口七里山公園
  七里山公園坐落在張家口市區東南部,東接外環路,西臨工人村,南臨緯一路盛華化工廠,北邊是藍鯨大廈。順著叉道橋公交站牌往東走約500米處 就能看到一座被綠色植被覆蓋的小山頭, 沿著已休憩的石階小路登上山頭, 一處靈氣秀美的生態山體公園便呈現在了眼前。七里山公園不僅是“增綠添彩” 景區的主要景點,也是環城風景旅游帶的重要節點。 在嘈雜的鬧市中,“世外桃源” 成了人們的向往之地。七里山公園作為生態山體公園,它是一種公眾的共享資源,一直以服務市民散步健身、休閑納涼、觀賞植被花卉等游憩活動為主。園子里大片的茵茵綠草和形態各異的景觀樹木、顏色豐富的花灌叢木以及彎彎曲曲的休閑廊道,沖刷了世外的嘈雜,給這些浮躁的都市人創造了一個既安靜又秀美的心靈佳苑。七里山公園分為五個園區,每個園區規劃都各有各的主題,各有各……[詳細]
張家口龍泉廣場
  龍泉廣場位于張家口市橋東區東環路旁,是在水泉景區內建設的集園林、水景、雕塑景觀于一體的大型多功能休閑廣場。投資2000萬元,廣場占地總面積為64畝,其中西側為-活動區域,占地約44畝,東側為密林休閑區域,占地約20畝。新增的龍門、神柱、廣場環道等風景讓人眼前一亮。在廣場的入口處,便有“駝鈴遺韻”的浮雕。聲聲駝鈴,道道車轍,形象地再現了張家口作為陸路商埠的歷史跡象和地域風情。廣場中央是巨大的音樂噴泉,圍繞在噴泉的是環形的塑膠環道,是人們休閑運動的好場所。廣場的正東面是龍源天柱,高365分米,契合周天之數,直徑三米,去三生萬物之意。寓意歷史長河,生生不息。柱體浮雕內容共分三部分,從上至下分別為“泥河創世”、“合符開元”、“京張鐵路”。展現了中華文明發源古跡’不斷融合和統一、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過程……[詳細]
泥河灣博物館
  泥河灣博物館位于陽原縣城新區泥河灣文化廣場,占地20畝,主體二層,局部三層,長91米,寬53米,高17米,建筑面積4623平方米,總投資4100萬元,屬國家中型展館,是我省目前唯一,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舊石器專題博物館,可滿足5萬余件出土文物的陳列展示。博物館平面呈半圓弧形,面向東北,30米高的“人”字型標志柱高高矗立,象征著東方人類從泥河灣走來,在外墻墻面上分布著的條帶花崗巖,代表泥河灣標準地層。泥河灣博物館展廳面積2145平方米,展廳的500余米長展線分序言廳、四個主展廳、一個臨時展廳,主要展現泥河灣標準地層、泥河灣古湖、馬圈溝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餐食大象、侯家窯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獵馬、虎頭梁舊石器時代晚期細石器制造工廠及于家溝舊石器時代晚期采集業與農業萌芽等部分場景。同時采用繪畫、雕塑及聲……[詳細]
張家口西太平山公園
  張家口西太平山屬陰山余脈,海拔有千米以上,山間溝壑縱深,植被茂密,集雄奇、險峻、秀美于一身,是鑲嵌在邊塞古城的綠色明珠。從03年開始,張家口投資4千多萬元,為小白山、西山、西太平山增綠添彩,使市民有了較多的休閑場所。西太平山景區位于張家口市區北郊,總面積6359畝。“增綠添彩”工程實施以來,在原有201160株樹木及植被的基礎上,以常綠樹為主,花灌木點綴其間,新植樹木70000余株。景區山體峻峭,峰戀雄健;亭臺玉立,曲徑通幽。冬日,銀雪落青松;夏日,花香繞碧空。朝陽亭臨山而立,可觀四季之日出;攬勝亭直通塞北關隘大境門,可一覽全市勝景;問月亭雄踞群山之巔,傳說站到山頂可以和月亮上的仙人對話。 6.3公里長的步游路沿古長城舊址蜿蜒而上,直達水母宮。大理石碑林刻有16世紀以來登過西太平山和大境門的……[詳細]
張家口人民公園
  張家口市人民公園建于1925年,占地面積為12.43公頃。位于市中心濱河西岸,是我市老城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人民公園經過不斷地改造建設,形成了以綠色景觀為主,突出貼近自然,以人為本集休閑健身、文化娛樂、親近自然的活動場所。1925年,曾作為苗圃使用。1933年,察哈爾省主席宋哲元駐張期間,以塞外重鎮,商賈云集,不可無公共娛樂之地,將苗圃改建為公園。園內有些簡單建筑和栽種一些樹木花草,因其地處東西太平山之間,為紀念永久起見,特名曰“太平公園”。日偽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對公園略有修繕,引進了一些樹種和鳥獸。1936年和1937年,園內增加了一些動物,有梅花鹿、狼,有從日本換回的小黑熊、獅子、老虎、狒狒、猿猴,以及兩棲動物鱷魚、日本麝香鴨,這些動物多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擊斃。1945年,張家口第一次解放……[詳細]
宣化護福寺
  護福寺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塔村鄉王家窯西南1.5公里的連家寨山,占地約0.5平方公里,據傳該寺始建于明朝,清嘉慶年間重修,順山勢沿林蔭古道曲徑蜿蜒而上,行至山腰處,半崖底有一水簾洞,一股清水從洞口石獅子嘴中噴出現經鑒定為“鍶”型礦泉水,可直接飲用,洞口上的二坡山,建有水母宮大殿,門匾上 書“淋陶洞”三個大字,殿內供奉水母奶奶神像,故俗稱奶奶廟,兩位龍王陪伴左右水母宮上建有西畫廊,三間是觀音大寺,內塑送子觀音神像,在水母宮北側沿來道穿過正面的走廊攀階而上到寺院,進入山門內,園中南北各建一小巧樓閣,南邊為鼓樓,北邊為鐘樓,上掛有500公斤鉄鐘一口。院內共有大殿禪房十九間,北正房三間為佛堂,內塑大肚米勒佛銅像和釋迦牟尼佛像。西殿十一間,中央大殿三間稱泰山大殿供奉碧霞元君(泰山圣母),大殿兩側配……[詳細]
張家口地下長城
  張家口市境內存有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等朝代的長城1476公里,是全國保存長城最多的省轄市,素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更為珍貴的是,在張家口市區北端還有一條與明代長城同樣走向的地下長城,成為塞外山城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地下長城是指張家口市區北端東起大境門,西至萬全縣境,全長10余公里,與西太平山上明代長城同一走向的人防工程。這項工程是在上世紀70年代在“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形勢下修建的。它與地上長城一樣,也是一種軍事防御工程。人防工程是國防工程的一部分,依托人防工程開展國防旅游,是一條新穎的思路,不僅為張家口市的旅游業增加了新的亮點,也有利于對人防工程的維護。地下長城為山體坑道工程,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工程主要有:大境門影院:位于明德北街的牌坊西側的山根地下,距街面近30米,總……[詳細]
宣化萬柳公園
  宣化區城區西城墻西側,柳川河河岸東側,曾是一片以柳樹居多的林地,公園用地40公頃,總體規劃為“一湖十景”,十景有:花港觀魚、海棠春塢、柳川夕照、楓巒疊嶂、曲池風荷、古道還悠等景觀帶。萬柳公園的設計濃縮江南園林之經典,營造湖光山色之美景,以游覽、觀賞、憩息為主,并且在園內又重現了當年“柳川萬柳”的勝景。柳川河位于宣化古城西門外,元末明初,每年開春立秋后,西北風肆虐,漫天的黃沙使得河灘成了一片沙海,百姓深受其害。清乾隆九年,為了阻擋風沙之害,百姓們在柳川河附近筑堤植樹,僅植柳樹就有數萬株,因柳樹成行十分壯觀,形成“柳川萬柳”的勝景。2006年宣化區政府投資8000萬元開始建設萬柳公園,公園按照“花港觀魚、柳川夕照、楓巒疊翠、古道還悠”等“一湖一街十景”設計,占地面積40.1公頃,水面面積2.1萬……[詳細]
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
  察汗淖爾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河北省尚義縣大營盤鄉境內,公園總面積5400公頃,其中水面3600公頃。公園景觀充分體現了干旱半干旱草原逐步過渡到沼澤濕地及咸水湖的完整演變過程,其植被環湖帶狀分布現象清晰,是天然的鹽生草甸植被資源庫;同時也是眾多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棲息、繁殖和遷徙地和“加油站”;是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科研教學、科普宣傳的理想場所,具有較高的保護和科學價值。察汗淖爾是蒙古語,意為“白色之湖”,十年前受自然條件影響,察汗淖爾水量逐漸減少成為干旱半干旱草原。近年來,隨著尚義縣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和水利建設各項工程,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察汗淖爾水位持續上漲,已演變為水面達3600公頃,包含26個大小湖泊咸水湖。目前,察汗淖爾濕地內有野生植物161種,水生底棲動物和水生浮游動物12種,鳥類141種,是眾……[詳細]
萬全衛城
  萬全衛城位于萬全縣萬全鎮,萬全城是一座古老的軍事城堡——說它古老是因它的“年齡”比北京的紫禁城還要長10年左右——己經616歲了。它歷經明代戍邊戰爭及蒙漢通商,清代裁衛設縣及民族融合,民國社會變革及動蕩不安,是一座積淀著深厚歷史和厚重文化底蘊的古城。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同年8月,大將徐達率兵25萬攻入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滅亡。元朝殘部雖退居漠北草原,但仍割據明長城以北廣大地區,軍事力量還很強大。他們不甘失敗,以圖東山再起。明朝采取了兩條對策:一是爭取蒙古諸部首領降服歸順;二是修筑長城,搞好防御。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在軍事巨鎮宣府(今宣化)設左、右衛,其中右衛的使命就是扼守華北平原北大門——野狐嶺(萬全與張北交界處),而衛城設在了得勝口堡(西漢時建村……[詳細]
宣化文化古城旅游區
  宣化城北靠泰頂山,南臨洋河水,是鑲嵌在陰山山脈東段山間盆地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譽。宣化地區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夏商時,宣化先后歸屬冀州、幽州,春秋時為燕國北境。由于地處內蒙古高原向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居溝通南北之要沖,故宣化歷來是漢族和東胡等少數民族聚集地。戰國時燕國大將秦開率兵擊破東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宣化屬上谷郡。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將天下分為36郡,宣化仍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間,宣化府在天泰寺街東口建了一座木制單孔布瓦歇山頂的“古上谷郡”牌坊,以昭示宣化歷史的源遠流長。最早使用“宣化”名稱的是金代,后來行政建制和名稱又有過多次變化,再……[詳細]
宣化博物館
  宣化博物館位于宣化牌樓西街天主教堂東側,其前身是若瑟總修院。宣化博物館于2011年2月11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出古、近代及建國以來出土文物1000余件、圖片1300余張,并輔以模擬場景、沙盤、雕塑等。展覽由《千年古城鑄輝煌——宣化歷史文化陳列展》和《紅色察哈爾——察哈爾省民主政府專題展》兩個部分組成。《千年古城鑄輝煌——宣化歷史文化陳列展》包括遠古、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五代、遼金元、明清、民國時期及建國以來的歷史發展。《紅色察哈爾——察哈爾省民主政府專題展》由宣化第一次解放、建立察哈爾省民主政府、宣化第二次解放走向勝利三部分組成。展覽突出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通過參觀,豐富和活躍廣大觀眾的文化生活,使之直觀的了解宣化歷史,增長社會知識。……[詳細]
張北風電觀景塔
  中節能張北風電觀景塔座落在張北縣滿井村西海拔1640米的小岳岱山頂,距張北縣城約14公里。該工程由中節能風力發電(張北)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約1000萬元,塔高20米, 直徑22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主體共四層,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風電觀光塔突出展示及觀光功能,外部全由玻璃幕墻裝飾而成,通透壯觀。內部大體分一樓展廳、二樓會議廳、三樓觀光廳、四樓露天觀景平臺。風電觀景塔的建成,不僅企業文化得到傳播,同時也普及樂風能、風電知識,使節能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更能展示張北形象,瞻望美好前景,感受全縣上下與時俱進的豪情。如果您登臨塔頂,百萬千瓦風電場盡收眼底,白云藍天,碧草如茵,風車林立,槳葉勁舞,氣勢恢宏,魅力獨特,堪稱風電觀光勝地。交通指南景區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滿井村乘車線路:……[詳細]
野狐嶺要塞軍事旅游區
  野狐嶺要塞軍事旅游區位于張北縣城正南方向,毗鄰207國道及張石高速張北南收費站。從2009年9月15日開始建設,一期工程到12月底完工,總投資1200萬元。依托“八○二”軍事演習場、1974年竣工的國防工程以及蒙金大戰古戰場,打造壩上第一個紅色軍事旅游景區。景區建設沿207國道神威臺到1469高地展開,其中主要重點是1469高地-油婁溝西山坦克錐狀帶-大宏溝斷橋蘇蒙聯軍與日軍爭奪之主戰場-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神威臺懷荒起義暴發地-狼窩溝古戰場-黃花坪日軍碉堡、戰壕。主景區修建“八○二”軍事大演習紀念館,展廳展示內容:野狐嶺歷史,六七十年代沙盤,相關解密事件,照片,當時我軍民裝備,子電影放映室;營區設:地方車輛停車場、戰車、軍車停車場,設帳篷住宿區、房舍區、野炊點、食堂等;主陣地:洞口偽裝設火……[詳細]
暖泉華嚴寺
  華嚴寺位于暖泉古鎮內,座北朝南,軸線上原有山門、天王殿、過殿、大雄寶殿,兩側有鐘鼓樓、配殿、禪房等。由于歷史原因,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已毀,其余建筑尚存。華嚴寺的建筑年代無史料考證,但在調查中當地老人說在大殿脊檁下原有木扁一塊,上 書-有“大明洪武三十二年”等字樣。這與古建筑專家學者考證其為明代早期建筑相一致。因此,華嚴寺現存建筑為明代早期建筑,而且從其彩繪、天花圖案來看,該寺應為皇家敕建寺院。華嚴寺雄渾壯觀,精巧華麗,堪稱蔚州禪林巨剎。華嚴寺歷史上有“大寺前面佛爺鏡,大寺后面青菜園”之說,現在寺后的青菜園早已不見蹤影,但前面的“佛爺鏡”(應是華嚴寺前的放生池)仍清澈可見。“佛爺鏡”在寺前山門外,為一園形石砌水池,直徑約15米,池水為泉水、清澈見底,水底錦鯉游迤,水面白鵝飄浮,很似江南風韻。……[詳細]
小五臺山·金河景區
  小五臺山·金河風景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東北部、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臺山北麓的峽谷內,整個小五臺東西長60公里,南北寬28公里,總面積達21883公頃,有“京門屏障”之稱,其中最高峰為2882米,被譽為“河北屋脊”。因山頂五峰突兀,高聳挺拔,猶如五根擎天柱,直沖蒼穹,所以稱其“小五臺”。小五臺不僅山勢巍峨,峰巒起伏,景區內更是奇峰怪石,清泉溪流,林海松濤,具有古、野、幽、雅、奇、雄、秀、險八大特點。古老的原始森林、各種動植物,是小五臺山山岳大川天然森林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趣景觀30多處,如:東坡遺址、風動石、七彩石灘、一線天、塔林、金河寺等等。“鳥瞰京西小五臺,壺流如帶飄中間。蜂蝶紛飛美如畫,百鳥歸巢夕陽濃”,這里是用色、香、聲、趣、險、古共同譜寫的大自然交響曲。小五臺還是一座佛教名山,隨……[詳細]
蔚縣財神廟
  蔚縣財神廟位于蔚州古城西北部財神廟街,該財神廟街屬明、清建筑。財神廟占地901平方米,坐北朝南,二進院落。該廟總體布局及單體建筑結構極為玲瓏,尤其是磚木、石雕飾彩繪及做工十分講究,均具有江南建筑靈秀精巧的特征。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前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硬山卷棚勾連搭式,通體為九架前后用三柱式,硬山七架梁,卷棚四架梁。平梁上用人字叉手,背檁上繪“八卦圖”。殿內地面方磚正鋪,東西山墻上繪水墨淡彩,左蒼龍,右黑虎。東西山墻后部鑲臥碑,東墻2塊,為乾隆四十三年(1778),《功德布施碑》,嘉慶十五年(1810)《捐辦慶云會碑》。西墻上為乾隆四十七年(1782)《立憑證碑》。前檐額枋為青綠蘇式,和璽彩繪,碾玉裝,椽頭金虎眼,飛頭萬字彩繪,其瀝粉貼金之多,甚為少見……[詳細]
赤城護國寺
  護國寺位于赤城縣城以此15公里的云州水庫、舍身崖東麓。有碑記曰:“寺隱饞巖,路通大道,控扼羌胡,屏蔽神京,”故名護國寺。護國寺據碑文記載只可溯至嘉靖壬辰(1532年),再前則曰:“初建之年,漫不可考”。然而,就《明史》和《赤城縣志》中有關塞外赤城的兵備戰勢、險關要沖等重要位置的綜合考證,護國寺初建于“土木之變”之后的成化初年。明正統十四年秋(1449年秋)著名的“土木之變”,是與獨石、-、倉上、云州等塞外八城堡失守分不開的。塞外八城堡遭到了瓦刺人的突然襲擊,守城將士奮力血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城陷人亡,死傷無數,這場悲壯的血戰,就發生在號稱“三路咽喉”的云州舍身崖畔。成化初年,憲宗即位后,為了對死難將士撫恤褒獎和吸取教訓對迤北邊防整修鞏固,選在舍身崖這險關要隘、當年瓦刺人血腥屠城的地方,建一座……[詳細]
赤城勝海寺
  勝海寺位于海陀山北麓,長春溝內。長春溝分南、北長春兩條溝,修公路前,人跡罕至,除周圍老村民知道山里有寺廟、古塔,常人很少有人了解。北長春有寶山寺,南長春有勝海寺,相距不過1公里。皆始建于明正德年間,直到清末香火未斷。如今殿宇已毀,碑刻、古松還在。特別是現存的8座墓塔基本完好,可謂山中藏秀,塞外含珠。其中5座高僧塔獨具風采。一座建在勝海寺前的孤峰上,高高的須彌座承托著碩大的覆缽,似寶珠騰空,氣凌霄漢。左右兩側的懸崖各自向塔峰伸脖努嘴,形成二龍戲珠之勢。 一座在北長春溝的寶山寺(俗稱北寺)廟址前,四周群山環抱,臥風藏氣,松柏掩隱,頗有一種神秘之感。密檐樓閣式塔通高8米,塔基周長7.2米,磚石結構,雕工精美,保護完好,屬明代建筑。另三座在長春廟背后的小南溝東坡上。同樣大小的三座墓塔,呈三角分布,相……[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不卡观看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污污污 |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