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益窯位于雷州市紀家鎮公益圩旁。年代為宋至元。1984年發現。1986年發掘。屬龍窯。清理一座殘長18.7米,其中火堂2.68米,窯室殘長16.02米。火膛與窯室之間有火墻相隔。附近有含陶瓷片的堆積,最厚達3.36米。出土窯具有匣缽、墊環、壓錘、石碾槽等。瓷器有碗、盤、碟、爐、杯、缽、壺、瓶、罐、枕等,胎灰白色,施青白……[詳細] |
![]() | 窯頭山窯群位于廉江市營仔鎮西南面窯頭山,又稱“犀牛望月”。年代為宋代。1963年發現。有龍窯6座,依山坡砌筑。窯長20米~25米,寬1.8米~2.1米。主要分布在山崗的東南面。堆積厚3米~5米,遺物十分豐富,瓷器有碗、碟、杯、罐、盆、壺、瓶、罈、盒、燈、盞、硯等,部分瓷器外表模印回形紋、雙線“非”字紋、“萬”字紋。陶器……[詳細] |
![]() | 二橋村遺址位于徐城鎮西南約10公里的五里鄉海岸邊上,包括二橋、南灣、仕尾村的半島形地帶。年代為漢代。1982年發現,1993年發掘300平方米。清理井1口,墓葬2座。出土大量繩紋板瓦、筒瓦,還有少量卷云紋瓦當、“萬歲”瓦當,并見平面飾米字紋、菱格紋的鋪地磚。陶器有甕、罐、碗、盂、釜等,飾米字紋、方格紋、方格戳印紋等。還……[詳細] |
![]() | 梧山嶺遺址在吳川市長歧鎮黎屋村南梧山嶺西坡。年代為新石器時代。1983年發現,遺址面積350多平方米。1984~1986年試掘。文化層厚1米多,含大量蜆、螺殼。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紋飾有繩紋、籃紋。石器僅見穿孔器。貝丘遺址在粵西南地區所見不多,這是較重要的一處。……[詳細] |
![]() | 鯉魚墩遺址在遂溪縣江洪鎮東邊角村東南的一處小墩上。年代屬新石器時代中期。1982年發現。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堆積中含大量貝殼。經試掘,出土石器有打制的敲砸器,磨制的錛等。陶器以夾砂陶為主,有圜底釜、罐,多飾繩紋、籃紋,并見梯形紡輪。還有用蚶、螺等貝殼穿孔而成的飾物。發現一座墓葬,尚存少量骨骸,隨葬品有貝飾物、石器、……[詳細] |
![]() | 蟹坡墓群位于雷州市雷城鎮西面蟹坡。墓地范圍近18萬平方米,墓葬密集。上層為明清墓葬,下層多屬宋元墓葬,已發現100多座。有磚室墓、石槨墓和火葬墓三類,以火葬墓為多。磚室墓作長方形,以青灰色磚砌墓室,石板蓋頂,隨葬器物有宋錢、買地券、青瓷器、褐彩瓷枕等;石槨墓長方形,以青石板砌筑,隨葬品與磚室墓類同。曾清理一座元大德五年……[詳細] |
![]() | 漢-南朝 雷州 覃態嶺墓群位雷州市于企水鎮覃態嶺。1976年時發現,為漢至南朝墓群,有磚室墓、珊瑚石墓和甕棺葬墓50多座,以甕棺葬墓為多。同年選擇三座墓葬進行發掘。磚室墓為長方形券頂。隨葬器物有釉陶碟、水波紋雙耳直口罐、陶紡輪、鐵刀、鐵剪及五銖錢等。珊瑚石墓以海邊珊瑚石為墓槨,內置水波、斜方格組合紋大陶甕為棺。甕棺葬墓……[詳細] |
![]() | 華豐嶺墓群位于徐聞縣大黃鄉華豐村西北,東起雙炮臺,西至對樓村鹽田路,北至林場,南臨海,面積約6平方公里,多為東漢墓,間有西漢墓。其地為高嶺,由于水土流失,大部分墓室遭受破壞。1973年發掘51座,1982年發掘39座,多為長方形券頂磚室墓,間有珊瑚石室墓和土坑墓,均南北向。磚室墓最大的長3.6米、寬2.04米,小的長2……[詳細] |
![]() | 東漢—唐 遂溪 西邊山村墓群 位于遂溪縣界炮鎮西邊山村后林地,墓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1985年文物普查時發現并清理暴露的墓葬15座,估計墓區內有墓葬百余座。有磚室墓,作長方形,磚小而薄,色淡紅,平面印有方格紋,年代屬東漢,雷州半島常見,隨葬物少,清理的多座磚室墓僅見鐵刀1件。又有甕棺葬墓,數量比磚室墓略多,年代跨度自東……[詳細] |
![]() | 位于湛江市寸金橋公園內西面后山,陵園景區面積60多畝,于1992年建成開放。2002年12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湛江市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省重點革命烈士紀念碑建筑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西向東,依山而建,有步梯100級,拾級而上。前方建一座碑坊,正面刻上“萬古長青”、背面“百世流芳”溜金大字,是原湛江地署專員、湛江市……[詳細] |
![]() | 黃學增(1900-1929),廣東省遂溪縣樂民鎮敦文村人,是大革命時期廣東四大農民領袖之一,1960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湛江視察時,向陪同視察的湛江黨政領導人講述了黃學增的革命事跡,并要求照顧好他的親人。在周總理的關懷下,廣東省民政廳撥款于1962年在遂溪縣敦文村建成黃學增烈士紀念亭。紀念亭為庭院式建筑,磚瓦結構,綠色琉……[詳細] |
![]() | 徐聞歷史紀念館位于徐聞縣南山鎮三墩旅游區,于2011年6月建成,占地面積46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室內展出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徐聞“古代史”部分,占紀念館1/4;第二部分是徐聞革命史部分,占紀念館2/4,主要是中共徐聞組織的建立、發展和壯大,以及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并取得解放的歷史,重點是徐聞人民支援解……[詳細] |
![]() | 菉塘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英勇奮斗,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林普中、林毓精等十二位革命烈士丹心一片,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他們有的奮戰沙場,在槍林彈雨中壯烈殉國;有的堅持地下斗爭,不幸被捕,慷慨就義;有的為革命不辭勞苦,積勞成疾,鞠躬盡瘁。為了緬懷革命先烈,中共菉塘支部和菉……[詳細] |
![]() | 中共廣州灣支部、菉塘交通站、瓊崖縱隊廣州灣辦事處聯絡站、菉塘支部、世基小學遺址——菉塘林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新園街道辦菉塘村委會菉塘下村。1939年該村利用林氏宗祠辦起私塾,后改為私立菉塘世基小學。3月,中共廣州灣支部在該校附近樹林里成立。菉塘地下交通聯絡站隨著中共廣州灣支部的成立而建立。該校既成為廣州灣支部的……[詳細] |
![]() | 陳明仁將軍舊居位于湛江市赤坎區興華路30號,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筑面積1110平方米,分1號和2號兩棟兩層高的小洋樓,建筑為磚混結構,俯視平面造型猶如兩架飛機,因此當地老街坊稱之為“飛機樓”。這兩棟法式建筑建于1903年,20世紀50年代,陳明仁將軍居住2號樓。2014年4月,陳明仁將軍紀念館修繕工程完成,向市民……[詳細] |
![]() | 抗法斗爭麻章營部舊址位于湛江市郊區麻章鎮麻章墟魚亭西街。原為武帝廟。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同治元年重修。四合院式建筑,抬梁擱檁硬山頂,前殿、拜亭、后殿各1座,通面寬19.35米、通進深24.10米,總面積466.3平方米。廟內現存同治元年、道光八年、光緒四年、光緒十三年碑刻各1方。1993年重建。法國強租廣州灣后,縱兵深入……[詳細] |
![]() | 南柳人民抗法誓師舊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區海頭鄉南柳村的吳氏祖祠。1954年為支援國家鐵路建設,南柳全村搬遷現址,后經批準按原貌重建吳氏祖祠。祠坐西向東,為鋼筋混凝土仿木構件四合院建筑,前后廳,左右廂房,中為天井,總面積768平方米。前置石獅1對,廊壁和廳房墻壁鑲嵌抗法斗爭內容瓷壁畫4幅、福壽喜慶和歷史故事壁畫多幅。門懸“南……[詳細] |
![]() | 遂溪人民抗法團練總部舊址 位于遂溪縣黃略鎮黃略村的王氏公祠,為三進四合院式建筑。法國強租廣州灣后,企圖擴大租界至遂溪萬年橋一帶,1899年,新任遂溪知縣李鐘玨順應民意,組織以農民為主體的團練義勇6個營共1500人,設總部于此,由在籍候補知縣馮紹琮為團總,訓練義勇,打制武器,抗法守土,在新埠、麻章、平石等處多次獲勝,在保……[詳細] |
![]() | 遂溪人民抗法斗爭誓師舊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區海頭鄉南山村。原屬遂溪縣,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建,四合院寺院,有前、中、后殿總面積280.28平方米,旁有僧舍、客堂,前有空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法國強租廣州灣,借機派兵在遂溪縣海頭汛登陸,擴大侵占。7月11日,南山村和附近五六條村群眾、士紳約800人,聚集……[詳細] |
![]() | 湛江人民抗法斗爭舊址位于湛江市,包括遂溪人民抗法斗爭上林寺誓師舊址、南柳人民抗法誓師舊址、抗法斗爭麻章營部舊址以及遂溪人民抗法團練總部舊址,它在抗法斗爭中起著重要作用。1898年法國強租廣州灣后,為了擴大其租界范圍,派兵強占海頭汛、麻斜、硇洲,又多次進攻黃略、麻章、平石等處,他們還到處放火燒村,搶劫群眾財物,奸0女,強……[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