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州吳氏宗祠位于雷州市英利鎮青桐村。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建。坐西北向東南,原是兩座前后排列的四合院磚木結構硬山頂祠宇,1925年為防匪侵擾,砌磚石圍墻把兩座祠堂連成一體,成為占地面積2020平方米,建筑面積900平方米,四進五廳七天井一亭三樓的建筑群體。20多間廳、房的頂脊、檐下、墻壁上,有彩繪、灰塑、石雕、木雕……[詳細] |
![]() | 湛江陳氏大宗祠位于湛江市坡頭區乾塘村。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國歷有修葺。祠為三進四合院布局,總面寬22.30米、三進總深48.25米,大小建筑物19間。占地總面積約1076平方米。祠宇建筑為石、木柱相間抬梁式,硬山頂,風火山墻,地鋪長方形明代大磚,脊置鰲魚、寶珠、火焰瓷雕。前座開三門,正門懸木匾“陳氏大宗祠”,左門石匾“文……[詳細] |
![]() | 陳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頭區南三鎮田頭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陳上川“奉金歸本”始建。坐北向南,磚木結構,面寬三開間18.5米、進深共42.9米,總面積約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邊,懸山頂。正門廊石柱4條,石材傳系陳上川派船自越南南方運回。祠內仍存“陳氏小宗祠”木匾1塊,長2.43米、高0.68米,朱色髹面,陽……[詳細] |
![]() | 廉江龐氏宗祠位于廉江市石城鎮那良村。始建于清初。坐東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主體建筑三進,各進之間以天井相隔。廳房共23間,均屬磚木結構,硬山頂。梁架、斗栱裝飾美觀。門前照壁正中有磚階梯五級。左右門額:“源衍風井”、“流遠廉江”。門聯“祠對青山三臺獻瑞,門環綠水萬派朝宗”,“朝建巍……[詳細] |
![]() | 洪周氏節孝牌坊 位于遂溪縣建新鎮庫竹渡北岸。清道光三年(1823年)為旌表本縣潭畔村洪維屏妻周氏孀守不嫁,撫子成才而建。系四柱三間三樓硬山頂石牌坊。通面寬6.7米、高4.8米。裝飾圖案雕工精致。明間頂層正背兩面均刻有“奉旨恩榮”四字,四周浮雕龍紋。頂脊端刻魚吻圓雕。明間枋額陰刻“洪周氏節孝坊”等字。右次間枋額刻周氏事跡……[詳細] |
![]() | 姑媳同貞牌坊 位于雷州市英利鎮竹園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為旌表海康縣潮溪村監生陳式程妻莫氏及其長子陳卜世妻梁氏而建。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間三樓全石結構。硬山頂,通面寬8米、通高6米。脊端置石刻鰲魚,石雕獅子托枋,枋下石雕如意斗栱。明間正面石額浮雕“圣旨”二字及“奉旨旌表”,左右浮雕“加官”人像。其下刻“姑媳同貞”,……[詳細] |
![]() | 宮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區硇洲鎮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為福建水師提督竇振彪建。為四柱三間沖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寬5.48米,明間寬2.8米、次間寬0.7米。方柱寬0.32米,平琢渾磨,無紋飾。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龍爭珠圖案。明間頂部鑲“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鑲對聯2副,內柱對聯字跡已漫漶,外柱對聯清楚可讀……[詳細] |
![]() | 海康學宮 位于雷州市雷城鎮中西街北側。又名縣圣宮。元至順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鎮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遷今址,現為雷城鎮第一小學使用。學宮建筑原中軸線自南至北依次為欞星門、泮池、泮橋、戟門、東西廡、大成殿、明倫堂、崇圣祠。現僅存大成殿及東、西廡。大成殿面寬、進深均五間,建筑面積372平方米,重檐……[詳細] |
![]() | 徐聞學宮大成殿 位于徐聞縣第一中學校園內。宣統《徐聞縣志》載學宮創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成化三年(1467年)遷至海安所城,弘治十四年(1501年)遷回現址。學宮原占地約1萬平方米,沿中軸線依次為欞星門、啟圣祠、戟門、泮池、敬一箴亭、謝圃亭、大成殿、魁星閣、尊經閣、文武閣、燕居亭、……[詳細] |
![]() | 大烏嶺墓群位于吳川市王村港鎮碌西村北大烏嶺上。1986年已露地面的甕棺墓24處。屬二次葬墓,葬具為陶甕。清理兩墓。一座為兩甕式墓:兩甕對口相接,總長82厘米。大甕長41.6厘米、口徑31厘米、腹徑29.5厘米、底徑20厘米。闊口,平唇,口沿外翻,溜肩、四耳;口沿有水波紋或弦紋組合。小甕略小,器形紋飾相同。另一座為四甕式……[詳細] |
![]() | 黃充夫婦墓 位于廉江市石城鎮上縣村北,俗稱蟻仔墳。清光緒《高州府志》、道光《石城縣志》記載:“明御史黃充墓,在上縣村后高峰左蟻仔嶺。”原配楊氏,續配謝氏,俱合葬蟻仔墳。墓地坐西北向東南,面積約5000平方米。墓碑碑額刻:“名登天府”,左“名官政德千秋頌”,右“御史英風萬古揚”,中“敕授山西巡察御史廉明忠介黃公墓”。墓道……[詳細] |
![]() | 黃唯一墓 位于雷州市松竹鎮東園村鄉賢嶺。墓有封土堆,坐東向西,墓前10余米有其侄黃本固墓。 黃唯一,字誠齋,海康縣附城鄉大埔村人。明洪武年間,任河南道御史,為政清廉。歿后入鄉賢祠。侄黃本固,字寧臣,明永樂二年(1404年)進士,任馬平縣知縣,亦以清廉著稱,歿后列祀鄉賢祠。……[詳細] |
![]() | 陳昌齊墓 位于雷州市英利鎮金星農場。土丘墓,四周圍以石欄桿,墓后原有碑亭,墓前原有石獅,已失,墓尚完好。 陳昌齊(1743~1820年),號觀樓,海康縣調風鎮南田村人。清乾隆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浙江溫處兵備道。曾參與《四庫全書》篡校。辭官后,先后任雷陽書院、粵秀書院主講。晚年編篡《廣東通志》、《雷州府志》、《海康縣志……[詳細] |
![]() | 陳瑸夫婦墓 位于雷州市附城鄉南田村。墓占地2025平方米。土堆墓2座并列,陳瑸墓在東,其夫人吳氏墓在西,坐北向南,墓碑高1.8米、寬0.6米,上款“時歲次康熙辛丑孟夏吉旦”,碑文“皇清賜進士出身敕授禮部尚書原任湖南福建巡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謚清端陳瑸公之墓”,下款“男丁酉科舉人居隆辛卯科舉人居誠”。墓旁有康熙誥封碑1……[詳細] |
![]() | 唐菽林家族墓群位于雷州市唐家鎮柯山嶺。有宋元明清歷代唐氏家族墓葬52座,大多數為方壇形石墓,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最早為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墓,全墓以青石條砌成,長2.28米、寬1.26米、高1.17米,呈6級方壇形。墓碑文為“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咸淳五年乙……[詳細] |
![]() | 茅氏家族墓地位于湛江市郊湖光鎮舊縣村鐵杷溪。有墓3座,自西至東排列:宋咸淳六年(1270年)十二月初一日吳氏二孺人墓;宋咸淳六年第十三公墓;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茅梅溪墓。三墓均以大石塊疊砌成轎形作墳丘,俗稱石轎墓。形制與碑志以茅梅溪墓較特殊。該墓平面圓形,直徑9米,前置石望柱4根,柱高僅1.2米。墓丘(石轎)砌于……[詳細] |
![]() | 淡水元墓 位于雷州市東里鎮北邊村水鬼嶺。1976年清理。墓長3.5米、寬1.4米,墓室用青灰色磚砌成,青石板蓋頂。出土陶俑1個,刻像磚32塊(僅存29塊)。俑高25厘米,戴圓平冠,長衣寬袖,瞠目張口,雙手交叉胸前持笏。刻像磚青灰色,長23厘米、寬12.5厘米、厚2厘米,上方有一小圓孔,供懸掛。刻像分人物與動物二類,刻線……[詳細] |
![]() | 紅坎墓群位于徐聞縣海安鎮紅坎村北。墓群分布在高坡上,斷續相連約1公里,為東漢晚期墓葬。1972年冬至1973年春選擇12座進行清理,均為長方形單室平底券頂,多已被破壞。用小薄紅磚構筑,磚長22厘米~24厘米,寬11厘米~12厘米,厚2厘米。隨葬品有鐵鑿、鐵刀、鐵斧、殘鐵器、魚鉤;銅箭鏃、五銖錢;鐵指環、鐵發釵、銀指環、……[詳細] |
![]() | 茂膽窯群位于雷州市沈塘鎮茂膽村,靠近通明河。年代為唐代。共有窯址堆積物5處,分布于茂膽村旁、余下村東坡及附近小村。均屬龍窯,但未作清理。出土器物有瓷器碗、盤、碟、豆、罐、小馬等,均施青黃釉,有墊燒痕跡。用平底圓筒形匣缽裝燒。1992年海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下山井窯群位于遂溪縣楊柑鎮下山井村西。年代為宋元時期。沿海岸線尚存10余座窯。產品以青釉瓷為主,褐色釉次之。器類有碗、盞、杯、盆、缽、盤、碟、爐、瓶、壺、罐、硯等。盤、碟的形制較多,有花瓣口、折沿、扭花唇、平唇等多種。紋樣有刻花、印花、褐色彩繪等。一件碗范有元代“大德九年”的銘文。部分瓷器采用大小相疊墊燒方法,并置于匣……[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