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家村雷祖廟位于附城鎮北家村(古稱安城村),始建于宋代,歷經修葺,現為清代建筑。正殿“水鬼托梁”木雕,“天妃廟”神閣木雕,藝術精湛。廟存文物有“安城南坊”、“毓秀坊”等石刻碑文10多通,廣東才子陳喬森為廟門額題書及撰寫的楹聯等。對研究雷州歷史、古建筑、雕刻藝術有價值。2001年8月公布為雷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雷祖古廟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鎮榜山村委會榜山村。始建于漢代。經唐代,明弘治、天啟,清順治、嘉慶年間多次重修。為二進,硬山頂建筑。據遂溪縣志載,該廟前身為石牛廟。唐代改為雷祖古廟,祀雷州首任刺史陳文玉及其父親陳 廟存文物有戰國時期的牛、鱷巖雕,清嘉慶年間狀元姚文田書寫的對聯,明、清兩代重修碑刻多塊。該村村后石狗……[詳細] |
![]() | 南山石橋、水閘及天妃廟碑刻位于湛江市雷州市附城鎮南山村委會南山村。南山石橋:從橋基起四面向外延伸20米。面積:2394平方米。麻潥港水閘:從水閘右邊墻外基起,往東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田及南山溪村蝦塘);從水閘左邊墻外基起,往西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田及南山溪村蝦);從水閘后邊墻外基起,往南延伸20米(包括南山村農……[詳細] |
![]() | 鄧邦鑒夫婦墓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城北鄉文豐園行政村下井村北境嶺,坐東北向西南,為交椅形墓,寬5米,深10.3米,占地面積為88平方米。青石砌筑。墓園前有石柱圍欄、墓門兩側石獅一對,咸豐元年地界碑各一通,中有石祭臺一個;墓園中部有石牌坊一座,上有匾,前面題刻“年高德邵”,后面題刻“百歲藏臺”四字,兩側楹聯為“北境大開世……[詳細] |
![]() | 彭清齋夫婦墓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湖光鎮舊縣村委會舊縣村北羅嶺,始建于南宋祥興二年,清朝道光年間修繕,彭清齋夫婦墓坐西南向東北,為交椅形灰沙墓,有護嶺、護手、護墻和山手。2010年被列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位于我市塘綴鎮樟山村的世德中學,是一間有著87年歷史的學校,是張炎將軍抗日武裝起義舊址。30年代初,我國正處在軍閥混戰、日寇入侵的內憂外患時期,民生凋敝,國弱民窮。張炎將軍為了紀念堂兄張世德將軍,報答其培育之恩,走“教育興國”的道路。1932年,張炎將軍聯合時任軍政要人陳銘樞、陳濟棠、蔣光鼐、蔡廷鍇、區壽年等捐岀巨款,……[詳細] |
![]() | 【遂溪窯】唐至元代瓷窯。窯址在廣東省(雷州半島)遂溪縣,從楊柑鎮馬城村至草潭鎮東港仔村,界炮鎮兩灣村至海田村的海邊,窯址連片成群,長度達二十里,由八個窯址群、四五十座瓷窯組成。規模較大的是楊柑鎮新埠、下山井的窯址群。以燒青瓷為主,也有醬黑釉、醬黃釉瓷,還有少數赭色釉繪彩瓷。器形有碗、盞、盤、碟、杯、壺、缽、罐、瓶、瓷枕……[詳細] |
![]() | 座落在廣東湛江坡頭區坡頭鎮政府大院內的法國公使署舊址,與湛江霞山區海濱南路的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隔海相望,共同見證了湛江那段曾經的歷史。法國公使署舊址是一座乳黃色外墻的兩層小樓,與當地其它建筑物完全不同,具有鮮明的法式建筑風格,整幢樓坐東向西,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形狀呈英文Z字形,正中一幢為主樓,連體副……[詳細] |
![]() | 吳川學宮學宮座落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中學內,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總面積10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頗具特色。學宮培育出不少著名人物,如清狀元林召棠和我國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進士均曾在此就學![詳細] |
![]() | 極浦亭在吳川市吳陽鎮黃李村,建于南宋淳祐年,距今700多年,雖經多次維修,至今仍保存清代建筑風貌。南宋淳祐年間舉人李凌云在此隱居講學。南宋末年丞相陳宜中曾在亭內留宿題詩![詳細] |
![]() | 塘尾街道麥屋村麥氏大宗祠建筑風格碧瓦朱檐,古色古香,祠堂內記錄了麥氏先人的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人。麥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數次重修,解放后,該宗祠改為麥屋小學,1998年,后人又將它重建,成為今天我們見到這間大宗祠。祠堂內設置有麥國樹紀念廳、麥為儀紀念廳、歷代仕官紀念廳、革命老區紀念廳、知名人士留念廳和功德留念……[詳細] |
![]() | 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原稱“梅鎮古廟”,建筑面積約770平方米。1992年群眾集資重建,原廟額“梅鎮古廟”和石刻對聯原樣保留與墻上。1983年抗日愛國將領張炎將軍接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辦事處設在隔塘廟,展開了一系列的演抗日劇、--、鄉村救亡等抗日宣傳活動,F廟內專辟一室紀念張炎將軍。宋梅菉祖廟位……[詳細] |
![]() | 梅菉祖廟在梅菉頭村西南邊,始建于宋代,清乾隆27年(1762),道光18年(1838)迭修。現基本完好,近年修葺翻新。廟為三進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頂,穿斗式梁架結構。前進兩廊卷棚頂,為琉璃瓦面,多柱支撐。門額刻有梅麓祖廟四字。梅菉祖廟由梅菉較早的廟宇,《梅菉志》載:梅菉祖廟乃通鎮開基香火。廟存的寶爐案記碑亦有祖廟自宋代迄……[詳細] |
![]() | 文天祥紀念館,位于吳川市吳陽鎮文屋村,建于2000年,是南宋江民族英雄文天祥后裔和文氏和港澳宗親,為弘揚祖德、紀念民族英雄、對子孫后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捐資興建的。據悉,近2000人的文屋村,是從文天祥在江西故居的桔子遷移出來的,其始祖就是評語在祥的曾孫。紀念館為祠堂式磚森結構,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主建筑面積約1……[詳細] |
![]() | 茂山書院位于吳川市博鋪街道東江管區。晉代樓船將軍王睿于晉武帝太康初年創建,后為晉代高梁太守楊芳、宋代觀察使耿著修葺完善,元明清歷代多次重修。清同治年間,中國首任駐美公使、外交家陳蘭彬為書院題寫“茂山書院”懸于門額。《茂山書院地址建置錄》載:“王睿,字士治,農湖人,家世二千石,博涉群書,素有大志。晉武帝時高方略以來益州賊……[詳細] |
![]() | 青桐村原有祠堂七座,現保存下來的剛栗公祠為其中之最。該祠光緒年間建造,三年乃成。開光之日,美輪美奐,金碧輝煌,轟動雷、高、瓊三府,被時人稱“靚祠堂”,參觀三年絡繹不絕。剛栗公祠是一座典型嶺南建筑風格的祠堂。祠堂坐落在村東,建筑面積2350平方米。清光緒年間,告老還鄉的清光緒徐聞貢生、直隸州同吳運環及其弟吳運申主持營建,……[詳細] |
![]() | 青桐村,位于雷州市英利鎮東部,因村址原為山林,長著高大的青桐樹,又坐落在湛江四大瑪珥湖之一的青桐洋上而故名。村前是萬頃洋田,村后是背靠龍脊嶺、鷹峰嶺。該村面積13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居住著詹、吳、鄧、陳、李、薛、王、周、卞等十幾個姓氏家族。青桐村始建于明隆慶年間,迄今有四百多年歷史。早在400多年前的明隆慶至……[詳細] |
![]() | 雷州三元宮位于湛江雷州市雷城街道下河社區。三元宮在雷州市雷城鎮三元塔南面。又名靈應官。創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宮為三進院落式布局,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一進為山門,二進為靈山宮,三進為正殿。內設佛舍及梓潼閣。三進建筑皆為硬山頂。面寬三間,硬山擱檁式結構。二進靈山宮前設有硬山頂拜亭。官為建三元塔時同時所建初時……[詳細] |
![]() | 天竺庵位于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鎮關部前街175號,是雷州市最古老的庵堂,始建于唐朝。南眺南渡河,東接南洋萬頃良田。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濟寺高僧創建的屬寺,法脈系臨濟宗。據庵冊記載,天竺庵始建于唐憲宗元年(公元806年),系浙江省普陀山普濟寺高僧創建的分支,為臨濟正宗,目前是雷州最古老的庵堂。庵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800……[詳細] |
![]() | 西廳渡位于湛江雷州市楊家鎮店前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