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云浮市旅游

云浮市旅游景點介紹

國寶黃公祠
  國寶黃公祠,清。位于云浮市羅定市素龍街道七和村。……[詳細]
182、崇學堂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沖坑崇學堂始建于民國35年(1946年),由當時云浮縣著名實業家、旅港同胞陳翰池先生倡導,組織當地鄉親、有識之士共同捐資建造。 崇學堂座北朝南,占地4200平方米,由校門牌坊、禮堂、兩排教室及伙房構成四合院式格局。校舍總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興建歷時2年,于1948年農歷八月十日落成。……[詳細]
牛肚灣賴氏宗祠與書房
  賴氏書房位于云浮市云安區白石鎮東圳村委牛肚灣自然村,建于清,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三間二進,硬山頂,博古脊,脊飾動物花鳥灰雕,人字山墻,木雕檐板,祠內墻頭有人物,花獸,書法壁畫,(賴氏書房)在東側,為兩層的西式建筑,建于1937年,磚木結構,寬5.5米,18米,深拱形門窗,拱形裝飾墻頭,書房獨特建筑在當地獨特風景。……[詳細]
附臺翁氏牌坊
  附臺翁氏牌坊位于云浮市羅定市羅鏡鎮附臺村。羅定羅鏡翁氏牌坊,一座紀念古時一位節婦而修建,非常難得一見。藏在羅鏡的小村子里,許多人并不知曉。羅定每個鄉鎮都有歷史文物建筑。每一座都是了不起的建筑。翁氏貞節牌坊位于區氏宗祠外,據該宗祠后代介紹,此宗祠為區氏元德公之父而建,建此祠二十年后,元德公通過層層考試,成為一個進士。元德公考上進士后,翌年,因病而亡,留下其妻翁氏與四個孩子。其時,翁氏方才二十二歲,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翁氏一生不改嫁。后此事傳于道光耳中,便派出國師到羅鏡,專門為翁氏修造了此牌坊。……[詳細]
馬塘神廟
  馬塘神廟位于云浮市云安區富林鎮馬塘村。每年的五月初十,端午節后的第5天是馬塘廟會開始的日子,馬塘是廣東省云浮市云安縣富林鎮的一個村,馬塘廟會是當地盛大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每年的關帝誕,按照約定俗成的祀奉習俗,最隆重的是關公巡城。……[詳細]
雍亭梁公祠
  雍亭梁公祠位于云浮市云城區前鋒鎮增村村。……[詳細]
照鏡石摩崖石刻
  照鏡石摩崖石刻位于郁南縣羅旁鎮羅旁水閘。照鏡石又名黃鱔石,上刻“明嘉靖甲申十月十六日,布政使林富、按察副使徐文溥過此”24字。正楷陰刻,5行直書,每字約7厘米大。嘉靖甲申,即明嘉三年(1524年)。林富,福建莆田人,明弘治進士,曾任南京大理寺評事、廣東、廣西布政,官至右僉都御史,晚年辭官還鄉。徐文溥,開化人,明正德進士,授給事中,歷上疏言事。帝不聽,遂引病去。世宗即位,起河南參議,遷廣東副使。因多涉及權要,恐貽母憂,復引病歸,行至玉山病逝。此石刻是林富、徐文溥兩人巡視西江航道,過此題書。……[詳細]
新興龍山摩崖石刻
  新興龍山摩崖石刻位于新興縣集成鎮龍山國恩寺后1公里的洞心村背,刻于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鐫于形似大饅頭的石頭,高3米多,上刻“龍山”二字,字寬大1.3米,書法剛勁精湛,玲瓏奪目。落款為“朝議大夫新州軍州事王毅仁,紹興改元十月既望,住持僧慧淵勒石。”“龍山”石刻為新興縣內最大的石刻。……[詳細]
九星巖摩崖石刻
  九星巖摩崖石刻位于云浮市云城鎮九星巖內。洞內原有明清石刻100題,現僅存40多題。石刻有篆、隸、楷、草體;大部分是詩刻,也有題名、題字、紀事等石刻,主要記述當地風俗景物及有關歷史人物、事件。其中較為重要的有明萬歷年間任羅定道憲副、“平瑤”有功建碑而載入康熙版《東安縣志》的陳文衡(江西鄱陽人,進士出身)詩刻;有以“征黎”有功由參將升為副總兵的鄧鐘(福建泉州人)詩刻;有當地舉人、任山東利津縣知縣的馮執中詩刻;有武士出身、任廣東練兵參將、山東參將城守備的傅良橋(江西撫州人)詩刻;有清康熙年間任東安經制千總、開平城守備、東安城守千總的吳允中(福建南安人)詩刻;還有曾倡修云浮九龍橋、任東安縣知縣的韓允嘉(山東淄州人)詩刻等。1988年云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顧家大屋
  顧家大屋位于新興縣環城鎮楓洞村。由顧思賢兄弟建于清同治年間。大屋為20座單體建筑組成的建筑群,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以石板作基礎。建筑多作風火山墻,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梁架。梁架上飾有精致的雕刻,是現存較好的府第建筑。顧思賢,名國藩,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舉人,歷任長洲、昭文、麥縣、新陽、南匯等縣知縣,江蘇候補知縣。賞載藍翎二品封典,誥授資政大夫,為官30多年。……[詳細]
羅定大夫第
  羅定大夫第 位于羅定市城南南永平村。建于清乾隆年間,是清初奉直大夫黃玉友的府第。黃氏是南海遷來富戶。四世祖黃錂(1749~1820年),誥授奉直大夫,于南永平村羊祿塘邊買地建大夫第府,分文、行、忠、信四宅與四子居之。所生四子為得清,庠生;鴻,武生,衛千總;誥,監生;源,候選按察司,誥封修職郎,奉政大夫。大夫第五進,院落式布局,三面是池塘,占地面積4380平方米。主體建筑為硬山頂,風火山墻,穿斗與抬梁混合式梁架,逐進升高。兩廂均有天井,通巷、雕梁畫棟。第四子黃源于府第之東北靠墻建造一四合院式大書館,平面呈方形,面積400平方米。中院置中廊,聘請羅定名舉人黎耀宗設壇任教。書館東墻砌一丈見方的方形大敞窗,下臨池塘,窗旁刻對聯:“寄懷抱上云根頭舉天外;賞文章于水面人在鏡中。”庭院中一株百年桄榔樹高2……[詳細]
梁家莊園
  梁家莊園 位于羅定市黎少鎮榃濮村,泗綸河與瀧江河交匯河口。建于清光緒年間。莊主梁勝泉是清咸豐年間暴發戶,后成為地方豪紳。梁家擁有萬多畝田產和100多家商店,民國36年(1947年)就有婢女126人,長工無數。莊園占地6萬多平方米,共建造26座大屋和6座炮樓。莊園內養有一批師爺和保安營。莊園主體建筑三進,院落式布局,風火山墻,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九大廳、四直巷、二橫巷,總面積7465平方米。以通巷將縱列廳房隔開,各進又以兩條橫巷貫通。莊園所有道路用石板砌筑。正立面有三大門四小門,門外筑3米高石墻砌成高臺地坪,離河岸40米。河岸砌0頭。屋后右側是魚塘,左側是一排四列三進院落式建筑,分成兩組建筑群。莊園右側100米是一排橫向三座二層大糧倉和一個曬場。曬場砌臺階通向糧倉上層。下層有巷道,四角有……[詳細]
龍崖陳公祠
  龍崖陳公祠位于云浮市云安縣六都鎮大營村。建于明代。祠祀明代中葉援朝抗倭名將陳璘。據《陳姓年庚部》記述:殿堂正中設神龕,供奉陳璘及其歷代祖先。神龕柱有二十言對聯,上聯是“詩稱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歌振族于前朝王三錫命”;下聯是“傳曰公侯子孫必復其始大詒謀于昭代千萬斯年”。該祠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為二進院落式布局。分前廳、后廳和兩邊廂房,磚木結構,硬山頂。祠內有天井,內墻繪壁畫。門前用花崗巖條石鋪砌臺階,屋脊兩端嵌瓷塑佛像,中間飾龍鳳花卉。陳璘,祖籍翁源。萬歷五年(1577年),奉兩廣總督凌云翼之命鎮壓羅旁少數民族,新置羅定州東安縣(今云浮)。陳璘又奉命與部卒落籍東安,故稱東安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他率領廣東水師援朝抗倭,在釜山一帶殲倭寇,敘功第一。1988年云浮縣人民政府公布……[詳細]
羅定黃氏大宗祠
  羅定黃氏大宗祠位于羅定市素龍鎮譚祝村。黃氏于明洪武年間入籍瀧水縣(今羅定),永樂年間四世祖黃克任布政司理問,誥贈通議大夫。其弟黃斌任江西按察御史時,在村里建祠堂,以顯耀鄉里。宗祠歷經多次修葺,最大的一次在清乾隆年間。祠為七進,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面寬13米、總進深達120米。第一進為門,置五級臺階,九架,深4.8米,設有門屏、檻欄、石墩、石鼓等。門樓后天井正中砌一道直通二進大廳的石階,天井兩邊各有一座長7米、深2.4米的卷廊。第二進廳前面為一個進深4.8米的卷廊,兩側各設一個小券門,廳堂面寬、進深均三開間。第三進廳梁架結構與第二廳相同,唯廳后正中砌一道墻,設神龕供奉祖先牌位,兩邊設側門通第四廳。第四進廳和第一進一樣,都是敞開式布局,但天井無廊廡,亦無側墻門。第五進客廳在乾隆年間重修時被拆……[詳細]
連灘張公廟
  張公廟位于郁南縣連灘鎮高街路連灘中學左側。坐西南向東北,建筑面積520平方米,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是為紀念明代廣東總兵官張元勛于明萬歷六年(1578年)建,萬歷二十七年重修,清代又經多次修葺、擴建。主要建筑有頭門、正殿、拜亭、配殿、回廊、東西轅門;前后院有戲臺、炮臺、六角亭、花圃等附屬建筑。現存頭門、正殿、配殿、拜亭。主體建筑平面呈方形,歇山頂。前殿、拜亭、頭門前均為花崗巖石柱,柱礎為石質花籃形。正殿設有6根格木圓柱,柱礎為石質鼓形。配殿均為磚柱,砌成花籃形柱礎。整座建筑墻壁上繪畫各種人物、花鳥彩畫及詩詞;石柱上刻有多首對聯。該廟保留明清兩代南方建筑藝術特色,對研究瑤族歷史和當地民間習俗有一定價值。張元勛,浙江太平人,字世臣,嗣世職為海門衛新百戶。官至都督、蔭錦衣。明末奉旨督剿閩粵海賊,……[詳細]
羅西書院
  羅西書院 位于羅定市泗綸鎮。始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年),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重修。書院三進,院落式布局,面積980平方米。建筑均為硬山頂。第一進為山門,左右各有一廂房;進門為天井,兩側連接走廊通側門。第二進為中廳,中廳四面是天井,兩邊側門面向中廳。第三進為后廳,左右亦各有一廂房。整座院落,天井較多,內外相通,有利通風采光。除中央采用可開可關的敞口廳,廂房亦靈活布置成敞口廳,形成“四廳相向”的巧妙布局。廳房用墻柱承重,并根據地形特點采用前低后高,逐進升高地基,更有利排水和采光。書院建于半山上,風景優雅,是典型的鄉村書院,保存較好。1985年羅定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霸先衣冠冢 位于云浮市云城區思勞鎮沖坑村龍逕山峰。墓坐東北向西南,分前室、后室、拜堂三部分。面積約110平方米。前室墓頭嵌石碑,碑高1.5米,寬1.2米, 有碑序。后室用青磚結砌牌坊,高2.5米,寬1.4米,連接后山土墻,拜堂約20平方米,有拜臺,臺上刻“涌溪聚星堂”五字。據康熙重訂《東安縣志》載:“南朝陳高祖墓在思辦都(今思勞鎮)龍逕山”。陳武帝,名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503~559年),是南朝陳朝的開國君主。1988年云浮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陳承親墓 位于郁南縣南江口鎮西坑村棺材嶺山。1992年11月發現并進行勘查挖掘。該墓為磚室墓。墓室頂部券頂,內設神龕13只。內高1.9米、長6.15米、寬1.84米,為廣東唐墓中形制較大一座。墓被破壞,清理時發現碗3只(殘碗)、銹蝕棺釘多枚及鐵板一塊;其后又向當地民工追回釉燈1盞,四耳罐1只,碗2只,青銅色鐵棺環2只。墓內出土墓志一通,長、寬各66厘米,厚15厘米,青石質,保存完好,右上端刻“大唐故康州刺史陳君墓志”。志文約300字,楷書,筆劃清晰工整,記載墓主生平。據志文,陳君名承親,字奉先,為康州端溪(今德慶)金林鄉安仁里人,卒于開元二年二月,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葬于康州南疊洞。志文中還記載陳君生前曾任“通議大夫,使持節康州諸軍事,守康州刺吏,襲封安化郡開國公、上柱國”。祖父頵為“銀青光祿……[詳細]
鶴咀山墓
  鶴咀山墓位于羅定市羅鏡鎮鶴咀山,1983年清理,為夫婦合葬墓。平面呈“艸”字形,長9.3米、寬4.5米。墓早年被盜,券頂塌陷。并列兩個甬道各長3.1米、寬1.54米,前后均有券門,前門有九級臺階,前室不分隔,寬4.5、進深1.36米。后室用磚墻分隔為兩棺室,長4.82米, 北室寬1.64米、南室寬1.56米。墓壁系用順磚砌成,后壁鑿山砌筑,均砌有券頂和直欞窗。后室地面比前室高出36厘米,用七道臺階相連。兩棺室地面均有七個木柱洞,棺槨和木柱均已腐朽無存,鋪地磚呈“人”字形錯縫平鋪。墓室內尸骨無存,南室發現棺釘24枚,北室發現棺釘33枚,北室有硯、茶杯等隨葬物,墓主人應為男性;南室有金飾物、鐵剪、銅鏡等隨葬物,墓主人應為女性。出土隨葬器物68件,有罐、碗、杯、硯臺、束頸瓶、金飾、銅鏡、鐵剪、滑石……[詳細]
南門垌墓
  南門垌墓位于羅定市太平鎮太平河東岸的山丘。年代在戰國早期。1977年清理墓葬兩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其中一號墓長4米,寬2米,深1.7米,墓向230°。隨葬器物136件,有青銅器鼎、缶、鑒、鐘、鉦、盉、人首柱形器、劍、矛、戈、鉞、斧、鏃和陶缶。其中鼎、盉、鑒飾蟠螭紋、綯紋,鑄造精致;甬鐘6件,但所鑄飾勾連雷紋各有不同,似屬湊合起來的編鐘;43件銅鉞均有打磨、使用痕跡,說明墓主人擁有大量生產工具;陶器紋飾為勾連雷紋與方格紋組合。推斷該墓的年代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二號墓長2.5米,寬1.5米,深1.6米,方向為南偏西。隨葬器物11件,包括有銅器劍、矛、刮刀;陶器甕、碗、盒以及滑石環。其中甕飾米字紋,盒飾弦紋、水波紋、篦點紋。年代為戰國晚期。此外,在這個地點北面1公里處還有1座墓,墓穴已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一区 |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