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貓爪谷景區AAAA 貓爪谷景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坐落于高要區回龍鎮,總規劃面積1800畝,一期占地600畝。景區以萌貓藝術、互動體驗、特-紅民宿、花海等景點及水上項目為特色。另外,貓爪谷景區是廣東省環境教育基地、廣東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自然教育、非遺文化活動的開展日漸增多,是集休閑住宿、娛樂游玩、風景觀……[詳細] |
![]() | 奇石河景區AAAA 廣東省肇慶市奇石河風景區位于中國柑桔之鄉――四會市北部的威整鎮,地處四會、廣寧、清遠三地交界處,距四會市區40公里,離清新礦溫泉18公里,離肇慶市區約80公里,由廣州出發全車程約2小時,可走廣三高速、廣清高速直達。景區占地8平方公里。奇石河風景區是利用奇山、奇水、奇石等自然資源開發,集觀光、休閑、娛樂、渡假、美食、購物……[詳細] |
![]() | 封開縣博物館(新館)位于封開縣廣信文化園內,是肇慶地區縣級博物館中館藏最豐富的,有多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尤其是收藏的史前以及漢唐文物,見證了嶺南文化的發展里程。封開縣博物館成立于1981年,是封開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屬下的全民公益--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文物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詳細] |
![]() | 黃凡元烈士墓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甘灑鎮羅密村委會上下新屋村民小組寨坳墩山上,建于1962年。坐西向東。墓碑是用混凝土建造,墓冢周邊和祀臺用夯土筑成,占地面積110.25米,墓碑呈“山”字形,寬4.1米,高2.90米,墓碑分別有兩副對聯,中間是烈士黃凡元的主碑以及其他烈士的墓碑,黃凡元烈士墓埋葬了在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當……[詳細] |
![]() | 法志董公祠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甘灑鎮屈東村委會第七村,始建于清朝。坐南向北,三間兩進兩廊,磚木結構,鍋耳封火山墻,琉璃瓦,滴水剪邊,石門匡。面闊11.3米,進深21.08米,占地面積238.2平方米。石門額上陽刻“法志董公祠”五字。法志董公祠總體布局和結構完整,東廊有清朝光緒二十三年間“損助工金題名碑記”一通。脊上有……[詳細] |
![]() | 南區農民協會舊址又叫念八廟,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保安村東柏村,始建于清朝。坐北向南,磚木結構,現存一進三開間,總面闊24.15米,總進深7.2米,占地面積173.88平方米。民國三十年(1941年)作過重修。1926年7月16日,南區20個鄉村的農民協會會員2000多人在念八廟舉行成立南區農民協會大會。南區農民……[詳細] |
![]() | 錢興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安華村委會鳳南自然村錢興紀念小學右側。紀念碑為沖天式方尖碑,通高6.67米,基座寬3.8米,占地面積241.24平方米。正面刻“錢興烈士紀念碑”。為紀念錢興烈士事跡而建。錢興(1909年—1948年),原名錢發年。懷集縣詩洞鎮鳳南村人。1936年,他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中山……[詳細] |
![]() | 六龍坑革命烈士紀念碑又名四十八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健營村委會平山崗,建于1973年。坐西向東,為沖天式方尖碑,水洗石米飾面,通高8.3米,碑正背面刻“革命烈士紀念碑”,南北面分別刻“永垂不朽”“萬古流芳”。碑座分三級,周圍貼瓷磚,頂部塑有一個紅星,正面有一記碑文用陰字記載立碑概況及革命烈士芳名。19……[詳細] |
![]() | 植啟芬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永固鎮宿安村委會碼頭村,建于民國初期。坐北向南,磚木結構,三間兩進,泥磚墻。總面闊6.67米、總進深13米面,建筑積約86.71平方米。植啟芬(1925年—1948年),又名茜軍。1925年9月9日出生在懷集縣永固鎮宿安村,并度過他的少年時代。1946年夏,經地下黨組織介紹,赴香港達德學……[詳細] |
![]() | 錢興烈士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安華村委會鳳南自然村鳳柏寨。坐西南向東北,人字型硬山頂,磚木結構。面闊五開間,進深兩進,總面闊20.65米,總進深15.26米,建筑面積315.12平方米。檐下和門上方壁畫較精美,保存較好。頭門上方懸掛有原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題寫的“錢興烈士故居”牌匾。錢興(19……[詳細] |
![]() | 鄧拔奇烈士故居座落在懷集縣甘灑鎮永富村委會高富村中心,建于1805年。坐北向南,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傳統式平房。面闊三開間。總面闊21.89米、總進深11.53米,占地建筑面積252.39平方米。鄧拔奇(1903年—1932年),又名鄧崗,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兩廣黨組織的領導人之一。他出生于懷集縣甘灑鎮永富村。1922年……[詳細] |
![]() | 梁一柱烈士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永安居委會紅旗路東巷25—27號。始建于清代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坐北向南,磚木結構,懸山頂,青磚墻,三間三進四廊,總面闊17.35米,進深24.1米,建筑面積418.14平方米。檐下有壁畫,繪有山水、花草和詩詞等圖案。梁一柱(1901年—1929年),又名飄渺,懷集縣懷……[詳細] |
![]() | 植廣富故居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詩洞鎮安華村委會六崀村內。建于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坐西向東,磚木結構,硬山頂,清水脊,兩進兩廊和一門樓?偯骈24.2米,總進深17.2米,占地面積416.24平方米。植廣富又名植達夫,是懷集縣革命烈士,1912年生;1947年參加游擊隊;1948年4月,在詩洞鎮六龍坑被捕,后……[詳細] |
![]() | 甘灑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甘灑鎮小布村委會上坪村民小組渡船頭(山名)山上。建于1971年。坐東向西,青磚結構。紀念碑為方尖碑,黃色飾面,高約9米,底坐寬約1.6米,用灰色瓷磚粘貼。占地面積80.75平方米。紀念碑正面刻有正楷行書“革命烈士紀念碑”,南北兩側刻的內容同正面相同;背后刻有“永垂不朽萬古長青”,……[詳細] |
![]() | 德慶人民“二·二八”武裝起義紀念亭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街道辦香山公園環山公路路邊山腰處。1948年2月28日,中共德慶地方組織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部隊的援助下,成功發動德慶“二·二八”武裝起義,一舉攻下旺埠、高良、羅陽3個地方的國民黨據點,開倉濟貧。武裝起義震撼了整個西江流域,極大地鼓舞了廣大人民的斗志。爾后……[詳細] |
![]() | 德慶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德慶縣德城鎮香山南麓睡牛山上。德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許多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立下了豐功偉績。1926年,中共廣東區委派高譽雄到德慶發展了第一批黨員,領導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農-動。1927年,蔣介石發動--政變后,農-動遭到--,中共黨員高……[詳細] |
![]() | 德慶大寨鄉農民協會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高良鎮大寨村。1925年5月1日至9日,在廣州召開廣東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大會選舉產生了廣東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當時,德慶縣派出青年知識分子、正在廣州農-動講習所第四屆(1925年5月1日入學,同年9月1日畢業)就學的德慶籍劉文燦旁聽了省農民代表大會,大會發表了《廣東省農……[詳細] |
![]() | 中共西江特委德城黨員訓練班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鎮譚泉里45號。1940年8月,中共西江特委由肇慶遷至德慶。西江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廣東省委關于“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0-;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和“長期積蓄力量”的指示精神,為統--員思想,堅定信心,提高黨員的時事政治覺悟和黨的基礎知識,組織特委下轄的……[詳細] |
![]() | 中共德慶三河支部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高良鎮太平田村。中共三河支部在黨的路線指引下,依靠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在領導人民開展“抗山捐”斗爭中,經受了嚴峻考驗,鍛煉了黨員,提高了山區農民的覺悟,為以后的斗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中共三河支部還組織了三河農民鄉團武裝,建立了一支有30多人-的常備武裝隊伍,預備隊員有30……[詳細] |
![]() |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駐德城舊址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德城鎮勝利東路110號。面對國民黨的--逆流,中國共產黨針鋒相對地提出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要求黨組織轉入地下活動。對部份黨員實行轉移或調離原地。德慶黨組織根據新興白羊田會議關于“進一步鞏固組織轉遷農村”以教師職業保存力量;主動參加鄉村保甲政權、壯丁訓練及農村經濟工作……[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