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AAA ![]() ![]() ![]() 撫順戰犯監獄舊址陳列館位于撫順市高爾山下,原是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為了囚禁中國抗日志士和愛國同胞于1936年修建的一所舊監獄,當時稱“撫順典獄”。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國民黨接收,改名為遼東省第四監獄。1948年11月撫順解放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改稱為“遼東第三監獄”。1950年6月,根據中央指示,將該監獄改建為撫順戰犯管理所。從同年7月,開始收押由蘇聯政府移交給我國的日本戰犯,偽滿戰犯。1956年后,又陸續收押了一批國民黨戰犯。在撫順戰犯監獄關押的戰犯中有偽滿國務院總務廳官武部六藏,次長古海忠之,日本陸軍第117師團中將師團長鈴木啟久,第57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第39師團長……[詳細] |
![]() | 撫順戰神俱樂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擁有真人CS設備500余套,一級教官10名,助理教官17名,CS戰勤服務人員20名。旗下擁有“戰神大本營”綜合訓練基地、大型室內真人CS戰場 、北陵公園野戰基地等真人主題活動場所。是遼沈地區真人CS行業規模大、專業的俱樂部。公司注資1000萬元構筑的“戰神大本營”野戰戰場,占地2000畝,是東北設施完善的真人CS 戰場,也是沈陽真人CS行業規模化、正規化運營的野戰基地。戰場精心布置了環形防御陣地、碉堡火力點、車隊遇襲現場、叢林障礙群、公路-線、致命雷區、彈藥庫、-營地……“戰神”大本營營建于遼沈戰役中“蓮島灣阻擊戰”原址,一九四六年春季,林彪元帥、梁興初……[詳細] |
![]() | 大伙房水庫風景區大伙房水庫風景區位于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主要以工程雄偉、氣勢磅礴的大伙房水庫為依托,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437平方千米,最大水面面積110平方千米,水域景觀優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集中,在全國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工程規模宏大,是新中國初期第一個五年計劃內最早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水庫在群山環抱之中,峰巒綽約,林木蔥蘢,植被茂密,水域面積開闊,自然景觀優美。風景區內有小青島、鐵背山、獅虎峰、蒼鷹臺、四方洞、點將臺等多處自然景觀,以及猴石、三塊石兩處省內著名的森林公園。同時有滿族特色濃郁的人文景觀,如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明王朝決戰的薩爾滸古戰場、聞名遐邇的元帥林、紀念女真族首領王皋的王皋……[詳細] |
![]() | 撫順“觀音閣”位于市區渾河北岸,高爾山森林公園山頂,有古高爾山山城遺址,古山城建于東晉咸康元年,八角九級密檐式古塔建于遼代,塔前古剎“觀音閣”建于明代中葉。亭、堂、廊、寺隱于松柏綠樹叢中,十分秀美。高爾山古塔是歷史的見證,該塔始建于公元1088年,經過近千載的風雨殘蝕,高爾山古塔卻雄姿屹然,獨領-,該塔是撫順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塔,塔高14.10米,直徑為6.8米,全塔呈八角形,為八角九級密檐式結構,古塔造型古樸,布局嚴謹,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穎才智和高超技藝,在古塔不遠的半山腰處有一古剎名曰“觀音閣”古剎橫穿半山腰與山領之塔相映成畫。景區地址: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高山路高爾山上乘車線路:在撫……[詳細] |
![]() | 高爾山古塔高爾山遼代古塔位于撫順市順城區高爾山公園內,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塔始建于公元1088年,經過近千載的風雨殘蝕,高爾山古塔卻雄姿屹然,獨領-,該塔是撫順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塔,塔高14.10米,直徑為6.8米,全塔呈八角形,為八角九級密檐式結構,古塔造型古樸,布局嚴謹,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穎才智和高超技藝,在古塔不遠的半山腰處有一古剎名曰“觀音閣”古剎橫穿半山腰與山領之塔相映成畫。……[詳細] |
![]() | 高爾山是撫順市地標性景觀,亦是遼沈地區聞名遐邇、內涵深厚的風景名山。是一處融山林風光、名勝古跡、古典園林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風景區,也是遼寧省內唯一建在古城遺址上的山中公園。高爾山公園是風景區的精華所在,占地150萬平方米,園內有始建于公元396年的高爾山山城,有皇家古典園林建筑鎖陽槐蔭、鎖陽樓、配殿、八角亭、五角亭及長廊等,有土門疊翠、松林杏雨、萬山朝塔、登道流丹等景觀。公園內地勢起伏多變,海拔高度80-230米之間。“山逼諸天,到此已窮千里目。門依半嶺,何須更上一層樓。”在高爾山上可一覽全市風光。高爾山古塔是歷史的見證,該塔始建于公元1088年,經過近千載的風雨殘蝕,高爾山古塔卻雄姿屹然,獨……[詳細] |
![]() | 施家溝古墓群位于遼寧省撫順市順城區高爾山山城東1.5公里市衛生學校北山上。2000年10月初發現,墓葬全為封土石室墓。墓葬保存相對較好,上有封土覆蓋,墓頂多已坍塌。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一號墓(壁畫墓)中心為基點,東150米,南20米,西600米,北7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2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
![]() | 漢代列燧(五處)位于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果樹村、詹家村、新北村、靠山村、前甸村。考古學家在今撫順市渾河及其支流沿岸發現了數十座漢代列燧,即連續不斷的烽火臺。烽火臺土筑、圓形,現存一般高2-3米,底徑68米,在周邊采集有素面陶和盆罐等西漢器物。整體為東西走向,延伸約10余千米。沿線內側分布著在撫順地區發現的數座漢代城址,如永陵鎮永陵南城址、新撫區勞動公園漢城、東洲區小甲邦漢城等。這條以烽火臺連綴的障塞線,發揮著郵傳交通和護衛邊境的重要作用,形成了烽燧林立、縱橫交錯的邊塞奇觀。保護范圍:以各墩臺中心為基點,半徑3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
![]() | 撫順關遺址撫順關位于遼寧省撫順市東10公里的順城區前甸鎮關嶺村附近,關隘設在渾河河谷要沖之北的制高點上。撫順關明朝時是女真建州等衛通往遼沈平原的重要通道,亦是明長城遼東鎮上的重要關隘之一。撫順關和撫順城在絕大部分和平的時期里,是明王朝向建州女真開放馬市貿易的主要關隘。《明英宗實錄》載:“天順八年四月己未,敕遼東鎮守總兵等官,遇有建州等衛女真到邊,須令從撫順關入,仍于撫順城往來貿易。”通過撫順馬市,向建州女真輸入了大量的鐵制農具和耕牛,以及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這為女真族的興起、發展和最后的統一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當然撫順關馬市從最初設立就是為明王朝政治需要服務的。所以“開市”“閉市”便自然成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