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頭市旅游

汕頭市景點介紹

  廈嶺媽宮位于金平區光華街道廈嶺路光華小學左側,年代為明,類別為古建筑。1994年10月6日,廈嶺媽宮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媽嶼天后古廟(含新廟)位于龍湖區媽嶼島,年代為清,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988年11月19日,媽嶼天后古廟(含新廟)被公布為汕頭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汕頭市動物園位于汕頭市中山公園園區假山旁,建于1954年,是粵東地區唯一的動物園。2007年進行全面改造,如今面貌煥然一新,現飼養有長頸鹿、白虎、河馬、東北虎、獅、美洲豹、黑白天鵝、等珍稀動物,共四十多個品種一百多頭(只),建成了猴山、小熊貓館、觀禽臺等一批館舍設施,并有大型動物表演,是市民特別是少年兒童最為喜愛的參觀娛樂場所。2009年興建的兩棲館位于動物園旁邊,引進了鱷魚、海龜、蟒蛇、蜥蜴等珍稀兩棲動物,并有海獅表演,進一步豐富了我……[詳細]
  汕頭小公園,汕頭老市區的商業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志。狹義的小公園,指位于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布;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片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詳細]
  北面坑白鷺生態公園位于南澳縣后宅鎮東側,以北面坑水庫湖體為中心,依山傍水,環境幽雅,原是南澳白鷺棲息地之一。建設內容包括生態廣場、環水庫生態步道、觀景平臺及管理配套用房等,總占地面積約10公頃。公園擁有生態廣場面積約8000平方米,生態步道全長近2000米,水庫水域面積75000平方米。該地常年有白鷺聚集,白鷺齊飛的場景讓島民和游客贊嘆不已,成為南澳群眾休閑、游憩和健身的好去處,也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詳細]
  潮海關舊址,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外馬路2號。該建筑建成于1921年,原為潮海關辦公樓,是汕頭開埠以來最早的建筑之一,現為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潮海關舊址建筑面積1556.2平方米,為二層樓鋼筋混凝土結構,走廊環繞四周,內部裝飾考究,正門樓頂有大鐘一座。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戰爭并于1858年在大沽口戰役中攻占大沽炮臺,兵臨天津。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天津條約,條約劃潮州為通商口岸。但由于潮州城區民眾強烈反抗,使得外國人主動放棄在……[詳細]
  東巖摩崖石刻位于潮陽區城南街道東山南麓,是廣東省現存較集中、規模較大的摩巖石刻群。潮陽東山是摩崖石刻最為集中的地方,現存石刻200多處,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壯,獨瓶掛壁萬年春”,署款“長江巧”,旁有柱和瓶的浮雕,石刻字體蒼勁挺秀。據《潮陽縣志》記載:“唐大歷初年,陳寶通在東巖寺削發為僧,參惠照和尚為師,題‘一柱擎天’聯并刻石”;東巖卓錫寺屋頂有一塊天然巨石,上面刻有“飛云”兩個大字,書法挺秀雄渾,氣勢磅礴,大字旁邊,……[詳細]
  蓬沙書院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外砂鎮林厝村文祠路,稱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當時興學育民和教化養民的場所,該書院是汕頭地區目前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書院。文祠始建于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年),是在清廷平定外砂王興順民變后,潮州總兵方曜到外砂“辦清鄉”時,倡導并委托外砂秀才陳大義任籌建董事長,歷經18年才建成的,是當時興學育民和教化養民的場所。蓬沙書院與方公講院相連,構成潮汕傳統民居的“雙佩劍”格局。前三進即前廳、中……[詳細]
  四序堂石刻,位于汕頭市潮陽區城南街道南中路37號的四序堂內,四序堂始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現保存有明、清至民國以來的石刻38處,其中明代石貼2件,明、清碑刻4處,明、清、民國題刻26處,明石圣旨亭1處,宋石盆1個,明石盆2個,明石馬槽1個,清練武石1塊。四序堂石刻享譽南粵,其書法藝術、繪畫技巧和石刻工藝完美結合,是廣東省現存石刻種類集中、石刻內容豐富、歷史文化價值甚高的石刻藝術。四序堂石刻雖經數百年的風雨滄桑,仍保存相當完好,……[詳細]
  位于汕頭市金平區公園路的桂園,是一座見證了中國革命風云歲月的歷史建筑,多名重要歷史名人曾在此工作、居住。據《汕頭市志》記載:民國14年(1925年),國民革命軍東征軍入汕后,東征軍總指揮蔣介石曾駐于此樓,右路軍總司令許崇智、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同俄國顧問加倫趕到桂園,與蔣介石商議討伐楊希閔、劉震寰的重大軍事對策,這里也成為見證國民革命軍東征的一處重要歷史遺跡。桂園將成為市民和游客認識了解中國革命歷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其應有的……[詳細]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坐落在汕頭市永平路1號,原為日本株式會社臺灣銀行汕頭支行舊址,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800平方米,坐西南向東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層半歐陸式建筑。一樓為多功能展廳,二樓為永久式文物展廳,三樓“清音閣”為潮樂文化展廳。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永平路1號大樓被登記為不可移動的新發現文物點。為紀念汕頭開埠150周年,進一步梳理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選址于此修建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是我市一張文化名……[詳細]
  秦牧故居位于廣東汕頭市澄海東里鎮樟林觀一村索鋪巷9號,是一座“四點金”(潮汕傳統民居稱法)四合院,有近百年歷史,舊民居占地387.5平方米,內有天井、正廳、廂房、居室、書齋等16間,民居門口嵌上了“秦牧故居”牌匾。這是一座古老的庭院,經受了百年風雨,見證了歷史的滄桑變故。推開陳舊的大門,進入院內,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廳房,兩邊是側房。進入左邊側房,里面的房間是秦牧父母的臥室,陳列著秦牧的手跡及其一家的照片。側房外面還有一間小房,秦牧當年就和……[詳細]
  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汕頭交通中站舊址位于老市區海平路97號,以“華富電料行”作為掩護,是80多年前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的一個樞紐中轉站。它擔負了護送重要領導干部、運輸軍需、民用資料、重要情報等的重任,為整條秘密交通線的安全暢通乃至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是汕頭市十分珍貴的紅色資源。中共中央至中央蘇區秘密交通線是當時中共中央交通局組建的幾條全國秘密交通線之一,并且唯一沒有被破壞,汕頭交通中站作為一個重要中轉站,……[詳細]
  南澳縣康氏宗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澳縣深澳鎮新街107號,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萬”之稱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康氏宗祠(當地人稱康厝祠),它不僅是島上現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當年康氏家族盛極一時的見證,更隱藏著主人“康百萬”傳奇的發跡故事。康氏宗祠由主座三進,兩側巷厝、后包廳及大門口埕、戲臺、書齋等建筑物組成。大門口埕左側樹有“朝議大夫”旗桿座。主體建筑進深54.6米,面闊2……[詳細]
  報德古堂是潮汕地區一處歷史久遠的著名慈善機構,有潮汕善堂鼻祖之稱。祠堂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建筑規格較高,基本保留明代建筑風貌。該堂整體古樸典雅,尺度大氣,威儀有序,柱石、斗拱、木雀替等梁架結構明代特征明顯,廳門、龕幾、屋脊泥塑走獸、壁肚石刻等工藝精湛,油彩艷麗,堪稱集潮汕嵌瓷、金漆木雕、石雕和彩繪等具有潮汕民居建筑裝飾工藝之大成。堂內的古碑刻、清刺繡百佛衣、清青花瓷香爐和大峰祖師畫像等文物藏品,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價值。該堂在近年來的保護……[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911精品一区 | 亚洲激情乱码网站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久久午夜视频一二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 |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