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尾市旅游

汕尾市旅游景點介紹

  玉清宮,當地人習慣叫“玉帝宮”,位于甲子鎮東方村(原鹿角頭村)東北方向的渡頭山上。玉清宮始建于宋朝末代,距今七百多年。清康熙九年重修;道光十二年被強臺風摧毀后,十九年由道士廖道壽主持重建;民國二十二年又被臺風摧倒,道士走散。之后,由于失修及經“文革”期間破“四舊”的清理,玉清宮僅存一片廢宮。直至一九八一年,開始接受社會熱心人士和回鄉探親的港澳臺同胞以及僑胞的支持和資助下著手修建。經多年來的積極籌措修復工作,現有大小殿房二十五間,面積一千三百平方米。恢復和擴建后的玉清宮,按道教規范格式建筑,結構嚴謹古樸素雅,造型美觀,殿內塑有道教供奉的多尊神像,已投入資金一百多萬元,初具一定規模。玉清宮于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經縣人民政府作為道教活動場所,正式批準開放,主持是道教正宗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五代弟子陳……[詳細]
62、紫竹觀
  “紫竹觀”(群眾習稱“湖口庵”),位于今河西鎮湖口村大峰山風景宜人的南麓,登山遠眺,河圖勝景,烏坎歸帆,讓人目不暇接。交通十分便利,橫貫陸豐的廣汕公路僅在觀前一公里處,距離陸城約六公里,地理位置極為優越.陸豐最早的道觀建于清康熙廿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位于東海鎮彩園寨,時稱“覺生觀”。后嫌城鎮嘈雜,在惠州“元妙觀”鐘玉章住持的提議下,于一八九七年選中今河西鎮湖口村大峰山南側,由其徒孫陳宗賢負責建造。竣衛落成時,改原“覺生觀”為“紫竹觀”由此得名,延稱至今。“紫竹觀”歷史悠久,屬全真正宗龍門派道觀,與博羅羅浮山的“沖虛古觀”、惠州“元妙觀”、廣州“三元宮”和北京“白云觀”同宗。始建于清光緒廿三年(公元一八九七年),占地面積一千零五十平方米,建筑面積八百六十平方米此外,還有果園、菜園和農田六十……[詳細]
福山媽祖旅游區
  福山媽祖旅游區位于陸城的福山山麓、深汕高速公路陸豐路段霞湖出入口,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區內的天后宮,背靠福山,面向螺河,依山傍水,風景迷人。天后宮原建在陸城城內,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搬遷至現址,初建時為一小廟,經多次修建,現已擴建成一處有相當規模的古典式廟宇。整個建筑,青磚、紅柱、黃瓦,造型古樸,富有中國傳統的殿堂建筑特色。天后宮正殿供奉著天后圣母像,是媽祖的家鄉福建湄洲著名工匠所雕塑,深受廣大宗教人士尊崇;二樓設有《媽祖文化圖片展覽》,用詳實的文字和彩色圖片,介紹媽祖的一生和陸豐各地媽祖宮廟的情況。清雍正年間,陸豐為建新縣衙,選址在天后宮舊址旁邊。為保持媽祖圣地的清靜,居住在媽祖廟附近的林姓望族居民,把天后宮搬遷建在現址,并在旁邊設村寨居住守護,寨名叫“葭湖寨”。解放后,葭湖寨被……[詳細]
法留山旅游區
  法留山旅游區位于潭西鎮北面,南接星都經濟試驗區,北連河西鎮,西與海豐縣接壤,環境優美,是集旅游、宗教于一體的勝地。旅游區內有歷史悠久的清峰禪寺,該寺原名“燈光寺”,俗稱“城仔庵”。該寺在法留山麓紅面城仔山中,地勢陡峭,三面環山。清峰禪寺為佛教禪宗南派九祖大顛法師于唐貞元初(公元786年)創建,距今有1200多年的歷史。該寺歷經九次修整,從宋末以來都曾加以修復改建,1986年又開始修復工作,經多年努力,已修復和建有殿、堂以及僧房等二十余間,建筑面積達2500多平方米,新建石拱橋三座,修通了從廣汕路至清峰禪寺8公里的水泥公路。該寺歷經兵禍戰火,幾度興衰,現保存有唐、宋、明、清等歷代古陶瓷一大批,方石柱十二根,石門斗六副,石香爐一只,石獅一對,木制佛像兩尊等寺廟歷史文物。寺里的一株木棉樹,三株油柑……[詳細]
  八萬坎鐘山景區位于八萬、城東、河東三鎮接合部,風景優美,山地景觀奇特。山上有兩處瀑布,有清代蘇六反清起義軍大本營遺址,有康熙三年(1664年)古建筑七圣娘宮,以及多處摩崖石刻。坎鐘山自然生態良好,生長有各種珍貴林木,以及多種嶺南野生動物,素有嶺南綠色寶庫之稱,適宜組織旅游者進行山地休閑旅游觀光。八萬坎鐘山景區一帶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是陸豐地下黨組織建立的游擊區。這里群眾基礎好,便于革命武裝的隱蔽和休整補給;山高林密,地形復雜,能夠在敵強我弱的軍事態勢下與敵人周旋,保存軍事實力,進行游擊戰爭。很多優秀的共產黨員、游擊隊員,以及人民群眾,用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甚至于用鮮血和生命,為祖國的解放,在八萬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八萬坎鐘山景區是進行休閑生態度假旅游的理……[詳細]
  觀音山,又名佛仔山,位于橋沖鎮東竹、溪碧兩村東南面,碣博河公路段西側,西瀕碣石港,周邊有虎陂水庫、響水水庫。觀音山主峰海拔640米,因峰頂巨石狀似觀音端坐蓮花座面向大海,故取名觀音山。觀音山群山起伏,山勢險要,形態各異的巨石星羅棋布。觀音山上有棲云巖寺,座北向南,背靠觀音山主峰,左右雙峰聳立,峰頂巨石林立,形態奇特;寺前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泉涌流不息,泉水水質清甜可口。立寺門遠眺,南海漁帆盡收眼底。棲云巖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內供觀音、釋迦、如來和達摩佛像。清咸豐辛亥年,玄武山元山寺僧人勒堅主持對該寺進行重新修建,命名“棲云巖寺”。棲云巖寺歷史悠久,文物豐富,環境幽美,地勢險要,周圍有宋明兩朝古墓。棲云巖寺不僅是佛教圣地,而且是陸豐抗日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每逢春秋季節和節……[詳細]
  黃塘嶂位于陸豐市西南鎮西北方向約8公里,海拔高370米,最高處曾建有航空導航標,站在該山頂上即可望到海豐、陸河、陸豐三縣(市)的地界。天寶洞觀音廟座落于黃塘嶂海拔約300米的半山腰,周圍樹林蔥郁,空氣清新,鄰近還有觀音廟、三姑娘廟、地母娘廟、金獅閣。山地生態很好,漫山翠綠,景觀令人叫絕。觀音廟左側山腰處,巨石高聳,在石壁中間長有一棵榕樹,樹干直徑約一米,樹冠猶如巨傘,樹葉繁茂,樹根環繞石壁,一派生機盎然,其傳奇和頑強的生命力為游人所驚嘆。巨石、榕樹成了遮陰納涼的好場所。觀音廟旁有一眼山泉,泉水潺潺而涌,自古以來四季不絕,甘甜清涼。在泉邊游玩嬉戲,洗一把手,喝一口水,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據說該泉水還有調節血壓的神效,常有人專程到此盛水帶回家飲用。觀音廟附近有一個金獅閣,閣內有一尊金獅將軍木雕像,……[詳細]
玉照公園
  玉照公園位于陸城市中心,是由穿城河東河中央小島改建而成,與龍山風景區相鄰,是一個風景秀美的河半島公園。園內設有眾多游樂設施,景色宜人,建有拱橋、九曲橋、假山噴泉等。玉照拱橋下有大片蓮藕荷花,春夏時節,水面一片翠綠,魚兒在嬉戲,不時激起漣漣水花……,雪白的、粉色的、紫紅的荷花,或含苞待放,或盛開怒放。置身荷花世界,使人浮想聯翩:幾千年來多少文人騷客對荷花的寄情吟詠,多少國畫大師的丹青潑墨……荷花是高潔情操的象征。作為利用天然河形成的美景,荷花造景既古老,又清新。景區內實行園林化設計,有花卉、植物觀賞區,有風味小食區,有人造景區。白天,陽光、綠水、曲橋,給人以鬧市中的謐靜的感受;夜幕降臨,華燈閃爍,游客和當地居民扶老攜幼,或泛舟順東河觀賞陸城夜景,或怡然品賞陸豐風味小食,更有情侶蜜意依依,低聲私……[詳細]
湖東獅球王景區
  湖東獅球王景區位于陸豐市湖東鎮區域內,距陸城48公里,俗名叫“后海”。后海的海域是湖東港的一部份,湖東港古名寧海港,是陸豐的三大漁港之一。這里海濱自然景觀迷人,區內海岸線長約2.5公里,距岸120米處海水深才1.4米,水下無污泥,沙細無貝殼等,且坡度平緩,平均坡度為15°。景區內有烽火臺、獅球王石、古井、象鼻石、小獅石、石鼓等自然景觀,還有風景秀麗的沙灘和海濱林帶。烽火臺,是古代信息傳播的重要設施,由于在使用時點燃煙火,當地人稱煙墩。據清乾隆本《陸豐縣志》記事篇載,明崇禎七年(1634年)增設海濱望墩,寧海為本縣重要漁港,故增設。根據這一史實,證明了湖東當時是我縣軍事經濟要地。烽火臺系三合土夯筑而成,為四方形臺,高6米,寬5米,船只在海上就可望見此臺,成為船只由外洋進入湖東港的導航標志。解放……[詳細]
周恩來渡海處
  1927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用革命的武裝反抗--武裝,向國民黨-派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從此我黨領導全國人民走上了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道路。當時的軍事形勢對起義部隊很不利,強大的-武裝對起義部隊構成很大的威脅,黨中央及時作出部隊撤離南昌城,迅速擺脫困境,保持軍事實力的戰略決策。由于中國共產黨人彭湃在其家鄉海陸豐組織農民革命運動,形成了海陸豐紅色革命根據地,因此,黨中央決定部隊向海陸豐轉移。起義部隊領導人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奉命旋即率起義部隊南下。其時正值夏季,天氣炎熱,起義部隊的官兵多數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加之沿途-軍隊圍追堵截,戰斗頻繁,后勤供給困難,起義部隊傷病員不斷增多,戰斗力迅速減弱,在艱苦的戰斗中終于到達了海陸豐。部隊一進入海陸豐,海陸豐人民送錢送糧犒勞……[詳細]
周恩來活動居址(周恩來養病處)
  周恩來活動居址(周恩來養病處)位于陸豐市金廂鎮黃厝寮村。1927年10月初,南昌起義軍南下海陸豐。在中共汕頭市委書記楊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前委書記周恩來,及同行的起義軍前敵總指揮、11軍軍長葉挺,11軍黨代表聶榮臻,先到陸豐湖東,因未找到地方黨組織,又返回南塘,與中共陸豐南塘區委書記黃秀文取得聯系。當時周恩來身患疾病,楊石魂雇了一頂轎子,抬著周恩來.來到金廂黃厝寮村,住在黃秀文的家里,治療休息近10天,受到地方黨組織及黃秀文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在楊石魂、黃秀文的陪同下,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趁夜色來到洲渚村海邊,乘木船離開金廂,安全抵達香港。周恩來在香港病愈后前往上海。該住址建筑面積約150平方米,保護范圍面積280平方米,原為黃秀文住宅。1986年陸豐縣人民政府重建。住址現……[詳細]
陸豐縣蘇維埃政權成立大會會場舊址
  1927年5月至11月,在彭湃等領導同志的指揮下,海陸豐人民先后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在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后,于11月3日,在龍山校內召開了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告了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成立。這次代表大會開了四天,彭湃在大會上作了政治報告,闡述了新生紅色政權的性質、任務和施政綱領,號召陸豐人民實行土地革命,推翻封建剝削制度。縣蘇維埃政權成立后,迅速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投入了艱苦卓絕的土地革命斗爭,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會場舊址現有立碑保護。……[詳細]
陸豐廣福寺
  廣福寺,又稱“廣福庵”、“橋頭宮”,位于陸豐市碣石鎮西北郊。相傳,始建于南宋末年,人們有“未有玄武,先有廣福”之說,它是一處歷史較悠久的佛教古跡。廣福寺山門左右鐫刻著對聯“廣長舌說誠實語,福智芽發菩提花”,一語道出了佛寺善說教法,福及眾生,讓人們悟途徑,悟真理,從而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清嘉慶七年(1802)、道光十四年(1834)、同治五年(1866)先后多次重修。新中國成立前,廣福寺有僧人4名。1958年,該寺停止宗教活動,寺址為陸豐縣錫礦精選廠使用。1982年,當地佛教信眾在原寺旁搭建簡易佛堂,恢復宗教活動。1992年以來,廣福寺在社會各界人士和佛教群眾的資助下,著手修復部分房屋。近年來,在釋達如法師的主持下,發動佛教信眾出錢出力,收回原寺的土地面積1.8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多平……[詳細]
水底山旅游度假區
  海豐水底山溫泉莊園位于赤石鎮明熱公路,地處深汕特別合作區核心,環境清幽。莊園占地680畝,在100萬畝原生森林的包容之中,擁有森林、潭、河、谷珍貴自然資源,擁有粵東極大的溫泉池區。這里有68個特色各異的湯池,出水口溫度高達74℃,日涌泉量5000m3,溫泉水偏硅酸、富含氟氡,具有較高的醫療養生價值。華夏五行文化養身池區、芳香花草池區、女士專區天鵝姐姐的御花園、以及喂奶魚池區、漂流河、沙灘造浪池等構成獨特的溫泉身心休憩地。海豐水底山溫泉莊園在100萬畝原生森林的包容之中,擁有森林、潭、河、谷珍貴自然資源,擁有粵東極大的溫泉池區。擁有獨棟別墅酒店群,為你提供超越五星級的度假時光,河畔獨棟美墅、臨水而建的香溪美墅、聯排星空美墅以及溫泉酒店,配備成熟完善的接待系統。電話:0755-22106888傳……[詳細]
海豐雞鳴寺
  海豐雞鳴寺,位于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北部蓮花山森林管理區,距海豐縣城13公里,在蓮花與銀瓶兩山環抱的雞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縉紳商戶募款所創建,原址在寺對面5里之蓮花山下,因破曉時慈任常聞雞心山有公雞啼鳴,認為靈瑞而遷于今址。1987年,陸豐定光寺釋達觀和尚幾經跋涉,尋到雞鳴寺舊址,決心師承印真復建雞鳴寺。翌年農歷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雞鳴寺籌建理事會,年底由潮州開元寺釋定持方丈主持,舉行奠基典禮。1989年農歷三月十七日,由開元寺堂主釋弘歉法師和南巖寺當家釋弘如法師舉行重建動工儀式。1999年底,省佛協副會長、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釋宏滿被聘為該寺方丈。現雞鳴寺已初具規模,建成恢宏壯麗、氣象莊嚴的大雄寶殿,殿內奉祀三寶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門、三大士閣、禪房、鐘鼓樓、素菜……[詳細]
汕尾云山觀
  云山觀位于汕尾市城區捷勝鎮西山西側,周圍山林環抱。為適應當地道教信眾過宗教生活的需要,1993年,道教信眾積極籌集資金,在原已有300多年歷史的“老母宮”進行修建,初名“坤靈宮”。1997年,聘請孫玄覺道長任住持,又經多方籌資140多萬元,歷時三年,擴建成現初具規模的道觀,易名“云山觀”。主要建筑物有:玉皇殿、張天師殿、觀音殿、三清殿、三官殿、經堂、道舍、齋堂、會議堂等,殿堂建筑各具特色,殿內神像形態各異,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是捷勝鎮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0年10月,政府宗教工作部門依法批準云山觀登記為道教活動場所。……[詳細]
77、云蓮寺
云蓮寺
  云蓮寺位于汕尾市海豐縣北部蓮花山森林管理區。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雅,背靠崇山峻嶺、懸崖峭壁,左右青龍白虎夾護,前面象鼻山逶迤而來印斗朝拱,遠方公平水庫和紅花地水庫如鏡輝耀。勝地嵯峨.有捧天浴日之奇。寺前茂林藏秀,流泉響奇,沿階而上,賞心悅目。有“羅漢腳”、“金龜望月”、“木魚朝天”等奇巖異石.自然風光雄、奇、險、幽,使人嘆為觀止。寺中還有玄云祖師手植的山桔和油甘樹,至今300余年猶開花結果,生機盎然。并有該寺鎮山之寶——玄云祖師遺傳下來的漢白玉石香爐、石舂臼等文物。該寺主殿圓通寶殿供奉準提菩薩,左右側殿各供奉藥師佛和地藏王佛像。現聘請廣東佛教協會會長釋新成大和尚任方丈,省佛協副會長、大佛寺釋耀智大師任首座。……[詳細]
廣德禪院
  廣德禪院位于陸豐市碣石鎮廣德大巷26號。該院始建于南宋年間,明代萬歷二十八年重建,清代康熙四十八年重修。該院原為面闊三間四進加左右廊院布局,現存前三進清代建設遺構,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實建面積500多平方米。院內保留有清代碑記三十多通,還有眾多菩薩佛像及楹聯、木雕等宗教、歷史文物一批,對研究明、清時期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建筑等具有較高的科學意義。明萬歷廿八年(1590年)由碣石籍顯達,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南京都察御史、北京監察御史李實,感念早年在永興古寺青燈寄讀,故搬遷永興古寺在石橋場土城東南處,即現在廣德社觀音堂,大興土木,重建該寺,題稱《廣德禪院》,李實遺墨猶存。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碣石鎮憲劉國興重修。據現存碑志記載:清道光已亥年(1839年),經護廣東碣石標中軍……[詳細]
坎下城城墻
  坎下城(ᑒ下城),位于汕尾城區內,北鄰后徑村。城呈不規則橢圓形,城墻原高5.6米,殘高3米,為雙層夾墻,灰沙夯筑,周長1157米,設垛口391個,分建東、西、南、北四門,配防炮78位。明崇禎九年,工科都給事、鄉賢葉高標奏建城坎下。十年(1637年)城成。坎下寨始建之時,一面倚山,三面環水。北門是山,今之變電站小山。東、西、南門臨海。西門(今西門媽祖廟處)是水門,只有船只可以出入,一如《水滸》梁山水寨,碼頭在城內。水寨有水師,水師有水舶,可通捷勝、碣石。時至今日,西門仍留有一個“西門池”,面積雖不大,乃是歷史的有力見證。坎下城位于市區香洲街道城內路北端,是全省現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城池之一。該城建于崇禎九年(1636年),呈不規則橢圓形,城內面積7.2萬平方米,周長1157米,城墻原高……[詳細]
80、俊德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俊德樓
  俊德樓位于陸河縣水唇鎮吉龍村委河背自然村,于2016年12月被列入陸河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清末,1983年局部修繕,總面闊32.7米,總進深29.9米,占地面積978平方米,是按陰陽八卦建筑的客家圍屋,“上五下五”橫屋再加左橫屋右排屋一總大門分布,屬木瓦結構,墻楣遍布山水、花鳥壁畫,十分精致美觀。目前,俊德樓是我縣客家民居中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古民居,對研究當地客家建筑、傳承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本A级作爱片网页 | 亚洲日韩性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