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旅游景點介紹

  水西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水西村新月圍屋。1948年3月以后,江北人民自衛總隊對反圍剿斗爭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派重點進攻的情況下,部隊、民兵骨干、農會干部等轉移到山區活動,避敵之銳,展開周旋,保存力量。根據這一指示精神,葉連鳴、葉少雄等率領飛虎隊前往新洞、河頭、大席、錫洞和河源半江等山區活動。此間,國民黨部隊除了在……[詳細]
  梅洞口戰斗舊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葉連鳴、葉少雄等率我軍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擊退謝岳臣匪部后,于當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總結戰斗經驗。就在這個時候,江北人民自衛總隊領導人鄭大東從半江趕來,在河背樓閣召開了部隊干部、民兵和農會骨干會議。會議對當時的形勢作了分析,認為隆街、連平、新豐……[詳細]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田源鎮(原田源鄉)是個邊遠山區,是我連南地方部隊活動的重要據點。1947年6月,葉連鳴、葉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為立足點,逐漸把農民組織起來。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個農會,會員10余人;隨后永吉也成立了農會,會員20余人。在成立農會的基礎上,……[詳細]
  建國粵軍第二師進攻連平之戰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鶴湖村徑口屋青草徑,青草徑是野外兩座山嶺之間的小峽谷,長約3華里。1922年6月,軍閥陳炯明在廣州公開背叛國民革命。后陳在廣州站不住腳,率部逃到惠州,盤踞在東江一帶。1924年初夏,陳炯明派出第四軍軍長李易標及其部屬師長麥勝芳率領3000多人開赴東江上游的連平縣城,企圖……[詳細]
  大湖、三角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繡緞圩老街居委會。此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為紀念1946年至1949年間參加大湖、三角戰役光榮犧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57年,坐南向北,分布面積約500平方米,用磚、石、石灰砌筑。碑高約6米,底寬3.4米。紀念碑屬扁塔式結構,正面分四層。上層是緊握鋼-的戰士塑像;中上層鑲嵌石碑一塊,上刻……[詳細]
  吳建昌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塔嶺山半山腰處。吳建昌系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人。1941年,吳在柘陂華南小學讀書時,就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員鐘明組織的抗日救亡宣傳活動,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吳建昌等人在柘陂組織了一批青少年學生,創辦了進步刊物《火花報》,積極宣傳抗日。是年冬,柘陂成立了學生黨小組,吳建昌……[詳細]
  張和邦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忠信圩鎮東北向100米黃嶺山山腰上,距縣第二人民醫院約200米。張和邦,原籍廣東梅縣松口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亞,14歲回國念書,后加入東江縱隊,曾分別在連平隆街大田小學、大湖湖東小學、忠信鎮小學等地,以教師作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45年11月底,因叛徒告密,張和邦、梁覺民、梁偉誠、嚴濤4人被國……[詳細]
  陂頭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陂頭鎮李坑村坳頭山,距省道官燈線公路約100米。該革命烈士紀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是陂頭鎮人民政府為紀念1949年解放陂頭及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紀念碑四面為尖柱形,高2.2米,從下往上分三級,第一級為碑座,邊長0.8米、高0……[詳細]
  隆街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隆街鎮隆興村朝山半山腰處,距隆街鎮府約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紀念碑是為紀念北江支隊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帶開展革命斗爭活動犧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衛生院內,1980年因衛生院建設移至朝山。紀念碑坐西北向東南,總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詳細]
  貴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陂頭鎮貴塘村銅鑼嶺,陂頭至貴東公路右側,距貴東圩1公里處。紀念碑坐東北向西南,屬方塔式建筑,火磚、石灰、沙等材料構成;碑高4米、寬1米,總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個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貴東剿匪中犧牲的革命烈士名單。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詳細]
  上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連平縣上坪鎮布聯村水口橋西向60米處(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設于1980年12月遷移至現址)。該紀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兩部分組成,用磚、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為方形,邊寬2米,正面身呈梯形,書有“革命烈士紀念碑”黑色楷書,占地面積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謝崇安、謝……[詳細]
  解放連平縣城戰斗遺址位于連平縣元善鎮(縣城所在地)一帶。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宣告成立。當月上旬,陳中夫、王彪奉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命令來到忠信,召集東二支七團魏洪濤、二團龍景山、三團曾熾輝、三支邱松鶴、連平縣人民政府縣長鄧基等有關單位負責人開會。會上,陳中夫首先傳達了邊縱司令部關于……[詳細]
  柘陂華南小學黨組織活動舊址位于連平縣忠信圩鎮東南約8公里的柘陂村吳氏四世祖祖祠。該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開辦華南小學(現學校已搬遷,仍為吳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黨員鐘明(五華縣人)到該校任教,并以此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1943年,共產黨員鄧基(五華縣人)來華南小學接管鐘明的工作。鄧基在華南小學以教……[詳細]
  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龍和隊隊部舊址位于連平縣油溪鎮茶新村茶壺耳屋,距油溪鎮府500米處。東江華僑回鄉抗日服務團是東南亞各國華僑組成的抗日救亡團體,為充分利用好這個公開的抗日救亡團體,1939年1月,東江特委在惠陽區淡水成立“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簡稱“東團”),總部設在惠州城,同時派出工作團隊奔赴各縣開展抗日活動。1……[詳細]
  塔嶺烈士墓園位于連平縣繡緞鎮塔嶺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鎮約3.5公里。大湖、繡緞是連平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老區,在革命斗爭中,涌現了許多為人民群眾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隊鋼鐵連連長曾坤延同志為了紀念在塔嶺、獅腦山等戰斗中犧牲的烈士,順應烈士遺屬和老區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議建立塔嶺……[詳細]
  中共東江特委舊址位于紫金縣古竹鎮新圍村桔園。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陸。根據形勢的發展,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東江特委和中共東南特委,在全省各地發展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游擊戰。1939年2月,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在古竹正式宣布成立(據尹林平、余慧夫婦回憶錄記述,東江特委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詳細]
  東江第一次黨代會會址位于紫金縣古竹鎮古竹居委會上聯新樓。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惠(陽)寶(安)工作委員會書記曾生派共產黨員黎孟持從坪山返回古竹,重建黨的組織,開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和1939年1月,在古竹先后成立了中共特別支部和中共紫金縣臨時工作委員會。1939年2月,東江地區第一次黨代會在此勝利召開,成立以……[詳細]
  中共東江后方特委舊址位于紫金縣古竹鎮水東村三巷。1941年2月,中共東江后方特委在龍川縣老隆鎮成立,梁威林任書記,下轄紫金、五華、龍川、河源、和平、連平、新豐等縣,有黨員1100多人。中共粵北省委被敵人破壞后,1943年3月后東特委轉移到古竹鎮水東村陳屋辦公,繼續領導東江人民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6月,東江縱隊北……[詳細]
  古竹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紫金縣新圍村。為緬懷戴耀田、戴瑞靈、王錫明、朱春泉、王金福、賴松安、許順泰、張祝榮、劉桂蓮等33名革命先烈,2000年11月,古竹鎮老區建設研究促進會在紫古公路榕豐路口的小山丘上興建了古竹革命烈士紀念碑。坐東北向西南,由碑頂、碑身、碑礎、臺基、余坪、圍墻組成。面闊52.9米,進深42.7米,圍墻四……[詳細]
  河源縣工委舊址位于東源縣黃村鎮梅龍村坳頭小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縣工作委員會(簡稱“縣工委”)在河源縣城成立,這是河源縣第一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黨組織。時仼縣工委書記李光中,組織部長黃英,宣傳部部長林耀族,委員吳逸民、黃淑儀(女)。隸屬中共東江特委領導,下轄藍能區委和城鎮支部。中共藍能區委書記劉成章,組織委……[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亚洲欧美卡通动漫一区二区 | 一本大道久久香蕉网站 | 在线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日本另类亚洲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