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旅游景點介紹

  長塘鎮境內有最高峰海拔803米的雪山嶂,山峰中有廟字1座,廟內有“神行太保”“祖徽大帝”等雕塑保存完好,有300多年歷史,系縣文物保護單位,成為粵贛兩三縣群眾觀光勝地。雪山嶂上有紫微大帝廟,建于清嘉慶年間,占地97平方米,坐北向南,土木磚瓦結構,建筑面積約200平方米,院前豎一木質牌坊,與兩邊分別立于嘉慶六年、九年的石……[詳細]
  八斗種遺址,位于繡緞鎮尚嶺村八斗種山坡,屬戰國時期遺址,1986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天保第,位于繡緞鎮金溪村,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1906年),是落居該地曾氏郁文公所建,2010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繡緞文筆塔,位于繡緞鎮尚嶺村塔嶺山山頂,建于清嘉慶十年(1805年),1985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八字山戰國人遺址,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油溪鎮油東村八字山,是戰國時期人類活動的古遺址。遺址占地面積約有2000平方米,已挖掘出土一大批戰國時期人類生活使用的陶器碎片以及石錛、石柱等石器。八字山戰國人遺址佐證了在戰國時期,連平縣境內就頻繁有古人類到此群居或活動。此處遺址及出土的考古實物,對今后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當地古人類……[詳細]
  茶活炮樓,位于上坪鎮茶活村鐘氏祖屋側,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咸豐六年(1856年)。炮樓由石灰、石塊、石磚砌成,占地63平方米,高13.6米,共四層。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8月,廣東省國民黨軍陳濟棠部隊1個團和龍川縣、興寧縣、五華縣、平遠縣、尋烏縣、定南縣、和平縣的軍警武裝共5000余人,圍攻上坪茶活蘇區,區委……[詳細]
  下新橋,位于上坪新橋新高嶺。清咸豐年間修建,橋長62.5米,寬3.8米。設兩拱,拱寬11米,中間有一鵝胸式橋墩;橋面分兩段,用石滲灰漿砌成,橋面用鵝卵石鋪平,古時為江西與龍川客商必經之路。橋邊原有一茶亭,今茶亭部分損壞,大橋保存完好,列為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江廣亭,位于上坪鎮金龍村與江西定南縣鎮田村交界處。建于明代,占地50平方米,磚石結構。1983年重修。江廣亭建在江西省和廣東龍川上坪交界處,列入龍川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青龍湖,即華南第二大人工湖楓樹壩水庫,處龍川縣中部偏北,因其地處龍穴山山脈的龍頭位置,水域形態似“龍”,湖水青綠,故得名“青龍湖”。楓樹壩水庫流域地跨江西廣東兩省交界之南,西接江西安遠河,東連江西尋溪;集水面積5150平方千米,占東江流域面積的15%,庫容量為19.5億立方米,其中,有一大半的水源自江西。青龍湖具有優美……[詳細]
  五合徑,位于龍川縣赤光瀝口至楓樹壩水庫邊,為原五合至赤光的一條重要通道。此徑筑于明末清初,路面全用石塊砌成,長約6千米,路面時寬時窄,時坦時陡,平均寬度約為1.2米,最陡段有60多級臺階。楓樹壩水庫建成后,五合被水淹沒,五合徑有1千米也被水淹沒,其余路段仍然完好,古道韻味仍存。……[詳細]
  筆架山,位于龍川縣四都新四牙沙嶂,此山成五指形,遠看像筆架,故曰筆架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共游擊隊曾在此地開展游擊戰,與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進行了頑強的斗爭。新中國成立后,該山村成為革命老蘇區。……[詳細]
  金龜山,位于龍川縣四都鎮南端的東江河畔,距龍川縣城7千米,相傳龍川首任縣令趙佗曾登臨金龜山觀光,并在0-上揮毫寫上“金龜回江”四個大字。后人在金龜山上栽植各種樹木,并在0-上的趙佗揮毫處建起神壇小廟。自古至今為當地百姓和過往客人納涼觀景的旅游避暑之地。……[詳細]
  南客寮,位于龍川紫市七目嶂峰腰的海拔1000米左右之處,清咸豐年間,五華縣大田村張氏家族遷徒至此,以藍靛立家。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南客寮村有20多戶人家,共100多人口,其中黨員有11人,參加抗戰和解放戰爭的有30多人。因而,國民黨當局曾先后多次派兵圍剿。曾任東江特委書記的梁威林,在1991年1月為南客寮題字“抗日……[詳細]
  七目嶂,亦名七峰山,是廣東省屬自然保護區,位于龍川縣南端的紫市鎮境內,屬東源、五華、龍川三縣共有,可見周圍龍川、五華、紫金、東源、連平、和平、博羅七縣部分地區,故稱七目嶂。七目嶂主峰海拔1318米,比羅浮山(1296米)高22米,是粵東地區最高峰。山中植物科屬繁多,素有“物種寶庫,綠色明珠”之稱。七目嶂總面積58.5平……[詳細]
  孫中山入粵先祖的一世祖屋始建于明代永樂年間,為孫中山入粵始祖孫友松于明朝自閩遷粵后定址于永安縣(今紫金縣)所建,孫氏入粵先祖友松嫡傳至孫中山為孫氏的十八代。由于孫中山入粵先祖的祖屋年久失修,2013年7月,紫金縣政府斥資300多萬元,對孫中山入粵先祖的一世祖屋進行重修,歷時一年多時間的修繕完成。孫中山入粵先祖一世祖屋內……[詳細]
  鳳振黃公祠,位于紫金縣好義鎮小古村。榮封第建于清代,1985年、2004年重修。坐北向南。三間二進,前面門樓,兩頭橫屋,余坪前面半月形池塘。總面闊29.5米,總進深22.5米,建筑占地面積663.75平方米。山墻擱檁式磚瓦結構。排瓦平脊,懸山頂.灰瓦,磚墻,石基腳。外墻批蕩石灰。門樓面闊三間。前廊置封檐板,浮雕彩繪花鳥……[詳細]
  文筆塔,位于紫金縣瓦溪鎮上瀨,離瓦溪墟鎮8公里,是河源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筆塔始建于明崇禎九年(1636年),清同治元年(1862年)、2004年重修。坐西向東,六角三層樓閣式磚塔。高10.5米,每邊長2.2米,建筑占地面積19.2平方米,塔內設木樓梯、木棚,攢頭頂,灰瓦,磚墻,石基腳,外墻面批蕩石灰,每層用青磚砌二……[詳細]
  飛云磜景區位于上義鎮捲蓬村,景區內有飛云磜瀑布,林木茂密,有原始次生林670多公頃,捲蓬村還有300多年歷史的曾氏九廳十八井大型客家住宅人文景觀;適宜建設休閑生態景區。……[詳細]
  越王井位于位于佗城鎮中山街光孝寺內,是秦縣令趙佗故居的汲井。后趙佗為南越王,故曰“越王井”,又曰“萬壽宮井”。隨著歷代王朝的興廢,飽經滄桑2000余載。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重修,邑賢昌明作有井記,勒之于石。爾后,歷代作過多次修葺,并有井記。井為磚石結構,深40米。井口開有一直徑0.6米的圓形口,井口高出地面0.7……[詳細]
  文閣塔位于東源縣黃村鎮下七村水口藍溪河邊。走進村口,遠遠可看到,此塔屬“風水塔”。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閣塔始建于同治四年(1865),塔八角五層,用石灰、沙、石混合砌墻,塔高約二十二米。塔身每層高度是自下而上遞減,面廓逐層收斂,塔身略成拋物線形,塔身除每層伸出三層線磚、二層牙磚外,均為石灰批蕩,正門高二點二米,門上有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国产网址你懂的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 | 亚洲阿v天堂在线观看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