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旅游景點介紹

  榮封第位于河源市東源縣康禾鎮仙坑村。“榮封第”四角樓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整棟樓呈四方形,房屋結構嚴謹,布局均勻對稱,分為四棟四杠,四杠設有,故稱“四角樓”。該建筑是葉氏第二十七代祖先葉景亭(葉蒸)于清嘉慶年間建立的,歷時10多年。……[詳細]
  位于和平縣合水鎮彰洞村的高安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建后不久就被流寇燒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重修的新房比原貌要高大,也更加華麗。高安樓是方圍屋型,占地1100平方米,為三進三橫式布局,四角建有碉樓,主體建筑坐東朝西。高安樓大門上鑲嵌著青石匾額,上面浮刻著“儒林第”三字。門前立有兩對桅桿甲,上刻“候選直隸……[詳細]
  茶壺耳屋位于油溪鎮茶新村。因此屋前棟外墻筑飾為“鑊耳形”,當地稱為“茶壺耳”,故得名“茶壺耳屋”。該屋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是落居該地黃氏十七世祖錫桐公所建。坐西南朝東北。四進兩橫一圍式圍屋。總面闊84.5米,總進深65米,建筑占地面積5492.5多平方米。屋頂懸山式。磚木結構。中大門為凹肚式,石拱門,門前豎……[詳細]
  群豐傳統村落位于廣東省紫金縣東南部,四面皆山,群巒疊嶂環繞而成的小盆地,風調雨順,年年農事豐收,因得村名群豐。相傳有風水大師曾賦詩一首,盛贊群豐是風水寶地:“更鼓沉沉高彭峰,龍牙坳上虎伏鐘。半天云掩三星嶂,飛雁穿云在其中。”群豐屬韓江支流源頭,方圓幾十公里無任何工廠的污染,世世代代以務農為生。廣東省紫金縣唯一古村落,群……[詳細]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舊址 位于紫金縣古竹鎮墟陳家祠新書房。祠建于清代,四合院式布局,磚木構筑,硬山頂,建筑面積989平方米。新書房為兩層樓房,青磚砌筑,建筑面積237平方米。 1939年3月,東江各縣黨代會在紫金古竹鎮新書房召開,由省委組織部長李大林傳達貫徹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委第四次執委擴大會議精神,討論東江各縣發……[詳細]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和黨代表辦公舊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福星樓,初建于清末,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7年10月,撤退到海陸惠紫的“八一”南昌起義部分隊伍,在中共東江特委的領導下,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簡稱紅二師)。同月,紅二師進駐紫金,師部和黨代表辦公地設在炮子福星……[詳細]
  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紫金縣蘇區鎮赤溪村寶善樓。建于清末。平面呈長方形,高五層,四角設炮樓,外筑圍墻,為磚木構筑,建筑面積990平方米。1930年12月15日,海(豐)陸(豐)紫(金)蘇維埃政府成立,推選林覃吉、楊沛、曾添、鐘一強、陳蔭南為主席團,1931年春起在此辦公,領導海豐、陸豐、紫金和惠陽高潭區的土地革命,使……[詳細]
  水西摩崖石刻在連平縣田源鄉肖屋村東南向約2公里處道旁石壁。系明嘉靖四十五年(1658米)總兵都督俞大猷等鎮壓李亞元等農民起義之后,班師回朝的紀功石刻。全文面積6平方米,鐫60字,每字徑0.20米,鐫深0.05米。字體凌亂,深淺不一,疑為劍鐫。全文為“明嘉靖丙寅歲二月初七日,總兵都督俞大猷、副使張子弦、參議諸公高、游擊魏……[詳細]
  大嵩徑摩崖石刻位于連平縣油溪鄉九潭村大嵩徑、野鴨潭兩地。為兩題有關鑿山開道的摩崖石刻。分別刻于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二十二年。大嵩徑石刻,鐫于大嵩徑河邊石壁豎刻“大嵩徑”3字,刻面長兩米,寬1.2米,每字徑0.6米,深0.01米,行書陰刻。上款“萬歷癸巳參政邑人李燾書”。下款“河源縣忠信巡檢鄭德應修”。野鴨潭石……[詳細]
  逍遙巖摩崖石刻位于河源市源城鎮南郊一公里的石夾山崖壁上。逍遙巖呈彎月形。在洞口左側石崖上有高1.6米、寬0.5米的長方形刻面,陰刻“逍遙巖”3個行書大字,字徑0.40米,落款刻“崖松為巖宅主邱隅書”。字跡剛勁有力,至今保存完好。巖洞口右側還有一題殘缺不全的詩刻,由于風化剝落,字跡已模糊不清。據阮元《廣東通志·金石略》和……[詳細]
  冬天臘山摩崖石刻位于和平縣上陵鎮岑江村與中洞村交界處冬天臘山半山腰石壁,1982年發現。石刻高1.2米、寬0.8米。陰刻豎書隸體。入石深0.01米,字徑0.08米。文曰:“惠州衛指揮任道遠,奉命征岑剿滅之。復屯兵善后四載,一方悉定。萬歷十九年歲次辛卯孟春谷旦記。”明正德年間,粵贛邊境農民起義軍池仲容在九連山的曲潭自稱“……[詳細]
  圣跡蒼巖摩崖石刻位于連平縣內莞鎮小洞村圣跡蒼巖巖口內右側石壁,記載上黨人、龍川知縣韓京斥資修復圣跡蒼巖的摩崖石刻。刻于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全文面積0.8平方米,每字徑0.08米。陰刻楷書,文曰:“上黨韓京,頃嘗從此地,念境幽地僻,山水之佳,往往不減衡霍。然重罹兇焰,梵宇一空,為可深惜。今茲攝鼎龍川之三閏,遂輟……[詳細]
  連平合水塔位于連平縣忠信鎮柘陂村塔嶺山。建于明代。為六角七級樓閣式磚塔,六角攢尖頂葫蘆狀收剎,高約22米。底層壁厚0.65米,門高1.8米,寬0.65米。塔身外壁每層均有腰檐及假平座,轉角柱做成竹節狀。每層間設一門及三扇假門。現除塔內木樓層已朽外,余皆基本完好。1985年連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2……[詳細]
  桂山圍樓位于紫金縣龍窩鎮桂山管理區桂山村中心。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占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是一組以花崗巖條石和青磚砌筑的客家圍樓。坐北朝南,高達六層。一、二層以花崗巖石條砌筑,三至六層用大青磚砌墻,墻厚1.3米。主樓前面為三進院落,有住房41間。院落的左、右兩側為4米寬的巷道以及兩座并連、朝向院落的東橫樓和……[詳細]
  象宿樓位于河源市源城鎮上角更樓下。據道光《廣東通志》記載:“象宿樓在縣北,宋端拱初古成之登進士,同科28人,時稱二十八宿,鄉人榮之,為建此樓”。原樓早已荒廢。現存象宿樓是清代建筑,面積約50平方米,建筑為硬山頂,磚瓦結構。據《東坡寓集》記載:蘇東坡貶惠期間,曾到河源訪賢覓跡,寫有一首詠《象宿樓》的詩:“天高環列宿,地……[詳細]
  龍川南越王廟在龍川縣佗城中山街。何時建廟史書無載。廟內原有明崇禎八年(1635年)碑,因該碑早已被毀,無法查考。《龍川縣志》載:“南越王廟在縣署右本平冠祠,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知縣臧琮重修,以前座祀越王,后座祀十賢,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知縣胡一鴻改建大殿三楹,中塑越王像”。廟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現在面……[詳細]
  義峰蘇公祠 位于東源縣義合鎮蘇圍村。始建于明末。原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后裔16世孫蘇義峰的光化堂,后改為義峰蘇公祠。祠堂為三進四合院式布局。主體建筑為硬山頂,穿斗式梁架。正門有巨石打成的石墻,門上石匾上陽刻“義峰蘇公祠”五個大字;兩邊有一副20厘米見方,石刻楹聯:“眉山開奕葉,合水衍支流”。字跡剛勁有力。檐下有3條畫……[詳細]
  進士牌坊 位于和平縣下車鎮興隆管理區中心圍屋。乾隆七年(1742年)徐廷芳建。坊坐北向南。花崗巖石構筑,四柱三門三樓,通面寬6米、高7.5米。中門二層石匾橫刻正楷“進士”大字,右邊豎刻小楷“乾隆七年壬戍歲會試”,左邊豎刻“中試柒拾貳名進士徐廷芳立”。三層石匾豎寫陽刻正楷“恩榮”二字。青磚砌筑疊澀出檐,青瓦蓋廡殿頂。 徐……[詳細]
  紫金 貞節牌坊位于紫金縣龍窩鎮牌樓下村。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農歷十二月十三日奉旨旌表溫氏“貞節”而建。坊為四柱三間三樓石構建筑,懸山頂,高5.57米、通面寬6.47米、坊門寬4.47米。兩旁置石獅,花崗巖質地,上刻精美浮雕圖案花紋。雖經200多年風雨,至今仍保存完好。 當地農民黃咸觀妻溫氏。19歲過門,22……[詳細]
  龍川學宮在龍川縣佗城鎮學前。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由照壁、長廊、欞星門、泮池、拱橋、東西廡、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組成。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被毀壞。現存大成殿和明倫堂、尊經閣等。大成殿坐北朝南。面寬五間26.56米,進深四間24.40米,高18米。面積達440平方米。歇山頂,重檐四出,穿斗與抬梁混合式屋架,檐……[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 | 日韩区一区二区三区四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V国产V日韩V欧美V |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中文字幕 | 亚洲不卡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