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畝鎮魚鮮村紅軍標語、漫畫 (一)保存在南雄縣南畝鎮魚鮮村王瑞東住屋樓上。寫于1932年夏“水口戰役”之后。標語有兩條。其一長1.3米、寬0.90米,字大8×6厘米。內容是: 粵軍弟兄是工農出身不要替軍閥-工農! 粵軍弟兄暴-動起來拖槍來當紅軍! 歡迎粵軍弟兄來當紅軍! 粵軍弟兄要使家里老母有飯吃,只有暴-動起來! 醫治白軍傷病員! 優先待白軍俘虜兵! 其二長1米、寬0.90米,字大8×10厘米。內容是: 農民打土豪分田地 消滅廣東敵人……[詳細] |
![]() | 水口鎮紅軍標語、漫畫 (一) 保存在南雄水口鎮弱過陳屋村院墻上。石灰白字,全長13米,字方大80×90厘米,離地高2米。寫于1932年夏“水口戰役”期間。 內容是: 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紅軍□□□ (二) 保存在鐘屋村院墻上。全長18米,石灰白字,字方大70×90厘米,離地高2米。標語中的“粵”字已脫灰,但印跡仍很清楚,署名中最后一字看不清楚,寫于1932年“水口戰役”期間。 內容是: 粵軍弟兄是農工出身不要替軍閥來打自家的工農紅軍 ……[詳細] |
![]() | 長江鎮紅軍標語 (一)標語書寫在長江鎮錦江村肖開壽(肖為長征時期留下的連隊衛生員)家廳堂墻壁上。高1.60米,寬3.5米,字徑8×8,14×13,墨汁書寫,書于1932年。 內容是: 歡迎白軍弟兄來當紅軍 紅軍是工農的軍隊 白軍是軍閥的軍隊 紅軍╳╳╳三支部 紅軍推翻國民黨政府 [紅軍] 打倒蔣匪的走狗民眾才能安居樂業 [紅軍] (二)1932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三軍團由江西崇義縣聶都出發,4月25日進入仁化,并攻占了長江鎮……[詳細] |
![]() | 城口鎮地方坪村紅軍標語 標語書在城口鎮地方坪村一農戶的墻壁上。墨汁書寫,共5條。字徑(一)8×8 9×11(二)8×8 9×11 (三)13×12 (四)9×13 (五)8×8 10×15 以上標語除(四)外,其余均書寫于1934年10月11日。 內容是: 紅軍是工農的軍隊 白軍是軍閥的軍隊 打倒國民黨政府 建立蘇維埃政府 消滅靖匪! 打倒帝國主義! 歡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 歡迎地方青年群眾來當紅軍! 署名: Ⅲ五3丙青年小組宣 白軍官……[詳細] |
![]() | 城口鎮紅軍標語 標語書寫在城口鎮恩村村委會一扇大門的內墻上,高1.84米。寬1.56米,字徑5×8,12×9(單位厘米,以下同),墨汁書寫,書于1932年。 內容是: 紀念[五一]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 紀念[五一]擁護蘇維埃勞動法 紀念[五 ]、[五四]、[五九]擁護蘇維埃中央政府 紀念[五五]、學習馬克思和列寧主義 紀念[五 ]、援助上海罷工運動 紀念[五 ]擁護無產階級的領導 紀念[五 ]、[五四]、[五九]、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詳細] |
![]() | 紅七軍指揮部舊址位于樂昌市梅花鎮的蓮花祠。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建筑,面積約100平方米。 1931年2月1日,紅七軍軍長張云逸,總指揮李明瑞,政委鄧小平率領紅七軍從廣西經湖南進入廣東,轉戰粵北的連山、連縣、陽山、乳源、樂昌、仁化等縣。在樂昌,紅七軍進駐梅花村,55團、58團指揮部設在蓮花祠。次日,國民黨軍以4個團的兵力撲來。經過激烈戰斗,為了保存實力,紅七軍撤離梅花村,退入大坪、湖洞一帶。2月4日,進入江西中央蘇區。 1978……[詳細] |
![]() |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部舊址位于樂昌市老坪石鎮共和街78號。是一座二層樓房建筑,建于清末。坐西朝東,面闊一間3.67米,進深三間29米。建筑面積210平方米。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軍一部分經江西、湖南到達廣東仁化、樂昌,改番號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進駐樂昌縣坪石。不久,國民黨第二十四師師長許克祥以4個團的兵力向朱德部進攻。朱德率領部隊在武陽司三星坪一帶迎擊敵人,俘敵700余人,繳獲步槍2000多支,手槍100多支,重機槍……[詳細] |
![]() | 第十六軍一四零團駐地舊址位于曲江縣犁市鎮西側的武江東岸。原是犁市街李達材的當鋪。為青磚砌筑,墻厚0.5米。內分住房、油鋪、倉庫、門市和曬坪,總面積1800平方米。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一個團400多人,根據中央廣東省委的指示,南下準備參加廣州起義,途經韶關時,得知廣州起義已失敗,遂轉兵北上,朱德化名王楷,以范石生第十六軍一四O團的名義,駐扎于犁市街李達材當鋪里。農歷十二月五日凌晨,曲江重陽鄉民團頭子雷豐霖等集……[詳細] |
![]() | 仁化起義指揮部舊址 位于仁化縣董塘鎮董勤書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為四合院建筑,磚木構筑,面積1847.2平方米。1926年董塘區農民協會在此成立。1927年12月10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戰湘南期間在此召開部隊和地方干部聯席會議,部署斗爭任務。1928年2月,董塘區蘇維埃政府和仁化革命委員會在此成立,2月13日舉行了仁化暴-動。……[詳細] |
![]() | 北江農軍學校舊址位于韶關市建國路,原是清代都司衙門,建筑面積633平方米,1926年10月中共北江特委在此成立培養農運軍事干部的學校。由中共北江特委成員、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生朱云卿任主任。該校以軍事訓練為主,共辦了兩期,培訓了學員400多人,成為北江農軍和農運的骨干力量。1927年廣州“四·一五”-政變后,北江農軍北上武漢,后來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后,部份人員回到粵北堅持武裝斗爭。 舊址現已被改建。 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詳細] |
![]() | 廣東省農民協會北江辦事處舊址位于韶關市下后街四邑同鄉會會館。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布局平房,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今為建國路小學校址。 廣東省農民協會為了加強北江各縣農會的領導,于1926年1月在此設立北江辦事處。與中共北江特委、曲江縣農民協會、廣東婦女解放協會韶州分會、青年團等組織一起辦公。 1960年韶關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膽源人民會堂位于韶關市始興縣城南鎮膽源村村民委員會旁。1975年動工建造,1976年春節建成,座西北向東南,闊15.4米,深46.9米,高約12米,磚、木構筑,方形磚柱金字架蓋青瓦,泥磚砌墻。正面二屋混凝土結構,書“膽源人民會堂”。上聯“四海歡騰云水怒”下聯“五洲震蕩風雷急”。在此演出的有市縣劇團和附近業余居團多為采茶戲和樣板戲,十里八鄉百姓來此觀看,反映了當地文化活動和文化交流的情況。……[詳細] |
![]() | 鐵石逕摩崖石刻位于翁源縣松塘鎮松崗村。記載三次修筑山道:刻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的刻文:“韶州府翁源縣長安鄉鐵寨逕,緣首張得珛、丘福寬,題勸十方眾姓舍財,命工匠肖澄開石路一條,愿祈眾姓各獲因緣大吉利。昔成二十二年孟冬月吉日施。”(注:明成祖朱棣皇帝最后一年,故稱昔成)。刻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的刻文:“始興縣上水汪秀芳施墾,弘治三年曾琳施墾整路。”刻于明萬歷十八年(1590年)的刻文:“鑿山通道,三華鎮把總葉高助銀拾兩,生員……[詳細] |
![]() | 馬市墟古井位于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馬市墟內,是一處清代水井。該井用紅砂巖石鑿成圓形井圈,高0.58米、厚0.13米。圓形井壁由數十塊紅砂巖石砌成,直徑1.3米、深15米、水深5米,井坪鋪河卵石。據當地村民講,此井有300年歷史了。馬市設墟以來、便開鑿此井,清朝康熙年間最興旺,每日過往的商船有上百只之多,車水馬龍的商人們常在此歇息。可惜,井坪上的洗衣盆已毀,四周民房包圍。……[詳細] |
![]() | 望夫橋位于南雄市全安鎮半逕水村,建于清代,是一座雙拱石平橋,橋長25米,橋寬3.5米。以青色麻石砌筑。兩端各設四級階梯,橋橫跨山澗峽谷,二孔,主拱跨河南北兩岸,副孔建于北岸臺地上,橋面距河面為4.5米,建橋選用麻石塊長64厘米,寬27厘米,高30厘米。該橋保存完整,結構穩定、牢固。石橋無欄桿,但橋兩側長兩排雜樹青藤,猶如兩行綠色護欄。橋下是深潭,山澗兩岸是茂密的山林,林間下垂古藤直至河邊。橋四周風景秀麗、古樸,宛如仙境。古老相傳,附近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