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曲江大橋因韶城地域原屬曲江縣治而得名,是韶城第一座縱貫南北交通運輸的鋼筋混凝土大橋,橫跨湞江,從何東岸連接小島,歷經炮炎洗禮,是韶關滄桑世變的歷史見證。大橋籌建于1929年,1933年11月動工興建,1935年8月才竣工通車,當年由李漢魂召開通車開幕禮,南韶連(韶州改稱)都有代表參加,李漢魂為主席,由本市80多歲的老紳士蔡溥泉行剪彩禮。曲江大橋為11孔鋼筋混凝土懸臂吊橋,橋高12米,寬6.92米,長397.86米,荷載為13噸。1915……[詳細] |
![]() | 廣東韶州府學宮(即韶州孔廟)在沉寂近百年后重現風采。經過兩年時間的修繕,這座千年學宮的主要建筑大成殿日前向市民重新開放。讀書耕田,是韶關客家人千年流傳的優良傳統,從張九齡開始,韶關人一直重視文化和教育,保存至今的各姓族譜,都有獎勵子弟讀書、考取功名的條款;建于全市各地的私塾和學宮,是古代韶關人學子埋頭攻讀書的見證。韶州府學宮過去是中國封建王朝科舉考試和學文習武的要地,而今天則成為當地尊孔勸學、宏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場所。韶州府學宮坐……[詳細] |
![]() | 通天塔被稱為中流塔影,是古曲江二十四景名勝之一。通天塔始建于明嘉靖25年(1546年),萬歷31(1603年)重修,毀于清咸豐年間(1851年至1861年)。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太平軍圍攻韶關,久攻不進,有個將領登上通天塔觀察城中布防,被守城的清軍發現,朝通天塔猛烈開炮轟擊。通天塔被摧毀倒塌,那個太平軍將領也壯烈犧牲。經考古挖掘,古時通天塔遺址仍保留至今,塔基深4.1米處呈現塔基礎,在塔西南方向出土大量的青磚、瓦片和磚制構件,共有13個……[詳細] |
![]() | 帽子峰,原名筆峰山。它雄踞城北,海拔200米,左臨湞江,右倚武水,居高臨下可以俯視全城。自古以來韶州軍事之勝敗,都是以帽子峰的得失為斷。帽峰公園面積200公頃,由帽子峰及次峰為主組成。主次峰兩座抗戰時期-省政府李漢魂主席題名的城堡筆跡猶存,成為歷史的見證。帽峰公園是一座以登高賞景、園內休憩相結合為活動內容的公共休憩型園林。現在園內分為四個景區。全園植被良好,生長茂盛,綠地率及覆蓋率均達100%。尤其是入口山坡上栽植的數萬株杜鵑(韶關市花……[詳細] |
![]() | 慈航凈宛位于湞江河畔灣頭村的慈航凈宛,始建于唐代,原名西華庵,據說曾是供奉無盡藏師姑真身的尼姑庵。無盡藏是南華寺六祖的第一個女弟子,是當年禮待六祖的施主劉志略的姑母。無盡藏尼師被歷代眾尼奉為修持的楷模,所以韶州西華庵也久負盛名。但歷經一千幾百年來的社會變遷,西華庵早已荒廢了。直至1994年,隨著國家宗教政策的開放,香港佛教界人士發愿捐資,在灣頭村附近購置土地重建一座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尼姑庵,取名慈航凈宛。……[詳細] |
![]() | 韶陽樓:據清阮元《廣東通志》記載,唐初,韶城有“韶陽樓”,然未記始建具體年份。清康熙、同治光緒時期之《韶州府志》、《曲江縣志》記載,指其“在南門外,臨江,創始無考,元末廢”。唐代詩人許渾有七言律《夜宴韶陽樓》,佐證韶州唐時已有韶陽樓。從該詩的具體描寫中,可推知此樓在當時應是本地頗具規模的名樓。2006年6月,市委、市政府為提升韶城文化品位,加快山水名城建設步伐,作出了建設韶陽樓的決定。2007年6月,韶陽樓工程正式動工,勁有關各方兩年多……[詳細] |
![]() | 韶關市博物館成立于1961年,原館址在市區中心風采樓上。1998年,韶關市政府投資2300多萬元,在市區工業西路興建新的博物館。新館于2001年3月竣工。館區占地17300平方米,是韶關市政府近年來投資最多、規模最大的重點文化設施,也是韶關的標志性建筑。該館主體建筑是一座7500平方米的四層院落式現代建筑。一至三樓共有展室11間,計3188.75平方米,館舍西區是辦公室及各類功能用房,共計36間。館舍前門墻鑲嵌有二幅頗具地方特色的紅砂巖……[詳細] |
![]() | 曲江園位于東堤南路,湞江西岸,原東河古浮橋碼頭右側。是市民休閑的河濱公園,每天有許多中老年市民在這里對唱客家山歌、跳舞,具有濃郁的民俗風情。園中的一角還有民間自創的“英語角”,每逢周末,英語愛好者就會在這兒互相學習交流,有時還有外國朋友加入指導呢。園內有張九齡塑像一座。原來為了紀念張九齡,便把市區的中心大街命名為“風度路”。在宋朝天禧年間,韶州人民為紀念張九齡,曾在風度路的中段,建有一座跨騎十字路面的風度樓。后來風度樓因城市街道的擴建而……[詳細] |
![]() | 馬壩人博物館即韶關市曲江區博物館,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的馬壩人遺址景區內,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峽遺址和馬壩人遺址相鄰,是以著名早期人類化石“馬壩人”命名的遺址博物館。創建于1978年,承擔著韶關市曲江區的文物保護管理、收藏、研究和展覽工作,2000年被列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有館舍建于1988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其中展區面積2400平方米,庫房面積600平方米。陳列內容主要有……[詳細] |
![]() | 屬于石窟寺石刻類別的雪巖寺。位于仁化縣丹霞街道辦黃屋村委會瑤塘村西南1.5公里海螺峰東側基部(屬丹霞山風景名勝區),坐西北朝向東南,面闊10.3米、進深7.8米、高5米,占地面積92平方米。……[詳細] |
![]() | 介 紹 鐘鼓巖位于南雄縣城北27公里處,原城翠屏山,因其中有二石,一在鐘巖叩之如鐘聲,一在鼓巖擊有鼓音,合稱為鐘鼓巖。 鐘鼓巖與梅嶺相望,是梅嶺古道的必經之地,開發歷史悠久,巖洞內外,留有歷代名流的墨寶詩句。巖上石壁刻有“萬福洞”三個大字,落款“大唐呂巖”(即呂洞賓)。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被貶嶺南,獲赦后北歸路過這里,為八仙洞題“諸仙洞”三字。鐘鼓巖不僅洞內景觀奇特,洞外巖石亦奇形怪狀。并建有六亭:甫梅亭、倚翠亭、迎曦亭、拱北亭、崆峒亭……[詳細] |
![]() | 云髻山,本名阿婆髻,主峰海拔1434.2米,處于北緯24°07΄,東經114°08΄,位于廣東省北部,新豐縣中部,距離縣城10公里,屬于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的自然生態系統地區,轄區面積2700公頃。為遠觀山頂象阿婆頭上的發髻而得名,屬廣東省級自然保護區。云髻山自然保護區總面積87平方公里,是集自然保護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岳型風景旅游區。“源頭之旅、云髻山行”。云髻山是廣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峰海拔1438米,是廣東……[詳細] |
![]() | 余靖紀念館在韶關市區建國路的余相巷內,是頗具規模的古樸典雅的仿古建筑,是1999年為紀念宋代名臣余靖誕辰1000周年而重建的。新建的余相公祠,建設風格是具有嶺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樓復式建筑,總建筑面積273平方米,為一堂五室,二進三門,重樓高閣。“風采堂”,莊重風雅,別具特色。風采堂西側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記:左側是刻有宋、歐陽修贈《余靖神碑銘記》;右側是刻有《余忠襄公傅略》。風采堂內有富麗堂皇的“風采流芳閣”,閣內端坐著栩栩如生的余靖木雕塑……[詳細] |
![]() | 介 紹 楊東山十二度水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670公頃,位于樂昌市境內,地處粵湘交界處,南嶺自然保護區的東面,主要保護對象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及珍稀動植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有29種,如黑麂、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白鷴(廣東省鳥)、蟒蛇、穿山甲、獼猴、廣東松、福建柏、銀杏、天麻、肉桂等。廣東韶關……[詳細] |
![]() | 廣東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是廣東首批國家森林公園之一,位于韶關市曲江區東南部的小坑鎮,森林公園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植被類型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85%。公園地處粵北山區,地形復雜,山高林密,海拔530—1373米。有多個山峰,水庫與溪流遍布,相對高差近800米。小坑國家森林公園擁有野生植物1600多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33種。公園內有一座四百多公頃的龍湖,形如月牙,水平如鏡,可以劃船和垂釣。這里的氣溫保持在20攝氏……[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