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兵書峽位于東安縣淥埠頭鄉,湘口嶺村的湘江河畔,距江岸百余米的懸崖絕壁上堆疊有四塊呈黑色長方形的石板,酷似四卷巨書。清朝道光年前《永州府志》記載:“崖石上有兵書,陡峭不得攀取!泵鞒乩韺W家徐霞客曾慕名前來考察,將此景觀記入了《徐霞客游記》。傳說此兵書乃是中外聞名的《孫臏兵法》,曾經有許多貪婪之人想據為已有都不能得逞,至……[詳細] |
![]() | 楊江源游區位于大廟口鎮西8-18公里專用公路兩側,大片竹林和原始次生林交錯分布。竹林中,以高大挺拔的毛竹為主體,夾有黃綠相間的嵌玉竹、桿形四方的方竹、漆黑的紫竹、對向輪番連節的龜甲竹等30個竹種,聚集一堂,相互爭翠;散生的櫻桃樹,早春開花,鮮紅的花朵,點綴游區萬綠;山脊青松,幾經風折雪壓,千姿百態,互比傲姿;原始次生林……[詳細] |
![]() | 文塔位于石期市鎮東鍘、湘江河畔的一塊巨石上,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塔高24米,基座寬10米。塔外砌青料石,內砌青燒磚,七層八面,每層上方砌有出檐和斗拱。下層正面有一小門洞,人能爬進爬出。其余各層內砌實,人不能登頂,每層每面均有四個小券門裝飾,第二層四面券門按方位各刻有“東來紫氣”、“南極瀟湘”、“西山翠色”、……[詳細] |
![]() | 吳公塔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東安縣紫溪市鎮,此為保存完好的清代磚石塔之一。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于乾隆十七年(1752)竣工,為紀念知縣吳德潤的政績,而取名“吳公塔”。塔系磚石結構,樓閣式,通高30米,基底11米,七級八方,內實6層。各層辟門窗平座石欄,可以登臨遠眺。塔內有石級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平面布局精巧……[詳細] |
![]() | 九龍巖石刻位于東安縣蘆洪市鎮東一公里的九龍巖,有北宋至清各種名人石刻43方,宋刻達30方。最早的一方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東安縣令張太年所題,距今已1100多年,記載了鎮壓農民起義(“平將寇”)和“蘆洪置司”的重大史實,對研究東安政史和建置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補史價值。北宋著名文學家、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王安石……[詳細] |
![]() | 湘江位居湖南省湘、資、沅、澧“四水”之首,從西到東橫貫永州市。湘江發源于廣西興安縣,自東安縣的瀑埠頭進入永州市。一條碧綠水帶.蜿蜒曲折,繞山丘,穿田澗,先后納入紫水、石期河、瀟水、應水、白水等支流,流經東安、芝山、冷水灘、祁陽四縣區,最從祁陽縣的唐家嶺流出永州市。湘江干流上的宋家洲電站,位于冷水灘城區.裝機容量為5.2……[詳細] |
![]() | 大陂巖位于普利橋鎮寬公村大陂巖張家庵子側邊,原張家廟方位,距城區30公里。村前溪水自巖西2里的壑谷中流出,形成小溪,緩緩流過村前,又蜿蜿流進巖內。有石砌炮臺,己殘缺,巖口寬12米,最高處6.5米,進口平展,溪水流入巖內左側100米處,水面漸擴,寬達7米余,成一深潭。洞中可容千余人。巖頂鐘石乳,或細如長針、或粗壯如柱、或……[詳細] |
![]() | 李達故居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區嵐角山鎮油榨頭村。李達,1890年10月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致力于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詳細] |
![]() | 文昌閣位于冷水灘城區湘江西岸的懸崖上,建成于明嘉靖十一年,原有財神殿、文昌殿、觀音堂、洞賓樓等建筑群,總面積500平方米。現僅存觀音堂,其余殿樓,不知毀于何年。據《零陵縣志》載:文昌閣前,有磚砌牌坊,-“文昌閣”三個字。坊前石階五級,兩側襯以云龍浮雕。財神殿中供趙公元帥騎虎巨像,右手執金鞭,左手握元寶,形象威武雄壯。文……[詳細] |
![]() | 唐叟釣磯,位于冷水灘城區25公里高溪市湘江北岸石崖上。《唐叟約磯》四個大字,每字直徑約10公分,正楷,筆力剛健清晰。據《零陵縣志》載:“叟”,宋乾德初人,唐姓,逸其名,以釣為業。傳說,高溪上下原有二十四磯,為唐叟隱居釣魚處。高溪以隱高人得名。宋楊誠齋慕其高風,于礬上創建瑩心堂,高風亭、題“瑩心堂”三大字,樹其上。賦詩《……[詳細] |
![]() | 出永州市大西門,過黃葉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條小溪,水流淙淙,匯入瀟水,原名冉溪。因冉姓人家住在這里而得名;又說,從前溪水渾濁如黑染料,不能飲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和五年間(公元810年),柳宗元遷居溪旁改名愚溪。溪水與瀟水的匯合口,有一座兩拱的石橋,名愚溪橋。橋頭怪石嶙峋。明代地貌學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蹤。傳說,自從柳宗元定……[詳細] |
![]() | “瀟湘”是瀟水和湘水的簡稱,二水在永州市北蘋島匯合。湘江發源于廣西臨桂縣海洋山。海洋山水向西南流向桂林的叫漓江,向東北流向湖南的是湘水,秦始皇為了制服南越,在滅楚后,曾“發卒五十五萬為五軍”繼續南進,其中一軍“守九嶷之塞”(《淮南子·人間訓》,為了解決轉餉的困難,命御史監祿率卒在湘水和漓之之間,開鑿了一條長達30公里的……[詳細] |
![]() | 永州城北8華里,瀟水和湘水匯合的地方,有一個小島,原名頻洲,又名萍島、浮洲。這里四面環水,高潔幽靜,環繞一周,約600余米;島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風光旖旎。柳宗元寫的《湘口館瀟湘二水所匯》詩,記敘了頻島風光。傳說,很早以前,這里是一個大僅一弓的沙洲。湘水從西,瀟水從南奔騰而來,每當春雨瓢潑,洪水暴漲之時,便把此洲吞入……[詳細] |
![]() | 迥龍塔建于明代萬歷甲申年(1584),塔高37.25米,簡體磚石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七級,里面五層,塔身中空。挺拔雄偉,屹立于永州市城北瀟水東岸。塔為邑人左僉都御史呂藿倡建。底層門額行書“迥龍寶塔”為欽差巡撫湖廣右僉都御史閩人陳省所題,塔身腰身檐斗拱結構造型保存了宋代建筑藝術遺風,為湖南省重要的磚塔之一。永州城北約兩……[詳細] |
![]() | 零陵武廟時代為明。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武廟建筑雄偉古樸,兩根大龍柱鱗爪飛揚,堪稱國寶。廟原系明代建立的“蜀漢前將軍壯繆侯祠”,以祭祀關羽,清初毀于兵火,清順治十三年(1656)重修,題“關帝廟”,清雍正三年(1725)加春秋祭,始稱武廟,乾隆、嘉慶重修。現存建筑為光緒十年(1884)修建。武廟原來規模較大,現存正殿……[詳細] |
![]() | 懷素園位于芝山區瀟湘中路與永州賓館毗鄰,是唐代著名書法家“狂草大師”懷素出家修行種蕉練字的地方。懷素因家境貧困,在園旁的綠天庵邊種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他把寫禿的筆埋在庵后,成為現時的“筆!逼渑杂小俺幦奔澳ツ∷兀终庇心,為洗筆研之處。原綠天庵在解放后被毀,僅存懷素書《千字文》石碑,碑文字跡如疾風驟雨、飛……[詳細] |
![]() | 柳宗元文化旅游區AAAA 永州柳宗元文化旅游區,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瀟水西岸,愚溪北岸,南北與零陵古城相連,是古城零陵“山、城、水”的重要組成部分。柳子街全長550米,寬約6米,東鄰瀟水和黃葉渡浮橋、大西門古渡口和永州市零陵東山景區隔河相望,是中國首批30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景區所在的柳子街始建于唐朝,興盛于明清,原為“湘桂古道”的一部分……[詳細] |
![]() | 千馬坪村位于金陵鎮以北13公里處,是金陵山區的一個大村落,現有村民283戶964人。相傳清道光年間瑤王趙金龍起義,在該村中央的空坪上駐軍放馬,村子因而得名。這里有佛教寶地、世界銀杏之王、萬畝竹海等景觀。千馬坪雖然山高路遠,位置偏僻,早年卻是佛教盛行之地,五里一庵,十里一寺,僅方圓數里之內就建有4所庵堂,其中建丁清乾隆年……[詳細] |
![]() | 唐生智故居位于永州市東安縣蘆洪市鎮趙家井村。唐生智(1889-1970),字孟瀟,湖南東安人。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4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后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戰爭,歷任湘軍團長、旅長、師長。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第4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主席等職。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參議院院……[詳細] |
![]() | 香零山在市區城東五里瀟水河心,南北寬15米,東西長25米,高出水面12米,是一座巖山小島。舊產香草聞名于世,古稱零陵郡,即以此山名。香零山為天然石磯結構,地處中流,隨瀟水水勢而展現不同的風光,勢浩蕩則如汪洋中之一小舟,水勢弱小則島亭昭然挺立。若雨后日出,煙鎖山腳,霧雨朦朧,往來舟楫,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煙波浩渺的意境,因……[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