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株洲市旅游

株洲市旅游景點介紹

  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活動舊址位于大障鎮白果居委會。舊址建筑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續修。大革命時期曾是共產黨在活動場所。1930年,這里發生“夜襲梁公祠,智救黨代表”戰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區”蘇維埃革命紀念館,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頂刻掛中國共產黨黨徽,碑身東面刻革命烈士……[詳細]
  縣委機關舊址——石洲鍋廠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三年,中共炎陵縣縣委機關設在石洲鍋廠下。縣委在這里領導全縣建立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壯大地方武裝,建設群團組織,開展土地革命,擴大紅色區域。一九三二年,王震率部來到炎陵,曾在這里辦公和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余永紅)……[詳細]
  紅軍醫院——廖家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遂川紅軍醫院搬來這里,與炎陵紅色醫院合并,改名為紅軍醫院,先后有200多名紅軍官兵在這里養傷治病。該醫院位于縣城南的策源鄉上洞村上彎組,當時紅軍醫院共有醫務人員16人,院長由羅金蓮兼任。在當時戰斗頻繁,敵人--嚴密,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醫院仍一直堅持到1934年。(余永紅)……[詳細]
  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會師舊址----萬家大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系晚清江南民居建筑,坐北朝南,面積為1000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封火山墻。1931年3月,張云逸率紅七軍進入酃縣蘇區,于3月14日,在這里與王震率領的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勝利會師。紅七軍和湘東南獨立師第三團的會師進一步推動了湘東南革命形勢的向前發展……[詳細]
  紅四軍軍委擴大會議舊址——張家祠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縣城后,回師永新。來自宜章的二十九團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紅四軍軍委在沔渡張家祠召開團以上干部參加的軍委擴大會議。會議由朱德、陳毅主持,何長工、王爾琢、龔楚、胡少海、杜修經等參加。會上對部隊去留問題爭執不休,沒有結果,同時,……[詳細]
  縣第一屆工農兵政府舊址——大院匡神宮一九二八年六月,縣委在大院匡神宮召開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縣工農兵政府,選舉徐鼎燕為主席、周道隆為秘書長、何國誠為軍事部長、周亞水為婦女部長。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第一屆縣委機關舊址——龍溪南岸段家垅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炎陵縣第一屆縣委機關由七都茅坪搬到南岸段家垅。五月二十三日,因叛徒告密,縣委機關被敵包圍,縣委委員周里、秘書黃元吉突圍脫險,書記劉寅生、委員劉平章在突圍中不幸犧牲。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余永紅)……[詳細]
  南昌起義部隊、湘南農軍和工農革命軍第二團會合舊址——沔渡圩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率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到達沔渡,唐天際率安仁農軍到沔渡趕上主力部隊,陳毅、鄧允庭、黃義藻、鄧宗海、黃克誠率部和何長工、袁文才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在資興匯集后,經中村、水口、縣城到達沔渡,三支部隊在沔渡圩會合。系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革命遺址。(余……[詳細]
  1928年3月中旬,工農革命軍來到中村。為了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部隊和炎陵縣縣委在中村圩頭召開有三千多人參加的軍民訴苦大會。會議由縣委書記劉寅生主持。毛澤東在會上列舉當地土豪劣紳剝削農民的事實,通俗地講解革命道理,號召大家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十幾個窮苦農民爭相上臺控訴土豪劣紳的罪惡。大會根據群眾要求當場處決了兩個……[詳細]
  接龍橋位于炎陵縣城西大門之處,橫跨坂溪水,南北走向,南連湘山,北接106國道,是炎陵縣城西連南北的交通要道。接龍橋建于清咸豐元年(1851年),系一座雙孔石拱橋,麻石結構,全橋兩拱一墩,歷史悠久,建筑工藝獨特。1928年4月,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此橋擊潰湘敵一團,有力掩護了朱德、陳毅部隊向井岡山轉移,為朱毛第一次會面和……[詳細]
  陳覺墓地址:醴陵市泗汾鎮年代:1928年……[詳細]
  924年9月,中共八疊黨支部成立,最早的黨支部成員有易春庭、汪先宗、汪興堂、汪春華等,易春庭任黨支部書記。這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之一。在八疊黨支部組織下,八疊鄉成立了農民協會,帶領農民積極開展平糶斗爭。在八疊黨支部的領導下,八疊鄉農民協會一度成為湘潭縣東一區的農民運動中心。汪起鳳、汪先宗先后為革命捐軀。19……[詳細]
  遵道學校舊址地址:醴陵市第一中學時代:1906年……[詳細]
  蘭誼學校建筑群由三棟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和一棟門樓組成.古典歐式建筑風格學校總占地面積五千六百二十三平方米,一九四四年因日寇進犯停止辦學一九四六年修復后繼續辦學一九九七年劉建緒將軍之子劉立回鄉尋根又捐資修繕了校舍二零一一年宣布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攸縣蘇維埃東沖兵工廠舊址原為二十世紀漕泊新聯程氏家族所建祠堂。占地面積192平方米,座北朝南,磚木結構,面寬之間,進深四間,分前后廳,中為天井。簡介1930年秋,攸縣蘇維埃政府領導蘇區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東沖程家祠創辦兵工廠,廠內有鐵、木、銀匠20余名,1張工作臺,7座鍛造爐,主要生產造制梭鏢、大刀、小把(匕首)……[詳細]
  陳明仁醴陵故居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區來龍門街道辦事處文廟居民委員會瓜畬坪116號,始建于1937年。其門額良莊兩字,由何鍵題寫 。故居占地面積為1145平方米,庭院式磚木結構建筑,其主體建筑分前后兩棟,各二層,門廳與前棟、前棟與后棟之間均有庭院相通,共有房屋20多間,均為小青瓦屋面,方形青磚鋪地。四周為紅磚砌成的高大……[詳細]
  寧太一墓位于醴陵城區西山淥江書院后面的山坡上。1936年,國民政府為追念寧太一先生而撥款修治。墓地建筑面積32平方米,花崗巖結構,墓周圍以數十塊長方形花崗石板砌成一橢圓狀。前立長方狀石柱墓碑,正面陰刻:“寧太一先生之墓”;左側刻“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五月吉日”;右側刻:“程潛敬題”。碑前置石拜桌、石香爐各一個,石鼓凳四個。……[詳細]
  株洲縣南陽橋鄉竹園沖村的摩崖石刻墓碑為第九批省級保護文物,長期埋沒于深山翠林之中,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發現。“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這是摩崖石刻比較權威的定義。通俗而言,一般就是指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走到名山大川,興致來了,詩情勃發,賦詩一首,作文一篇,將其刻入石頭,就是摩崖。因此在名勝景區常見。比如著名的黃山……[詳細]
  紹興年間,南宋朝廷外有金人覬覦,內有農民起義,嚴重威脅到朝廷的安危。在“攘外必須先安內”的思想主導下,南宋朝廷發動了大規模的圍剿農民起義軍的平亂戰爭。岳飛就是在這場戰爭中與茶陵茶鄉結下淵源的。座落在茶陵縣高隴鎮光泉村的“光泉”摩崖石刻就是這一歷史背景的最主要的見證與體現。紹興二年(1132年)農歷二月初八日,岳飛奉詔追……[詳細]
  月到巖有靈巖古寺,在茶陵嚴塘沙溪村,為茶陵唐代第一位進士陳光問讀書處,其父陳聰在此設塾館。靈巖石窟自宋至清有摩崖石刻50余幀,真行草皆備。其楹柱石雕精美絕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专区在线一区二区 | 最新91地址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2019 | 中文字幕不卡视频 | 玖玖在线播放玖玖九九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