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江市 > 丹徒區旅游

丹徒區旅游景點介紹

  共有住戶3人。清代時期房屋,磚木結構。前后四進,三個天井。由于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破損,但大部分保存不錯。周圍民眾較多。……[詳細]
  位于鎮江新區大港街道文昌宮27號,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年代是清代。房屋已破損,但內有一碑保存完好。碑石長159.4cm,寬72.8cm,厚14.8 cm。石碑上可看清的字有668個。碑石右首上 書-“欽命江南蘇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譚”,左首書“光緒玖年陸月拾壹日示”,碑文內容為棄嬰經育嬰堂收養后,再次流向民間必須登……[詳細]
  位于新區大港中學內,為古建筑的壇廟祠堂,年代是清代,使用單位是新區大港中學,現為教育場所。原有三進,后進大殿已毀,現有門樓、廟臺一部分和中進“靈觀殿”。殿面闊三間13米,進深9.2米,檐高6.5米,硬山頂,前有臺階。檐兩側廊口有木柵,院內一株銀杏,直徑1.4米。……[詳細]
  西山背漢墓位于辛豐鎮下方行政村西山背自然村東,西約50米為通村水泥道路,南、北都為民居。又名老虎墩,位于辛豐鎮下方行政村西山背自然村東,面積約200平方米,封土存高1.5米、底徑4.8米,1988年發掘2座墓,均為疊澀式頂石室墓,結構完好,1號墓面積約19平方米,高約2.52米。分前后室,有畫像石門和石桌。2號墓面積約……[詳細]
  位于大港東街原太平橋東150米,伯先里28號,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始建于明代,現為趙姓后人作居住場所。住宅分為前廳(吹鼓廳)、天井、大廳、小樓。小樓于清咸豐年間被太平軍燒毀,外墻朝東有一磚雕門樓,雕刻細膩、圓潤,部分受損。大廳名“明恕堂”,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加置卷棚,硬山頂,建于清前期。……[詳細]
  寶堰土墩墓群位于寶堰鎮前隍行政村馬家棚自然村南,共有4座封土墩。地處華山北坡延伸的低丘崗坡。一座位于場部西,地處低丘崗脊北端,東傍小陸水庫,墩高約2.5米,底徑約18米;另一組兩座,位于場部東,呈東西排列。墩高約2.5-3.5米,底徑約18-22米;還有一墩俗稱唐家山,位于場部東南,地處崗脊北端,墩周四面海拔高約40米……[詳細]
  寶堰土墩墓群位于區寶堰鎮前隍行政村馬家棚自然村寶堰林場水庫西坡,東距林場約200米,南、北面為山丘。墩高約2.2米,底徑約20米。地面偶見印紋硬陶殘片。……[詳細]
  板田墩土墩墓位于寶堰鎮前隍行政村前隍自然村南約300米,地處田間,墩的南側距丹茅公路約30米,距前障村約100米。墩高約5米,底徑約20米,海拔約43米。地面可采集到印紋硬陶及原始瓷殘片等。……[詳細]
  白虎墩土墩墓群位于寶堰鎮前隍行政村白虎墩自然村西,,共有2座土墩,俗稱白虎墩,村以墩命名,土墩墓周邊皆為農田,兩墩之間為白虎村落遺址。土墩墓群皆位于村中,1號在村西端,2號在村東端。近來因為村民建屋取土,挖取了部分墩土,現殘墩高約1-1.5米,底徑約10-15米。曾征集到夾砂紅陶鼎、鬲、泥質灰黑陶罐各一件。并采集到印紋……[詳細]
  八福古井位于寶堰鎮前隍行政村八福自然村內路旁,周圍皆為民居。井欄鼓形,高0.2米,直徑0.56米,內徑0.35米。石質為青白石,井欄內壁由于村民常年提水,形成多條深淺不一的凹槽,井身用磚石壘砌,周圍長有青苔,至今仍可使用。……[詳細]
  “民國軍隊”彈藥庫位于高橋鎮京江行政村富德圩自然村南和村東,南面一座距富德圩村約100米,另一座距村東約50米,兩座炮臺均位于長江北岸約50米-150米,與江南岸圌山炮臺對峙。三座呈三角形,開頭為房屋,混凝土結構,一座面積67平方米,高3.6米;另一座面積17.4平方米,高2.9米;剩下一座11.5平方米,高2.5米。……[詳細]
  金家邊古井位于高資鎮唐駕莊行政村金家邊自然村東北,井北側為民居,西、南面為池塘。建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井欄六角形,高0.35米,直徑0.55米,內徑0.35米。石質為當地所產白大理石,古井石欄上有三行楷書銘文:“置于大明成化二十年孟冬吉日置造”,井身用石塊和青磚壘砌,井至今仍可使用,井水可飲用。金家邊古井于1……[詳細]
  位于大路鎮宗張村王巷里,為古建筑的壇廟祠堂。目前,王巷祠堂作為宗張村委會工農業生產用房。王巷祠堂由崇賢里王氏六世孫元美于南宋紹興八年(1137年)始創宗祠,明朝末年遭兵災焚毀,二十世孫瀹、二十一世孫守榮于崇禎庚午年(1630年)重建王氏宗祠,距今已逾380年。王氏宗祠具明末清初建筑風格,全木結構,三雕(磚、木、石雕)工……[詳細]
  殷氏是黃墟的望族,古鎮黃墟也因殷氏而聞名于史。據2005年統計,在全鎮八十七個自然村中,有殷姓居住的自然村,就有六十七個之多,占全鎮自然村總數的77%。目前,全鎮姓殷的共有一千四百四十二戶,計七千余人,占全鎮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殷氏六房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黃墟行政村黃墟自然村東南。距今270多年。占地2400平方……[詳細]
  位于新區丁崗鎮留村的東首,坐落在葛丹公路1公里處的路西道口旁,曾為留村小學原址,現為留村黨總支、村委會辦公場所。相傳宋朝殷氏始祖殷榮因慟父殉節,不求仕進,故留居此處,漸以“留村”為名,后裔于明洪武年間初建殷氏宗祠(1368年前后),堂名謂“倫敘堂”,傳至清康熙癸丑(1670年)改建為五間三進,中為楠木廳。留村殷氏宗祠距……[詳細]
  位于大港街道紹隆寺路,五峰山南麓半山腰,為古建筑的寺觀塔幢,始建于唐代,目前為宗教活動場所。該寺原名“靈覺寶寺”。現名始于嘉慶年間,取佛家“紹隆佛種,續佛慧命”之意。大殿面闊三間17米,進深七檁,檐高3.5米,硬山頂。寺內有清康熙年間(1662—1722)碑兩通。該寺至今香火旺盛,尤其是黃明節當天更是香客云集。紹隆禪寺……[詳細]
  秦墳墩土墩墓位于上黨鎮東貪行政村秦墳墩自然村北約100米,墓南距秦墳墩村約100米。俗稱秦墳墩,村以墩名。地處低丘頂部,墩頂海拔高約44.8米。墩的規模較大,高約8米,底徑約45米。地面可采集到黑陶缽、原始瓷豆、碗、夾砂紅陶鼎、印紋硬陶壇、罐等殘片。……[詳細]
  位于大路鎮小橋頭村39號,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名人故、舊居,年代是民國,使用人是李龍生,現為居住場所。李竟成做過大官,是位傳奇人物,故居卻是一座簡易的平房,磚木結構,內有1個天井,3間正房,1間廂房,保存較好。走進故居,正堂很小,堂的正中板壁上掛著李竟成像框,像框下方寫著:“辛亥革命烈士李竟成遺像”。原丹徒縣……[詳細]
  位于大港街道仲家村與坦王村之間,為古建筑的寺觀塔幢,年代是東漢。本名“仁靜觀”,宋徽宗改為“華陽觀”。相傳隋朝之前,因圌山腳下的江水直瀉東海,故華陽觀后進大殿曾取名“觀海樓”;亦傳唐代名相魏征,晚年曾選華陽觀修道養靜,“觀海樓”又改為“忍靜宮”。明正德六年(1511)重建。原占地八畝余,前后共三進建筑。前進是戲樓;中進……[詳細]
  厚角賈氏民居位于大港街道厚角村,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成年代是中華民國22年左右。占地面積約為1086平方米。坐標北緯32°09′279″,東經119°42′528″。現存房屋建筑磚木結構,前后三進,中間正廳名為存德堂;每進三間,為二層樓房;三進之間有兩個天井,天井東、西有廂房連接;三進正房西側掛廂房,而且正房與廂房之……[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欧美日韩性爱一区精品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