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江市 > 丹徒區旅游

丹徒區旅游景點介紹

  東岳廟戲臺原是東岳廟的一部分,諫壁鎮回龍山東岳廟興建時間無考。清咸豐年間一半被毀。東岳廟(諫壁鎮)光緒《丹徒縣志》記載:“咸豐年間(1851-1861年)寇毀過半,同治壬申(1872年)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同治年間里人王竹溪叔侄、朱兆友同侄云瑞捐修正殿。光緒時東街王錫五捐建大殿和門樓、萬年臺。該廟坐……[詳細]
  位于姚橋鎮爵家村二元莊,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年代是近現代,使用人為個人。由前清進士之后代1912年修建,前后三進,五間開,中為廳堂(懷德堂),后為樓房,依正房西另有9間包廂,每進之間有暗室,且有廂房相連,天井相隔,廳堂方磚鋪地,天井青石鋪面,門窗皆有雕刻,粉磚黛瓦,是江南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屋整體結構完整,格柵屏門基本不……[詳細]
  張氏宗祠傳為漢留侯張良后裔21世孫張衡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現存三進,占地面積1210平方米。門前一對石獅,荷池一方,宅門為6扇六抹隔扇門,第一進七開間,第二進五開間,名敦睦堂,為享堂,楠木梁柱,廳前墻嵌額“垂裕后昆”。第三進五開間樓房,明間供祖宗牌位。祠堂保存完整,2007年進行了重新修繕。……[詳細]
  高資成家民居位于高資鎮行政村高資自然村北,該民居是一座民國時期的建筑,四周皆為民居。建筑保存較為完整。民居為磚木結構,一進三間兩廂,中為天井,年久失修,具有一定的保存價值。……[詳細]
  位于姚橋鎮興隆村,為古建筑的壇廟祠堂,年代是明代。傳為漢留侯張良后裔21世孫張衡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現存三進,占地面積1210平方米。門前一對石獅,荷池一方。第一進七開間,第二進五開間,名敦睦堂,楠木梁柱,廳前墻嵌額“垂裕后昆”。第三進五開間樓房,明間供祖宗牌位。……[詳細]
  1938年6月,陳毅率新四軍一支隊挺進江南茅山地區,司令部設于此。該屋原為祠堂,三間平方,面闊4米,進深9米。1988年撥款維修。部分屋面漏雨,保存完好。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新四軍抗敵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于1999年被鎮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保單位。……[詳細]
  太平橋位于寶堰鎮寶堰行政村寶堰自然村東老通濟河上,又名三圈橋。始建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橫跨老通濟河,南面為寶堰古街,橋東100米南岸為怡和酒行,現怡和酒行已改建為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橋的北面皆為民居。橋成南北走向,為三孔石橋,整座橋由麻石建成,橋面是青石鋪成,該橋全長39米,凈跨29.5米,橋寬5.65米……[詳細]
  位于丁崗鎮葛村中段。據地方志載,葛村解氏南宋初年由族人解壽輝帶領,隨宋高宗趙構(1127-1130年)由山東滋陽縣葛村南渡,避亂來江南卜居。此地原名潤東藍野,又名馬家崗,為表示不忘故土, 故將其改作“葛村”。根據祠內現存清朝乾隆十六年碑文記載可推算出該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前期,約景泰年間,距今550年以上。占地面積2350……[詳細]
  鎮江縣立師范學校舊址位于辛豐鎮黃墟小學內,南為教學樓,西為殷氏宗祠,建于1928年,后經冷御秋建議改遷黃墟。1937年停辦。瓦平房,木質地板,上有天花,現有十間,通面闊38米,進深9米,保存完好。現被黃墟小學作為食堂使用。……[詳細]
  位于江蘇省鎮江新區姚橋鎮華山村十六組,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年代是夏朝。傳說大禹治水時,大禹手下大將張渤帶了幾千民工到華山治水。為解決吃水問題,張王發動民工開井,井開好后,他先嘗了一下而中毒身亡。民工為了紀念他建了一個張王廟,后又換了地方開井。現井深約10米,至今華山村還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使用這個井的水。該井井欄保存完好……[詳細]
  姚家橋位于姚橋鎮姚鎮村老姚橋港,原名“匡家橋。單孔石梁橋,三塊石板拼成。總長16.1米,寬1.67米,高3.5米,橋上有石柱鐵欄。因為姚鎮村對文物的重視,這座橋保存的很好。……[詳細]
  灣碼頭土墩墓位于榮炳鎮曲陽行政村灣碼頭自然村北約400-450米,共有2座封土墩。俗稱雙墩。地處低丘崗脊,南北排列。墩高約3-3.5米,底徑約20-25米。曾采集到夾砂紅陶鬲足、泥質灰陶盤、罐及原始瓷豆的殘片。……[詳細]
  薛家祠堂位于辛豐鎮星棋行政村薛家自然村北,距薛家村北約50米。建于清末,整體保存較完整,該祠堂現存三進九間,磚木結構,具有一定的保護和研究價值。……[詳細]
  森林村古井位于榮炳鎮勝利行政村森林自然村東南,井南邊有一條村公路,北面為民居。另一座位于村中路邊一民居屋前,四周皆為民居。建于清代。井欄呈八角形,高0.28米,直徑0.53米,內徑0.32米。石質為火山石,井內用青磚壘砌,井欄內壁由于村民常年吊水,形成多條深淺不一的凹槽,井水至今仍可使用。……[詳細]
  紹隆寺塔林位于江蘇省鎮江新區大港街道韓橋村紹隆寺西北,為古建筑的寺觀塔幢,年代是清代,使用單位是紹隆禪寺,現為宗教活動場所。據傳,清康熙帝南巡,賜靈覺寶寺(紹隆寺)為金山江天寺下院后,許多金山寺高僧圓寂后在此建墓塔,天長日久,僧塔成林。紹隆禪寺塔林原有300余座,幾經興廢,至今尚存90余座僧塔,僅次于嵩山少林寺塔林。多……[詳細]
  山頭上土墩墓群位于上黨鎮東沛行政村山頭上自然村西,共有3座封土墩。村北一座距山頭上村約10米,另一座距山頭上村約20米,最西邊一座距束家村東約30米。這三座墓分別在上黃公路兩邊。地處低丘崗坡,其中1座,位于村北,高約3米,底徑20米;另一組2座,位于村西,呈南北排列。墩的規模較小,高約1.2-1.5米,底徑約8-10米……[詳細]
  位于姚橋鎮華山第六村民小組,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原房屋為五進走馬樓,建于清朝末年,當時華山最大最豪華的房屋,解放前曾開過當鋪,新四軍山北縣委縣政府曾在這里辦公。解放后,后進和中進發生火災燒掉,現保存前進和中間部分。……[詳細]
  位于丁崗鎮葛村東頭,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名人故、舊居,建成于清代。解朝東1879年出生于葛村勤怡堂,幼年隨父和辛亥革命先烈趙伯先一齊就讀于“天香閣”,后進入江南陸師學堂學習,成年后留法學習五年,回國授少將軍銜。袁世凱陰謀稱帝時,七將軍聯名通電反對,他是其中之一。曾任武漢陸軍第二預備學校校長。現該堂正廳基本保存……[詳細]
  位于大港街道臨江東路,為古遺址的軍事設施遺址,年代是南宋。據清光緒《丹徒縣志》載,南宋建炎三年(1129),韓世忠抗金時,曾扎營于此。現存遺址面積約400平方米,高1.5米,四周壘石而成,曾發現過韓瓶,其西面為韓世忠練兵場遺址。現在為港務總公司生產用地。……[詳細]
  前開遺址為商周時期遺址,距前開村東約50米。北面為池塘,東北邊距--約200米,東、南面為農田。遺址為長方形,南北長約50米,東西寬約80米,高約2.5米。地表有夾砂紅陶,泥質灰陶,幾何印紋陶片等,紋飾有回紋、菱形紋等,可辨器有鼎、豆、罐、缽,可能屬湖熟文化遺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综合 | 日韩国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日韩颜射在线 | 婷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2019 | 亚洲精品A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