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體兩進,兩進都是三開間,小七架梁,梁柱用材一般。第一進北為天井,第二進南為天井,兩進中間有墻相隔,設磨磚門相通。現存門僅東邊一個,第二進北邊無門。……[詳細] |
![]() | 房屋整體一幢,三開間,磚木結構,南有天井,后為二層跑馬樓,后部有樓梯供上下。大門向北開。天井前墻壁高聳,約4米,但無透光磚砌花格,不知何因。天井東邊有小井一口,無井欄。二層小樓雕欄樣式簡單,下有掛板尚存部分,圖案較細致。地面雖已破損,但仍可看出原為紅色帶黑圖案的水磨石,具體已不可辯。山墻為典型的觀音兜。……[詳細] |
![]() | 房屋共兩進,三開間,磚木結構。第一進為小七架梁,第二進為大七架梁。第二進北屋架下檐有神龕,雕刻較精致。與隔壁三多巷10號的神龕的形制十分相似,梁柱用材一般。第一進前有小天井,西南角有水井一眼,井水清澈,口有井欄,呈六角形,高約38厘米,直徑約44厘米,白石質地,素面無字。房屋窗格圖案簡潔大方。……[詳細] |
![]() | 磚木一層,大門朝南,整體上為三進,一、二進均為三間兩廂。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正廳,中為天井,天井比較大,第三進為廂房。第一、二進均為大七架梁,兩邊山墻均為五峰墻。第二進地面為類似現代地磚帶組合圖案,估計為當時預制構件后拼裝而成,較少見。北面上部有制作精美的神龕,帶望柱,望板,在鎮江本地域較少見。……[詳細] |
![]() | 前進印刷廠舊是一幢紅磚混凝土結構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層,每層十二個房間。該建筑東臨迎江路,西接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北臨長江路,是西津渡景區內重要歷史遺存,也是鎮江近現代工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該建筑2007年經整體修繕,外部保持了原風貌,內部整治出新,并改作鎮江畫院的辦公場所。現一樓為畫院展覽廳,二樓為畫院辦公室。前進……[詳細] |
![]() | 鎮江南洋鞋帽商店老板李雨金住宅,現房屋第一進仍歸李氏后人所有,第二進歸國家所有,住有四戶居民。坐北朝南,磚木結構。房屋分兩進,每進兩層。第一進前有照壁墻,墻上有磚雕,木結構,保存較好,帶走馬樓。外墻用青磚清水疊砌,選材及工藝精細。體現了鎮江民初民居建筑特點。……[詳細] |
![]() | 內地會教堂建于清末,內地會為基督教的一個派別組織,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創立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隨之建立教堂,主要以青磚疊砌,磚木結構,瓦楞鐵皮頂,面南,共有房間20余間,三層樓二、三層有券廊(每層五個大拱券),底層無券廊,長19.2米,寬15.5米,大門面南,有臺階拾級而上,室內為地板,石灰抹面。占地面積300平方……[詳細] |
![]() | 穆源學校系伊斯蘭教辦。碑為民國二十五年(1936)十二月六年級兩個班的楊朗望、張大德、王古蒙等102人立,大理石質地,四邊形,尖頂,碑身高1.7米,底邊寬0.33米,面南上 書-“民國二十五年十月”,篆體大字“穆源學校三一級紀念碑”落款為“道能述題”,東西兩面刻六年級兩個班學生姓名(各51名),北面記敘了對學校感激之情……[詳細] |
![]() | 起房之初為照相館,后賣給鎮江市“口腔科第一人”張子彬,在鎮江開設牙病防治所,并在南京下關、市府路、迎江路開設分店。該建筑前后兩進,三間兩廂式結構,兩層小樓,中有天井。外墻均用石灰涂砌,屋頂為硬山頂,上覆小瓦,二樓木質欄桿尚存。……[詳細] |
![]() | 建筑共1進,二層小樓,三間兩廂式結構,據傳原主人姓萬。外墻用石灰涂砌,屋頂為硬山頂,木制門窗和二樓木質欄桿尚存。……[詳細] |
![]() | 原為邱鳳儀家宅,前后兩進,兩層小樓,26號為兩間一廂式結構,28號為三間兩廂式結構。屋頂為硬山頂,上覆小瓦,外墻均被石灰涂砌。……[詳細] |
![]() | 該建筑為陳文慶于1947年建造,世代-為生。建筑為兩進,原前一進為長通道,進門為狹長天井,前一進為三間正房,后一進兩間正房,兩進中間有一庭院,庭院左側有一間廂房,原為殺豬使用。大門口門當所用白石上刻有4個圓形圖案,1個八卦圖案。屋頂為硬山頂,上覆小瓦。……[詳細] |
![]() | 三間兩廂式結構,前后兩進,前一進中間為過道,兩旁為廂房,后一進中為正房,兩旁廂房,中有天井。外墻為亂磚墻,門罩周圍為青磚,大門上方有一白石門罩,硬山頂,單峰防火墻。……[詳細] |
![]() | 房屋兩進,為三間兩廂結構。中部為天井。兩廂房已改造,水泥抹面。……[詳細] |
![]() | 房屋二幢,一樓隔斷,二樓相通,從民國春街4號樓梯上下。進門有小天井,前面原透墻磚圍墻已重新砌過,下降約有1.5米。 西邊為4號,現已交給國家,為三間兩廂;東邊為2號,兩間一廂,為私房。據調查,楊希安所建,調查人:楊希安之女,現年八十多歲。……[詳細] |
![]() | 磚木結構,大門向北。從北向南三開間,最南原有樓梯,明三暗四。院內地下刻有“三茅行宮”的石碑,被水泥擋住。據了解,曾一度作為庵堂。現樓梯改在西中進上下樓。現樓梯改在西中進上下樓。……[詳細] |
![]() | 房屋前后兩進。據初步了解,原主人姓陳,現陳姓后人居住在19號內。17號為公房。 為大七架梁,大門向北,北立面水泥抹面。……[詳細] |
![]() | 民國建筑,為許姓居民祖宅。現部分產權交歸國家所有。具體待查。坐北朝南,磚木結構,為一進,三間兩廂兩層。東邊有附樓。青磚清水疊砌到頂,有高大封火墻,南有三個磚鏤空花窗。……[詳細] |
![]() | 梅花巷9號民居坐北朝南,磚木附帶剛混結構,一進,三間兩廂兩層,內設天井,頂部有平臺。外墻系用亂磚疊砌到頂。二層及三層有磚砌腰線,頂部平臺女兒墻設磚砌花格。……[詳細] |
![]() | 馬家墳是馬家賈淑媛老太太之墓,自其丈夫馬掣才去世后,她含辛茹苦將兒女撫養成人。清光緒23年賈老太去世時,家中一貧如洗,只得以一領葦席裹身草葬于東林寺陳家墳旁的荒野。賈老太長子馬席珍勤于讀書,恪守孝道,后留學日本成為巨賈。1936年馬席珍重回故里,在八公洞附近花巨資為馬母建造墳墓,從此馬席珍被公認為“孝子”。現馬家墳為8……[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