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可法抗清是揚州的一段重要歷史,史可法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的民族氣節感染了后世無數代人,建立以史可法命名的廣場,是揚州城市精神的一個歷史窗口。史可法廣場位于史可法紀念館東側,東沿史可法路,是一段南北向的狹長形文化廣場, 2015年4月10日開工建設,2015年9月22日對外開放。史可法廣場工程是2015年揚州市文博……[詳細] |
![]() | 揚州廣儲門外梅花嶺畔,歷史遺跡史公祠西側,有一座新建的兩層仿古建筑,這里就是揚州廉政文化展示館。該館總建筑面積670平方米,一樓為主展廳,二樓為臨展廳,是全省首家市級廉政文化展示館,被省紀委評為廉政教育基地和全省首批廉政文化旅游點。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揚州市委、市紀委越來越認識到,廉政文化以其無形、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力……[詳細] |
![]() | 設于揚州邗江區府西巷8號市檔案館內。陳展面積800平方米, 2016年2月對外開放,已成為對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進行中共揚州地方黨史教育的重要陣地。2013年上半年,揚州市委根據省委的意見和揚州文博城建設規劃要求,決定在揚州市檔案館改擴建工程完成后,利用新建的展覽大廳布置揚州地方黨史陳列館。據此,市檔案局正式啟動了相關籌……[詳細] |
![]() | 金韻琴箏文化展示館座落在揚州經濟開發區鴻揚路8號。總面積約2000平方米,總投資近1000萬元。陳列布展分為琴箏工藝制作流程展示、琴箏文化藝術欣賞、琴箏精品陳列展示、琴箏藝術研究與交流四個部分。金韻琴箏文化展示館,填補了中國博物館界琴箏樂器制作工藝類展示的空白,由民營企業金韻樂器公司舉辦,2016年5月建成開放。1、琴……[詳細] |
![]() | 古琴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樂器。明清以來,揚州琴家輩出,馳名遠近,形成了別開蹊徑的廣陵琴派。廣陵琴派史料陳列館位于史公祠內西北側,占地2400余平方米,陳展面積420平方米,展出文物40余件,圖書史料、圖片300余件(套)。陳列館分三個功能區域,一是陳展廳、二是傳承中心、三是古琴演藝廳(亦稱古琴雅集廳)。于2007年11月2……[詳細] |
![]() | 揚州華夏琴箏藝術博物館位于瘦西湖路大道向北六公里隋煬東路槐泗工業園內。由揚州華韻樂器有限公司創辦,藝術館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展示館面積720平方米,2006年11月建成開放,是我市首家民辦琴箏藝術博物館。早在1976年時任揚州市小紅花宣傳隊負責人的田步高在為學生制作小提琴、童貝司等樂器時與同道研制出揚州第一代古箏……[詳細] |
![]() | 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始于唐代,宋、元、明均有發展,及至清代達到空前興盛。揚州曾經是歷代的全國印刷中心之一,清代揚州詩局奉旨刊刻的《全唐詩》因校刻俱精在全國產生過重大影響。中國雕版印刷的作品浩如煙海,不乏珍品和精品,而今這些古籍版片和圖書成品都已成為國寶。目前,國內唯有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保存著全套雕版印刷技藝,繼續采用傳統工……[詳細] |
![]() | 揚州市中醫藥文化展示館原在吳氏宅第內,后遷入揚州市中醫院院內,布展于市中醫院門診病房綜合樓1-4層西側的公共區域。于2012年12月正式建成開放。整個展示館與醫院融為一體,館在院中、院在館中。展示館主體展示有“中華百草”、“長河浩淼”、“古圣先賢”和“國之瑰寶”四個部分。中華百草部分:本區域主要展示中藥標本、相關實物以……[詳細] |
![]() | 揚州工藝美術發端于秦漢,繁榮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歷來是我國工藝品的重要生產地和集散地。揚州工藝美術有18項江蘇省政府保護的傳統工藝品種,有16項國家級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120多位工藝美術大師。其中國大師、省大師占全省總數的五分之一。揚州工藝美術館始建于2003年,展館面積達3970平方米,分為漆器、玉器、剪紙……[詳細] |
![]() |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崇尚玉器的國家,對玉有著特殊的情感。中國玉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揚州是中國古代和現代玉器的重點產區之一,是中國玉雕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和田玉,揚州工”在業內流傳甚廣,“揚州玉雕”以其獨特的傳統工藝成為中國玉雕的杰出代表,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弘揚揚州玉雕文化,傳承揚……[詳細] |
![]() | 四橋煙雨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原為奉宸苑卿黃履暹別墅。乾隆六次南巡,曾四次幸臨此處,乾隆二十七年(1762),登樓南望春波橋,北眺長春橋,西覽玉板橋、蓮花橋,即以“四橋煙雨”賜名,御書趣園。光緒三年(1877),曾于此重建三賢祠,禮祀歐陽修、蘇東坡、王士禛。1960年于舊址重建。坐東朝西,建筑面積97.6平方米,樓高二層……[詳細] |
![]() | 瓜洲孫氏住宅民國時期民居。房屋坐西朝東,共有兩組,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街西一組分南北兩軸,中夾火巷。北軸線前后兩進,明三暗四布局。南軸線前后三進,均面闊三間。街東一組為面闊三間,進深五檁住宅一處。房屋架構布局完整,內廊及門窗槅扇保存完好。整個建筑群體量較大,代表了揚州沿江地區民居建筑特色。原房主為孫氏,曾從事旱煙……[詳細] |
![]() | 鳧莊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鳧莊位于維揚區瘦西湖街道園林社區瘦西湖公園內法海寺北、五亭橋東南。建于民國十年(1921),原是鄉紳陳臣朔的別墅。因建在汀嶼之上,似野鴨浮水,故名。鳧莊占地面積為1003.4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82.08平方米。整個建筑環湖而置,東為水榭,座東朝西,為卷棚頂,抬梁式結構面闊6.76米,進深六檁……[詳細] |
![]() |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黃金壩西北。朱良鈞(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慘案殉難烈士。原籍揚州,自幼隨父去北平就讀。1926年在天安門前參加反帝--,與劉和珍等烈士同時犧牲。1928年棺柩運回揚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磚砌圍墻,東向開……[詳細] |
![]() | 揚州烈士墓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蜀岡萬松嶺。始建于1954年,1997年向北擴建。現占地面積4萬余平方米,山麓建有石牌坊一座,拾級而上,岡上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園內建有烈士碑林、烈士墓、烈士紀念館等紀念性建筑物。烈士紀念館建筑面積1200余平方米,館內陳列著自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以來革命烈士的照片、遺物……[詳細] |
![]() | 熊成基墓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大明寺內。熊成基(1887-1910)中國民主革命戰士,一名承基,字味根,江蘇甘泉(揚州)人。曾參加光復會,1908年組織安慶起義失敗,-日本,加入同盟會,1910年(宣統二年)在哈爾濱謀殺海軍大臣載洵未成,因奸人告密被捕在吉林就義。民國元年(1912年)同盟會員葬其遺體于此。墓在……[詳細] |
![]() | 望春樓之西為“小李將軍畫本軒”,兩層之間有水池曲橋相連。小李將軍指的是誰呢?據記載,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為右武衛將軍,人稱大李將軍,他兒子李昭道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人稱小李將軍。“小李將軍畫本軒”是按李昭道的畫意設計的,由于“大李小李”共創了唐代“金碧山水畫派”,因此,我們這天透過扇形窗戶觀賞對面熙春臺金碧……[詳細] |
![]() | 龍衣庵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南門外新河灣。舊本草庵,相傳因清康熙帝遇雨于此晾衣而得名。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修。咸豐圮,后重建。現存建筑前后二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后進殿房硬山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兩側為廊房。北有古銀杏兩株。為古運河南線上的文物景點。……[詳細] |
![]() | 鐵佛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城北鄉卜楊村佘田組。相傳本為五代楊行密故居。楊行密(852-905),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時吳國的建立者。后舍宅為寺,宋建隆間(960-963)寺鑄鐵佛,更今名。清咸豐三年毀,同治間重修未復舊觀。現僅存后殿三間,東部僧房五間,占地約200平方米。后殿單檐硬山頂,進深九檁,1……[詳細] |
![]() | 旌忠寺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仁豐里。寺址相傳為梁昭明太子文選樓故址。寺始建于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元代至元年間建大殿,明、清均有增修。光緒二十六年建廳五楹,三十年修建山門,民國年間將文選樓升高重建。大殿為楠木梁架,文選樓上藏有大藏經五千余卷,1992年遭火毀。現為宗教活動、游覽場所。……[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