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 > 邗江區旅游

邗江區旅游景點介紹

  京杭大運河·古邗溝故道位于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自螺絲灣橋至黃金壩。又稱邗江、邗溟溝、中瀆水。 春秋末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在邗城下開鑿,以溝通江淮,是我國最早的人-河,也是大運河最早的一段。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點。 今螺絲灣橋至黃金壩東西向一段為古……[詳細]
  灘田堤壩遺址位于邗江區槐泗鎮槐子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時代宋,占地面積4644平方米。堤壩全長258米,高4.5米,上寬10米,下寬18米,夯筑,截面呈梯形。南北貫穿古雷塘,古槐泗河自南端穿過,缺口處原似有涵閘設施。1984年初,當地筑路挖穿北端約10米,內含遺物最晚為宋瓷碎片。這與《宋書地理志》于揚州城北筑堤屯田的……[詳細]
  焦循墓位于揚州市邗江區方巷鎮境內,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代,面積318平方米。焦循世居清代揚州府甘泉縣黃玨橋鎮南首焦莊(今邗江方巷),因此焦循墓坐落于此。2014年,方巷鎮曾對焦循墓進行修繕。鄉人曾偶然發現了焦循墓原始墓碑,為漢白玉材質,碑文題有“焦公墓”。經測量,該碑整體通長132厘米,寬50厘米,厚7厘米。“……[詳細]
  雙頡雙墩漢墓位于邗江區楊廟鎮雙頡村雙墩公墓西側。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乾隆御詩碑原位于揚州市邗江區瓜洲鎮實驗小學(原錦春園遺址內),1984年移至瓜洲鎮寶石工藝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立。碑高0.98米,寬2.25米,厚0.33米,右上角缺損。碑邊線陰刻,飾以八龍戲珠圖案。詩文行書陰刻,豎排14行,共70字。有御印2方。詩為七言詩文。乾隆帝第三次南巡,途經瓜洲,游……[詳細]
  王羲之心經碑位于邗江區瓜洲鎮三汊河高旻寺內。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吳惟華天中塔碑位于揚州市邗江區汊河街道高旻寺來果紀念堂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時代清。清順治乙未(1655)秋九月吳惟華立。碑方首抹角,方座,通高1.95米,寬0.95米,右下角略有殘損。吳惟華,順天人,明末諸生,降清后封恭順侯,官至戶部右侍郞,碑文《天中塔記》為吳惟華手寫草書,豎排12行,滿行25字。……[詳細]
  小墩漢墓位于邗江區楊壽鎮寶女村寶女墩漢墓東北500米。漢代墓葬,封土直徑30米,高度3米,夯層厚0.2-0.3米,保存較好。封土墩周邊曾有土坑墓發現,并出土釉陶壺、瓿、罐等。此墓可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寶女墩墓主人的陪葬墓。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麻油墩漢墓位于邗江區西湖鎮經圩村蔣巷組。西漢早期墓葬,俗稱“麻油墩”。封土堆呈不規則圓錐狀,系人工夯筑而成,底邊直徑35米,高度6米,占地面積961.63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金鼓墩漢墓位于邗江區西湖鎮金槐村金槐小區北側,西北繞城公路南側。西北繞城公路南側,西漢早期墓葬,封土堆呈不規則圓錐狀,系人工夯筑而成,底邊直徑60米,高約8米,占地面積2826平方米。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帽兒墩漢墓位于邗江區平山鄉朱塘村,揚子江北路與朱塘路交匯處東北角。漢代墓葬,封土底部呈“方中”狀,南北70多米、東西60多米,占地面積4534.2平方米,在其上為圓錐形封土墩,高度10.5米,系人工夯筑而成。2010年6月12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花都匯—揚州園藝體驗中心位于江蘇省揚州市瘦西湖景區核心區,區域內有紅園花鳥魚蟲市場、藏品市場、揚州盆景園等多種園藝體驗區。游人可在這里進行園藝體驗、休閑娛樂。置身于美景如畫中,他們偶爾會想起這片花花世界的前身———廢棄的垃圾填埋場。二十年前,小茅山垃圾填埋場建于揚州邗江區,用于處理揚州城區產生的大部分垃圾。隨著城市范圍……[詳細]
  揚州京華城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據悉,揚州京華城中城是中國第一座全-產業城,是以國際領先的全-理念為軸心,以營造最適合的生態化人居環境為重點,是中國第一個以住宅群配合城市功能導向作為商貿新城中心的基礎建設。在業種方面,京華城LivingMall全-廣場有著令人稱羨的全新業態組合。1F、2F的華漾百貨主題館,無論是店……[詳細]
  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YunheSanwanScenicSpot),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位于揚州古運河三灣段,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托,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閑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總占地面積3800畝,其中核心區占地面積約1520畝。景區規劃建設以揚州的高旻寺和文峰寺為端點、以古運河為軸……[詳細]
  模宏大,氣勢雄偉,與五亭橋遙遙相對,具有北方皇家園林的華貴氣派。望春樓對岸的這組建筑叫玲瓏花界,它以栽種芍藥牡丹為特色。宋朝有“洛陽牡丹,廣陵芍藥’’之說。歐陽修有過這樣的詩句:“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且向無雙亭下醉,自知不負廣陵春。”二十四橋又名芍藥橋。大家能夠在春末夏初之時到揚州觀賞早在宋代就有“甲天下”……[詳細]
  蓮性寺在五亭橋南、白塔西側,有一座距今1400多年歷史的寺廟——蓮性寺。該寺原名法海寺,又名白塔寺。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法海寺取意法海無邊之意。“蓮性寺”是康熙1706年南巡揚州時賜名。法海寺內壁畫“經變畫”,采用天然石料,根據觀天量壽佛經的內容和故事繪畫而成,是全國罕見的大型壁畫。文革時期,蓮性寺受損,破敗不堪……[詳細]
  揚州文壇上流傳的“冶春”——這個富有詩意的名詞,源于清初順治年間的紅橋茶社。康熙甲辰春日王士禎賦《冶春絕句》二十首,在“虹橋修禊”活動中,冶春詞獨步一代。清康熙年間,著名戲劇家孔尚任題“冶春社”。乾隆乙酉年建冶春詩社,后屢經興廢,詩風流韻三百余載。 晚清時期,揚州以臧谷為盟主的文人學者繼“冶春詩社”傳統,發起成立了……[詳細]
  唐朝高僧鑒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使者,曾在大明寺修行。 2013年底,位于平山堂路南側,大明寺與瘦西湖老北門之間的鑒真廣場開工建設,以紀念鑒真不畏艱難傳燈扶桑的精神。 鑒真廣場占地8500平米,功能主要有兩個,一是在此配套小型服務設施,方便游客休息;二是起到環境改造的作用,在廣場上豎立鑒真雕像,引導游客從此進入……[詳細]
  雙峰云棧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所謂“雙峰”,當指蜀岡的東峰(觀音山)與中峰(平山堂、大明寺);云棧,懸于半空中的棧道。雙峰云棧系乾隆年間按察使銜程玓所建。李斗在《揚州畫舫錄》有如下記述:“雙峰云棧在九曲池。舊有聽泉樓、露香亭、環綠閣等名勝。其景勝處則在蜀岡中、東兩峰之間。猿扳蛇折,百步百降,如龍游千里,雙角昂霄。中有瀑……[詳細]
  宋代揚州城池依據戰爭需要,建有三城,即宋保祐城、宋夾城、宋大城。夾城在保祐城和大城之間,至今已有近800多年歷史。雖經歷戰亂等歷史因素影響,但宋夾城城池地貌特征依稀可見,城垣、城濠及道路形制保存良好。2009年,作為當年度文化博覽城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在原址復建。項目用地被宋夾城護城河環繞,總占地近10……[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级Av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高清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2023 | 欧美韩国日本国产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