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揚州鹽商住宅(含周宅、廖宅、賈宅)廖宅位于市區南河下118號。清末鹽商廖可亭宅,占地約2000平方米,住宅分東西兩軸,東軸有二門廳、大廳、住宅樓計五進。大廳楠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七檁,前有卷棚,東西有廊與門廳相接,西軸有船廳、花廳、住宅樓等計四進,除大門廳及北部花園已毀外,整個住宅基本完整。為大型鹽商住宅,可結合南河……[詳細] |
![]() | 嶺南會館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新倉巷4-3號。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盧、梁、鄧、蔡姓鹽商集資修建,光緒九年(1883年)增建。坐北朝南,建筑東西兩條軸線,東軸線上前有照壁,大門為磚雕牌坊門樓,入內有照廳、大廳、住宅樓。大廳為硬山頂,楠木梁柱,屋頂置雙層椽旺,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卷棚。廳前天井內東西……[詳細] |
![]() | 匏廬位于揚州市廣陵區甘泉路221號,民國初年鎮揚汽車公司董事長盧殿虎所建,揚州造園名家余繼之設計,為民國初年揚州“四廬”之一。盧殿虎(1876--1936),字紹劉,揚州寶應縣人,清宣統二年(1910)畢業于江南高等學府,獎拔貢生。歷任江蘇巡按署教育科長、海州中學校長。辛亥革命后,歷任安徽、甘肅省教育廳長。后寓居揚州。……[詳細] |
![]() | 皮市街曾是揚州“皮貨一條街”。皮貨自古至今都是時尚、高雅的象征。歷史上富庶之地的揚州,當然少不了皮貨生意,并最終形成了“皮貨一條街”。這街道,便是皮市街。作為彰顯古城歷史老街特色的標志之一,皮市街選用的道路石材為花崗巖麻石。 皮市街的皮貨經營者,多是外地人。他們把家鄉的特色小吃也帶入揚州,如羊肉店、蒸籠店、芝麻燒餅店、……[詳細] |
![]() | 從國慶路和東關街交會處往西走,便是揚州的彩衣街,這條老街的得名,源于過去街上林立的彩衣店鋪。《揚州畫舫錄》曾經記載彩衣街,稱它為“運司后一層,舊設有制衣局,其后繡貨、戲服、估衣等鋪麇集街內,故名。從國慶路走進彩衣街,在老街的北側,一排明清風味的門面房,機面店、香酥齋、百味老鵝等小吃店面又極有傳統老街的風味。而在老街的南……[詳細] |
![]() | •在百年老店謝馥春舊址里,欣賞由揚州美女帶來的傳統曲藝表演。景點介紹馥園位于謝馥春舊址上,謝馥春是百年香粉老店,于清朝同治十六年(公元1867年)遷至馥園的位置,現存花廳、老宅二進。在馥園中可以觀看《千秋粉黛》表演,由揚州美女帶來的傳統曲藝好聽又養眼。走過寫有“謝馥春”三字的牌坊,到達售票處,如果不看演出,……[詳細] |
![]() | 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揚州鹽商于天寧寺西園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御碼頭,乾隆游瘦西湖于此登船。御碼頭為青石所砌,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有趣的是,御碼頭的這塊碑刻寫的是“御馬頭”,因為皇帝的腳下是不能有任何障礙的,故此把“碼”去掉石字旁。乾隆更為這里題詩“小……[詳細] |
![]() | 揚州剪紙博物館分揚州剪紙藝術歷史陳列館、剪紙大師工作室、剪紙藝術傳習所和剪紙展銷中心四部分,收藏了來自全國各流派的剪紙代表作400余件,博物館還專門設立了傳習所和剪紙大師工作室,訪客可以親身體驗傳統剪紙技藝的魅力。 剪紙博物館成為集中展示揚州剪紙悠久歷史、生產過程和精湛技藝的場所,并可讓游客直接參與剪紙操作,成為集工業……[詳細] |
![]() | 片石山房又名雙槐園,園以湖石著稱,是明末清初畫壇巨匠石濤疊石的人間孤本。石濤,原名朱若極,是我國明末清初杰出的大畫家,一生放鞭名山大川,“搜近奇峰打草稿”,晚年僑居揚州,留下疊石的人間孤本——片石山房。假山內藏有一所石屋,可作夏日消暑的好地方。園內假山結構別具一格,采用下屋上峰的處理手法。主峰堆疊在兩間磚砌的“石屋”之……[詳細] |
![]() | •在古街可以逛街、吃美食,還可以參觀精巧的鹽商住宅汪氏小苑。景點介紹東圈門是一條形成于明代的古街,位于揚州市中心,西到國慶路,東到觀巷,長約700米。古街由石板鋪就,街兩側保存有不少青磚黛瓦的鹽商老宅,并且店鋪林立,游客可以來此逛街、吃美食。東圈門的古建筑由西向東依次有東圈門門樓(靠近國慶路,不能登樓)、青……[詳細] |
![]() | •位于西方寺內,可以了解八怪生平,并欣賞大雄寶殿屋梁上的彩繪。景點介紹揚州八怪紀念館位于瘦西湖東南邊,與四望亭僅一路之隔,由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晚年寄居的西方寺改造而成。在這里你可以了解到揚州八怪的生平與作品,適合喜歡書畫、對人文景點感興趣的游客。揚州八怪泛指清代揚州具有創新精神的一批畫家,以擅畫竹的鄭燮(……[詳細] |
![]() | 東關古渡為揚州古運河的一個景點。位于廣陵區泰州路與東關街交匯處。唐代,揚州有“東南第一商埠”的美譽,東關古渡是當時揚州最繁華的交通要沖。北宋天禧二年(1018)江淮發運使賈宗力整治運河,從揚子鎮引長江水入運河開揚州新河;新河走向繞古城東南沿,南接古運渠,北通黃金壩,再折向東行,即今揚州古運河段。明嘉靖年間在揚州舊城東側……[詳細] |
![]() |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縱貫南北,是一座溝通中華民族兩千多年文明的橋梁。運河揚州段是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穿城而過,沿岸古跡林立,風土人情獨特有趣。 交通 自駕:滬寧高速/ G312方向,進入G42,沿G42行駛,朝無錫/北京/江陰大橋/G2方向,稍向右轉進入G2,沿G2行駛,朝泰州/南京/北……[詳細] |
![]() | 曹起溍故居位于古城揚州東關街338號,是曹起溍烈士出生和成長的居住地。曹起溍字建虞,曾化名魯士英、陳君豪,是揚州市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組織的領導人。1906年,曹起溍出生于揚州一個職員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歷任揚州特支代理書記,揚州臨時縣委書記、縣委書記,揚州特委東鄉特派員、城區區委書記。1929年4月……[詳細] |
![]() | 朱秀清烈士墓位于邗江區李典鎮李典村。1966年,邗江縣政府為紀念這位英雄在其家鄉李典鎮李典村為其修建墓園,1998年3月該墓園被命名為首批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
![]() | 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大武城巷。該宅包括庭園、二分明月樓園林兩部分,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其中,庭園是清光緒年間鹽商賈頌平所建;而二分明月樓園林,“年齡”更大一些,是道光年間員氏所建,光緒年間賈氏購得并入。據了解,賈氏最盛時,大、小武城巷一帶,以及二分明月樓園林,都是他家的宅第和園林。2013年,賈氏鹽……[詳細] |
![]() | 時代:清地址:位于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356號,東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逸圃”系民國初年錢業經紀人李鶴生所筑,現為揚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逸圃東鄰個園,在東關街356號,系民國初年錢業經紀人李鶴生所筑。在揚州住宅園林中,園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園筑住宅左偏。大門八角形,門額上嵌“逸圃”二字刻石。進入大門,即抵園……[詳細] |
![]() | 吳氏宅第位于在揚州市區泰州路中段。吳氏宅第建于1904年,為吳道臺(光緒已卯年中舉,曾任廣東、甘肅、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撫等職)用40萬兩紋銀,邀其表兄周穎孝督建,從浙江請設計施工人員,仿造寧紹臺道衙署,結合揚州建筑風格,建設而成。吳道臺宅第原占地面積7930㎡,建筑面積5584㎡,現存面積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詳細] |
![]() | 騎馬樓,是何園里的著名建筑。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又名“寄嘯山莊”,由清光緒年間何芷舠所造。騎馬樓原是何園的客舍,分為西樓與東樓兩部分。騎馬樓無論是上下,東、西,前后,樓道相連,宛如迷宮。曾在何園騎馬樓寓居過的名人有: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他六次來揚州,寓居在騎馬樓東一樓;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曾寓……[詳細] |
![]() | 位于荷花池路102號。原名南池、硯池,后因廣植荷花而名“荷花池”。清代歙縣名士汪玉樞在池邊建南園。池中有湖心島,建“硯池染翰”、“玉玲瓏館”、“臨池”等廳館。湖心島由拱橋、曲橋與岸邊相連,為當時揚州八大名園之一。園內設置九尊太湖峰石,大者過丈,小者及尋,玲瓏剔透,相傳系宋代花石綱遺物。該園舊有澄空宇、海桐書屋、雨花庵、……[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