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陵路錢業會館清代,現存東、中、西三路建筑,建筑面積926.5平方米。中路建筑存西向磨磚儀門及廳房、住宅各一進,廳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梁柱碩大,前有卷棚;東路建筑前后兩進,為明三暗四格局,均面闊四間、進深七檁;西路建筑前后三進,由南向北第一進為三間兩廂的二層樓房;第二進為三間兩廂格局,進深七檁;第三進為廚房……[詳細] |
![]() | 南河下黃氏鹽商住宅清代鹽商住宅,原有中、東、西三處大門,現存西大門、中儀門及二層住宅樓兩幢、東住宅前后三進,坐北朝南,建筑面積1056.97平方米。西大門臨街,殘存;中路儀門磨磚門樓;儀門后為二層木構小樓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進深七檁。東住宅前后三進,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大門為磨磚門樓;第二進為面南的二層樓,面闊……[詳細] |
![]() | 木香巷37號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東、西兩路建筑,建筑面積442.68平方米。東路建筑前后兩進,第一進面闊四間、進深五檁,院大門開在偏西一間,磨磚門罩;第二進為明三暗四格局,面闊四間、進深七檁。屋后院落內有柴房兩間,西向廚房三間。西路建筑前后三進,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五檁;第二進三間兩廂,廳房面闊三間、進深七檁……[詳細] |
![]() | 鈔關西后街10號民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均為硬山頂,建有三階馬頭墻,建筑面積490平方米。第一進門房面闊四間,進深五檁,八字磨磚大門,迎門有福祠一座;第二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天井兩側廂房;第三進面闊六間,進深七檁,前有廊帶卷棚,中為天井,兩側廂房,東套間和西套間前均為花園。已修繕,整體保……[詳細] |
![]() | 巴總門15號民居 清代民居。前四進坐西朝東,最后一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積494.6平方米。大門朝北,臨巴總門巷。第一進儀門門廳,面闊五間、進深五檁,儀門為磨磚門樓;第二進大廳為明三暗五格局,進深七檁;第三進面闊五間、進深五檁;第四進也為明三暗五格局。最后一組前后兩進,南進面闊三間,北進為“明三暗四”格局,面闊四間,……[詳細] |
![]() | 埂子街172號梁氏住宅 清代民居。建筑規模較大,坐東朝西,分南、中、北三路建筑,建筑面積1145.2平方米。南路前后七進,依次為門房、儀門、廳房及住宅四進,均面闊三間。儀門為磚刻門樓,廳房前置卷棚。中路前后四進,第一進三間,第二進花廳僅存柱礎及鋪地磚,第三、四兩進均為三間兩廂格局。北路前后兩進,為三間兩廂一對照格局。……[詳細] |
![]() | 甘泉路17號李氏住宅 清代民居。房屋規模較大,座南朝北,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1146.18平方米。東路前后四進,第一、二兩進為二屋樓房,面闊五間,天井兩側廂樓;第三、四兩進均面闊五間,其后有面闊三間附房一座、六角古井一口。西路前后三進。第一、第二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均面闊三間;第三進為大廳,面闊三間,前后均有柏木卷……[詳細] |
![]() | 彌陀巷吳氏住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分三條軸線,建筑面積550平方米。東軸為客座與廚房,已改建。中軸為書房與客廳,客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檁,部分槅扇保存。西軸為住宅前后兩進,皆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前有天井,兩側廂房。為清光緒年間“揚州三狂士”之一吳恩棠住宅。……[詳細] |
![]() | 蘇唱街24號呂氏住宅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大門已拆,現存房屋前后五進,建筑面積570平方米。第一進為二層樓房,上下六間帶兩廂四間,第二進和第一進相似;第三、第四進為對合形式的四合院,皆面闊三間。第五進為樓上下六間兩廂四間小樓。房屋基本保存原狀,裝修改動不大。東面花園已毀,但規模尚在。原房主為呂氏,開設綢緞莊。……[詳細] |
![]() | 花園巷17、19號畢園 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原花園已毀,現存花園南北建筑各一組,建筑面積345.22平方米。南部一組前后兩進,前進為披房兩間,北進為上下二層樓房,面闊兩間、進深五檁,樓上有內廊,外置欄桿,樓板檐貼磨磚裙邊,樓上下槅扇完整。東西兩側為高大的圍墻,西側開有小門通花園,園內有古井一口。花園北部為大廳,面闊三……[詳細] |
![]() | 灣子街69、71、73號民居 清代民居。67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面闊四間,小瓦屋面,硬山頂。69號住宅坐北朝南,前后兩進,面闊三間,小瓦屋面,兩側防火墻。大門為磨磚門樓,有照壁;第一進前有軒廊,木構槅扇,后設屏門;住宅東有廚房,兩間一廂,小瓦屋面,觀音兜頂;71號住宅坐北朝南,大門為磨磚門……[詳細] |
![]() | 通運南街16號民居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五進,建筑面積490平方米。從南向北依次為門房、儀門,廳房及住宅兩進,均面闊三間,硬山頂,小瓦屋面,兩側建有防火墻。大門和儀門皆為磨磚門樓,廳房前有卷棚。住宅東有火巷。整體保存較好。……[詳細] |
![]() | 問井巷查氏住宅清代民居,為律師查鳳歧住宅。建筑坐北朝南,以火巷為界分東、西兩路,建筑面積620平方米。東路前后兩進,均面闊三間,第一進門窗較為精致。西路前后四進,儀門東向,為水磨磚門樓。第一進面闊三間,第二進正廳面闊四間,前有卷棚,梁架雕精致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四間。火巷內有六角門花墻,上有“余步”石額。……[詳細] |
![]() | 大草巷楊氏住宅清代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五進,依次為門房、儀門披房、廳房及住宅兩進,皆硬山頂,建筑面積337平方米。儀門為磨磚門樓,廳房面闊三間,前有柏木卷棚,上雕鯉魚圖案;第三、第四進均面闊三間。據房契記載,建于清同治年間,后楊幼亭(楊佑)購置居住。楊曾任清廷五品官,民國初年任省屬硝磺局局長,負責江蘇、上海地區民用……[詳細] |
![]() | 謝馥春舊址清代,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413平方米。西部有兩路住宅,分別為前后三進房屋與小四合院;東部有花廳一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檁,硬山頂。清道光年間謝宏業開設,生產香粉、頭油、棒香、香件,銷往全國各地和東南亞一帶,尤以香件而聞名,1915年曾榮獲巴拿馬萬博會銀質獎章。1956年公私合營,謝馥春香粉鋪改名為謝……[詳細] |
![]() | 胡氏住宅位于東關街306號、312號,為民國年間銀行家胡仲涵住宅。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為民國早期建筑,至今布局完整。東關街306號的胡仲涵住宅原為小八字磨磚對縫門樓,旁置漢白玉石鼓一對,門扇厚實,鐵皮包鑲,釘飾花紋“五福盤壽”。大門下置一尺余高門坎,門樓東連門房一間。南墻面每塊磚面皆經過刨磨后加工砌筑,因此墻面顯……[詳細] |
![]() | 參府街民居群位于參府街70、72、74、76、78、80、90號,為民國初趙氏、高氏、曹氏住宅。70、72、74、76號為趙氏住宅,前后五進,均為明三暗五對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連。78、 80號為高振聲住宅,前后兩進,明三暗五住宅。86-90號為曹姓住宅,現存兩進,為明三暗五,東西廂房,前后有天井相連宅北原有庭園,后遭……[詳細] |
![]() | 明廬位于廣陵路122號,為揚州民國時期匏廬、漢廬、怡廬、明廬“四廬”之一。宅主姜氏,民國初營造社主人,購廣陵路122號舊居,并將其改建,稱“明廬”。前為住宅,均為三間兩廂。后為花園。南圍墻門額 題“明廬”兩字,內有廳房一座,明三暗四,西首廂房內保留園形罩隔。廳后為一小庭院,舊為廚房,現已毀。……[詳細] |
![]() | 基督教禮拜堂位于萃園路2號,1923年由美籍傳教士畢爾士創建。舊稱賢良街禮拜堂,屬基督教浸禮會教派。磚木結構,十字形屋頂,魚鱗瓦屋面,建設面積1000平方米,是一座集主日學與大禮拜聚會融為一體的教堂。禮拜堂中間是基督教徒做禮拜用的無柱敞廳(即禮堂)。兩側是供主日圣經學校作教室用的20余間房,各有活動隔間。拉開隔間連通禮……[詳細] |
![]() | 劉氏鹽商住宅位于絞肉巷1號,為民國年間鹽商劉春田所建。該建筑大門北向,門樓已毀,大門對面有磚砌照壁。進門,為一庭院,庭院南部為東西兩組住宅,均前后三進。第一進均為平房,分別為門廳和偏廳;第二、三進為兩層串樓式住宅。建筑高大軒敞,磚雕、房檐磚細,作工講究。于1940年,售于糧商龐春甲。……[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