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 > 響水縣旅游

響水縣旅游景點

鯨群暢游過灌河
   過蘇北響水的人,都知道那里有條美麗的河,名叫灌河。灌河像一條歡騰的銀色巨龍,奔流在廣闊坦蕩的蘇北平原上,它流經連云港、淮陰、鹽城三市,直瀉浩瀚無垠的黃海。灌河又是江蘇省唯一的在干流上尚未建閘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全長74.5公里,在響水境內流程近40公里。這里河寬水深,四季不凍,終年可以通航,是十分難得的“黃金水道”,被人們稱之為“蘇北的黃浦江”。滔滔灌河其風光景色早已名聞遐邇。在灌河諸景中,最為罕見神奇的當屬“灌河賞鯨”。據《響水縣志》記載,每逢閏年的七八月間,被當地人稱為大魚的鯨便隨潮水而上,若沉若浮,經陳家港、海安集、雙港等地,群鯨陣長二三里,一路戲水,浩浩蕩蕩,直游到上游40公里處的響水……[詳細]
云梯關遺址
   古云梯關,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海關。位于今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云梯村境內,在明清時代是防倭重鎮。明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明成祖時,云梯關就是大河衛的衛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十六年(1557年),倭寇曾兩次入侵云梯關,均被當地軍民擊敗。上刻四個隸書大字:古云梯關。這就是史志上所載的云梯關遺址。這里原是灌河的入海口,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年),黃河奪淮以后,即變為黃河入海口。在明代它曾是蘇北海防重地,筑土城五座,設置大河衛,駐兵防守。明初,洪武帝在京師和全國各地設置衛所,衛以下設千戶所和百戶所,一個衛的總兵力為五千六百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國設置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個,……[詳細]
開山島
   開山島,是鹽城市唯一的山和島,位于響水縣東北灌河入海口處,海撥高度為30.4米,全島由黑褐色的岸石組成,怪石嶙峋,陡峭險峻,總面積1.5萬平方米,島上連一把泥土都難找到,目前島上無數林,亦無淡水資源。開山島,雖屬彈丸之地,但因位于灌河入海口處,地勢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堪稱“一夫當關,萬夫莫入”之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據說當年日本侵略軍從灌河登陸,先占領了開山島,并曾在海口筑一炮樓,至今樓址猶存。解放后,開山島的建設已初具規模,目前島上建有房屋六七十間及小型發電站、餐廳、會堂、籃球場等公共設施。……[詳細]
灌江口書院
   灌江口書院位于陳家港鎮,是我縣“一館多中心”城鄉圖書總分館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面積4431㎡,是集圖書借閱、數字閱讀、智能服務、閱讀推廣于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化圖書館。書院配有AI、VR、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先進的數字化設施設備。分為成人閱覽區、青少年閱覽區、親子繪本閱讀區、老年專區、休閑咖吧、數字體驗區、臨展區等7個功能區域,設閱讀席位300個,年可接待讀者10萬余人次。……[詳細]
響水東林生態園
   省二星級鄉村旅游區(點),位于蘇北“黃浦江”——灌河南岸,距離縣城區10千米,占地30公頃,是以生態旅游為主的觀光園區。核心區集露天游泳場、生態餐飲、龍蝦(魚)垂釣體驗、草雞養殖、花卉觀賞、休閑度假、娛樂等鄉村旅游項目為一體。游客可體驗農產品的種植歷程和農耕勞作,參與休閑垂釣、立體種養,觀孔雀表演、水上沖浪等,品味特色農家菜肴、生態美食。……[詳細]
灌河大橋
   灌河大橋位于響水縣城東北隅,全長636米,寬15.5米,共13孔,最大跨徑90米,為預應力T型結構。橋樁最深基礎有79米,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設計,設計最大負荷可通20噸汽車、100噸平板車,是江蘇省交通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2200萬元,大橋主體工程由鹽城公路管理處橋梁工程隊承建。1984年4月1日開工,1987年9月建成,9月25日通車,時任國務委員、-長張愛萍同志為大橋題寫了橋名。灌河大橋的建成,溝通了204國道由上海至青島的13個沿海城市。……[詳細]
灌河
   灌河,位于蘇北沿海的中北段,海州灣南緣,西到三岔河,東到灌云縣燕尾港流入黃海,流經淮陰、鹽城、連云港三市,與京杭大運河連接,流域面積6.04萬平方公里。灌河是蘇北唯一在干流上沒有建閘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地處海州灣三角洲,橫貫蘇北東西,全長74.5公里,河寬500-1200米,水深8-13米,最大日潮差4.98米,在響水境內流程近44公里,這里河寬水深,四季無凍,終年可以通航,被譽為“蘇北的黃浦江”。灌河中盛產鰻魚、螃蟹、梭子蟹、四鰓鱸魚等多種水產品。歷史上灌河曾是一個對外通商的口岸,據史料記載,二十世紀30-60年代,美、英、日、意、德、葡、荷等國千噸級商船曾來往響水港,50年代,蘇聯的500……[詳細]
響水縣人民影劇院
   響水縣人民影劇院坐落于縣城灌河路中段,坐北朝南,建設于文革時期的1969年,整體建筑極具時代特色,政治色彩濃,類似風格建筑現在極為罕見。建筑最上端中間為紅色五角星,兩邊分列三面紅旗,再下方為麥穗和齒輪,寓意著工農聯盟,齒輪中間交叉著槍 支和筆桿子,寓意黨依靠槍桿子和筆桿子取得政權。再下方為毛體書法五個紅色大字“人民影劇院”。原本最上方中間不是五角星,而是毛主席頭部塑像,人民影劇院大字的地方原為“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九個紅色黑體大字,1970年2月重新整修時改為現今的模樣。2021年十月,經過全面修繕,現重新開放。響水縣人民影劇院基本保留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筑風貌,具有時代特色和歷史價值。……[詳細]
蟒牛一號哨所
   蟒牛一號哨所,位于陳家港鎮蟒牛居海堤線東側。房屋始建于1985年,距今已有約36年的歷史。1985年部隊調防后,海防炮兵部隊一連駐扎陳家港的蟒牛一號哨所。到達新駐地后,部隊第一任務就是熟悉地形,使部隊適應實戰需求。后1986年部隊撤走,轉交至響水縣人民武裝部接管。2021年8月,重新進行修繕。陳家港鎮蟒牛哨所是見證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堅持艱苦奮斗優良革命傳統的重要史跡,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軍事價值。……[詳細]
陳家港鎮老百貨大樓
   陳家港鎮老百貨大樓位于陳家港鎮老街的中心河橋附近,當時這里是陳家港鎮最繁華地段。該項目于1978年開工建設,1980年完工開始營業,當時工作人員80余人。整體房屋層數為二層局部三層,每層約四個開間,一樓主供百貨、五金、糖煙酒和茶食等,二樓主供針織,棉布,鍋碗等小貨。院內為辦公室和加工房,方便百姓逢年過節加工蛋糕、水果、月餅等。陳家港鎮老百貨大樓基本保留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建筑風貌,具有時代特色和歷史價值。……[詳細]
侵華日軍蟒牛村登陸點
   1939年3月1日清晨,日軍第五師團主力步兵二十一聯隊,侵占陳家港。并沿灌河溯水西犯,當日又相繼占領了響水口和新安鎮。駐守陳家港、燕尾港、堆溝等地的國民黨軍第三十三師某旅和江蘇省稅警團第一旅聞訊即逃,不戰而潰。使日寇長驅直入,幾天內就占領了響水地區的所有重要集鎮和交通要道。日寇入侵響水地區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響水人民犯下了累累血債。現在此設立國恥碑一座。……[詳細]
陳家港海防暗堡群
   該暗堡群始建于抗日戰爭時期,是為抗擊日寇所建的海防工事。它與阜寧、濱海地區的碉堡、暗堡等軍事設施,共同構成沿海海防軍事工事。在抗日戰爭期間發揮了不小的防御作戰能力。……[詳細]
陳家港烈士陵園
   “淮北鹽場人民烈士紀念塔”由塔基、塔座和塔身組成,塔高近十米。紀念塔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更顯莊嚴、肅穆。塔身東西刻有惠裕宇同志題詞——“光榮烈士永垂不朽”。塔身西側和背面均有題詞。一九五五年,又配套建成烈士紀念祠堂。祠堂正門懸掛華東區鹽管局人民鹽警辦事處敬挽的匾額,上 書-“淮北鹽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幾個大字。原輕工業部副部長兼鹽務局局長劉云同志,生前留有遺言也把骨灰存放在淮北烈士陵園。……[詳細]
響水縣城烈士紀念碑
   陵園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中有一碑,高15米,上有張愛萍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銘文,四周為松柏、花草。為紀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犧牲于響水縣境內的革命烈士而建。……[詳細]
響水縣城騎兵烈士紀念碑
   青石質,長方形,高1.4米,寬0.7米,厚0.15米。碑陽刻有“為人民而死,雖死猶存”和“新四軍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騎兵團全體指戰員,1945年10月立。”碑陰刻有段養法等13位烈士英名。……[詳細]
五河墓地
   該墓又名萬人坑,面積約1 萬平方米。據清光緒《鹽城縣志》記載:清光緒年間(1875—1908)一次大水災,清朝廷在此放糧賑災,安徽、山東等地饑民紛紛趕來。但糧食大部分被官府吞占,結果凍死、餓死的災民無數,尸骨遍野。當地農民在此挖若干土坑,呈方格形排列,以安葬他們。后人稱此處為萬人格子。……[詳細]
八卦灘遺址
   當地最早開發的曬鹽場之一,其布局為當時最先進的方式——“八卦灘”,現仍部分地被使用,面積約5萬多平方米,分有蓄水、曬鹽、蓄鹵、積晶池。其南端還有鹽船轉運漕。……[詳細]
解放陳家港指揮所舊址
   解放陳家港指揮所舊址始于1934年,雖經六十余年的風雨侵蝕,但仍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是張愛萍同志戎馬生涯的一個“落腳點”,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詳細]
六套革命烈士紀念碑
   1947年,盤踞六套的徐繼泰頑匪,長期為非作歹,殘害百姓,為了拯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響水人民,為了替犧牲的同志們報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十二縱隊三十四師一〇二、一〇四團奉上級命令,決定攻打響水口。 由于響水據點,徐匪不斷增援,戰斗十分殘酷、激烈,敵人被打死打傷三百多人,華野的張華龍等四十八位烈士被抬到六套安葬。……[詳細]
六套二六慘案烈士紀念碑
   1939年3月,肆殺成性的日軍,以日探被扣為名,于26日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二﹒六”慘案,日軍在這次屠殺共計殺害108人,本街97人,外地客商11人。1939年3月1日,日軍從灌河口登陸,占領了蘇北地區淮、漣、阜一帶的主要城鎮,大肆燒殺搶掠,以此為最。……[詳細]
響水縣居區石板巷
   該小巷位于縣城北部的灌河邊上。據當地老人回憶,居區石板巷又稱聚音巷,當初人們行走在巷子的一頭,另一頭的人們就可以聽到人的腳步聲,所以人們就稱它為聚音巷。這條巷子地面完全由石頭鋪成,巷子寬1.5米左右,兩邊是石頭壘成的房屋墻,房高約三米。當初居住在這里的人比較稀少,很少有人從巷子中經過,因此巷子顯得比較凄涼。……[詳細]
全部響水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2019香蕉 | 性网站性在线观看 | 亚洲最新永久观看在线 |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麻豆 | 尤物iAⅤ视频在线看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