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官廟墓葬位于山頭的頂部,為鳳凰山向東延伸最東的一個山頭。共發現墓葬2座,均為石坑豎穴墓,東西并列,上部有封土。都已被盜掘,豎穴基本上已全部暴露,口部壘砌石塊,豎穴內填夯土。墓葬時代應為西漢早中期,較山下墓葬相對為早,墓主身份也相對為高![詳細] |
![]() | 墓群位于大黃山主山頭西坡下,許多墓葬因水泥廠取土而暴露。在山坡上有多座墓葬,均為磚室墓或磚石結構墓葬,墓磚較小,發現有“五銖”錢幣及陶器碎片等。墓葬時代應為東漢,墓葬規格較低![詳細] |
![]() |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鎮沈店村北沈店北為一座獨立的山頭,墓群位于山的南麓及東麓,既有西漢的石坑豎穴墓,也有東漢的磚室墓。豎穴墓的規模一般較小,應為單人葬,豎穴內填夯實的紅粘土。磚室墓主要位于山東麓,長方形磚砌墻,楔形轉券頂![詳細] |
![]() | 下淀墓地位于市區,基本上都被現代建筑物覆蓋。1992年,在下淀路西端開挖下水道時曾發現過兩座石槨墓,相距很近,墓主人可能為夫妻。墓坑較淺,出土物很少,墓主人的身份不高。另外,在大慶路西側的基建工程中也曾經發現過已被破壞的東漢磚室墓。該墓所在的位置是一平緩的小山包,這一帶應為兩漢時期小型墓群![詳細] |
![]() | 在李窩村北小山頂部的一個圓形水塔旁,村民們發現一處洞口,徐州博物館考古人員遂對此進行了勘察。該處為一墓葬的盜坑,墓葬已坍塌,墓壁已露出,內填紅土。該墓規模較大,為一石室豎穴墓。墓0-土隨葬品有銅矛、銅劍、陶俑等。出土的陶俑均為雙手執兵俑,這些執兵俑的造型與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雙手執兵俑相近,但李窩出土陶俑的造型又與徐州地……[詳細] |
![]() | 碧螺山位于徐州市金山橋開發區石橋村南面面,海拔58米,東南距東洞山楚王墓約35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墓葬數十座。1998-2000 年清理墓葬9座,均為石坑豎穴墓道洞室結構,葬具及隨葬品均置于棺內。其中5號墓規模較大,最具代表性。5號墓豎穴南北長3米,東西寬1.4米,深4.5米,由豎穴墓道和洞室兩部分組成,平頂……[詳細] |
![]() | 上山村紅旗渠于20世紀70年代修建。渠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北寬南窄,渠首在北,向南引水。渠殘長300余米,青石徹筑。渠分上下兩層引水渠道,橋梁式結構,上部為引水漕,下部為渠體,以跨孔橋形式支撐。上層渠道約有19個跨孔,為三孔單跨橋形式,下層因加固部分橋孔進行了封堵。橋孔跨度約為10米。渠道南側因工程建設需要被拆除。上個……[詳細] |
![]() | 西賀村翻水站始建于1978年,位于經濟開發區長安大道,南連漢源大道,北接G104國道西側,由翻水站房和引水渠構成,全部青石壘砌。站房兩層,一層深入河中,二層為一間房屋,門朝東,石欄桿防護,房頂為平頂。門前石欄桿上刻五角星和“大干快上”、“抓綱治國”、“西賀村翻水站,人民公社1978年建造”等字樣。引水渠南北走向,殘長2……[詳細] |
![]() | 沈店村紅旗渠始建于1972年,位于大廟鎮大湖村委會沈店村北500米,南北走向,總長約1000米,寬約2.5米,由翻水站和引水渠兩部分組成。翻水站二層,一層為石徹泵房,旁有石質樓梯;引水渠渠首在南,向北引水,由引橋和引水槽上下兩部分組成,引橋落差較大,規模體量不一,分三孔橋和單孔橋兩種,三孔橋15 個,跨度10 米左右,……[詳細] |
![]() | 大廟村井位于大廟村西,為大廟村古廟修建時或更早修挖的井。廟宇廢棄后不再使用,該井為方口圓井,長0.67米、寬0.47米,內徑0.7米。推測為清代水井。……[詳細] |
![]() | 大湖采石場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舊址現存貨臺和0-庫。貨臺為大湖采石場為數不多的保持原貌的大型建筑,為青石砌筑,長200 余米,寬30余米。高約5-6米。是采石場采石后,石料的集散地。0-庫為20世紀50年代籌備采石場時設立。0-庫上方為看護房,下為地下室,看護房長約40 米,寬20 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廢棄不用。徐……[詳細] |
![]() | 東琵琶山墓群位于徐州市北郊,1990年發掘4 座西漢時期墓葬。其中2號墓最具代表性,墓室為石室豎穴雙槨室結構,平面為東西長、南北寬的長方形。墓口長4.8、寬3.7米。豎穴上部有夯實的紅黏土,夯土以下為墓室,中間有一東西寬0.8米的平臺隔梁,將墓室分為東西兩個槨室。東槨室寬1.8米、深1.5米。西槨室大小與東槨室相同,其……[詳細] |
![]() | 大廟畫像石墓于1996年發掘,位于大廟鎮大廟村西。由前、后室組成,門南向。前室長1.5米、寬1米,似祠堂形,東西兩側為山墻,兩面坡式頂,并刻出瓦壟,前坡檐刻出瓦當紋。后室長2.9米,寬1.2米,疊澀頂結構。出土文物近30件,有青瓷碗、四系罐、陶井、銅獸形水注、銅鏡、五銖錢幣等。墓內發現畫像石10塊,淺浮雕,內容為泗水撈……[詳細] |
![]() | 九里山侵華日軍騎兵旅駐地建于20世紀30年代,為侵華日軍所建,作為一個騎兵旅駐地,F存2個辦公樓、2個倉庫、2個碉堡、2個崗亭。其中一個辦公樓保存最好,西式樓房,南向,呈“工”字形,東西長150米,南北寬20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分為主體樓、尾廊、附屬建筑三部分。倉庫2個,長近80米,寬約20米。碉堡2個,圓形,……[詳細] |
![]() | 馱籃山唐墓位于馱籃山東麓,當地村民挖地栽樹時發現,2003年1-2月,徐州博物館對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室建于地表以下1.7米處,由墓門與墓室兩部分組成。墓門南向,墓口以磚封堵,墓門平面呈梯形,上部已被破壞,南寬北窄,寬處0.96、窄處0.80、長0.32、殘高 0.12 米,以長方形磚錯縫平鋪。墓室平面呈船形,前端……[詳細] |
![]() | 大廟火車站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為日本侵華時修建隴海鐵路時建設,F保留有一座辦公樓和數條鐵軌。鐵軌仍在使用。辦公樓長20.2米,寬12米,局部寬13.8米,磚混結構,平面呈“L”型,青磚小瓦,現已改造成紅磚紅瓦,保留原有的建筑框架。辦公室西有2個火車站附屬建筑,后被改作民房,現僅能看到地基。辦公室西30米處,存民國時……[詳細] |
![]() | 佟氏大院建于民國時期,位于現大廟鎮東賀村委會東賀村中部。大院坐北朝南,原有三進院落,現已不存,房屋也多倒塌拆除,F存三進院正房、東西廂房,二進院的東廂房和一進院的東廂房,F存房屋全部為磚木結構,石基磚墻,屋頂覆小瓦。三進院正房五間,正面開四扇小窗,元寶脊,脊中間稍高,兩側向下傾斜后翹起,山墻雕花完好。兩側廂房平脊,建筑……[詳細] |
![]() | 明清時期的徐州護城石堤,位于鼓樓區解放北路西側,樹人中學南側。2004 年在基建工程中發現。南北走向,石塊壘砌,大部分已經遭到破壞。從宋代開始,徐州多次被水淹,從明初不斷在城區周圍構筑黃河大堤,同時,為了使大堤更為牢固,還在大堤外側加筑石砌護堤。此處黃河護堤即形成于這一時期。該處遺址位于古徐州城郭的最北端,北臨故黃河(……[詳細] |
![]() | 徐州文廟始建于宋,位于現徐州市鼓樓區黃樓辦事處永康社區居委會河清路街道96 號,F存大成門、大成殿、月臺和尊經閣臺基。大成門為歇山式屋頂,面闊三間15.8 米,進深7.6 米,高9 米,木直欞門窗;大成殿面闊五間寬20.25米,進深13.1 米,高11.7 米,方格門窗,檐下三層斗栱;月臺長20.75 米,寬9.6 米……[詳細] |
![]() | 臥牛山漢楚王墓位于徐州市區西處,山體并不高大,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00米,海拔約21.35米。臥牛山楚王(后)墓開鑿在山的北麓,1980年發掘,F就地保護。(李館長填)墓葬為橫穴式巖洞墓,墓葬方向坐南朝北。整個墓葬由墓道、甬道及前室、后室、側室三個墓室組成,全長約40余米,總面積約100平方米。墓道為前寬后窄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