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翠屏山窯址位于翠屏山西南山坡下,似臺地,大致呈圓形,直徑50-60 米,包括上下兩個臺階,上邊的高臺偏北,直徑25-30 米,為遺址的中心區,文化層厚約3米;下邊的臺文化層較薄,約1.5-2 米。地表的田邊發現有許多支釘、支柱等窯具,(原始)瓷器、釉陶碎片,另外還發現大量大塊的紅燒土塊、爐渣等。為魏晉時期的青瓷窯址,同……[詳細] |
![]() | 遠東旅社及日本國銀行始建于1937—1942年,為日本在徐州設立的日本國銀行和遠東旅社,長80米,寬20米,由北向南分為一、二、三、四組建筑。一、二組為遠東旅社,三、四組為日本國銀行。遠東旅社三層樓房,磚石結構。日本國銀行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圍樓,有走廊相連,二層,院中心各有一天井,周圍是木柱檐廊,回廊外均為單間。建筑面……[詳細] |
![]() | 位于徐州市青年路天主教耶穌圣心堂的對面,1936年由加拿大人沙修士主持建造。是一幢面東、南北向的西式建筑,主體樓是一處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上有閣樓、下有地下室,立面門窗用拱券,統一美觀,其入口處,加以過廊,結構簡單;屋頂檐口部分線角豐富,裝飾雖然簡單,但很是精美。,建筑面積352.67 平方米。修女院建成后,一直有修女……[詳細] |
![]() | 南關基督堂始建于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由美籍律師華特曼投資,傳教士白秀生、安士東、海牟登創建,教堂中西合璧式,磚木結構,單檐挑角,木梁架,四坡水,金屬瓦隴屋面,拱形門窗,外有臺柱裝飾,建筑面積415.5 平方米。南關基督教堂是目前徐州市區唯一現存的由西方傳教士所建的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基督教堂。1959年,徐州市區……[詳細] |
![]() | 子房山海拔127米,是控制徐州火車站和徐州市區的重要制高點,該碉堡群以山巔的觀察指揮所為中心,山周圍修5座鋼筋混凝土碉堡,射孔面對山下火車站和市區,觀察指揮所為石砌拱頂建筑,面積約20平方米,高3米,東、西、北三面設有觀察孔。碉堡現存4 座,2座完整,2 座殘損,圓形,鋼筋混凝土澆筑。……[詳細] |
![]() | 黃河故道碉堡群在慶云橋至和平橋3公里的靠城河岸共有碉堡6座,作為城防軍事設施。現存3 處,圓形,鋼筋混凝土澆筑,直徑近4 米,高約1.5~2米,間隔1-2里。碉堡一側布槍孔,呈扇狀朝向東方,每個洞的尺寸、大小均不相同,可使用不同型號的槍支,形成遠近高低相互交錯的密集火力,射孔面向對岸。解放前的徐州城區不大,黃河故道穿城……[詳細] |
![]() | 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徐州分行為中西合璧式建筑,磚混結構,四層圍樓局部五層。建筑面積1520 平方米。中央銀行是國民政府的國家銀行,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主要業務是發行鈔票、代理國庫、調劑金融、管理外匯等。以后陸續在各地設立分行,1944年在徐州設分行。……[詳細] |
![]() | 中央銀行徐州分行收兌處于1942年由日本人興建。為中西合璧式建筑,磚混結構,主體二層,內側走廊相連。有地下室和金庫,金庫防盜鐵門保存完好,建筑面積857平方米。1935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規定中央銀行與交通銀行(1936年又加上中國農民銀行)所發鈔票為法幣,流通全國,將市面銀圓收歸國有,限期收回其他紙……[詳細] |
![]() | 楊維周(1857—1919),徐州新學奠基人之一。碑漢白玉石質,方首,方座,高2.2米,寬1米,額篆“楊維周先生創辦女學校碑記”,碑文記述了楊維周創辦“敬儀女學堂”的經過,碑陰刻楊維周全身立像,碑身兩側刻有對聯,落款“中華民國九年”(1920)。楊維周先生(1857—1919),銅山人,清朝貢生,終生從事地方教育事業,……[詳細] |
![]() | 奎東巷白氏宅……[詳細] |
![]() | 奎東巷南張氏宅坐北朝南,保存較好,由正房、西廂房、過道房組成一個完整的小院,正房3 間,墻體完好,屋面被改造成紅瓦,西廂房為客廳,原有花欞隔扇,現用磚墻壘砌,過道房隔扇上木擋板保存較好,過道為上下兩層結構,二層為木隔板。……[詳細] |
![]() | 拖龍山墓群位于徐州市東南約9 公里的拖龍山上。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墓葬近20余座,多為石坑豎穴墓道洞室墓或石坑豎穴墓。拖龍山呈東北- 西南走向, 長近4公里,最高海拔116. 2米, 中部東距南洞山楚王與王后墓約0.3公里。1998 年秋天, 拖龍山南端有墓葬被盜, 徐州博物館于1998年11- 1999 年1 月……[詳細] |
![]() | 東甸子北山墓地位于徐州市東郊獅子山鄉東甸子北的無名山上,該山呈東北一西南走向,海拔707米,北距東洞山楚王墓25公里,西南距獅子山楚王墓45公里。由于發現不法分子在山頂部盜掘墓葬,1995年8月一1996年1月,徐州博物館對無名山頂的3座漢墓進行搶救性清理發掘, M1位于東北山頂,M2西距M1為8.4 米,M 3 位于……[詳細] |
![]() | 1999年在戶部山民居維修中發現。清光緒十二年(1886)立。碑青石質,橫式,長0.81 米,寬0.42 米,碑文27 行,滿行18字,楷體,無書者。碑文記述了南關大街重修的情況,今收藏于徐州民俗博物館。彭城路是徐州舊城的中軸線,早年此路段有5個街名,北為鼓樓街,往南名為中道街,中間一段叫南門大街,再向南叫南關上街,最……[詳細] |
![]() | 青年路公園巷小學內保存古碑2方,一為《銅山縣學堂碑記》,一為《會稽陶公建銅山學堂記》,兩碑皆青石質,方首、方座,通高約2 米,寬0.8 米,碑文記載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詔書天下書院改學堂,銅山知縣陶在銘立即響應,建立新學堂的情況。這是徐州最早建立新學堂的記載。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光緒皇帝在維新運動中通令全……[詳細] |
![]() | 云龍山東峰興化寺下,在高3 米,長10 米的峭壁上,有摩崖題刻10 余方,由于風雨浸蝕,字跡大多漫漶不清。僅能辨識“東峰”等字樣。年代為中華民國。……[詳細] |
![]() | 2001年9月初在崔家巷施工中,在其下院出土了一塊立于清嘉慶十三年的“永遠示禁”碑。青石質,方首抹角,素面碑座,通高1.7米,寬0.6米,碑文7行,滿行32字。碑文內容曰:特授江南徐州府銅山縣正堂加十級記錄十五次朱為,出示諭禁事照得郡城古跡凡有關風水者俱不準居民擅行拆毀口口戶部山舊有玉玲右節左麗金稚四門歷經重修更應仍存……[詳細] |
![]() | 黃茅岡摩崖題刻位于云龍山北峰西北角,刻在一面斷崖上,碑框長3 米、高1米。“黃茅岡”三字原為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所題,后字體由于年代久遠,風雨剝蝕,漫漶不清。清乾隆帝到徐州閱河時重書。三字每字長0.8 米,寬0.5 米,字體正楷,端莊有力。黃茅崗原植被不多,亂石縱橫,茅草叢生,被名為黃茅崗。因蘇軾的一首《登云龍山》詩句,“……[詳細] |
![]() | 壯觀碑立于云龍山第一節山頂的山石上。碑為長方形臥石,青石質,無首,山石為座,寬1.7 米,高0.8 米,刻“壯觀”兩個楷體大字,筆法俊逸,遒勁有力,旁有題跋,系徐州知州李根云于乾隆元年(1736)摹刻。落款云:“此太白自書也,舊在淳寧余。云龍山氣象雄杰,河山蒼薄,雅于是書。稱因摹勒于此。乾隆元年正月上元日,梁南李根云謹……[詳細] |
![]() | 鐵剎山墓葬群位于云龍區銅山路北,面積約1 萬平方米。徐州博物館先后于2005、2008、2009、2012年對該墓群進行清理發掘,先后發掘西漢墓葬70余座。墓葬分布集中,墓和墓之間也相距較近。墓葬形制豐富,幾乎囊括了西漢時期中小型墓葬的各種類型,有石坑豎穴墓、石坑豎穴槨室墓、石坑豎穴洞室墓、石坑豎穴石槨墓。葬法各異,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