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詳細] |
![]() | 凈慧寺舊跡位于新區新安鎮,舊為無錫十大剎之一。此地相傳為三國名將周瑜水軍行轅,寺建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與杭州靈隱寺隔太湖南北遙對,有前門對后門之說,俗稱小杭州。光緒初年至1918年,先后傳戒6次,是無錫地區舉行受戒儀式最多的寺院。該寺幾經廢興,近年重建,留用清同治年間建筑構件。尚存明初義將儲福將軍墓以……[詳細] |
![]() | 位于無錫新區鴻山鎮花園山嶺楊梅塢中,在義俠要離冢旁。墓為一土墩,墩高約三米,直徑三米左右,墓前有梁鴻后裔梁燮永于民國三十二年春所立的墓碑一塊。碑高1.6米,寬0.46米,厚0.2米。碑正面鐫刻正楷“漢高士梁伯鸞暨夫人孟夫人之墓”十四個大字。碑側有“五噫仰清風,德鄰恰近讓皇墓;一抔留古跡,舊地重新高士冢”對聯一副,碑陰刻……[詳細] |
![]() | 鴻隱堂位于鴻山東麓鐵山嶺下。相傳為東漢高士梁鴻故宅。東漢永和元年(136年)將宅改為祠。唐貞觀十三年(639年),鴻隱堂原二進改為三進。正堂為遁棲堂。堂內供奉梁鴻孟光神位。后堂梁鴻讀書處壁上寫有梁鴻題寫的《五噫歌》。唐永徽元年(650年),為紀念梁鴻生前功績,將古皇山改名為鴻山。宋、明、清朝屢有修建,屢有所毀。鴻隱堂周……[詳細] |
![]() | 泰伯圖書館位于鴻山集鎮中街。建于1920年,1922年元旦開館。為泰伯市市董會置辦,故名泰伯市立圖書館。上世紀二十年代無錫縣四大圖書館之一。據1944年版《無錫縣志》載,民國20年統計,泰伯圖書館藏書6648冊。藏書數量為無錫四大圖書館之最。……[詳細] |
![]() | 鄒氏延壽堂位于新吳區鴻山街道后宅敬老院,年代為清末。鄒氏延壽堂為無錫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錢公橋位于新吳區和錫山區交界處伯瀆河上,年代為清。錢公橋為無錫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錢氏素書堂位于新吳區鴻山街道七房橋村,年代為清。錢氏素書堂為無錫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懷海義莊位于新吳區鴻山街道七房橋村,年代為清。懷海義莊為無錫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中國工業博覽園,縱跨無錫新區、錫山區,規劃面積8.6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3.9平方公里,位于新區江溪街道,是全市重點打造的八大博覽園之一。2009年9月,無錫新區工業博覽園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歷經三年磨礪,依托于從“后工業時代”向“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兩端延伸的超前視野,工博園核心區———一個以承載現代服務業……[詳細] |
![]() | 梁鴻國家濕地公園AAA ![]() ![]() 梁鴻國家濕地公園地處無錫市東南部,位于無錫新區中國吳文化博覽園區域內,緊依泰伯瀆,東臨漕湖,南傍望虞河,因梁鴻孟光“舉案齊眉”的美好傳說發生于此地而得名。公園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公園融自然野趣的生態濕地、富有魅力的水文化和純真質樸的田園風光為一體,是富有生物多樣性的野生種群繁衍棲息地、頗具人氣指……[詳細] |
![]() | 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AAAA ![]() 鴻山遺址博物館、中國吳文化博物館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鴻山墓群為依托,在特大墓葬邱承墩原址上規劃建設的專題博物館,重點開展鴻山遺址出土文物的展示和研究,吳文化展示和研究,以及邱承墩的原址保護和展示。博物館的規劃建設工作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準保護、高效率建設”的宗旨,邀請國內名家和權威機構,開展了一系列設……[詳細] |
![]() | 無錫中華賞石園AAAA 中華賞石園位于中國吳文化博覽園主體功能區北入口,北依泰伯瀆,向東毗鄰梁鴻濕地公園,向南與鴻山遺址公園接壤,由中國吳文化博覽園與中國觀賞石協會合作共建,2008年9月8日開工建設于2011年11月28日正式開園,園區集科普、鑒賞、旅游、展銷、交流、培訓于一體,融園林文化、賞石文化、吳文化于一爐。建成后的中華賞石園占地約3……[詳細] |
![]() | 中國吳文化博覽園位于江蘇省無錫高新區,2008年6月由無錫市決定興建,定位于以長三角吳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景區。主體功能區占地18平方公里,輻射區亦達18平方公里。景區北臨3200年的古運河泰伯瀆,南面太湖支流望虞河,東與蘇州漕湖接壤,生態環境優美,是一個三面環水的金三角地帶。景區區位獨特,距無錫市區2……[詳細] |
![]() | 鴻山泰伯陵景區AAAA 泰伯墓,又名“吳王墩”、“皇陵”,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鴻山街道風景秀麗的鴻山南麓。墓區內有吳文化廣場、石牌樓、仰止閣、御碑亭,還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等。1999年,相關部門對泰伯墓進行了擴建。墓區面積從原來的3畝地擴建至近50畝。墓區以吳文化為內涵,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以豐富的資料、塑像、碑刻、實物為形象手段……[詳細] |
![]() | 錢穆錢偉長故居·懷海義莊AAA 懷海義莊位于江蘇無錫市鴻山鎮七房橋村,是目前江南地區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傳統民間慈善機構之一,占地面積約450平方米。“懷海義莊”起先是七房橋村族內長輩聚會的地方,后來改為義莊。乾隆在1739年下令嘉獎義莊,并頒布法令禁止轉讓宗族財產,義莊才得到保護與發展。其宗旨是“救災周急、恤孤矜寡”。族內凡孤寡鰥獨者均能領到義莊的錢……[詳細] |
![]() | 鴻山墓群是位于江蘇省無錫市鴻山鎮東部,北依太伯瀆,南靠九曲河,東接漕湖與蘇州相望。鴻山墓群為春秋戰國時期吳越貴族的墓葬群。墓群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規律,并將墓葬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國貴族的5個等級。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隨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長57米的“中”字形……[詳細] |
![]() | 聽松亭惠山寺大同殿下,聽松石床旁有一棵古銀杏樹,樹干直徑1.91米,高21米。相傳在明代洪武初年,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所植,迄今已600余年,濃蔭蔽日,生機盎然。唐朝時惠山寺里有兩棵六朝松,大可容抱,蒼翠濃郁。松下,安置著一塊天然大石,石身長1.99米、闊0.87米,石質堅潤,呈暗紫色,石面平坦,翹起一端若枕,儼然一……[詳細] |
![]() | 太湖廣場從空中俯瞰,城市南部漸顯迷人風采,14.5公里長的太湖大道如一條綠色緞帶橫貫在太湖北岸,而部分建成、漸顯綠意的太湖廣場如鑲嵌其上的一顆半露明珠,在共和國華誕來臨前開始閃耀璀璨光彩。是的,這是無錫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廣場,是無錫人民的驕傲。太湖廣場規劃面積67萬平方米,東臨清揚路、西接運河東路,北抵永和路,南至圖書館……[詳細] |
![]() | 張中丞廟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張中丞廟清代無錫市……[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