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光塔,又稱南禪寶塔,位于無錫市南門外運河東岸。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塔建設于北宋雍熙年間(984-987),由邑人未承福捐資募建。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賜塔名“妙光”。元明兩代屢有興廢,明正統十四年(1449)重建,即為今塔,后歷經修繕。清咸豐、光緒年間遭火災,僅剩無頂荒塔。1926年無錫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和唐申伯……[詳細] |
![]() | 北倉門蠶絲倉庫位于無錫市北倉門37號,在通運路與縣前東路之間。建于1938年。由一幢二層辦公樓和兩幢三層蠶繭倉庫組成,均為坡頂磚木結構,清水外墻。倉庫A樓面寬30米,進深20米;倉庫B樓寬35米,進深20米;辦公樓三間寬19米,進深二間12米。建筑群總面積近6000平方米,庫房每層高近5米。設計要求為避光、避風、恒溫、……[詳細] |
![]() | 永泰絲廠舊址位于無錫市南長區南長街364號。永泰絲廠原在上海七浦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由薛南溟、周舜卿合資創辦,后由薛氏獨資經營。1926年5月,永泰絲廠遷至無錫大公橋堍,為無錫絲業諸廠之首。所產“金雙鹿”絲曾獲美國紐約萬國博覽會金象獎。新中國成立后,由公私合營再改為地方國營無錫絲織二廠,F存老廠繭庫、辦公樓各……[詳細] |
![]() | 錫金公園舊址,位于無錫市中心。曾名為無錫公園,俗稱公花園,現名城中公園。其范圍內包括楚春君黃歇于白水蕩所建行宮、東晉王羲之寓所、祟安寺及道觀“洞虛宮”局部、明盛冰壑方塘書院等廢址。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辟建錫金公園,越年而成,有龍崗、歸云塢及蓼莪、天繪亭,并遷入繡衣峰等,是我國最早的近代城市公園之一。191……[詳細] |
![]() | 振新紗廠,又稱無錫第四棉紡廠、無錫四棉紡織限有限公司,位于中國江蘇省無錫市,1906年創建,是中國近代、現代的一個紡織工廠。其舊址位于其舊址位于健康路南段、古運河南岸,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沿革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夏,榮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壽圣庵宴請工商界人士。期間榮德生出示章程,建議在無錫開一紗廠,得到葉慎齋、張石……[詳細] |
![]() |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法國籍傳教士隆盛來無錫傳教,在城內永定橋沿河西河頭道長巷天主弄附近建造小教堂,這是無錫地區第一座天主堂。三里橋天主教堂建成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最初只有三間堂房,這座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磚木結構,外墻青磚白縫,絳紅色的房屋,尖尖的屋頂。整體平面呈十字形。雄偉……[詳細] |
![]() | 無錫縣學舊址,亦稱儒學、廟學,是古代無錫唯一的官立學校。創建于北宋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F存戟門、明倫堂、講堂三所建筑,均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重建。目前明倫堂和講堂辟建為無錫碑刻陳列館。戟門,即大成門,原為孔廟正門五間四架,明倫堂,即縣學禮堂,三間九架,講堂,即教室,三間六架。明倫堂前后檐柱大都為明代青……[詳細] |
![]() | 惠山泥人廠舊址建筑總面積1412平方米,目前惠山泥人廠仍保留三幢建廠初期的廠房建筑,結構為清水磚混、磚木結構墻體及門頭,每幢建筑面積為6.5米×44米,總留存建筑面積為860平方米,是建國初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結構,保存完好。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繆公館位于無錫市崇安區新生路7號,建于1932年?姳螅1895-1946),無錫人。北伐時任東路軍政治部主任,1929年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江蘇省民政廳廳長。1941年2月任汪偽政府--院長。此宅呈“中西合璧”之風格,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園林式式住宅建筑,-有清水磚高圍墻。建筑呈工字形,中間三開間,兩翼各一……[詳細] |
![]() | 許巷遺址位于無錫市南門外許巷村,西距仙蠡墩遺址約300米。1960年江蘇省文物工作隊進行了試掘。遺址為不規則的橢圓形土墩,南北長120米,東西寬76米,高出地表1.5—2.5米,總面積912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30~40厘米。出土物包括石器和陶器兩類,石器有斷面呈橢圓形的石斧、有肩石斧、帶柄寬刃三孔石鉞、半月形雙孔……[詳細] |
![]() | 仙蠡墩遺址,在無錫市西南梁溪河北岸。1953年發現,1954年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發掘,1959年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和無錫市博物館再次進行發掘。遺址系一高出地面7.2米的土墩,東西長約75米、南北寬約60米,面積約3500平方米。文化層堆積厚約2米,包含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和商周時代遺存以及漢代墓葬。新石器時代遺存……[詳細] |
![]() | 圣公會十字堂(shenggonghuishizitang),位于無錫市中山路98號內,始建于民國五年(1916)。無錫圣公會,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由美國圣公會江蘇教區委派的牧師麥甘霖和副牧師朱保華(華人)所建,光緒二十九年(1903)建小禮拜堂和鐘亭,民國五年(1916)又建大禮拜堂。命名為圣公會十字堂,即現在……[詳細] |
![]() | 黃埠墩,地處江蘇無錫古芙蓉湖中心,惠山浜出口處。舊名小金山,墩小而圓,面積220平方米,四周是石砌駁岸,位于無錫吳橋以南、惠山浜口的古運河中心,因春申君(黃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墩為圓形,面積220平方米,用石砌駁岸,四面環水。島上有寺,香火點點。北為雙河口,南為江尖渚黃阜墩為古芙蓉湖遺留下來的小島。清代康熙帝和……[詳細] |
![]() | 惠山老街街口豎立一塊石碑橫額,正面磚刻“五里香塍”四字,五里香塍,原為無錫西門至惠山的一條大道。1976年,京杭運河無錫段改道,五里香塍已被湮廢,近惠山一段建成林蔭大道,稱惠山直街,街上保持著江南民居老屋,經銷惠山泥人的店鋪林立,龍頭下有惠山泥人博物館,寶善橋有惠山泥人廠,街上有張巡廟。景點位置江蘇無錫惠山直街東端……[詳細] |
![]() | 惠山古鎮AAAAA •參觀眾多古祠堂,淘無錫泥人手信,吃豆腐花、小籠等特色美食。惠山古鎮位于無錫錫惠公園北邊,由大片古祠堂組成。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現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這些祠堂涉及80多個姓氏,不妨在此尋蹤問祖一回。另外,鎮上的無錫泥人是不錯的手信,美食也值得品嘗;萆焦沛傆赡媳弊呦虻臋M街和東西走向的直街(繡嶂街……[詳細] |
![]() | 無錫1912街區坐落于無錫火車站站前商貿廣場,古運河畔、傍水而居。2007年4月29日無錫1912街區開街,民國建筑風格的外表下透露的是最前沿的時尚理念,如果說南京1912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借助-邸、民國風情建筑打造時尚文化,而1912來到無錫則將依托古運河文化,打造時尚休閑長廊。無錫1912街區已入駐多家風格不同的酒……[詳細] |
![]() | 惠山園主體原為李鶴章祠,1929年,當時的民國政府將李鶴章祠改建成“惠山公園”。園內有大廳、荷軒、樓臺、曲水、回廊、假山等,名貴花木繁多。被時人稱為繼公花園后的錫邑第二公園?箲饡r期,這里成為醫院,解放后又被改作學校,幾經變遷園內原有建筑幾乎全毀,僅存小橋、池石及部分石構件。李鶴章(1825~1880),安徽合肥人,李……[詳細] |
![]() | 潛廬又名為留耕草堂,祀主為無錫名賢楊延俊等四人。祠堂與上河塘的留耕草堂相連,原是其子楊宗濂(藝芳)所建的別墅花園所在地。該園建于光緒八年(1882年),內有潛廬、留耕草堂、叢桂軒3個廳堂。留耕草堂門廳在上河塘臨龍頭下,上懸“潛廬”額,為民國17年7月許國鳳題并隸書。建國后“潛廬”為部隊所用,園林格局保護良好。2006年……[詳細] |
![]() | 惠泉酒坊位于通惠西路與惠山橫街交界處。惠泉酒坊以展示無錫地方特色酒文化為主要目的。以釀造技藝、酒令、酒俗風情等展示項目為內容,來營造一個集文化、旅游、服務等行業為一體的活動場所和旅游景點,使之成為惠山古街文化核心區的一個重要節點。凡是好酒,必有芳香。凡是歷史名酒,也必然浸融了深厚的文化精髓;萑S酒作為“蘇式老酒”的典……[詳細] |
![]() | 運河文化藝術陳列館位于清名橋前南長街西側,通過清名橋前廣場與清名橋相呼應。通過古運河文化的有形表現(包括商品交易、客運等功能)及古運河博物館周邊的商業性復古建筑,展現運河繁榮景象,著重體現古運河對人類文明進步與物質文化傳播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時間為主線,借助各類文獻資料,展示悠遠的古運河文化,提升旅游價值。該館占……[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