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文成縣旅游

文成縣旅游景點介紹

  西坑八都嶺古道位于文成縣西坑鎮塘垟村洪橋自然村橋頭至南田鎮橫山村橫山底,南北走向,明代古建筑,全程約3.6公里,平均路寬0.9米,路面以毛石鋪就為主,臺階用條石。古道南上通往南田鎮,北下可達西坑鎮,是舊時南田鎮與西坑鎮的交通要道。沿途有古楓香樹38株,大松樹8株,其中有腰圍0.7米的大松樹,人文景觀有官鍾橋(水泥鋪面,……[詳細]
  武陽嶺根嶺古道位于南田鎮武陽村至青田嶺根灘坑水庫埠頭,南北走向,原為山間小道,明洪武年間劉基之子劉仲璟與侄仕端集資造嶺,民國二十二年,劉耀東等集資重修,為舊時南田出山之嶺,全程10.1公里。路面早期大多由毛石鋪就,平均路寬1.2米,途中有古楓香樹86株和明劉仲璟造嶺時種植的古松數十株。此嶺也是明時劉基到青田石門洞讀書的……[詳細]
  五十都嶺古道位于玉壺鎮龍一村龍坑自然村至二源鎮嶺頭村,東南過往西北,明清古建筑,全程約3公里,平均路寬1.10米,路面前期以毛石鋪就為主,中、后期條石修繕。古道東南上通往二源鎮、南田鎮,西北下可達玉壺鎮、周壤鎮。沿途人文景觀有增福橋、安定橋、五十都嶺石板橋、嶺頭村觀音殿、嶺頭路亭、茶垟坑路亭、坳門亭、天然瀑布兩處,還有……[詳細]
  樟坑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龍川社區樟坑村店基坑自然村至龍馬村,東西走向,為明、清古道。全程約2.7公里,路面由單塊或多塊不規整塊石鋪砌,局部路段山土鋪就,路陡且多拐,寬約0.3米—1米不等。沿途伴有84株楓香樹、數棵榅樹、杉樹,竹林、農田基地等,途經路亭三個,碇步一條,還有建于民國三年(1915)的崇福橋一座,景觀豐富……[詳細]
  龍川五十二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上馬村至龍溪村丘口亭,東南、西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3.5公里。古時上通百丈漈鎮、南田鎮,下達黃坦鎮、大峃鎮,路面早期用不規整毛石,晚期用條石鋪就而成。古道兩側遍布楓香、松樹等,沿途有五十二嶺上、中、下三座單孔石梁橋,有板栗、梨子、葡萄、桃子、柚子、李子等園地,還有供人們假日休閑、吃喝……[詳細]
  大峃吳垟嶺古道位于大峃鎮吳嶺村靛青山電廠至里陽余山村下余自然村,西南過往東北,始建于明代,全程約2.5公里,總共36拐。古道路面主要以花崗巖條石鋪就。兩旁植被茂盛,名木古樹眾多,以古楓樹為主。沿途有楊府殿、拐路亭、靛青山路亭、靛青山亭、瀑布崖石拱橋等人文景觀,還有自然景觀瀑布崖和“望夫石”。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縣……[詳細]
  大峃松龍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下沙垟社區至里陽垟外村貓貍塘,南北走向,始建于明代,全程約2.4公里。古道路面主要以花崗巖條石鋪就,多拐。古道兩旁遍布多種名木古樹,以楓香為主。沿途有竹林、農家樂、高山民居、徐三公廟、龍兒頭路亭、金畔相公殿等人文景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途中香楓旁設有水井,有條石做成的坐凳,供路人休息。2……[詳細]
  貓貍擂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嶼根社區三叉路口至垟丼村,明清時建造,海拔約為400米。全程從嶺腳到垟丼嶺頭約3590米。路面即有用長1.3米-1.4米不等,寬0.35米-0.36米不等的青石板鋪設,又有寬約1米左右的亂石鋪設。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巖庵嶺古道位于文成縣大峃鎮珊門社區,南北走向,明、清古道,全程約2公里。舊時古道路面主要以不規整塊石為主,后期維修時部分路段用花崗巖條石鋪砌,多拐。古道上人文景觀眾多。2009年1月,列入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云庵位于文成縣大峃鎮珊門社區巖庵嶺古道上,又稱“巖庵”。始建于唐代,明永樂十五年(1417)重建后又歷經數次重修,1984年列為文成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武威將軍祠又名劉氏宗祠,位于文成縣珊溪鎮井市村井市自然村,坐北朝南偏東,始建于明永樂八年(1410),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修,F建筑由門臺、戲臺、廂樓、正廳組成合院式木構建筑。五顯爺殿位于文成縣珊溪鎮井市村井市自然村,坐南朝北偏西,始建于明永樂八年(1410),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詳細]
  云居寺位于文成縣巨嶼鎮方前村金岙,坐北朝南偏東,始建于宋景德二年(1005),其后多次重建。現建筑中軸線北至南分三圣殿(又稱伽蘭殿)、大雄寶殿、四大天王殿。主建筑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重檐歇山頂,穿斗式結構,進深五柱十五檁。1997年9月,列入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渡瀆口糧倉舊址位于峃口鎮渡瀆村渡瀆口自然村,建于1960年,坐北朝南,由糧倉、糧管所組成。糧倉高6米,內直徑6.4米,外直徑7.1米,呈圓錐形,由青磚砌成,小青瓦攢尖頂,頂端立一鐵質五角星,檐口磚砌層層外挑,在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斜風細雨,倉上方設二小窗戶,底層設門。糧管所四大間均為塊石壘砌而成,總長29米。糧倉與糧管所之……[詳細]
  祠堂場葉氏宗祠位于文成縣公陽鄉公陽村祠堂場,坐西北朝東南,始建于明中期,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修,為四合院式建筑。正廳面闊三開間帶兩套間,明間進深五柱十一檁,前廊設卷棚頂。明、次間后壁設神龕。廂房左右各三間。門廳面闊同正廳,雙落翼式,明間后設戲臺,用四柱,施七環八角藻井。宗祠正前方24米處另置一門臺,單間,懸山頂,……[詳細]
  劉廌墓位于文成縣百丈漈鎮鎮頭村大墳前,坐東南朝西北,為劉廌與夫人合葬墓,因墓前設有七級石階,當地俗稱“七步墳”。全墓由亂石堆土,呈扶椅式,總占地面積146平方米,墓穴由塊石封穴,上條石壓邊。拜壇設一級,長約8米、深約6米,泥土地面,略呈長方形。拜壇前設有多級踏步,花崗巖質,寬約1米。墓室外圈中間立民國二十三年(1934……[詳細]
  蔣介石、張學良題詞墓位于文成縣百丈漈鎮石莊村取基自然村,坐北朝南,建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呈椅子形,由碑亭、上、下拜壇與墓室組成,以花崗巖石為主要材料。墓門前安置三塊石碑,中間墓碑上 書-八字:“富公松亭/府君之墓”,左碑為著名愛國將領、時任國民革命副總司令的張學良篆書題詞:“利其嗣人”,右碑為蔣介石(蔣中正)行……[詳細]
  林氏宗祠位于百丈漈鎮上石莊村廟后,民國二十年(1931)建造,坐北朝南,由門廳、兩側廂房、正廳組成。門廳與正廳結構相同,懸山頂,面闊三開間帶兩披,明間進深四柱九檁,五架梁上立短柱承托檁條,帶前后雙步廊。門廳前后各用雙條檐檁,明間設棋盤式大門,前廊用木板壁隔斷,前檐圓柱下設扁鼓形青石礎。兩側廂房均三開間。四周臺基及中間甬……[詳細]
  趙氏宗祠位于百丈漈鎮石莊村下石莊大塘后,始建于清嘉慶十一年(1806),于民國三十一年(1942)重建,坐東北朝西南,由頭門、戲臺、正廳及兩廂房組成,周亙石墻。正廳面闊三開間帶兩披,懸山頂,平脊疊瓦,明間進深五柱十檁,五架抬梁帶后雙前雙再帶后單廊。兩側廂房對稱二層各三開間,中為塊石鋪設的天井。頭門面闊五開間,明間影壁后……[詳細]
  林公書院建于清光緒壬辰年(1892),位于百丈漈鎮石莊村上石莊后樓,坐東北朝西南,由臺門、門廳、兩側看樓、正廳組成。貼壁式臺門,下部分用花崗巖質規整塊石壘砌,臺門兩側接院墻,院墻為塊石砌筑。門廳三開間,四架長短坡,左右帶有耳房,明間二柱四架抬梁,雙單后雙步。兩側看樓二層各三間,抹角方柱下設青石質柱礎。正廳三開間,屋面平……[詳細]
  知青房舊址位于文成縣銅鈴山鎮葉勝林場勝坑自然村,坐北朝南,1958年建造,由知青房、廚房及農具房組成二層石木結構,外墻為不規整塊石砌筑,內為木結構。底層辦公,明間為通道,設樓梯,大門寬2米,高3米,設花崗巖質門檻,樓上用木板隔開十幾個房間為知青們的住房,F底層明間還留有大量的毛主席語錄和標語。正屋右面二間為廚房,左面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免费在线黄a网站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网 | 曰本一区中文字幕在看 | 亚洲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 日本欧美亚洲综合久久久 | 亚洲A在线V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