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長江局和東南分局就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編入新四軍及黨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統一了意見,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專程去浙南向劉英、粟裕傳達。28日,曾山在前來匯報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書記龍躍和挺進師干部余龍貴陪同下,離開南昌(時為新四軍軍部駐地)前往平陽。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達平陽縣城,從縣城步……[詳細] |
![]() | 抗戰全面爆發后,在外地求學的平陽學生紛紛返鄉,聯合本地進步教員和知識青年,在中共浙南特委和平陽縣委領導下,成立了平陽青年抗日救亡團(簡稱“抗日救亡團”)。抗日救亡團于1937年8月14日出版《戰報》,11月1日更名為《平陽日報》,12月3日又更名為《平報》。為了使《平報》取得合法身份,《平報》向國民黨浙江省政府申請注冊……[詳細] |
![]() |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陽鳳臥鄉(現鳳臥鎮)召開全省第一次-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省委機關和浙南、處屬、臺州、寧紹、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萬名黨員。劉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報告和過去兩年來浙江工作的書面總結。大會傳達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和周恩來視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過了《關于目前抗戰形……[詳細] |
![]() | 1938年5月7日,中共浙江臨時省委第一次會議在平陽縣鳳臥鄉玉青巖村(今屬鳳臥鎮)周爾信家召開。劉英、顧玉良、汪光煥、龍躍、林輝山等5人出席會議,鄭丹甫、鄭海嘯列席會議。根據上級指示,會議決定撤銷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中共浙江臨時省委,劉英任書記。12日,浙江臨時省委機關秘密遷入溫州城。9月,中共中央批準浙江臨時省委……[詳細] |
![]() | 解放戰爭期間,中共平陽縣委機關進駐王壇村,并經常在該村洪氏宗祠舉行較大的活動。縣委書記鄭海嘯和縣委機關工作人員分散住在群眾家里。其中鄭海嘯住在一群眾的灰間(即存放焦泥灰的屋子)里。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縣委先后在王壇舉辦了3期知識青年訓練班(簡稱青訓班)。首期青訓班學員主要來自平陽、溫州、瑞安等地,約40人……[詳細] |
![]() | 1936年,中共黨員陳仰富、黃美迎、黃美金等到磨石坑宣傳革命道理,秘密發展黨組織。1939年冬國民黨頑固派掀起-0后,北港地區成為敵人重兵“圍剿”目標,中共平陽縣委機關駐地被迫轉移。因為磨石坑群眾基礎好,地勢險要,鄭海嘯便率縣委機關來到這里駐扎。他們以磨石坑為立腳點,將周圍山村和毗鄰的瑞安曹村的南岙、中坑等地,發展成為……[詳細] |
![]() |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國民黨閩浙贛皖四省邊區主任公署簽訂和平談判協議,9月下旬,劉英率臨時省委機關移駐鳳林村。其中,臨時省委機關駐在鳳林村滿垟鄭志西的六份內大屋,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則駐在滿垟鄭學超家。由于省委在鳳林一帶開展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活動,六份內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傳發動群眾、培訓干部、領導……[詳細] |
![]() | 1938年元旦過后第三天,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和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移駐山門鄉大屯村。省委機關辦公地點設在大屯村東南面貧苦農民鄭永盛的平房里。教導隊隨省委駐在大屯,負責保衛工作和培訓軍隊干部。省委機關的油印室、收發報機組、縫紉組、軍械組、紅軍食堂等分設在大屯村其他群眾家里。當時,這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幾乎家家……[詳細] |
![]() | 1932年3月,共產黨員葉廷鵬等在麻步鎮漁塘鳳山頭陳體昌家成立了浙南紅軍游擊隊,隊長葉廷鵬,副隊長黃先河、徐巖夏。浙南紅軍游擊隊的根據地在平陽北港的麻步、漁塘、朝陽山、鳳林、包垟和錢庫(今屬蒼南縣)及瑞安公陽一帶。在中共浙南委員會領導下,浙南紅軍游擊隊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間,吳毓、陳鐵軍、陳急……[詳細] |
![]() | 1930年5月,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縣城失利后,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平陽城鄉處于-之中。為了堅持革命,是年秋,進步青年陳阜根據葉廷鵬等人的建議,接辦麻步鰲峰小學并任校長。自此,該校成為平陽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基地。 接辦鰲峰小學后,陳阜聘請吳毓、梅康、朱程、黃先河、王運鼎、陳維香(女)等一批進步青年為教師。……[詳細] |
![]() | 1947年冬,中共平陽縣委決定在平西區創辦一所游擊隊后方醫院。平西區委經過討論,把醫院辦在懷溪鄉的小嶺和樟樹坦2個山村。懷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隱蔽。穹嶺、小嶺和遙嶺通向珊溪、雙桂、周山下等山區,連接青景麗游擊區,接應和撤退都很方便。而且,小嶺村和樟樹坦村是畬民聚居地,群眾受盡國民黨的壓迫剝削,親近共產黨和游擊隊,他們使……[詳細] |
![]() | 1927年,蔣介石背信棄義,發動“四•一二”-政變,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派員來平陽“清黨”,下令解散平陽各級農會,-、通緝共產黨人,-籠罩全縣,黨組織被迫轉入地下斗爭。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搶救入獄同志,繳取槍械,武裝自己,經過秘密商議,1927年6月17晚(農歷五月十八),葉廷鵬、張培農、吳信直、施味辛、游……[詳細] |
![]() | 1938年3月,新四軍駐閩浙邊后方留守處在平陽北港水頭街三橋堂成立,主任黃耕夫。留守處以公開合法的身份進行活動,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以平陽山門救亡干校學員為主,組織了一支10多人的新四軍流動宣傳隊,以演戲、演講、座談等形式,深入浙南城鄉,開展宣傳工作,擴大了共產黨和新四軍的影響;二是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詳細] |
![]() |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七團隊(原紅軍挺進師)將士400余人,從山門街出發北上抗日。部隊出發時,在鳳翱鄉吳潭橋村水尾宮前,隆重舉行了北上抗日誓師大會暨中共瑞平縣委歡送大會。鄭海嘯代表中共瑞平縣委和群眾在會上致歡送詞,粟裕代表全體指戰員表示堅決抗戰的決心。當地黨員和群眾紛紛趕來送行,抗日婦女聯合會……[詳細] |
![]() | 1948年11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浙南游擊縱隊第十區隊從平陽、泰順邊界秘密回到山門曉坑。大隊長顏慶富和教導員黃加斌獲悉敵浙保四團二營從平陽、泰順邊界秘密回到山門曉坑,當即決定會合當地民兵在曉坑嶺下的一個山彎處伏擊敵軍。民兵在曉坑嶺的半山上壘石助戰。11月28日上午8時,敵軍進入伏擊圈,第十區隊迅速發起攻擊。埋伏在半嶺……[詳細] |
![]() | 萬春堂藥店,曾是平陽北港一帶地下黨的交通聯絡站。當年,當地名醫林鳴謙以藥店老板身份作掩護,為地下黨收集了許多情報。其妻是山門亭后村人,與國民黨便衣隊長同村并有親戚關系。林鳴謙于是利用這層關系,經常讓其妻以走娘家的名義去亭后村偵察敵人情報。敵便衣隊長也經常到萬春堂吃飯喝酒,在吃喝中泄露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剿共”、“清鄉”計……[詳細] |
![]() | 1938年1月,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從山門鄉大屯村移駐山門街后面鳳嶺山麓西南側小山坳的龍井禪寺。省軍區司員粟裕的辦公室,就設在龍井庵東首橫廂0上。 粟裕辦公室同時也是他接待客人的地方,室內設備很簡陋,只有一張小木床,一條薄棉被。床頭晾著毛巾,墻上掛著馬燈和軍用背包。當年,為給抗日干校學員講課,粟裕常在0小房間里熬夜備……[詳細] |
![]() | 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中共黨員,參加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自1935年起率紅軍挺進師進入平陽作戰,1936年率挺進師在平瑞邊葛藤湖、包垟與浙南紅軍游擊隊勝利會師。1937年10月,率挺進師在平陽鳳林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任司令員。1938……[詳細] |
![]() | 平陽山門是浙南游擊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平西區的革命中心,被敵人稱為“赤色中心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平西區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優秀兒女,據不完全統計,全區被抓被殺上千人,被拆燒民房1000多間,經省民政廳批準的烈士就有117名,是浙南在革命斗爭中付出代價最大的地區之一。這批烈士用自己的鮮血譜寫了壯麗的歷史篇章……[詳細] |
![]() |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陽縣委機關和浙南游擊縱隊第十區隊指戰員,在縣委書記鄭海嘯率領下,從山門大岙村轉移至穹嶺頭附近的峰崗與由劉正發率領的青景麗縣委機關、浙南第二縣隊在穹嶺會合。21日上午,平陽縣委得到消息,國民黨浙保二團三營七連100多人從文成方向向穹嶺頭行進。當時,第二縣隊與第十區隊兩部加上當地民兵,雖武器裝備……[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