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雁蕩山AAAA 南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東西洞、順溪、疇溪、石城、東嶼五大景區,因山頂有蕩,秋雁棲之而得名,境內峰巒蟠迥,溪壑交錯,巖洞密布,怒瀑飛奔,“儒、釋、道”三教薈萃,文物勝跡眾多,民俗風情獨特。景區山岳由浙閩邊界的洞宮山山脈延伸而來,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北部以明王峰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匯流,中貫溪灘,山水相映。分東西洞、順溪、東嶼、疇溪和石城5個景區,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勝。陳志歲《載敬堂集·〈南雁蕩山古今詩抄〉編后記》:“南雁蕩山景區擅峰、巖、洞、瀑、溪、塹之勝,附以地毛,副之匠筑,噍類活動其間,自然狀貌獨具,人文形跡殊呈。初本瀕海,南湖、水頭、鶴溪為其宏……[詳細] |
![]() | 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舊址AAAA ![]() ![]() 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地處溫州南部,座落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南雁蕩山境內,2005年2月,被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旅游局等十三個部委列入國家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上!闻d——平陽線)和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平陽山門、鳳臥一帶是該根據地的中心,素有“浙江延安”之稱,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浙江省委的活動中心,是曾山、劉英、粟裕等同志創建的浙南革命根據地之 一。溫州市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是由策應紅軍長征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即尋淮洲、方志敏率領的紅七軍團、紅十軍團)突圍部隊組建的挺進師,在劉英、粟裕同志的率領下,于1935年進入浙江南部后,……[詳細] |
![]() | 南麂山列島位于浙江省平陽縣東南海面,由52個島嶼組成,海洋風光秀麗,生態保持良好,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之一。南麂列島是旅游、避暑、度假、療養和嘗海鮮、玩海水的勝地。有寬800米、長600米的貝殼沙海灘,海水清澈透明,能見度達5米以上;有鄭成功操練過水師的國姓岙;有宋美齡憩息過的棲風居;有水仙花島和海鷗島;有景點集中多達100余處的三磐尾旅游點;有位于海八珍之首的鮑魚;有名貴的石斑魚等等。魚類368種、蝦蟹類180種及其它數百種陸域動物,金沙碧海、奇礁怪石、異峰雅洞,天然草坪,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美不勝收,不愧為“碧海仙山”。地點:浙江省溫……[詳細] |
![]() | 抗戰全面爆發后,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為了培養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門疇溪小學校舍,創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簡稱“抗日干!保T撔ν夥Q“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救亡干部訓練班”。粟裕任校長,黃先河任副校長,黃耕夫任教導主任,鄧掃空任總務主任。學員主要來自溫州各地進步知識青年及少數工人、教師等,以及來自麗水、臺州、寧波、紹興和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共計100多名。學校開設哲學、政治經濟學、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游擊戰術等4門課程。粟裕親自講授游擊戰術,劉英也時常到該校作形勢與任務的報告。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在山門期間也到過干校向學員作……[詳細] |
![]() | 1937年9月、10月,劉英率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和挺進師部隊先后兩次進駐平陽縣鳳翱鄉鳳林村(今屬鳳臥鎮)。劉英住在該村滿垟六份內大屋鄭志西家中。10月中旬,粟裕率部經山門水漫到達鳳林,與劉英住在一起。 劉英住在大屋南廂下首1間,粟裕住在南廂上首1間,中間廳堂為兩人共用會客室。1937年10月,紅軍挺進師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內大屋召開關于部隊改編的全體指戰員大會,宣布部隊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會上,粟裕、劉英分別作了講話。他們在講話中闡述了國共合作和改變番號的意義,號召全體指戰員堅決執行黨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保持和發揚紅軍的優良傳統,服從命令,加緊訓練,隨時準備開……[詳細] |
![]() | 1947年冬,中共平陽縣委決定在平西區創辦一所游擊隊后方醫院。平西區委經過討論,把醫院辦在懷溪鄉的小嶺和樟樹坦2個山村。懷溪山高林密洞多,便于隱蔽。穹嶺、小嶺和遙嶺通向珊溪、雙桂、周山下等山區,連接青景麗游擊區,接應和撤退都很方便。而且,小嶺村和樟樹坦村是畬民聚居地,群眾受盡國民黨的壓迫剝削,親近共產黨和游擊隊,他們使用畬族語言,較易蒙騙敵人。后方醫院常設的一個點是樟樹坦村徐煥敬家1幢2層5間木結構樓房。 醫院開辦時,設備僅有一只從敵人那里繳來的急救箱。包扎用的紗布和消毒用的酒精等,都是地下交通員穿過敵人-線,翻山越嶺到水頭、山門等集鎮采購來的;手術器械用匕首甚至家用剪刀代替;藥物以當地中草藥……[詳細] |
![]() | 南湖趙氏宗祠位于平陽縣南湖鄉龍湖砍頭村鳳凰山麓,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據趙氏宗祠卷一載:“于嘉慶十一即公元1806,建宗祠于四十五都南湖魚池,坐丙向壬”。建筑坐南朝北,由前廳、正廳、東西廂廊、門臺、旗桿石組成。南湖趙氏宗祠正廳面闊七開間,進深六柱十一檁,明間梁架抬梁式,其余間梁架穿斗抬梁混合式。帶有前廊,廊柱及明間前、后金柱采用圓柱,下帶鼓形柱礎;其余柱均為方柱,下帶礩形礎。前檐柱向外出一踩,為蓮花狀垂柱,設飛椽。明次間施藻井,其做法各有不同,形態各異,做工精致。地面分為高低二層,為三合土地面,前檐三合土地面線劃為方形斜鏝狀,局部加刻圓形圖案。階沿鋪壓條石,外設月臺。后……[詳細] |
![]() | 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中共黨員,參加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自1935年起率紅軍挺進師進入平陽作戰,1936年率挺進師在平瑞邊葛藤湖、包垟與浙南紅軍游擊隊勝利會師。1937年10月,率挺進師在平陽鳳林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任司令員。1938年1月,在平陽山門創辦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簡稱“抗日干!保。同年3月,率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七團隊(原紅軍挺進師)從平陽出發,奔赴皖南抗日前線。此后歷任新四軍一師師長、蘇浙軍區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等職。1954年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詳細] |
![]() |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委在浙南平陽鳳臥鄉(現鳳臥鎮)召開全省第一次-表大會。出席會議的有省委機關和浙南、處屬、臺州、寧紹、金衢、浙西等地代表26人,代表全省近2萬名黨員。劉英代表省委作了政治報告和過去兩年來浙江工作的書面總結。大會傳達了黨的六屆六中全會和周恩來視察浙江的指示精神,通過了《關于目前抗戰形勢與浙江黨的任務的決議》等一系列文件,選舉產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劉英任省委書記;選出了劉英等12人為浙江出席黨的七大代表。浙南特委、平陽縣委機關一些干部,當地各黨支部書記、委員列席了閉幕式。這次大會是民主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一次全省-表大會,在浙江黨的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詳細] |
![]() | 西灣風景區西灣風景區位于平陽縣的東南部,東臨東海,南涉鰲江口,西靠墨城,北迎飛云江,總面積17平方公里。景區的特色是灣多、灘廣、洞幽、礁巖密布,其層次紋理清晰,色彩豐富,造型奇特。這些海蝕、礁巖、灘涂風光加上海濱的飛流瀑布、漁村的風俗民情、古戲、明代烽火臺及民間的神話傳說,使西灣成為一個以海蝕、礁巖、灘涂風光為主體的尚待開發的海濱海巖型風景區。景區從南至北可分為楊嶼山、二沙、西岙口、西灣、跳頭五大景區。楊嶼山景區以楊嶼山為中心,揚嶼山是鰲江口的一個面積為0.28平方公里的島嶼,島中心距陸地邊沿0.95公里,島的四周岸邊多陡巖和立石,并有奇特的海蝕浪灘,洞穴密布。遠眺烽火、巨鰲負山奇觀、雙龍洞、……[詳細] |
![]() | 平陽縣系革命老根據地,具有悠久的革命歷史。1926年冬至1927年春,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員王國楨、張培農會同葉廷鵬、林珍、吳信直等人,以江南(今蒼南縣)為中心開展農民運動;1928年2月,成立中共平陽縣委。1930年5月,農民赤衛隊配合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縣城。1935年9月,紅軍挺進師進入浙南后,首先開辟了瑞平泰根據地?箲鸨l后,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移駐平陽,并于次年春,在山門舉辦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1939年5月,中共浙江省臨時省委在玉青巖成立;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冠尖和馬頭崗召開。在各個歷史時期,平陽犧牲的烈士共有1000多位。 平陽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位于縣城坡南鳳山……[詳細] |
![]() | 1938年2月,中共中央長江局和東南分局就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編入新四軍及黨在浙江的工作安排,統一了意見,由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專程去浙南向劉英、粟裕傳達。28日,曾山在前來匯報工作的中共浙南特委書記龍躍和挺進師干部余龍貴陪同下,離開南昌(時為新四軍軍部駐地)前往平陽。曾山一行三人于3月上旬到達平陽縣城,從縣城步行到鰲江鎮,與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駐溫辦事處主任吳毓等會合。然后,曾山和吳毓、龍躍、余龍貴等一行,候潮水坐木船溯鰲江而上,抵達平陽水頭,與奉命在水頭街迎候的平陽縣委書記鄭海嘯會合。次日上午,曾山等人在鄭海嘯陪同下,從水頭街步行至山門。劉英、粟裕率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指戰員和閩浙邊抗日……[詳細] |
![]() | 葉廷鵬(1889-1941),又名陳志心,平陽縣練川鄉(今屬鄭樓鎮)迎學垟村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于1927年6月17日、1928年6月27日、1930年5月24日,先后3次組織農鹽民赤衛隊和配合紅十三軍攻打平陽城。1936年5月,在鳳臥后堡村成立中共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被推選為書記。9月,中共浙南臨時革命委員會又改為中共浙南委員會,任書記。后與劉英、粟裕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瑞安交界的葛藤湖會師,設法為紅軍挺進師與中共中央駐上海辦事處(特科)接上關系,幫助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黨中央恢復了聯系。1937年3月,主動將中共浙南委員會及浙南紅軍游擊隊歸屬于臨時省委、省軍區領導,任中……[詳細] |
![]() | 1936年7月下旬,粟裕率領挺進師主力從慶元來到瑞安西區(今屬文成縣)。中共浙南委員會委員黃先河等從包垟趕至公陽村找到粟裕,并隨軍在泰順、福鼎邊界山區找到了劉英,向其匯報了浙南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的情況。9月,粟裕率領200多名挺進師戰士,離開福鼎、泰順邊界山區向平陽進發。挺進師到達山門時,粟裕率領紅軍挺進師一部與陳鐵君率領的活動于瑞平邊浙南紅軍游擊隊在平陽、瑞安交界的葛藤湖會師。當日,兩支隊伍移師包垟,進駐包垟宮。隨后,中共浙南委員會書記葉廷鵬、平陽縣委書記鄭海嘯趕赴包垟與粟裕會晤,匯報了浙南和平陽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并主動提出接受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領導,使浙南游擊根據地擴展到平陽北港和飛云江……[詳細] |
![]() | 1930年5月,紅十三軍攻打平陽縣城失利后,國民黨反動派殘酷鎮壓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平陽城鄉處于-之中。為了堅持革命,是年秋,進步青年陳阜根據葉廷鵬等人的建議,接辦麻步鰲峰小學并任校長。自此,該校成為平陽地下黨活動的重要基地。 接辦鰲峰小學后,陳阜聘請吳毓、梅康、朱程、黃先河、王運鼎、陳維香(女)等一批進步青年為教師。葉廷鵬化名老金,以學校伙夫身份領導革命活動。他們白天上課,晚上則通過辦農民夜校、店員夜校、婦女識字班等方式,宣傳革命,發動群眾,在平陽南港、北港和宜山一帶組織農會。但鰲峰小學的革命活動遭到了當地反動勢力的極力反對。1931年6月,反動紳士策動地痞流氓和一些不明-的群眾沖擊學校,鰲……[詳細] |
![]() | 1948年7月21日,中共平陽縣委機關和浙南游擊縱隊第十區隊指戰員,在縣委書記鄭海嘯率領下,從山門大岙村轉移至穹嶺頭附近的峰崗與由劉正發率領的青景麗縣委機關、浙南第二縣隊在穹嶺會合。21日上午,平陽縣委得到消息,國民黨浙保二團三營七連100多人從文成方向向穹嶺頭行進。當時,第二縣隊與第十區隊兩部加上當地民兵,雖武器裝備較差,但戰斗人員數量超過國民黨軍。平陽縣委與青景麗商定,第十區隊與第二縣隊協同作戰,誘敵上嶺,從中切斷后予以消滅。按預定計劃,由鄭海嘯、劉正發共同指揮,第十區隊第二小分隊在嶺頭設伏,迎頭痛擊國民黨軍;第二縣隊堅守溝邊山崗,阻擊國民黨軍向文成五十四都方向逃跑。 下午2時,第二縣隊首……[詳細] |
![]() | 在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影響下,平陽革命形勢全面高漲。1927年1月中旬,全縣各地農民代表70多人匯集縣城,在霧垟下村(今昆陽鎮城南陽岙村)五雷宮(即養初小學舊址)召開平陽縣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平陽縣農民協會。大會選舉產生了協會執行委員會,張培農任協會會長。協會成立后,領導廣大農民開展轟轟烈烈的減租減息等斗爭。 從1926年到1930年,霧垟下村一直擔負著小南片的方巖下、霧垟、塘川、大岙底和萬全、宋橋、迎學垟等地的革命聯絡任務。“四一二”-政變后,中共黨員張培農、葉廷鵬、吳信直等人以霧垟下村為基地,繼續領導各地農民運動。1930年2月,陳阜、吳毓、梅康等進步青年與張培農等地下黨員,一起到霧垟下村,……[詳細] |
![]() | 1938年,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進駐平陽縣山門鎮鳳嶺山麓西南側的龍井禪寺。粟裕負責省軍區全面工作,張文碧負責政治工作,王守知負責管理電臺。部隊下轄3個中隊和1支教導隊,分別駐扎在山門街、鳳林、馬頭崗和大屯等地。粟裕辦公室(兼寢室)在禪寺東首橫廂0上。當年,為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講課,粟裕經常在此挑燈備課。《粟裕軍事文集》中的開篇,即他當年向干校學員和教導隊授課的主要教材——《游擊戰術講授大綱》就是在龍井禪寺擬稿成文的。 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舊址,位于平陽縣山門鎮鳳嶺山麓西南側的小山坳,現為龍井禪寺。禪寺門口掛著當年臨時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張文碧將軍題寫的“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詳細] |
![]() | 1937年8月下旬,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與國民黨閩浙贛皖四省邊區主任公署簽訂和平談判協議,9月下旬,劉英率臨時省委機關移駐鳳林村。其中,臨時省委機關駐在鳳林村滿垟鄭志西的六份內大屋,閩浙邊臨時省軍區司令部則駐在滿垟鄭學超家。由于省委在鳳林一帶開展了許許多多重要的活動,六份內大屋也就自然成了省委宣傳發動群眾、培訓干部、領導全省抗日救亡工作的指揮所。 1937年10月,挺進師全部集中后,在六份內大屋召開關于部隊改編的全體指戰員大會,部隊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粟裕任司令員,劉英任政委,陳鐵君任副司令員,張文碧任政治部主任。11月,省委在六份內大屋召開第十二次擴大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共中央……[詳細] |
![]() |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七團隊(原紅軍挺進師)將士400余人,從山門街出發北上抗日。部隊出發時,在鳳翱鄉吳潭橋村水尾宮前,隆重舉行了北上抗日誓師大會暨中共瑞平縣委歡送大會。鄭海嘯代表中共瑞平縣委和群眾在會上致歡送詞,粟裕代表全體指戰員表示堅決抗戰的決心。當地黨員和群眾紛紛趕來送行,抗日婦女聯合會向戰士們贈送羅漢鞋和裝著雞蛋、糖糕的繡花袋等。鳳林小學師生進行了宣傳演出,農民抗日自衛隊列隊向子弟兵致敬。鄉親們扶老攜幼聚集在村口大橋邊,與紅軍戰士依依惜別。會后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七團隊離開平陽,經浙江瑞安、泰順、云和、麗水、松陽、遂昌、龍游、衢縣、常山、開化和安微屯溪等地,行軍一……[詳細] |
![]() | 1930年5月24日(農歷四月二十八)早晨,紅十三軍軍長胡公冕率部從瑞安涂廠渡過飛云江,進入平陽,經萬全湖嶺、石塘到達平陽縣城西門外。葉廷鵬、吳信直、鄭賢塘帶領的萬全、江南農鹽民赤衛隊和瑞安農民赤衛隊,也相繼到達平陽縣城外。24日上午9時,紅十三軍在平瑞兩縣赤衛隊配合下,攻入平陽縣城繳獲守敵部分0,沖入縣政府奪取縣府大印,砸開監獄,釋放了被關押的40多名群眾。但由于未能擊中力量全殲主要守敵,使得敵人有喘息的機會。敵人重新組織力量,占領城垣,居高臨下,瘋狂反撲。紅軍和赤衛隊浴血奮戰到下午3時撤出戰斗,犧牲192人。犧牲人員被埋葬在平陽縣城西門校場。 紅十三軍192烈士摩崖題刻,位于平陽縣城西門校……[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