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永嘉縣旅游

永嘉縣旅游景點介紹

  甌窯是以溫州永嘉為核心的中國著名窯場,它初創于漢代,發展于六朝、延及兩宋,唐代是甌窯發場的鼎盛時期,坦頭甌窯窯址是唐代甌窯的典型窯場,代表了甌窯的最高制作水平。坦頭窯遺址位于永嘉縣三江街道龍下村東南一處朝西的山坡上,西距楠溪江約兩公里,目前可初步確定兩個窯場遺跡。2017年5-12月,為了配合杭溫高鐵建設,經國家文物局……[詳細]
  永嘉郡祠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碧蓮鎮上村。原名劉氏宗祠,系明初開國功臣劉基的世祖祠堂。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敕封劉基上三代為永嘉郡公后,取名永嘉郡祠。明中期重建。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祠為二進二廂四合院木構建筑,前為門廳,面……[詳細]
  花坦古建筑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永嘉縣花坦鄉的珍溪西岸。始遷祖朱興,五代時任永嘉尉,愛此溪山之勝,遂定居于此。村落呈長方形,坐北朝南,-塊石寨墻,東、北、西三面開設寨門。內存民居、祠廟、牌樓、亭閣等古建筑50余座。民居依山而筑,布局高低錯落有致,單體建筑平面有一字、口字、曰……[詳細]
  花亭(含麗水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 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巖頭鎮下村。花亭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因建于荷花池畔得名,俗稱接官亭。方形,木構。高7.1米、面寬4.52米、進深4.5米。四角重檐,攢尖頂。亭子用檐柱、金柱各四根,檐柱間設大額枋,平身科斗栱二朵,用雙下昂出二跳。出檐用飛椽……[詳細]
  黃檀溪水利風景區依托金溪水庫和碧蓮溪水庫等水利工程而建,屬于自然河湖性水利風景區,主要包括百丈瀑景區、金溪湖(中型水庫)、金溪水電站(全國示范電站)等,擁有金溪騰飛、黃坦幽居、奇石幻影、坑口古村、金溪梯田、石斑危巖、養生莊園、示范電站、休閑堤岸、百丈飛瀑等十大代表性景觀,景區規劃總面積46.5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詳細]
  青龍湖風景區位于國家重點名勝區楠溪江中上游,浙江省永嘉縣境內,是一處獨具風韻的天然山水風光。青龍湖景區旅游資源豐富,其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風情于一體,碧水奇石,湖光山色,原始古樸,野趣天然。青龍湖景區分上、中、下三部分,有上條潭,門前潭、下條潭之分,更有一天然內湖,曲徑通幽,其妙無比。青龍湖湖面平闊靜美,最寬處有……[詳細]
  天然道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東蒙山,始建于晉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溫州道教全真龍門派祖庭。東蒙山乃道教名山之一,素有“浙南第一洞天”之稱。天然道觀座落在東蒙山風景區中心,依山而建,四周懸崖陡壁,樹木蔥郁,風景優美,猶若仙境。清代經學大師孫詒讓曾為此地撰寫一副楹聯:“嶺行千步神仙府,門上三天羽士家”。東晉著名道……[詳細]
  孝佑宮位于東城街道浦東村,年代為唐-清,類別為古建筑。孝佑宮又名上塘殿,乃為紀念唐代孝女盧氏而建,位于浙江溫州市永嘉縣上塘鎮浦東村龍山山腳。孝佑宮始建于唐朝,歷經元、明、清擴建修繕,據宮內“獻資重修”石碑記載,民國十萬年(1926年)曾重修過一次。解放后曾一度辟為糧倉。1997年先后又修建3月臺、戲臺、前后兩廂、山門、……[詳細]
  永嘉龍母宮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巖頭鎮附近的蒼山尖。龍母宮是永嘉最古老的宗教圣地,當地人也稱“龍母娘娘宮”、“圣母宮”或“烏龍圣母廟”,明清間乃立廟崇奉,曰“周氏烏龍圣母廟”。巍巍的括蒼山,綿延起伏、奇峰挺拔、云霧繚繞。主峰海拔一千四百余米,支脈展布,似巨龍盤踞在永嘉、仙居、臨海諸縣,系浙江東南第一高峰,《唐六典》列為……[詳細]
  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斗爭風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視。1930年1月,中央派金貫真巡視浙南 。3月,中央軍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領導武裝斗爭。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正式成立,軍長胡公冕,政委金貫真,政治部主任陳文杰,下轄三個團(師),最盛時達6000余人,軍部設在五氵束鳥 村。紅十三軍是當時編入中央……[詳細]
  浙南紅軍游擊總指揮部成立后,為了與浙西武裝力量聯合“-浙江”,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縣委決議,1930年5月3日在永嘉縣五氵束鳥村四分祠堂商議建立紅十三軍軍部事宜,決定先將各縣的紅軍游擊隊集中楓林整訓,5月9日攻打楓林。攻入楓林后,紅軍戰士在楓林鎮的勉園召開大會,會議宣布將浙南紅軍游擊隊統一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詳細]
  1942年2月上旬,劉英在溫州的秘密聯絡點被捕,省委機關被破壞,形勢嚴峻。2月下旬,龍躍在瑞安梅山主持召開中共浙南特委常委緊急會議,研究特委如何堅持斗爭的問題。會議決定貫徹隱蔽精干方針,繼續堅持農村革命陣地。為了適應斗爭的需要,特委決定在永嘉縣甌江以北,建立中共甌北縣委。 同年3月,中共甌北縣委在永嘉蒼坡村成立,書記為……[詳細]
  鄭惻塵(1888—1927),字采臣,乳名日起,又名振中、朝寮。1888年3月26日出生于永嘉縣表山鄉一個小康之家。16歲進入浙江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讀書,畢業后又到浙江學堂(設在北京)和杭州的王氏工藝講習所學習。1910年,回到溫州,先后創辦“中一花席廠”“振亞肥皂公司”等實業,探索實業救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詳細]
  正江山地處永嘉縣東北部,與樂清交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括蒼游擊的中心區域,中共括蒼中心縣委和括蒼支隊總部常駐于此。此地縱深地帶有一個神秘的山岙叫碗底坪,道路曲折,人跡罕至。其東北面為正江山尖,東與樂清山面鄉的湖上垟村相連接,西南是永嘉廊下鄉的水巖村,西側是科竹、樟樹鳥等村,群眾基礎良好,戰略地位優越,進可主……[詳細]
  永嘉縣溪下鄉黃皮村地處永嘉、仙居兩縣邊境,原屬仙居縣金竹鄉黃皮村,1948年劃歸永嘉縣溪下鄉管轄,是溫(州)、臺(州)、金(華)3個地區接壤的三角地帶,易守難攻,且具備群眾基礎,是理想的紅軍后方基地。1929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縣委領導-農民在此成立浙南革命委員會與浙南紅軍游擊隊,該村一批貧苦農民踴躍入伍。翌年……[詳細]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溫州獨立支部成員將革命工作的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推動城郊和西楠溪地區農民運動的發展。農村普遍成立農民協會,紛紛建立農民武裝,并時常發起-。1929年11月,西內和鐘山兩區84個村莊4000農民大-,中共永嘉中心縣委決定因勢利導,發展游擊隊,公開組織紅軍,推翻豪紳地主階級的統治,并提出:“要趕快成立革命……[詳細]
  永嘉縣是革命老區,這里曾涌現出許多革命先烈。1955年永嘉縣人民政府在永嘉縣沙頭鎮的龍頭山修建了永嘉縣革命烈士墓,后經多次重修,形成現在的烈士陵園。陵園背靠龍頭山高峰,面對楠溪江宏偉的引水工程大壩,前低后高,長55.5米、寬40米,計2220平方米。這里交通便利,風景幽美。永仙公路(41省道)與清澈的楠溪江蜿蜒而過。公……[詳細]
  1928年6月,徐岙村民楊巖斌、徐巖星分別組織了上百名農民武裝隊伍參加永嘉、瑞安、平陽3縣農-合大-。7月,中共鐘山區委成立。在區委領導下,徐岙農民運動更加轟轟烈烈地向前發展。1929年11月13日,鐘山區委和西內區委一起組織了84個村莊4000余農民參加的武裝-,與省保安隊和地方反動民團展開激烈戰斗,搗毀了昆陽公安分……[詳細]
  謝用卿(1898—1944),字慶生,1898年出生于永嘉縣蓬溪村。1917年,從楓林高等小學畢業后,先后在鶴盛和樂清珠嶼等地擔任小學教員。1930年,毅然辭去了學校工作,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同年6月,在永嘉、樂清交界的“隘門嶺”戰斗中被捕,押送蘇州監獄。翌年春,經同獄的共產黨員程大偉介紹加入共產黨。1937年8……[詳細]
  1923年9月,金貫真和李得釗在巖頭文昌閣創辦了溪山第一圖書館,購置進步書刊,供青年人閱覽,傳播新文化、新思想。 金貫真學習勤奮,積極投入新文化運動,如饑似渴地閱讀《新青年》、《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刊,探索革命真理。常與人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將何以使社會燦爛光華?我將何以使人群快樂無涯?”。是年秋,他與李得釗……[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免费人成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在线看所有AV的网站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