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章玄應墓位于樂清市仙溪鎮南閣村馬嶼山南麓。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754平方米。墓前立神道碑,前后分五壇。墓道兩側立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章玄應(1443-1511),字順德,明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累官廣東布政使。……[詳細] |
![]() | 張淮南墓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鎮琯頭村。圈椅式,內有碑廊,刻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蔣介石等人題詞。……[詳細] |
![]() | 桂巖摩崖石刻位于樂清市淡溪鎮橋底村湖南山。“桂巖”二字為楷書,每字高0.80米,寬0.70米。據光緒《樂清縣志》載:“桂巖此二字在湖南山桂嶼巨巖上,王十朋書。……[詳細] |
![]() | 雁蕩山烈士墓位于樂清市雁蕩山風景區獅子峰南麓。1953年為紀念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面積約1萬平方米,大門門楣嵌粟裕書“雁蕩山烈士墓”橫額。墓葬形式有棺木葬、骨灰盒葬、骨灰塔3種,共安葬402位烈士。墓后崖壁鐫有毛澤東書“為國犧牲”四字。墓室前屹立高大的由張愛萍將軍題書的“雁蕩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座嵌有中共樂清縣……[詳細] |
![]() | 紅巾軍起義舊址位于樂清市虹橋鎮東街。鴉片戰爭以后,外患內憂,民不聊生。虹橋人瞿振漢有志反清,密制武器,準備起義,由金佩銓與天京太平軍取得聯系。咸豐四年(1854)十二月二十日在瞿氏宗祠祭旗誓師,自任水陸兵馬大元帥,以陸紹芳、黃用烺為先鋒,紅布纏頭為識,即日率義軍攻克縣城,張貼檄文,聲討清廷罪行,浙南震動。后被鎮壓,振漢……[詳細] |
![]() | 石刻照壁位于樂清市黃華鎮殿后村。照壁通體石結構,高2.7米,闊2.47米。正面刻獅子銜劍,旁鐫楷書“嘉慶廿二年(1817)冬月立”,及五律一首:“天遣靈獅下,追球過海東。身翻毛有色,目怒力無窮。聲吼千山振,口呼一劍風。舉頭驚百獸,善化石屏中。”兩側刻聯一副:“云開日鏡球出色,水受風棱劍有聲。”背面刻鯉魚化龍,一鯉魚作昂……[詳細] |
![]() | 蒲岐所城城門位于樂清市蒲岐鎮。宋淳熙(1174—1189)間建寨城,后幾經修筑。至明初,信國公湯和相視要害,始加筑城池,置守御千戶所,隸屬磐石衛。明萬歷《溫州府志》載:“蒲岐千戶所城,在瑞應鄉,洪武二十年(1387)建,周圍六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二丈,門四,敵臺十二,窩鋪二十四。”清順治十八年(1661)遷海,城圮。康……[詳細] |
![]() | 白鶴寺大殿位于樂清市樂清中學校內。東晉永和三年(347)張薦(文君)捐建。北宋景祐二年(1035),寺僧上京請得溫州最早一部藏經。宣和三年(1121)五月,永嘉俞道安響應方臘起義,攻占樂清縣城,駐兵此寺達兩月之久;辛亥革命時期,月空和尚(黃飛龍)曾在此創辦“僧民學校”,進行革命活動。該寺民國初年修建,黎元洪題贈“法苑猶……[詳細] |
![]() | 白象塔位于樂清市北白象鎮。據明永樂《樂清縣志》載“白塔院,宋天圣九年(1031)邑民陳氏舍宅建,治平四年(1067)賜額,后廢。國朝洪武六年(1373)僧道成重修佛塔。”萬歷《溫州府志》載:“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僧大穩重建”。塔為樓閣式青石結構,平面呈六角形。五層,高約14米,中空,整體逐層遞減。經鑒定,臺基為……[詳細] |
![]() | 法華禪寺位于樂清市南岳鎮嵩山南面山坳中。該寺創建于唐代,系當地嵩山方氏始祖唐銀青光祿大夫方綺施舍創建,昭宗光化(898—900)間賜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建,民國二十一年(1932)再次重建。占地面積約5400平方米。三進合院式建筑,四周圍墻高砌。金剛殿(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正中上置木制匾額,大書“法華……[詳細] |
![]() | 孝義橋位于淡溪鎮龍川村,村民又稱為孝順橋。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重修,嘉慶二十三年(1818)僧文楷等募捐增砌石欄。橋為五跨石梁柱式,橋面長30.24米,寬2.9米,中跨兩側對稱,由兩個橋臺,回條直柱和一條橫柱組成橋墩,橋面每跨以五塊石板構成。清光緒《樂清縣志》卷三·規制志·津梁這樣記載:在云水堂前。宋崇寧間建。國……[詳細] |
![]() | 慈濟橋位于樂清市石帆鎮大界村。梁式石橋,四墩三跨,略呈拱形,長11.6米,闊2.80米。中孔橋面南側正中橫刻“慈濟橋”三字,中間兩墩左外柱刻“太夫人解氏舍錢”,右外柱刻“咸淳十年(1274)六月吉旦謹建”等字。橋東大榕樹,干圍2.35米,枝葉茂盛,覆蓋橋面。倒影入水,恍如畫圖。劉黻母解氏,慈惠勤靜,深明大義。《宋史●劉……[詳細] |
![]() | 大龍湫摩崖石刻位于樂清市雁蕩山。大龍湫為雁蕩山“二靈一龍”三絕之一,歷代名人慕名來游者絡繹不絕。連云嶂今存摩崖28處,碑碣7方。屬唐者1處、宋2處、明4處、清7處、民國15處、不明年代者6處。其著名者有:唐詩人杜審言(646-約708)“杜審言來此”題名,宋嘉祐間(1056-1063)兩浙轉運使張瑰“張瑰唐公游”題名,……[詳細] |
![]() | 忠烈祠位于樂清市嶺底鄉上岙村。系木構平房,面闊三間,約100平方米,明間立《邵烈士祠堂記》石碑。邵傳良(1884-1913),又名企堯,字杰三。辛亥革命時期曾參加光復杭州與攻克南京等役。民國紀元,補浙江陸軍少校,歷任紹興督隊兼浙江稽勛局科員,陸軍第十二旅差遣等職。袁世凱竊位,派遣金華林任浙江都督朱瑞參謀,借以監視朱瑞。……[詳細] |
![]() | 陳一球故居門樓位于樂清市慎江鎮樓下村。舊居原有建筑早已毀沒,僅留臺門一座。1981年維修。門上嵌有“陳非我先生廬”石額,系楊文驄題字。……[詳細] |
![]() | 樂清古橋群位于樂清市白石街道、北白象鎮、石帆街道、虹橋鎮,年代為宋。山海之城的樂清,在縱橫交錯的河流之上,橫跨著眾多的古橋梁,它們或古樸,或端莊,或美觀。據清道光《樂清縣志》記載,共有271座,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橋群有4處,分別為趙鎮橋、合湖橋、慈濟橋、瑤溪橋,它們跨越著歷史,聯系著古今。2017年1月13日,浙江……[詳細] |
![]() | 朱質庵墓位于樂清市虹橋鎮,年代為明。樂清市虹橋鎮瑤岙西邊的一條溪流,沿溪而上,是一條新鋪的水泥路。峰回路轉間,有一座頗有氣派的古墓葬,這就是瑤岙靈山的朱質庵墓。朱質庵的墓其最大的特點是一條長長而又蜿蜓的墓道,從谷口到墓地200米左右。墓道從神道門開始,經過豎立的望柱,及用塊石雕刻而成的石獸和翁仲。這些石獸特別是保存下來……[詳細] |
![]() | 百歲亭位于南岳鎮上莊村,建于民國時期,亭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8平方米,為紀念邱壽光夫婦百歲高齡而立。百歲亭為磚木結構建筑,呈六邊形,亭身青磚不抹灰,三順一丁空斗砌法。門為拱形,兩側設有羅馬柱。門的上方鑲嵌長方形匾額,刻有“百歲亭”三字。亭身東西兩側各開橢圓形通氣窗。檐口為青磚疊砌出檐,檐口上方為六角,各有倚柱,兩柱間……[詳細] |
![]() | 樂清碉樓,也稱樂清炮樓,是一種融民居與軍事防御工事為一體的民用建筑,平面以方形為主,一般為石(磚)木結構,外筑厚實的石(磚)墻,墻體逐層開設內大外小的0-射擊洞眼,小窗高墻,外觀如碉堡,相當堅固,易守難攻,且冬暖夏涼,適宜人居。樂清碉樓現有20多處列入省級重點文保單位。樂清碉樓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是融民居與防御工事……[詳細] |
![]() | 萬橋位于樂清市天成街道萬橋村,橫跨白龍江。為紀念始建人萬規,故名。為五跨五竇石拱橋,全長57.82米,橫跨于赤水港之上。橋石色紺紅,橋面鋪陳踏垛和平臺相間。兩旁各樹望柱21根,柱頭浮雕蓮花,正中兩側一對望柱,柱頭鏤刻蹲式石獅;橋兩側又間以各長2.42米、高0.43米欄板20塊,正中欄板內側浮雕雙龍戲珠。橋兩端各有抱鼓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