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月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梁子湖區東溝鎮月山村4組東邊。1945年5月中旬,為鞏固沿江抗日根據地,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挺進江南,開辟湘鄂贛抗日根據地,張體學率新四軍五師十四旅在結束楊林橋戰斗,消滅偽軍成渠部后,回師樊湖,向頑軍國民黨鄂南挺進軍第一攻擊司令馬欽武部發動進攻,首克六十口,復克鲊洲,將馬欽武部擊退到月山孤島上。十四……[詳細] |
![]() | 盛浩如烈士陵園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梁子鎮長嶺居委會余叢林灣東南邊。盛浩如(1908-1932),又名可權,化名汪洋,鄂城縣(今鄂州市)長嶺街人,生于1908年。1925年至1926年在金牛鎮虬川中學讀書,后因校舍失火停課而輟學回家。1927年投奔共產黨員耿丹任副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15軍,任10團司書,不久,經團指導員范德……[詳細] |
![]() | 夏家榜烈士紀念碑位于鄂州市華容區葛店鎮熊灣村西面長江邊。1941年7月6日夜晚,鄂南中心縣委率獨立五團警衛連在夏家榜村召開緊急會議,研究迎接江北新四軍主力部隊渡江和部署新四軍鄂南獨立五團進軍梁子湖地區擴大樊湖根據地等事項。夏家榜村距葛店10余里,三面環水。會議開至深夜方散,宣傳人員連夜油印了紀念七七事變四周年傳單。不料……[詳細] |
![]() | 位于鄂城區沙窩鄉趙寨村棗園灣左側西北向東南的一座小山窩。1945年9月,鄂豫邊區黨委和新四軍五師命令鄂南根據地黨政機關及人民武裝撤至江北,鄂(城)大(冶)、大(冶)鄂(城)根據地黨政干部隨新四軍主力部隊北撤后,國民黨軍即占據鄂城縣城,--水陸交通。少數留下來處理遺留問題的人員來不及撤退,通過分散化裝0-,輾轉歸隊。鄂大……[詳細] |
![]() | 鄂南抗日根據地指揮中心舊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區沙窩鄉麻羊垴。1942年5月初,為了支援華中、華南抗日戰場,牽制日軍,新四軍五師根據新四軍軍部指示命令十四旅渡過長江,挺進鄂南,創建鄂南抗日游擊根據地。1942年8月,在鄂城談家橋(現屬大冶市)成立江南兵團指揮部和指揮部黨委。指揮部黨委于8月底成立中共鄂南工委,領導鄂(城)大(……[詳細] |
![]() | 賀龍軍部舊址,是賀龍從任師長駐防鄂城到任軍長期間的指揮機關。1927年3月,賀龍進駐鄂城;同年7月,賀龍從該處出發,赴南昌參加并指揮了南昌起義。其間,賀龍在鄂城開展工農革命運動。該舊址是賀龍任軍長時唯一保存完整、有據可查的北伐戰爭時期的軍部舊址。2008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鄂州市劃撥20……[詳細] |
![]() | 鄂州西山,古稱樊山,因在吳王古都──今鄂州市區之西,故名西山。西山集雄險秀幽奇曠于一身,是不可多得的江南名山,湖北省首批四大風景區之一。西山昔有楚門東戶之譽,古都?髦櫓啤V鞣迨派膠0?70米,全山植被覆蓋率達98%,滿山蒼翠氣候宜人,歷代譽為瀏覽勝地。西山一脈九曲,九峰六谷,重巒疊嶂,飛瀑漱玉。山上六條谷澗,串連七……[詳細] |
![]() | 柯墳山窯址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涂家垴鎮熊易村,宋代窯址。面積1.8萬平方米,呈不規則的橢圓形,四周低,中部隆起,在周邊發現有多處紅燒土。其東為梁子湖湖汊,湖邊經湖水沖洗暴露出大量殘陶片,器形包括壺、罐、缽等,部分器物內外壁施褐黃釉。該窯址是鄂州保存較好的宋代窯址,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保護范圍:東北面至北緯30°07′47……[詳細] |
![]() | 王倉屋窯址位于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中咀村,唐、五代窯址。面積約3000平方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遺跡見有大量紅燒土塊,為窯爐痕跡,剖面呈“U”形,采集遺物主要為瓷器,亦有少量陶器。器形有帶系罐、碗、壺、碟、缽、小狗模型等,陶器有罐,窯具有匣缽。瓷器胎壁較薄,器身施有淺綠、淡黃色釉,釉色光亮,紋飾僅見弦紋。該窯址為研究唐……[詳細] |
![]() | 劉伯垂墓位于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劉弄村,坐東北朝西南,占地面積170余平方米。墓冢水泥砌筑,高1.2米。墓前立大理石碑,高2.45米、寬0.6米、厚0.3米,陰刻楷書“革命先驅劉伯垂墓”。墓碑左側立劉伯垂生平事跡碑。劉伯垂(1887~1936),鄂州人,是湖北共產主義小組的主要創始人,也是早期-的重要領導,先后參與領導了……[詳細] |
![]() | 樊口水利樞紐位于鄂州市鄂城區樊口街大閘社區,包括民信閘、樊口大閘、樊口電排站等水利設施,始建于1924年。民信閘是1924年由原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臨時總指揮吳兆麟主持修建,1926年完工,三孔涵洞,排水面積3000余平方公里。樊口大閘1971年7月動工,1972年10完工,包括排水閘、船閘、灌江閘和閘前公路橋等設施。樊口……[詳細] |
![]() | 胡家老屋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胡進村十組,清代建筑。“咸豐貳年陸月廿四日(1852年8月9日)造”由“胡大順仝造”。坐南朝北,平面呈長方形,磚木結構,東西長24.26米,南北寬29.1米,建筑面積705.96平方米。一進三重建筑,由廳屋、堂屋、廂房、天井組成。廳屋和堂屋上方設有0。廂房與廳屋、堂屋圍合形成的天井,用青……[詳細] |
![]() | 徐家灣遺址位于鄂州市鄂城區燕磯鎮百洪村,商周時期遺址。東西略長、南北稍窄,高出地面7~10米,面積2.33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8~1.2米。采集有石錛、石鑿和陶片。曾暴露墓葬一座,出土有觚、爵、鉞、鍤、戈等商代青銅器。該遺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保護范圍:東北面至北緯30°21′29.22″、東經114°57′14.4……[詳細] |
![]() | 張家樓房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島梁子鎮梁子居委會。1944-1946年,鄂南抗日指揮機關、鄂東軍分區司令部、十四旅旅部曾駐此,建立了以梁子島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領導了鄂南抗日游擊戰爭。舊址始建于清代,現面積為130平方米。該舊址對研究鄂南抗日游擊戰爭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第五批)張家樓房原稱張家爐坊,始建于清代,初為私塾學堂,……[詳細] |
![]() | 彭楚藩烈士祠位于鄂州市華容區華容鎮涼亭村十一組。1912年,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三烈士”之一的彭楚藩,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副總統兼鄂軍大都督黎元洪撥款建祠。原祠已毀,現祠為1972年重建,兩層樓房,磚混結構,建筑面積600平方米。該祠是辛亥首義文化的重要遺存。(第五批)保護范圍:自烈士祠外墻向四周分別延伸5米。……[詳細] |
![]() | 北伐軍二十軍軍部舊址位于鄂州市城區大北門正街躍進旅社。1927年2月,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賀龍率部駐此。同年3月,第一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五師,同年6月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任軍長。舊址由前后側三棟建筑組成。前棟為鋪房結構;后棟為兩層樓房,十間,占地面積約140平方米;側棟為民居。該舊址是北伐戰爭時……[詳細] |
![]() | 太白港橋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區沼山鎮太白港。因李白在此一游而得名。橋始建年代不詳,明正德、隆慶,清雍正、乾隆年間多次修繕。三孔石拱橋,通長28米,寬5米,主孔跨4.5米,次孔跨3.3米,縱聯砌筑,橋身設分水尖。橋下有古井一口。1927年,共產黨員焦坤山被害后,-派曾將其首級在橋功德碑上示眾三日。該橋為鄂州現存最早的古橋,是……[詳細] |
![]() | 吳氏祠堂位于鄂州市鄂城區杜山鎮三山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同治五年(1866)擴建。一進兩重,四合院式布局,面闊14.8米,進深23.7米,磚木結構,硬山布瓦頂。祠內存“三讓遺馨”“至德流芳”橫匾兩塊。該祠堂整體保持了鄂東南清代傳統祠堂的結構和風格,是研究湖北鄉土建筑的重要實物。重修后的吳氏祠保持了原來的風……[詳細] |
![]() | 四眼井位于鄂州市鄂城區古樓街道辦事處古樓街。南宋嘉定年間縣尉應博鑄四眼鐵蓋置井上,故名。圓形井口,外徑約2.3米,深10米。井口處設十字形承梁,條石砌成。其上置四眼鐵蓋,直徑2.75米,厚0.06米,四孔對稱分布,孔徑0.54米。該井結構形制獨特,是研究宋代水井的重要實物。(第五批)保護范圍:自井臺周邊向外延伸,東、南……[詳細] |
![]() | 張裕釗墓清代名人墓葬,位于鄂州市西山南麓張裕釗陵園,面積約500平方米,現存墓碑和墓冢。張裕釗,清末著名書法家、教育家、古文家,其影響遠播日本,生平事跡載入《清史稿》。該墓對于研究清末歷史文化、弘揚中日友誼等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保護范圍:以墓冢為中心,東、西、北面各向外延伸至張裕釗陵園圍墻,南面向外延伸約50米。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