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鹿城區旅游

鹿城區旅游景點介紹

  鐵欄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宋公布時間:1997年8月29日位于鐵欄井7號。井欄呈圓形,內壁鐵鑄,下圈鑄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上圈鑄于南宋慶元四年(1198年)。清咸豐元年(1851年)于井欄-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鋪成環狀,口徑1.69米。井腹似甕,用青石壘砌,深約5.6米,井水清冽,常年不枯。……[詳細]
  葉適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宋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海壇山南麓慈山。葉適(1150-1223),字正則,號水心,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歷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定。永嘉學派代表人物,為永嘉事功之學的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等書。墓早年被盜,出土有青瓷墓志1方(現藏溫州博物館)。1952年曾重修……[詳細]
  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年代:1894位于江心嶼。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增辟溫州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國領事進駐溫州。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建一幢三層西式樓房為領事館。占地面積1309平方米,為三層磚木結構。面寬14米,進深11米,中間入口小廳設主梯,兩邊各六間,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墻面,窗子磚砌拱券。1……[詳細]
  程讓平祖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臨江鎮平山村。建于清晚期。坐西朝東,由門臺、廂房、正屋組成二進合院式建筑。門臺為磚砌仿木構門臺,單開間,懸山頂。屋面鋪小筒瓦,帶勾頭滴水,脊上灰塑卷草紋。立面抹灰。圍墻與門臺相連,呈內“八”字型,下部為塊石壘砌,上部為磚砌抹灰。前院南側廂房為三間兩層木構樓房,板瓦灰脊,二層重檐。底層帶前……[詳細]
  溫州科技館是溫州市公益性科普教育基地之一,整個展廳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共有展品展項231多件套,具有溫州特色的標志性科普教育基地。溫州科技館,北展廳以少年兒童為主要參觀對象,單獨設置娛樂性較強的少兒科技天地展區。南展廳分為三層,展示主題以“3F”布置, FIELD- FRONTIER- FUTURE(科學大地、科學開拓、……[詳細]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區五馬街道倉橋社區倉橋街102號,為我國考古學奠基者夏鼐祖居,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倉橋街部分為二層七間的木構排屋,用作店面,北部為居住的四組院落。東小院為前后屋排列的長條狀院落,均為單層硬山式建筑。以兩側的院墻做為山墻,檁條直接擱于山墻上。正中院落為由門屋、廂房、正屋及后門臺組成四合院式。門屋面闊五……[詳細]
  天地孕靈,日月精華,滋潤孤嶼,瑞靄福地。水心道觀(水心殿)座落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南郊橫瀆南首十字河心水心嶼上,殿宇幾經滄桑,1990年溫州市道教協會申報國務院批注,組建水心道觀。橫瀆水心嶼四周環水,波光粼粼,煙波渺渺,云蒸霞蔚,獨具風韻。東依大球山,南眺大羅山,山水一色,景致秀麗。東晉明帝任郭璞為永嘉(溫州)大守建白……[詳細]
  1927年2月,北伐軍進抵浙江后,溫州各界人民為紀念民主革命偉人、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發起在華蓋山、積谷山之間建造中山公園,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5.46萬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紀念堂落成。自建成以來,中山紀念堂曾多次開辟展覽。1952年改為中蘇友誼館,“文革時期”改為溫州市少年活動室。因年久失……[詳細]
  田塘頭村是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在浙南的主要活動地區之一。這里山林蒼翠、交通偏僻,是開展革命活動的好地方,曾是永嘉縣委機關駐地之一。1928年,中共永嘉縣委在田塘頭村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組建紅軍游擊隊。田塘頭及周邊村先后有80多人入黨、90多人參加紅軍游擊隊。這些游擊隊員后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三營八連,1930年參……[詳細]
  浙南(溫州)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土地。早在五四運動時期,溫州人民就積極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愛國-。1924年,中共溫州地方黨組織建立,領導廣大民眾開展國民革命運動。大革命失敗后不久,浙南農民武裝-此起彼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浙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入浙后,會合當地革命力量,……[詳細]
  王希天(1896~1923),吉林省長春市人。1915年留學日本時,他在目睹溫(州)處(州)兩地5000余旅日勞工艱難困厄之狀后,毅然決定以扶華工權益為己任,于1922年9月在東京大島町發起成立“僑日中華勞動同胞共濟會”(簡稱“共濟會”),會員發展到400多人,并被推為會長。共濟會為溫處僑日華工排難解紛扶貧濟困奔走交涉……[詳細]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是我國新民主革命時期著名詩人、散文家和愛國學者。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研究部部長兼圖書館館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嶸軒提議,朱自清被聘請到該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攜家小來溫,先在離十中較近的大士門租房住,后因大士門失火……[詳細]
  1927年2月,北伐軍進入杭州,震動上海,上海-司令李寶章秉承孫傳芳的旨意,派出大刀隊日夜巡邏,-無辜百姓,激起上海各界人民強烈反抗。時在于上海大廈大學(今華東師大)學習的溫州籍中共黨員陳亮、陳駿等更是義憤填膺,2月19日早晨6時,陳亮、陳駿等組織宣傳隊、市民救護隊,在上海曹家渡一帶進行宣傳活動,被李寶章的大刀隊抓住,……[詳細]
  西坑交通站由西坑和藤橋的石垟、雙潮的東坑、利八坑、小旦汪坑,岙底的白腳坳師菇寮基、田塘頭,臨江的金岙坳頭和上戍的營上等10多個交通聯絡點組成,是浙南游擊根據地重要的交通站之一,為浙南黨的工作聯絡,傳遞郵件,轉運生活用品和軍需物資等,作出了較大貢獻。 1928年,西坑村就成立了黨支部,同年建立了西坑交通站,徐昌桃為負責人……[詳細]
  1937年8月21日,徐賢議、孫紹奎、胡景瑊等發起,在溫州城區九山河畔籀園圖書館成立了永嘉戰時青年服務團(簡稱永嘉戰青團),其主要領導成員都是溫州-的骨干。永嘉戰青團設立干事會,民主選舉干事11人(10月擴充為23人),總干事先后為徐賢議和胡今虛,內設組織、宣傳、作戰、總務4個部門。直到1938年底被國民黨溫臺-司令部……[詳細]
  193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領導人劉英隨同中共東南分局負責人曾山在金華與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就鞏固和擴大國共兩黨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項進行會談,提出在溫州、平陽、麗水等處設立新四軍辦事機構,并達成協議。同月,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駐溫辦事處改為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主任周飲冰。通訊處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宣傳我黨的……[詳細]
  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在溫州被捕,溫州交通站大都遭破壞。黨組織確定中共黨員江釗(又名江光釗、江云華)家百里坊64號(今百里東路134號)為地下交通站,江釗為負責人。1943年10月,原中共永嘉縣委書記范亦宸叛變后,陳能孝等7位地下黨員慘遭殺害。從此,百里坊64號成為溫州地區黨組織與永嘉縣委、浙南特委聯系的……[詳細]
  程森泰郵政代辦所,為進步人士程增興所設,是解放戰爭時期永嘉縣委和浙南地委與上海、南京、杭州、溫州等地秘密聯絡點。 程增興(1901—1970),鹿城區雙潮鄉雙溪村人,為人誠懇,不善言辭,在雙溪碼道邊開設程森泰商店,經營南北貨、水產及日用百貨,還設立郵政代辦所。1946年初,程增興經永嘉縣縣委委員兼澤臨區委負責人馮增榮教……[詳細]
  1942年7月溫州第二次淪陷于日軍之手,日軍在南塘抓捕了潘瑞明等18位男青年,囚禁在礱糠橋(今龍方橋)邊的空房里。第二天一早,日軍把他們押到河邊,用竹桿打他們,逼他們下水。幸好他們熟識水性,就拼命向對岸游去。日軍見他們個個會游泳,就端起槍脅迫他們泅回來,他們泅回來爬上岸后,日軍就用繩索把他們五花大綁綁在石板上“曬人干”……[詳細]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三次侵占溫州鹿城,時間長達330余天之久。他們在鹿城制造了各種慘案,翠薇山日軍活埋溫州人就是其中一個實例。 1944年9月(溫州鹿城第三次淪陷期間)的某一天夜里,住在溫州翠微山附近的林銀余、徐源弟、陳永權、鄭進升、林茂源等人看見日軍把被俘的國民政府軍十七八人押到翠微山白云庵(現名白云觀)北首山腳的番薯……[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一区二区观看 | 亚洲va韩国va欧美va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