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倉橋社區滄河巷一百零四弄5號。坐北朝南。門臺位于圍墻中軸線偏東,為巴洛克風格,青石門楣,上罩半圓形大門罩,門臺背部磚砌仿木構,上塑有精美雕刻,磚砌屋檐,勾頭滴水。門臺與圍墻為石英砂抹面,圍墻下為青石臺基,壁柱下青石雕出花草紋,門臺西側墻上正對正屋明間為一磚砌照壁。門臺以北為天井,門……[詳細] |
![]() | 朔門街鄭宅,亦作鄭明云民居,位于溫州鹿城區朔門街30弄15號,坐南朝北,由北側兩個院落和南側鄰街店面組成。北側東部為一傳統式合院,面闊三間,正屋進深8.5米。底層前廊做成船篷軒,二層外廊做成裝飾“壽”字紋木欄桿,東西兩側各帶兩間廂樓,為單坡屋面,山墻上開磚漏窗。底層柱頭出單跳承花板,廂樓用立體雕刻牛腿承花板。次間用宮形……[詳細] |
![]() | 陳權東民居位于溫州市鹿城區飛鵬巷98號。坐北朝南,由主樓、后樓外加圍墻組成庭院式寓所。據說此民居為陳權東民居第。解放后曾做為市委機關宿舍。整個院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門臺設在庭院東南角,為西式磚門臺。主樓為三間二層樓房。一層高出地面約1米(房屋底層架空為防潮與通風),由水泥樓連接。一、二層帶廊,設水泥欄桿。房屋立……[詳細] |
![]() | 甌海公學圖書館舊址位于九山湖畔,蛟翔巷以南,巷北為市四中。平面呈抹角四邊形狀,坐北朝南。每面均面闊三間,抹角處個一間兩層,門窗上抹灰磚砌半圓弧形窗罩。建筑以北為磚墻1堵,立面呈等腰梯形,中為圓窗洞一個,磚墻南側為樓梯間,條石踏步,通往二樓。部分窗罩上或柱上開小型氣孔。磚砌立面。甌海公學創辦于1925年,為當時全省規模最……[詳細] |
![]() | 溫州育嬰堂舊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廣場路230號。坐北朝南。由門屋、正樓、兩廂組成合院式建筑。門屋五間一層磚立面,木構結構。硬山頂,鋪小青瓦。明間為門屋過道,外有磚門臺,西式裝飾風格。正樓七間兩層,磚砌立面,內部磚墻,木柱結構。一層明間為過道,天花做成粉白條。后部由樓道通二層。屋頂為四脊頂。東西稍、盡間一、二樓均設前廊。磚……[詳細] |
![]() | 永川輪船局舊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永川路9號。由門廊、耳房(含樓梯間)、正樓、院墻圍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門廊位于街巷轉角處,平面為折邊弧形。單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二層為露臺,有預制砼寶瓶式欄桿。正樓面闊四間二層,南北側均設外廊,各間廊柱為方壁柱,柱間用連續券,由愛奧尼克柱式承托,柱表面以石英砂漿抹面,構成帕拉帝奧主題。券……[詳細] |
![]() | 玉環殿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教場頭路以北,西城路小學東側。坐北朝南,由門樓、戲臺、廂樓、大殿組成,現僅存門樓。門樓面闊七間二層歇山頂磚木混合建筑。明間二層內設藻井天花,斗出兩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層掛落上刻回形紋,下排為花草紋。南立面下為青石須彌座,束腰部分用減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紋。臺基之上用清水磚……[詳細] |
![]() | 花馬營巷周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安平坊社區花馬營巷3弄10號后,據稱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間,面闊三間,坐東朝西,硬山頂木構建筑,進深五柱十檁。正堂設屏門,屏門前梁架為抬梁穿斗式,中柱落地前后雙步梁帶單步梁,屏門后為草架屋頂,用五架梁。原為青方磚鋪地。此民居后,即明間東側為一池塘,池塘上搭建有一亭,六柱圓柱,……[詳細] |
![]() | 華蓋山大觀亭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五馬街道華蓋山山頂,原名江山一覽亭,劉宋永嘉太守謝靈運曾在此建亭并賦《郡東山望溟海》詩。嘉靖(1522-1566)年間重建,改名吸江亭。萬歷十六年(1588)巡道蔡廷臣重建,改名大觀亭。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初一,溫州總兵祖宏勛歸附耿精忠叛清,在大觀亭內殺溫處道陳丹赤和永嘉縣令馬琾……[詳細] |
![]() | 翠微山魁星閣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翠微山東側山巔。坐北朝南,為八角重檐攢尖頂樓閣。樓基筑于塊石疊砌的平臺之上。平面八邊形,分四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柱下均用鼓形青石柱礎,金柱與檐柱間用雙步梁,下有隨梁枋一道。柱頭出一跳承挑檐檁,角梁用老角梁仔角梁。廊間頂部置平板吊頂,繪戲文及花鳥彩繪。重檐騎廊柱八根,與金柱排列成八邊形,頂部用平……[詳細] |
![]() | 鹿城永寧殿位于鹿城區永寧巷82號,坐北朝南,為合院式建筑。儀門為三開間三山式懸山頂建筑,院內庭院中央為一放生池,清理后,水質尚清澈。院東西兩側廂廊各四間,為硬山頂建筑,天花上為草架五架梁。院北為鹿城永寧殿正殿,三級臺階高出內院地面約0.3米,殿為五間硬山頂建筑,明間進深五柱十一檁,梁架為抬梁穿斗混合式。屋頂有脊,脊檁上……[詳細] |
![]() | 謝池登云橋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府學巷東端,原為登臨積谷山留云亭的必經之路,故名登云橋。東西走向,為五跨橋墩式梁橋。橋墩用條石及塊石分層順丁壘砌,橋面每跨鋪八根花崗巖石板,中跨橋板南側面陰刻“萬歷辛亥歲鄉望□□□重建”十二字。橋兩側用青石欄桿,方形俯蓮式望柱,望柱間用長條欄桿,中間支以蜀柱。謝池登云橋是溫州舊城內保留為……[詳細] |
![]() |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馬街道、蓮池街道,年代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橫井、松臺山仙人井、松臺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煉丹井、縣前頭古井、白鹿庵井、永寧坊井,共8處古井)溫州古井歷史悠久的當屬晉代時郭璞建永嘉郡城時所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據《溫州府志》(明弘治版)載,東晉郭璞為永嘉郡城選址時,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詳細] |
![]() | 王沛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上戍鄉楓林岙村西北部山的西側山腰。由于地勢地基下陷,現墓室位置不詳。根據放生池及石像生的位置,大致能判斷墓室坐東朝西。西側有放生池一口,略呈圓形。放生池兩側約16米,南北相距8米,現各有石將軍一尊,倒地,身側手臂斷缺,缺口整齊。放生池西側31米有倒地石獸一只,前肢斷缺,肩部缺損。據村民介紹,……[詳細] |
![]() | 龍山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臨江鎮下灣村下龍山山頂,海拔約44米,分布面積約3000平方米。下龍山東到橫山村,南接330國道,西為下灣村,北臨甌江。山頂相對平坦,現為當地村民的農田,其間散落有較多的石器和陶片。石器主要有石錛、石鏃、石刀等。陶片主要有泥質灰陶、硬陶、印紋硬陶;裝飾紋飾主要為繩紋和條紋;印紋硬陶主要為拍印條紋……[詳細] |
![]() | 曹灣山遺址,別名為老鼠山遺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灣山遺址堆積豐厚,內涵豐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標本為研究溫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曹灣山遺址的發掘是溫州地區先秦遺址考古的一個突破,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曹灣山海拔61……[詳細] |
![]() | 蒲州街玄壇殿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黎明街道蒲州街265號,坐南朝北,該殿系三間兩進合院式木構建筑,由門廳、正殿、兩廊及殿前戲臺組成,總建筑面積250平方米。門廳作卷篷頂,側廊頂部做成藻井,施彩繪。正殿明間五架抬梁式,次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間南部設神龕,正殿帶前后廊,戲臺與門廳隔街相對,其藻井呈八字迭拱式,層層向上斜出,……[詳細] |
![]() | 江心寺文天祥祠(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宋公布時間:1963年3月11日位于江心嶼。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號文山,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受命與元軍談判,被扣留,脫險后輾轉至溫州,在江心嶼留居一月,題壁《北歸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紀念。今……[詳細] |
![]() | 老鼠山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新石器時代公布時間:2005年3月16日堆積主要集中在老鼠山的山頂崗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山坡上也有遺存分布。山頂崗地已發掘635平方米,崗頂西部為居住區,發現連片的石礎建筑遺址;東南部為墓葬區,已清理墓葬35座,隨葬品以陶器為主,釜、鼎、甑、罐、豆、壺和石錛常見,還發現1件象……[詳細] |
![]() | 正和堂窯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五代、宋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溫州市鹿城區下橋村東依下嶺。北宋時期。面積約7500平方米,堆積層厚約1.5米。出土有碗、盤、杯、壺、罐、瓶等產品,以碗、盤為主。胎質堅硬細密,呈色較白。釉色多為淡青色,亦有黑釉。紋飾有荷花、蕉葉、乳釘、垂云、草花、牡丹等,線條粗獷。窯具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