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祝文化博物館位于鄞州區高橋鎮,它是以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梁祝愛情故事為主線的愛情主題公園,是梁祝故事的發源地。梁祝故事起源于東晉,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據全國眾多地方志及寧波史料記載,梁山伯乃紹興會稽人士,在鄞縣(今鄞州區)擔任縣令,積勞病逝,安葬于清道源九龍墟(梁祝公園)。……[詳細] |
![]() | 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位于寧波市江東區江東北路、慶安會館內。2001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慶安會館為依托,辟有《明州與媽祖》大幅連環畫、《寧波與“海上絲綢之路”圖片展》、《千年海外尋珍圖片展》以及媽祖祭祀實景、《媽祖與中國紅》等陳列。位于三江口東岸的慶安會館,又名天后宮,系甬埠北洋船商于清咸豐三年(1……[詳細] |
![]() | 玉缸山窯址位于橫溪鎮,是鄞州區已發現的最早窯址,時代為東漢。該窯址堆積面積約900平方米,堆積厚度約1-1.5米。堆藏豐富,器物類型較多,以碗、罐為大宗產品,制作精湛。紋飾以印花席紋、網紋、弦紋為主。釉色光滑,多為青中帶灰。胎質較細,呈灰白色。窯具有復缽型墊座、雙足器、喇叭口、筒形墊具和圓餅三足釘器等。該窯址于1982……[詳細] |
![]() | “補陀洞天”石窟位于東錢湖大公村霞嶼山下,離寧波市東南約50華里。石窟洞口朝南偏西,南北相通,南面洞口離東錢湖面約30余米,北面后洞口靠湖約5米, 1986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創建于南宋,是宋丞相史浩為孝其母拜佛,仿普陀山湖音洞所鑿,距今約有八百余年的歷史。至今洞內還較完整的保存著南宋時期的石雕佛像、五爪游龍……[詳細] |
![]() | 金忠墓地處今寧波市東南約50華里的原東錢湖鎮韓嶺村百步山之東坡,現為東錢湖管委會管轄,1994年被公布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忠,字世忠,鄞縣韓嶺人,曾輔佐燕王朱棣奪取惠帝政權。因功高擢封為兵部尚書,兼詹事,死后誥贈榮祿大夫少師,贈謚忠襄。墓葬坐西朝東,背靠百步山,面臨東錢湖,南北為東西走向的白虎山和青龍山。整個……[詳細] |
![]() | 大嵩所城墻,位于瞻歧鎮東城村、西城村。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系防御倭寇侵擾而筑的軍事設施,它以不規則的粗石壘造,中間用夯土,環筑于大嵩所周圍。設有東、西、北三處城門。城門拱券形。有內門外門二道,由正規石板砌造。城墻四周筑有護城河,全城周圍約五華里。 建國前后,城墻屢遭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1956年大部被拆毀。至今東城門尚留……[詳細] |
![]() | 王應麟墓道位于鄞州區五鄉鎮寶同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民國版《鄞縣通志》記載:“禮部尚書王應麟墓……縣東四十五里同谷山”(今五鄉鎮寶同村)。經寧波市有關專家、學者實地調查、勘探,疑該墓地為王應麟墓。 該墓地處寶同村同谷山之南麓,其東為千年古剎、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阿育王寺;西為鎮政府所在地……[詳細] |
![]() | 史彌忠墓道石刻位于鄞州區五鄉鎮聯合村王墳山,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史彌忠墓道地處王墳山之南麓,坐北朝南,是一處集牌樓、華表、石筍、石羊、小橋、石虎、石馬、石碑、石翁仲于一體的大型墓道建筑群,場面氣派,氣勢恢弘。因地處野外,加之發現較晚,目前該墓道石刻除六件石像生保存完整,其余均不同程度的遭到損壞……[詳細] |
![]() | 世忠寺山墓前石刻位于東吳鎮南村。尚存兩排石刻造像,有文相一對,高2.45米,肩寬0.85米,頭戴梁冠,身披寬袖羅云裳,手捧朝笏;武士一對,全身盔甲,雙手握劍于胸前。另有石馬、石虎等石刻。該組石刻,形象真實,神態生動,具有較高藝術水平。2007年9月公布為第八批鄞州區區級文保單位。……[詳細] |
![]() | 碧環橋位于鄞州區五鄉鎮仁久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碧環橋建于明代。在五鄉鎮夾塘村,為單孔拱形石橋。全長11米,寬2.4米,橋堍寬4米。橋面兩側均有浮雕荷葉欄板,各邊五塊。欄板間置望柱各邊六塊,柱頭雕刻蓮花,有復蓮、仰蓮、含蓮等多種形狀,橋堍設彩云紋抱鼓石。跨度僅2米的橋孔容得一條中型的舟船通過,……[詳細] |
![]() |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東吳鎮生姜村,2005年4月5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涵山橋位于鄞州區生姜漕村之間,橫跨于東吳河、小白河、大涵山港與后塘河交匯點上,橋與大涵山相連,故以山名橋。 此處河道縱橫,河面寬達50米,深2.5米以上,為東鄉河道最深之處,久旱不涸,水流清甘。大涵山橋就建在這五港交匯之處,山、水與橋相映,……[詳細] |
![]() | 余永麟墓道位于鄞州區五鄉鎮寶同村九峰山莊。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余永麟,鄞縣人,明嘉靖進士,官蘇州府通判。著有《北窗瑣語》等。據民國版《鄞縣通志》記載:“縣東同谷山有明贈少傅戶部尚書蘇州通判余永麟墓” 墓葬規模較大,分墓室和神道兩部分。今墓室已圮,墓冢湮沒于封土墩內。墓道總長約50余米,寬10……[詳細] |
![]() | 朱陛牌坊位于鄞州區集仕港四明山村,2002年10月1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牌坊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為朱陛墓前牌坊。朱陛,字伯升,號圓嶠。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安福知縣,丁艱起補休寧。牌坊建在四明山村廟夾岙朱家山麓,坐西朝東,四柱三間三樓石牌坊。通面闊為6.5米,其中明間面闊2.87米、次間面闊1.59米……[詳細] |
![]() | 太白廟位于鄞州區東吳鎮天童村。2002年6月13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廟地處太白山余脈之南麓,東為浙東名剎天童禪寺,西為屹立于少白嶺之顛的鎮蟒塔(少白塔),背山面向天童街市,現存建筑為清咸豐六年重建。整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大門、主樓、戲臺、廂房、大殿、觀音閣等組成,共分二進院落,總長約87米,占地面積約150……[詳細] |
![]() | 佽飛廟位于鄞州區姜山鎮井亭村。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佽飛廟是祭祀“唐明州刺史黃晟”的紀念性建筑。整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門廳、戲臺、廂房、佽飛宮、后殿等建筑組成,通進深55、33米,通面寬27、95米,占地面積約1546余平方米,共分兩進院落。 門位于佽飛廟建筑群的最前端,單檐硬山頂,進深三間,……[詳細] |
![]() | 金雞橋、金雞堰位于鄞州區塘溪鎮鄒溪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民國版《鄞縣通志》記載:金雞橋、金雞堰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當時咸祥潮旱并災,百姓多次-,當時的鄞縣縣令楊懿關心民疾,體恤民情,發動民眾,興建了金雞堰。 金雞堰位于大嵩江上游,堰南北橫枕在來自崇山峻嶺的梅溪與大嵩江交接處,壩……[詳細] |
![]() | 錢岙遺址位于鄞州區橫溪鎮橫溪村,1982年被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錢岙遺址于1976年興建橫溪水庫時被發現。距寧波市中心約25公里。南依金峨山脈的太白山,北為廣闊的鄞南平原,東距橫溪街1公里,西距鄞縣古城白杜2.5公里。其范圍東至導流河紅光閘大樟樹下,西達導流河友誼閘毛竹山邊,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約50米。從挖……[詳細] |
![]() | 沙氏故居位于鄞州區塘溪鎮沙村,2005年3月16號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氏故居建于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為一幢二進四開間磚木結構住宅。南北長38.80米,東、西寬14.80米,占地面積574平方米。主體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由南而北第次升高。這里地處梅嶺山脈北麓,背倚青山,面臨大溪,峰巒挺秀,溪流清洌,環境……[詳細] |
![]() | 童第周,字蔚孫(1902—1979),鄞州區塘溪鎮童村人。在半個世紀的科研生涯中,一系列的重大發現和突破,使他成為我國發育生物學的奠基人,實驗胚胎學的開創者,被列為世界最優秀的100位科學家之一。建國后,童第周先后任山東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所長,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詳細] |
![]() | 周堯故居位于鄞州區塘溪鎮上周村上周岙自然村梅溪東側。據當地老村民介紹,該建筑原為四合院式布置,1956年發洪水,房屋大部分被水沖垮。現在原址及邊上空地重新修建周堯故居。總占地面積累551㎡,建筑面積木729㎡。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東西兩面設兩幢廂房,中間為天井,南面設木質雙扇大門,為一進三合式建筑。主樓為五間二弄二層硬山……[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