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夷則墓位于湖里區烏石浦村百果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唐代。保護范圍:北至廈師擋土墻;東至林氏墓園;西、南兩面各由墓體外延10米為界。……[詳細] |
![]() | 盤石炮臺遺址位于思明區大學路176號部隊干休所海濱,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代。保護范圍:界址線外5米。……[詳細] |
![]() | 阮旻錫夕陽寮隱居處遺址位于思明區鷺江道國際銀行大廈東側,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石刻所在巖石本體。……[詳細] |
![]() | 集美寨遺址位于集美區鰲園路27號集美中學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前至公路內側,后至教學樓;左、右各由石寨門兩端各延長20米為界。……[詳細] |
![]() | 后溪城內城遺址位于集美區后溪鎮后溪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清代。保護范圍:舊城墻北門遺址本體。……[詳細] |
![]() | 高崎寨遺址位于湖里區高殿社區高崎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由遺址本體向東、西、南、北各端20延長米為界。……[詳細] |
![]() | 嘉興寨遺址位于思明區思明南路425號鴻山公園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嘉興寨石刻所在巖石全體及各段寨墻本體。……[詳細] |
![]() | 國姓井位于思明區鼓浪嶼延平公園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以井為圓心,半徑20米范圍內。……[詳細] |
![]() | 演武亭遺址位于思明區思明南路422號廈門大學內,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廈門大學體育場全部。……[詳細] |
![]() | 鄭成功讀書處位于思明區開元街道萬石植物園內太平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末清初。保護范圍:“石笑”石刻、八角亭石刻及鄭鵬云詩刻等所在巖石全體。……[詳細] |
![]() | 建南樓群由成義樓、南安樓、建南大禮堂、南光樓、成智樓5幢建筑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時成義樓為生物館,南安樓為化學館,建南樓為學校大禮堂,南光樓為物理館,成智樓為圖書館。2000年至2003年維修。陳嘉庚創辦學校從不為自己留名,但對他人的支持和贊助,卻銘記于心。李光前先生長期竭力資助廈門大學,故芙蓉樓群和建南……[詳細] |
![]() | 芙蓉樓群由芙蓉一、二、三、四和博學樓組成,除博學樓建于1923年外,其余建于1951年至1954年。博學樓初建時為教職工宿舍,1953年在此建成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芙蓉一、二、三、-樓為學生宿舍。芙蓉樓群基本呈半環狀布局。芙蓉一、二、三、-樓平面呈雙角樓前廊式布局,一、-樓3層建筑,二、三號樓主體3層、局部4層。磚石……[詳細] |
![]() | 群賢樓群包括映雪樓、同安樓、群賢樓、集美樓、囊螢樓5幢建筑。群賢樓群興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這是廈門大學的首批校舍。群賢樓群動工興建時,為了表達陳嘉庚自己教育興國的決心,特地選擇5月9日(即國恥紀念日)作為校舍奠基日。校舍落成后陳嘉庚將1號及5號樓分別命名為“映雪樓”和“囊螢樓”。“映雪”、“囊螢”二語……[詳細] |
![]() | 養正樓坐落于集美集岑路3號,1926年9月建成,時為集美幼稚師范教學樓。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轟炸受損,1946年修復后改為集美小學教學樓,現為集美幼兒園使用。該樓坐北朝南,磚石結構,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呈西班牙式建筑風格。平面為后廊式布局,后廊中部為外突半圓形敞廊。主體建筑為二層,中部設塔樓共四層。屋頂塔樓為多坡頂,……[詳細] |
![]() | 科學館坐落于集美集岑路2號,建于1922年9月。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轟炸受損,1946年修復。1949年11月再次遭國民黨飛機轟炸,1951年修復,現為集美大學科學館。該樓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建筑面積2657平方米。門樓及角樓為4層,兩翼為3層。建筑設前后廊式,一樓為拱券廊,二樓為方形廊、中間裝飾哥特式圓柱,三樓設前后……[詳細] |
![]() | 南薰樓群坐落于集美鰲園路19號和27號,包括延平樓、南薰樓、黎明樓和道南樓,主體建筑為南董樓和道南樓。延平樓:建于1922年9月,時為集美小學教學樓。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轟炸倒塌,1953年按原樣修復,現為集美中學教學樓。該樓坐北朝南,中部4層,兩翼3層,建筑面積2976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局部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平面呈……[詳細] |
![]() | 南僑樓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8號,該樓群包括南僑十三、南僑十四、南僑十五及南僑十六,于1954年至1959年間相繼落成。解放初,陳嘉庚先生為解決大批華僑學生回國求學的困難,創辦了集美華僑初習學校。1999年該校改稱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現為國內專門培養海外華人華僑學習漢語的學校。南僑樓群:共4幢建筑,均坐北朝南,依地形而建,基……[詳細] |
![]() | 允恭樓群坐落于集美嘉庚路1號,該樓群包括即溫樓、允恭樓、崇儉樓和克讓樓。該樓群建于一山岡上,沿山勢基本呈“一”字形排列,山岡下為學校體育場。即溫樓:建成于1921年4月,時為集美中學教學樓。抗戰勝利后改為高級水產學校教學樓,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及解放初兩次被國民黨炮擊損壞,1951年修復,現為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教學樓。……[詳細] |
![]() | 尚忠樓群坐落于集美集岑路1號,該樓群包括尚忠樓、誦詩樓和敦書樓。尚忠樓居中,敦書樓和誦詩樓分立左右兩側,呈半合圍式。尚忠樓:建成于1921年2月,時為集美女子中學教學樓。抗戰期間,被日軍飛機轟炸受損。1946年修復后為集美高級商科學校教學樓,1949年集美解放前夕該樓再次遭受國民黨炮擊損壞,1951年再次修復,現為集美……[詳細] |
![]() | 廈門海堤建于一九五三年六月,一九五五年九月竣工,全長二二一二米,這是我國第一條以花崗巖筑成的跨海長堤。海堤的建成,使廈門島由孤島變成半島,極大地促進了廈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一九六○年秋,朱德委員長視察廈門時,為海堤紀念碑題寫“移山填海”四個大字。2004年11月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廈門海堤紀念碑……[詳細] |